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推进论文_汪旭东,李国岫,陈君,李洪萌,虞育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推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轨道,系统,推力,激光,液体,农业银行,特性。

微推进论文文献综述

汪旭东,李国岫,陈君,李洪萌,虞育松[1](2019)在《无拖曳卫星氮气微推进系统填充与开机工作特性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MESim软件对氮气贮存压力为1.5×10~7 Pa、推力范围为mN级的压电驱动的氮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了氮气填充过程中氮气瓶、减压阀的压力和质量流量瞬态特性。分析了整合喷管的压电比例阀在开机过程中的瞬态工作特性。最后,研究了驱动电压对压电比例阀在开机过程中的阀芯位移和喷管推力瞬态值、阀芯运动和推力响应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驱动电压为80 V时,阀芯的响应时间和稳定位移分别为0.64 ms和3.67μm。开机后8 ms,喷管推力达到稳定值(0.588 mN)。压电比例阀阀芯的开启响应快速,且驱动电压与喷管推力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推力可通过改变驱动电压进行mN级的线性调节。(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景骢[2](2019)在《我国离子液体微推进空间验证取得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物近理日技,术由中中心国研航制天的科离工子二液院体2微0电6推所进应器用成功完成多次在轨点火试验,微电推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验证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立方体卫星平台开展离子液体微电推进空间验证试验的国家。(本文来源于《太空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汪旭东,李国岫,陈君,刘旭辉,李洪萌[3](2019)在《压电比例阀调节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流量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压电比例阀驱动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是目前国际的发展趋势。压电比例阀作为该类型推进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流量特性和推力。本文首先采用AMESim软件对某型氙气工作压力为0.3MPa的压电驱动氙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并对系统填充过程中的气瓶与减压阀工作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了不同减压阀反馈腔压力条件下的减压阀与压电比例阀的阀芯运动和氙气质量流量特性。最后,分析了压电比例阀驱动电压对开机过程中的压电比例阀阀针位移、氙气质量流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压电比例阀阀针在通电后迅速开启,其最终的稳定升程为3.7μm。系统的氙气质量流量的稳定值为5.63mg/s。减压阀反馈腔内的氙气压力越大,压电比例阀开启后的氙气质量流量稳定值越大且响应时间越长。仿真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氙气微推进系统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实现对氙气质量流量的线性调节,系统氙气质量流量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值。(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华佐豪,郭宁,毛成立,杨劲松[4](2019)在《激光化学微推进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激光化学微推进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了该项技术近10年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激光化学微推进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工作模式,并简略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靶材设计、推进工作模式和激光器选型3种关键技术对激光微推进性能的影响。该项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是研制微小卫星姿轨控的微推力器,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团队在激光化学微推进技术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激光化学微推进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S1期)

赵森,韩阜业[5](2019)在《我国离子液体微推进空间验证取得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赵森、记者韩阜业报道:记者日前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6所了解到,该所应用物理技术中心研制的离子液体微电推进器,成功完成多次在轨点火试验,微电推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6所科技委副总师、应用物理技术中心主任许诺表示:“本次试验验证成功使我国成(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5-19)

田恺,任亮,吴先明,郭德洲,陈新伟[6](2019)在《LVAT-1微推进系统及其在皮/纳卫星上的典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LVAT-1是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第一代真空弧微推力器,具有小体积、低功耗、高比冲和长寿命等特点,主要用于皮/纳卫星微推进控制。介绍了LVAT-1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真空弧推力器在皮/纳星轨道机动和无拖曳飞行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LVAT-1空间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9年01期)

谭胜,吴建军,张宇,程玉强,李健[7](2018)在《激光支持的空间微推进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激光等离子体微推力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总结了激光器与其它相关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极具潜力的空间微推进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激光支持的空间微推进技术研究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星载激光器技术、先进的测试技术、高性能工质的选择与研制、激光光路设计以及空间微推力器一体化设计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张博斌,杨亦婷[8](2018)在《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固体微推进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 前言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在深空探测方面所做研究的深入,航天器小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的大型航天器,小型航天器的优势有很多,如质量较轻、成本较低、稳定性更好、更适于深空探测等。随着小型航天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之前用于传统大型航天器的推进系统已不能满足其动力需求,因此对微推进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微推进系统是指能够产生0.01mN~1N范围内可靠推力的集(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期刊2018年08期)

陈静,肖岚[9](2018)在《我市召开“叁长携手、共促小微”推进会》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5日,湘潭市召开“叁长携手、共促小微”推进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湖南银监局局长李赛辉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主持。省金融办副主任周晖,市领导陈忠红、程蓓出席。会上,农发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26家银行(本文来源于《湘潭日报》期刊2018-06-16)

张天杰,刘海涛,郭宁,吴立志,吴修伟[10](2018)在《基于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的GAP靶带致密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用于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靶带的药剂配方、涂覆厚度、固化温度等方面入手,研究了各因素对靶带固化速率以及致密性的影响。对比研究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异氰酸酯(N100)等固化剂对聚合物端羟基聚迭氮缩水甘油醚(GAP)的固化速率和固化效果。结果显示,IPDI固化效果最佳。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样品的靶带表面气孔率,并确定了涂覆厚度为200μm、固化温度为40~50℃的最佳工艺条件,使靶带气孔率在符合激光微推进系统要求下达到最低。(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18年02期)

微推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闻:物近理日技,术由中中心国研航制天的科离工子二液院体2微0电6推所进应器用成功完成多次在轨点火试验,微电推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验证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立方体卫星平台开展离子液体微电推进空间验证试验的国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推进论文参考文献

[1].汪旭东,李国岫,陈君,李洪萌,虞育松.无拖曳卫星氮气微推进系统填充与开机工作特性的仿真研究[J].宇航学报.2019

[2].景骢.我国离子液体微推进空间验证取得成功[J].太空探索.2019

[3].汪旭东,李国岫,陈君,刘旭辉,李洪萌.压电比例阀调节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流量特性仿真研究[J].推进技术.2019

[4].华佐豪,郭宁,毛成立,杨劲松.激光化学微推进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航天.2019

[5].赵森,韩阜业.我国离子液体微推进空间验证取得成功[N].解放军报.2019

[6].田恺,任亮,吴先明,郭德洲,陈新伟.LVAT-1微推进系统及其在皮/纳卫星上的典型应用[J].真空与低温.2019

[7].谭胜,吴建军,张宇,程玉强,李健.激光支持的空间微推进技术研究进展[J].推进技术.2018

[8].张博斌,杨亦婷.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固体微推进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航天.2018

[9].陈静,肖岚.我市召开“叁长携手、共促小微”推进会[N].湘潭日报.2018

[10].张天杰,刘海涛,郭宁,吴立志,吴修伟.基于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的GAP靶带致密性研究[J].爆破器材.2018

论文知识图

外部旋转磁场推进的泳动微机器人[69...薄膜的微推进结果微推进地面试验系统原理图3 FMMR 微推进系统的结构组成微推进装置示意图微推进单元结构示意

标签:;  ;  ;  ;  ;  ;  ;  

微推进论文_汪旭东,李国岫,陈君,李洪萌,虞育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