癌症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癌症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一、癌性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林鹏展[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机制,为西黄胶囊抑瘤及防治放射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并临床研究观察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鳞癌在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病率与分级情况、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变化,为临床以“毒瘀并存”理论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鳞癌提供辨证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在肺癌合并放射性损伤方面的疗效。方法:1.网络药理学部分: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西黄胶囊组成药物主要成分与靶点,并根据其口服利用度与类药性进行筛选,加之已发表文献报道进行补充;通过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寻找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潜在靶点并删除重复值,合并疾病数据库靶点后删除重复值后获得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西黄胶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取三者靶点绘制韦恩图,并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韦恩图中标注靶点PPI,以Cytoscape 3.8.2软件对此PPI进行拓扑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8.2与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富集分析。2.临床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取符合要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西黄胶囊组,结合剔除标准,共收集61例病例,对照组30例,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并于放疗结束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西黄胶囊组31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西黄胶囊。2月后评价。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后RP分级及发病率、RP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肺功能分级、D-Dimer、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变化,并通过SPSS2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网络药理学部分:本研究通过挖掘TCMSP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获得药物有效成分69种,作用靶点309个;挖掘Gene Cards、OMIM、Disgenet、TTD等疾病数据库获得肺鳞癌疾病靶点1841个,放射性损伤疾病靶点1601个。绘制韦恩图获得三者交集靶点119个,通过String11.0数据库构建PPI,于Cytoscape 3.8.2软件优化并进行拓扑分析,分析示其度中心性均值为10.04,介度中心性均值为1.50×10-2,选取均大于均值的度中心性与介度中心性可筛选出21个关键靶点,占总节点18.91%。将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前20条富集分析通路分析示,西黄胶囊防治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以下通路相关:(1)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2)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3)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4)KEGG通路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5)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可示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作用成分为鞣花酸、β-谷固醇、矮牵牛、槲皮素等。2.临床观察:(1)肺鳞癌两组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放疗术后及术后2月RP发生率与分级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间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间KPS评分及QOL评分,西黄胶囊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5)两组间肺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6)两组D-Dimer水平西黄胶囊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7)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SCC、CYFRA21-1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在降低CE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两组免疫功能比较:西黄胶囊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9)两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西黄胶囊组在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网络药理学:西黄胶囊可防治肺鳞癌放射性肺损伤,其生物过程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腺体发育、抵抗辐射、刺激生长因子、调节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迁徙与运动、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调控;细胞成分涉及细胞膜、细胞核、基质等多个方面;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转录因子、蛋白激酶、泛素蛋白连接酶、细胞因子受体及调节MAP激酶、磷酸转移酶等酶类活性;根据KEGG分析,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可能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相关,其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矮牵牛、鞣花酸、β-谷固醇等。2.临床观察:西黄胶囊可降低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疗后肺鳞癌患者放疗后及放疗2月后RP分级与发生率,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患者KPS评分与QOL评分,增强肺功能,并在减轻患者D-Dimer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及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方面均能起到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杨华菊[2](2020)在《MRI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在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一。放射疗法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60%-7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根治性放疗对控制肿瘤、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姑息性放疗在缓解癌性疼痛、梗阻、出血等局部症状具有重要意义。但经过放射治疗的患者仍有肿瘤和相关症状控制不佳情况或出现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常见不良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精准放疗被提出以提高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并发症,改善患者总生存期。影响放疗精准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分期不准确、靶区勾画的边界模糊、摆位误差及呼吸运动导致目标区域位置移动、肿瘤组织本身的放射抗拒性等。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出色的软组织对比度、成像的方位和序列多样、功能成像、不会增加多余辐射等优势。近年来,由于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MRI在肺部成像更加清晰准确,MRI被纳入肺癌放疗可以帮助解决影响放疗疗效的相关问题,以实现精准放疗。MRI在肺癌放疗各个环节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使用MRI对肺结节诊断鉴别更加明确;通过MRI技术对靶区勾画过程进行优化,描绘不同目标肿瘤体积及危及器官更加清晰;针对放疗过程中肿瘤空间位置变化大的问题,创建了基于快速形变配准算法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实现快速在线剂量优化,减少肺癌漏照和正常组织误照;通过MRI提供的功能成像参数,建立放疗疗效和放疗损伤预测方法,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案。尽管MRI应用于肺癌放射治疗还没有完全成熟,但MRI引导的放射治疗是未来肺部精准放疗的方向。影像及图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MRI对肺部的清晰成像,使得MRI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肺癌放射治疗新方法,值得进一步实施和推广。

孙晨耀[3](2020)在《“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骨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乳腺癌、肺癌、肾癌、胃癌等,常发生于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近端、肋骨等处,可导致顽固疼痛、病理性骨折、运动障碍等症状。目前,对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方法以“三阶梯止痛方案”为主,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布洛芬,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加减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曲马多,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例如奥施康定。然而,阿片类药物可导致恶心、呕吐、瞻望等不良反应,且长期服用须逐渐加量。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等中医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整体调节的优势,疗效在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骨转移患者往往合并局部水肿、筋膜粘连,客观上适合推拿手法,但中医传统推拿手法通常是以痛止痛,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具有引起病理性骨折等隐患,因此既往极少参与骨转移疼痛治疗。“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避开疼痛局部,采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先阳后阴、以不痛解痛的治疗思路,临床实践中对中重度骨转移疼痛具有良好疗效,既能发挥推拿手法疏经通络止痛的治疗作用,又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标准化三阶梯止痛治疗下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与单纯使用标准化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观察“指尖易筋”推拿手法在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中重度骨转移疼痛患者,患者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若接受则纳入试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合并手法治疗,不接受则纳入对照组,仅采用三级阶梯止痛治疗。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接受三阶梯止痛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止痛药物,试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的基础上,以课题设计的标准取穴、力度、振幅、频率、频次为患者行手法治疗,每次约操作20-30分钟,每周操作1-2次,以4次治疗为一个观察周期。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止痛药用量、体力状况评分、疼痛影响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试验组在手法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体力状况评分、疼痛影响评分。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有差异(试验组63.33%、对照组36.67%),但在本试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30±2.04、对照组4.67±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爆发痛次数、阿片类药物用量、体力状况评分、不良反应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0.37±12.67、对照组34.33±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对情绪影响、疼痛对睡眠影响两个细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日常工作、步行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生活享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手法治疗前后止痛药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由4.77±1.55下降至3.3±2.04(P<0.001),爆发痛次数由1.13±0.21下降至0.77±0.17(P<0.05);⑥试验组在手法治疗前后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影响评分由35.00±10.63下降至30.37±12.67(P<0.001),细目中,在日常活动、情绪、睡眠和生活享受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在正常工作与与他人之间关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步行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可在阿片类药物镇痛基础上进一步缓解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三阶梯止痛方案未完全止痛下的补充疗法。

张秀淋[4](2019)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的心理支持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生活影响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由于肺癌脑转移瘤的患者本身疾病已处于中晚期,会存在多种不良情绪,再加上放疗、化疗等带来的不良反应,会给身心带来负面的影响,患者整体生存质量会受到影响,仍处于较差水平。本文将以“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三维结构模型为主要理论基础,对心理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对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以及减轻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为临床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4276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已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共计40例,鳞癌共计31例,腺癌共计13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失语以及偏瘫等。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认知疗法、行为疗法、集体心理干预以及幸福疗法。通过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幸福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心理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生活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各条目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护理后,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在呼吸困难、睡眠紊乱、食欲下降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认知功能的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指数较护理前明显下降的,对照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护理前没有明显变化,且同时期研究组的I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往往由于处于疾病的中晚期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家庭生活及工作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疾病的治疗也失去信心。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恐惧感,对消除抑郁、焦虑等情绪有积极作用,能够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同时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艺媛[5](2019)在《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与IMRT疗效观察及生存分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两种方法治疗胰腺癌的相关疗效、生存时间、放射治疗毒性反应等。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从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共52例,筛选去除不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根据AJCC癌症分期系统第8版胰腺癌TNM分期,入组患者分期为III期且不可经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行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组),对照组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组)。治疗3个月后行影像学(腹部增强CT)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总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有效率、生存时间、疼痛控制率、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总胆红素水平、放射治疗毒性反应等。(注:本研究中SBRT均指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1.有效率:观察组(SBRT)2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对照组(IMRT)2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两种放射治疗方法均有着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两组结果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控制情况:对SBRT组、IMRT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评分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天、7天后分别行NRS评分,组间对比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行NR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评分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CA19-9水平:SBRT组和IMRT组治疗3个月后,CA19-9水平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黄疸症状:SBRT组治疗3个月后消退率为83%;IMRT组治疗3个月后消退率79%。两组患者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急性放射治疗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的毒性反应,所有患者按计划完成治疗。SBRT组血液放射毒性反应及消化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IM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生存时间:观察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12个月。观察组、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总生存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进展生存期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RT与IMRT都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癌性疼痛及胰腺癌所引起的黄疸,降低肿瘤标志物CA19-9的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对比疗效后发现行SBRT后疼痛及黄疸症状缓解的更快,安全性较高,毒性反应率更低。两种方法都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有效方法,均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法。

孙克富[6](2018)在《外周神经电刺激诱导脊髓Arc的表达在缓解骨癌痛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原发性骨肉瘤和癌症骨转移患者多为终末期患者,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疼痛,这类疼痛又被称为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BCP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也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在各种类型和各种病因引起的疼痛中,BCP是最为严重、最普遍和最难以控制的病理性疼痛之一。其兼具因肿瘤细胞侵袭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局部炎症介质导致的炎症性疼痛两种特点。临床上常用阿片类药物缓解BCP,但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顽固性便秘等副作用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寻找一种效果可靠、副作用小的缓解BCP的方法意义重大。对于非癌性慢性疼痛,临床医生采用神经电刺激方法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特征的多种顽固性慢性疼痛对外周神经电刺激都有一定敏感性。外周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作用于慢性疼痛时的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释清楚。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外周神经A和C纤维在脊髓水平起到镇痛作用:同时降低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HT)、GABA等炎症因子释放,多重调控疼痛。不同参数的刺激条件,产生的疼痛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电刺激参数意义重大。活性调节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Arc)与c-fos和Zif268一样都属于早反应家族成员,也被称为arg3.1。Arc特性之一是可以通过外周神经高频(>100Hz)电刺激诱导表达;另外一个特征是在突触的可塑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外周神经电刺激能够在海马回和新皮层等部位诱导Arc表达。本研究拟在建立的大鼠骨癌痛模型中,先利用疼痛行为(热痛行为和机械痛行为)学方法筛选出最佳的外周神经电刺激参数,然后观察脊髓中Arc和GluR1蛋白表达与外周神经电刺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鞘内注射Arc shRNA明确Arc在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的构建和评估目的通过对大鼠体重改变情况的观察、热痛和机械痛行为学、胫骨的影像学以及胫骨组织学等方法,构建并评估大鼠骨癌痛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体重160-180g,在大鼠右侧胫骨内注射荷瘤鼠(雌性SD新生大鼠,体重60-80g)体内腹水传代Walker256乳腺癌肉瘤细胞,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后1d、3d、5d、7d、9d、11d、13d、15d和21d观测大鼠体重、状态情况、以及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threshold,MWT),并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d,利用放射影像学检测右侧胫骨骨质的破坏情况以及组织形态学(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1.肿瘤细胞植入(Tumor cell implantation,TCI)后第13d大鼠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并且减慢程度呈时间依赖性。2.TCI后第5d大鼠手术测的TWL和MWT值显着降低,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下降。3.TC后第14d,X线摄片显示,手术侧胫骨近端均呈现出重度骨质疏松的表现,同时骨皮质观察到有明显的缺损,骨组织内部结构不清晰,骨组织破坏程度相关评分显着增高;胫骨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病变骨髓腔内填充满了大量核大且深染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生长状态活跃,两侧的骨皮质和骨髓质都呈现出显着的破坏。小结TCI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显着,胫骨骨质破坏严重,骨髓腔内的肿瘤细胞增生活跃,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立成功。第二部分:不同参数下外周神经电刺激对骨癌痛的影响目的通过疼痛行为学观察不同参数(主要包括频率、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外周神经电刺激对骨癌痛的作用,筛选出治疗骨癌痛的最佳参数。方法神经电刺激参数主要包括刺激的频率、强度和刺激作用时间,我们选取以高中低(120Hz、60Hz、10Hz)刺激频率、高中低(0.1mA、0.3mA、0.6mA)刺激强度和长中短(40min、20min、1Omin)刺激时间的参数组合,刺激第7天(第7天骨癌痛模型大鼠已发生明显的痛行为改变)骨癌痛大鼠的坐骨神经,通过热痛和机械痛等指标观察不同电刺激组合对骨癌痛的作用。结果1.在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60Hz,120Hz频率的神经外周电刺激对骨癌痛大鼠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120Hz组的抑制作用要强于60Hz组,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10Hz频率对骨癌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没有明显的作用。2.在刺激频率和作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0.3mA,0.6mA强度的外周神经电刺激对骨癌痛大鼠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两者的缓解作用没有显着的差异,而0.1mA强度电刺激对骨癌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没有明显的作用。3.在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10min,20min,40min作用时间的神经外周电刺激对骨癌痛大鼠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行为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20min,40min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1Omin,而20min,40min之间的抑制强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小结60Hz,0.3mA以及20min分别是频率,强度以及作用时间三个参数中治疗骨癌痛的最佳参数。第三部分:脊髓Arc-GluR1在外周电刺激缓解骨癌痛中的作用目的观察Arc,GluR1在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频率下的外周神经电刺激对正常大鼠和骨癌痛大鼠脊髓中的Arc,GluR1和pNR2B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Arc,GluR1在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骨癌痛的作用,电刺激前一天鞘内注射携带Arc shRNA的慢病毒颗粒,Real-time 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脊髓中Arc mRNA和蛋白的干扰效果;同时利用热痛和机械痛行为学方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鞘内注射Arc shRNA后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的影响以及脊髓Arc,GluR1表达的影响。结果1.60Hz和120Hz刺激下,正常大鼠脊髓中Arc蛋白表达显着增强并且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的中部区域,Glu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60Hz和120Hz两组之间对Arc和GluR1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10Hz的电刺激对Arc和GluR1的表达没有显着的影响;pNR2B蛋白的表达在整个电刺激过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在骨癌痛模型大鼠上,60HZ和120Hz频率的电刺激下进一步诱导Arc蛋白的表达,同时显着降低了 GluR1的表达,对pNR2B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3.鞘内注射Arc shRNA后,骨癌痛大鼠脊髓中Ar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鞘内注射Arc shRNA后,60Hz外周神经电刺激缓解骨癌痛的作用被抵消,同时抑制了电刺激诱导Arc的表达,GluR1蛋白表达增强。小结外周神经电刺激能够在正常大鼠和骨癌痛大鼠脊髓上诱导Arc蛋白的表达,抑制GluR1的表达;鞘内注射Arc shRNA能够抑制外周神经电刺激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降低脊髓Arc表达,与此同时GluR1表达增多。结 论一.TCI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显着,胫骨骨质破坏严重,骨髓腔内的肿瘤细胞增生活跃,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立成功。二.60Hz,0.3mA以及20min分别是频率,强度以及作用时间三个参数中治疗骨癌痛的最佳参数。三.外周神经电刺激能够在正常大鼠和骨癌痛大鼠脊髓上诱导Arc蛋白的表达,抑制GluR1的表达;鞘内注射Arc shRNA能够抑制外周神经电刺激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降低脊髓Arc表达,与此同时GluR1表达增多。

韦涓浇[7](2018)在《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方案治疗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方案治疗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阐明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方案是否为高效低毒、切实可行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把符合入组条件的84例气虚血瘀证型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射波刀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扶正抑癌方治疗。通过观察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不良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进一步评价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处理。结果:(1)两组治疗后肿瘤最大直径较之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最大直径较对照组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92.5%vs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3)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较对照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Ⅲ级及Ⅲ级以上毒副作用,所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缓解改善。(4)两组T辅助细胞(CD3+CD4+)、T抑制细胞(CD3+CD8+)及T双阳细胞(CD3+CD4+CD8+)在治疗后升高明显,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辅助细胞(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治疗方案在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射波刀治疗后不良反应等方面优势显着,在提高患者免疫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疗效可观,具有推广价值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杨紫翼[8](2017)在《克痛散外敷缓解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克痛散是否能缓解中度癌痛及与阿片类药物联合运用是否有协同抗癌痛的作用,为克痛散缓解癌性疼痛提供切实的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敷克痛散联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克痛散外敷于疼痛最明显处,1日两次,每次持续两小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起始剂量因个体差异给药,12小时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法与试验组相同。7天1疗程,连续观察2疗程。结果:1.试验组患者外敷克痛散联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的总有效率为86%、而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对照组患者止痛的总有效率为62%,两者止痛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试验组止痛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2.治疗前后、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NRS评分均下降并有显着差异,两组药物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KPS评分均提高并有显着差异,两组药物都能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试验组的患者在整个疗程中所服用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量比对照组少,且克痛散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治疗方法起效快,止痛的维持时间长,爆发痛的发生机率小。5.不良反应分析,克痛散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治疗方法对比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治疗方法,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症状更少。说明克痛散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不仅有协同抗癌痛的作用,而且能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从而减轻患者因为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所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6、安全性指标分析,在整个疗程中,仅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皮肤过敏1例)。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跳、血压、呼吸、脉搏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药物均安全。结论:克痛散外敷能有效缓解癌痛,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运用有协同控制癌痛的作用,还能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从而降低服用该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且相比单纯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癌痛的治疗方法的起效时间更快,止痛维持时间更长,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科,逯瑞娟,张攀,申淑景[9](2016)在《三维立体放射诊疗在肺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放射诊疗在肺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三维立体放射诊疗技术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肺部肿瘤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3个月后为79.2%,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足够的治疗时间可促使肺部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的显着提升;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期间死亡的病例人数明显减少,说明三维立体放射诊疗的安全性较高。结论三维立体放射诊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靶区照射的准确性,减少肿瘤残留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伊拉吉[10](2015)在《中药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配合伽玛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中药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为主之中药方配合伽玛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患者实体瘤变化情况、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体重及KPS评分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从而评价其疗效。方法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为主之中药配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予以伽玛刀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有效率为66%,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提示治疗组的有效率较高,但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KPS评分改善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增加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一月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稍下降(P>0.05),CD8+稍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为主之中药方配合伽玛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或稳定患者体重,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病灶甚至使病灶消失。

二、癌性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癌性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西黄胶囊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二:西黄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外源性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MRI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MRI在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1.1 DWI 与肺癌诊断和分期
    1.2 IVIM 与肺癌诊断和分期
    1.3 DCE-MRI 与肺癌诊断和分期
2 MRI在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2.1 MRI 的靶区勾画优势
    2.2 MRI 与 PET/CT 的比较
3 MRI在呼吸运动中的管理
    3.1 四维技术
    3.2 实时追踪成像
4 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MRIgRT)
    4.1 MRIg RT 的现状和优势
    4.2 MRIg RT 的真实世界研究和挑战
5 MRI在放疗疗效评价的意义
    5.1 DWI 与疗效评价
    5.2 IVIM 与疗效评价
    5.3 DCE-MRI 与疗效评价
    5.4 影像组学与疗效评价
6 结语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现状
        1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症状
        2 骨转移疼痛的发病机制
        3 骨转移疼痛的治疗
        4 结语
    综述二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古代记载
        2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学对骨转移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进展
        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
        2.3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2.4 统计结论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回顾
        1.1 样本构成
        1.2 研究不足
        1.3 研究展望
    2 讨论
        2.1 “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中医机理
        2.2 “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现代医学机理
        2.3 疗效特点
        2.4 验案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4)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的心理支持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生活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1.1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1.2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第二章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心理干预
    2.1 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不良影响
    2.2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2.3 心理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意义
    2.4 有效心理干预措施的建立
第三章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
    3.1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内容
    3.2 三维质量评价理论在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第四章 资料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工具
    4.4 统计学方法
第五章 结果
    5.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5.2 两组患者QLQ-C30(VERSION3.0)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5.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主观幸福感指数比较
第六章 讨论
    6.1 肺癌发病情况现状
    6.2 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
    6.3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的心理护理干预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
致谢

(5)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与IMRT疗效观察及生存分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A:《放疗对全身各系统副作用分期标准》
附录B:《KPS评分表》
附录C:《疼痛评分表》
附录D:第8版胰腺癌AJCC分期系统
附录E: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
附图A:SBRT TPS治疗计划、剂量体积分布图
附图B:IMRT TPS治疗计划、剂量体积分布图
个人简介
致谢

(6)外周神经电刺激诱导脊髓Arc的表达在缓解骨癌痛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的构建和评估
    一、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参数下外周神经电刺激对骨癌痛的影响
    一、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脊髓Arc-GluR1在外周电刺激缓解骨癌痛中的作用
    一、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骨癌痛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
    1.1 肺癌的流行病学
    1.2 非小细胞肺癌的西医治疗
    1.3 中医药对肺癌的研究概况
2.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设计
    2.2 诊断依据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5.1 分组及治疗方案
        2.5.2 入组基线水平
    2.6 观测指标
        2.6.1 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及方法及标准
        2.6.2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
        2.6.3 相关毒性反应评价及方法
        2.6.4 免疫指标检测及方法
    2.7 统计分析方法
    2.8 研究结果
        2.8.1 近期疗效比较
        2.8.2 KPS评分比较
        2.8.3 不良反应比较
        2.8.4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讨论
    3.1 射波刀精准放疗技术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概述
    3.2 扶正抑癌方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研究中的发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克痛散外敷缓解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前言
一、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癌痛的诊断标准
        2.病例选择
        3.病例来源
二、研究方法
    1.分组与治疗方法
    2.患者癌痛程度评估方法
    3.药物选择
    4.疗效判定标准
    5.观察及记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1、中医学对癌痛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癌痛的认识
    3、克痛散方解
五、结论
六、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七、文献综述 关于癌性疼痛的中西医概述
    参考文献
附表 1
附表 2
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三维立体放射诊疗在肺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观察
    1.4 疗效判定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疼痛情况
    2.3 并发症
    2.4 生存情况
3 讨论

(10)中药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配合伽玛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0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治疗结果及分析
    2.0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2.1 、近期疗效情况
    2.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2.3 、KPS评分改善情况
    2.4 、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2.5 、体重变化情况
    2.6 、安全性观察指标情况
    2.7 、不良反应
结论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肺癌诊断标准
    附表B TNM分期
    附表C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表D KPS评分表
    附表E RTOG急性放射性毒性分级标准
    附表F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G 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癌性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肺鳞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林鹏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MRI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进展[D]. 杨华菊.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D]. 孙晨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的心理支持干预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生活影响观察[D]. 张秀淋.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5]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与IMRT疗效观察及生存分析比较研究[D]. 孙艺媛. 郑州大学, 2019(08)
  • [6]外周神经电刺激诱导脊髓Arc的表达在缓解骨癌痛中的作用[D]. 孙克富. 苏州大学, 2018(04)
  • [7]扶正抑癌方联合射波刀治疗中晚期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韦涓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克痛散外敷缓解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D]. 杨紫翼. 云南中医学院, 2017(02)
  • [9]三维立体放射诊疗在肺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张科,逯瑞娟,张攀,申淑景. 中外医疗, 2016(10)
  • [10]中药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配合伽玛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D]. 伊拉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癌症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