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测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直接数值模拟,涡旋,旋转强度
可测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槐,朱立俊,范红霞,王建中,王志寰[1](2017)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实验中叁维涡旋可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二维粒子图像测速(PIV)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PIV测量结果对紊流及水流和泥沙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分析了二维PIV中叁维涡旋的可测性。结合涡旋识别的旋转强度方法、坐标旋转定理和紊流经典Burgers涡模型,推导得出:二维PIV能否检测出叁维涡旋,主要受涡旋环量和旋涡与测量平面之间的倾角两个因素影响,且仅当涡旋环量大于某一特定值(为倾角的函数)时,叁维涡旋才可以被测量出。利用广泛使用的直接数值模拟(DNS)槽道紊流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该条件下倾角和环量的相关曲线与拟合方程;结合环量概率密度累积分布可知,在常规二维PIV实验中,涡旋被测量出的概率越大,相应的倾角也越大,其中以90%、50%和10%的概率被测量出的叁维涡旋与测量平面间分别呈20°、11°和5°的倾角。(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05期)
方格,吴天行,彭志科,王誉蓉[2](2017)在《轴箱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及其可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不平顺会加剧轮轨的动态作用,引起轮轨部件损坏、噪声等问题,一直是铁路维护工作的重点。考虑到维护的成本,对轨道不平顺程度的实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轴箱加速度信号的二次积分是使用较多的方法。然而轴箱加速度包含的成分复杂,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轴箱加速度的测量结果,建立多车轮与轨道相互作用模型,详细分析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轴箱与转向架的动态位移响应,重点关注轴箱响应对轨道不平顺的可测性,并给出了扩大测量频率范围的建议。结果显示:低频(长波长)情况下轴箱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接近理想,但是高频的位移响应受到多车轮耦合作用的影响,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7年02期)
李旻,王彩利,龙兵,王厚军[3](2015)在《多特征故障字典及其在模拟电路可测性分析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模拟电路可测性分析模型——多特征故障字典模型。该模型首先获得输出端的阶跃响应输出波形,提取出波形的多个特征量,将所有特征量形成一特征向量,不同故障类别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一特征矩阵。然后由PSPICE软件中的Monte-Carlo分析的结果计算出阈值,在该阈值下将特征矩阵转换成整数编码表,从而计算可测性分析指标-检测率与隔离率。仿真与实测数据表明:与传统模拟电路可测性分析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优点有:1)不需要传递函数,可以适用于复杂电路;2)仅需要一个输出测点,容易实现;3)对于容差模拟电路,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检测率与隔离率。(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屈继敏[4](2014)在《基于电力载波通信芯片的数字模块可测性分析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步入纳米阶段,芯片集成度大幅增加,导致了芯片测试向量大大增加,测试时间明显增长,对测试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芯片测试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制造链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传统可测性设计多采用增加测试管脚数目的方法来缩减测试向量数目并缩短芯片测试时间。而芯片管脚数目增多导致芯片面积开销大大增加。因此传统可测性设计无法同时优化芯片测试时间和芯片面积。基于上述问题,为适应芯片生产测试设计的需求,如何在限定测试管脚数目情况下,有效降低测试向量数目,缩短测试时间成为目前可测性设计中的主要挑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围绕业界广泛使用的扫描测试方法,对扫描测试原理进行了细致研究。本论文基于在测试管脚数目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扫描链数目来降低测试时间和测试向量数目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扫描测试设计的优化方案:压缩扫描设计。压缩扫描设计是通过对各种压缩电路结构的研究,在传统扫描设计中加入测试向量解压缩电路和压缩电路,构建新的扫描测试结构,使芯片内部扫描链数目大于甚至成倍于芯片测试向量输入管脚数,有效的缩短了测试时间。同时优化压缩扫描设计流程,尽可能减小因引入额外测试电路带来的芯片面积的开销。以极小的硬件开销完成了测试成本的大幅降低。本方法成功应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一款基于SMIC0.18μm工艺下的电力载波通信芯片BES3801的可测性设计,完成了芯片压缩扫描设计的逻辑设计和逻辑综合实现。通过与传统扫描设计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该设计在芯片综合面积几乎不变的前提下,将测试时间降低了37.3%,测试向量总量降低了33%。实验结果证实,本论文中提出的压缩扫描设计方法,在不影响芯片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降低芯片的测试时间和测试向量数目。本文结合实际项目设计,成功应用压缩扫描设计,形成一个可测性设计的新流程,有效的解决了固定测试管脚数目下,测试时间过长和测试向量总数过多的问题,对芯片测试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4-04-30)
王彩利[5](2014)在《基于多信号特征模拟电路可测性分析与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和可用测点的减少,对电路可测性分析与故障诊断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对于模拟电路,由于非线性特性、器件容差因素的影响,可测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缓慢。现有的方法常提取测点上的单一信号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电路的传递函数等方法来进行模糊组区分。由于已有方法信息提取不完全,在电路可测性分析中,基于模糊组的分析方法常有效率低,错误率高的缺点。因此本文提出采用测点上多个特征进行可测性分析与故障诊断的新方法,研究的重点分为多特征模型下的可测性指标计算,模糊组分析和故障诊断,可测性分析软件设计4大方面:1.可测性指标分析。为了使测点上的信号使用更加充分,本文研究如何采集测点上的多个特征进行可测性指标计算。文中首先讨论将故障字典技术与多特征量技术相结合进行可测性指标分析。之后又讨论将多特征量和多信号模型相结合进行可测性指标分析。通过实验发现该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可测性分析结果并且也适用于具有容差的电路。2.获取模糊组。本节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时域和频域上特征量的优选,根据理论分析发现在时域上峰值时间对应的电压值,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是近最优的特征量组合。在频域上放大倍数和过渡带是最优的特征量组合。其次分析电路中不能检测的器件和模糊组与所选特征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其它方法的对比可证明该方法能够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并且计算过程较简单。同时在文中提出用阈值来处理电器件容差问题,该阈值找到了两个器件特征函数之间的模糊区域,该区域对带容差电路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故障诊断。基于模糊组信息的电路正常状态对应特征量被提前存储。通过将待测电路中获取的数据对应的特征量与正常状态对应特征量进行比较,确定该器件是否发生故障。如发生故障,则通过新获得的特征量与原存储的特征量间的比较差异获得可能发生故障的范围。4.模拟电路可测性软件。本文基于VC++平台完成模拟电路可测性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可测性指标计算,模糊组分析和故障诊断叁大模块的设计。并完成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结果显示等功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4-15)
王承,刘治国,叶韵,梁海浪,何进[6](2012)在《基于可测性分析的模拟电路多频测试矢量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可测性分析的模拟电路多频测试矢量自动生成方法。根据待测电路可利用的测试点,进行测试点优选和模糊元器件确定,实现可测性分析;应用灵敏度分析,实现多频测试矢量自动生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模拟电路测试矢量生成非常有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2年05期)
王凯,刘岩,刘利强,成理[7](2011)在《基于子网络撕裂的非线性电路可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撕裂法是故障诊断方法中一个重要课题。文中针对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电路撕裂划分条件进行探讨,同时对含有非线性元件子网络的可测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在子网络内定位故障元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1年09期)
高旭,龙兵,杨兴霁,王义琴[8](2011)在《基于Visio的图形化建模可测性分析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基于多信号模型的可测性建模和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Visio控件构建图形化建模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具体示例给出了多信号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故障测试依赖矩阵的求法,并分析了示例的模糊组、未检测故障、冗余测试、隐藏故障、掩盖故障、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等可测性指标,其结果与应用TEAMS软件的分析结果一致。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对开发可测性辅助分析软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1年04期)
马梁,王雪松,李永祯,王涛[9](2011)在《雷达部署对进动目标微多普勒频率的可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导弹攻防对抗中防御雷达对空间目标的微多普勒频率检测为背景,分析了雷达部署位置对进动目标微多普勒测量值的影响。理论上可证明,当目标的外形尺寸和进动参数确定后,微多普勒频率由进动轴和雷达视线的夹角(平均视线角)唯一决定。从雷达部署在弹道平面内不同区域以及雷达距弹道平面不同距离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微多普勒调制带宽随雷达位置的变化规律,为导弹防御系统中的雷达布站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典型参数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分析和结论。(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杨兴霁[10](2011)在《系统可测性分析与辅助设计软件总体设计及关键模块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测性(Testability,也译为可测试性)是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性能下降),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设计特性。可测试性设计已成为装备整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武器装备保障能力、降低测试维护成本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国1995年就颁布了《装备测试性大纲》,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系统可测性设计与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工具,我国电子装备可测性设计现状远远滞后于新一代装备可测性设计需求。因此,本论文在国家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参考美国QSI公司的TEAMS软件,对系统可测性分析及辅助设计软件的总体设计及关键模块实现做了深入研究,开发的可测性软件已在相关单位作了应用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设计了软件总体方案。将本软件划分为系统级可视化建模、可测性指标分析、最优故障诊断树生成、可测性指标分配四个大功能模块。以VC++ 6.0为编程开发平台,设计了软件总体结构和集成方案,以及多类型结点的模型树、依赖矩阵等用于模块间数据传递的关键数据结构。2.提出了一种“基于依赖矩阵多测试信息的虚警率评估方法”。该方法在依赖矩阵基础上,只需采用现有测试方法就能评估虚警率,希望能为虚警率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另外,还完成了对常见可测性指标(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未检测故障集、故障模糊集、隐藏故障、掩盖故障、冗余测试)与动态性能指标(加权故障检测率、加权故障隔离率、平均模糊度)计算方法的实现与优化。3.实现了基于AO*与或图启发式搜索算法的最优故障诊断树生成方法。AO*启发式搜索算法是可测性分析与设计优化的基础,但其算法描述复杂且计算复杂度较高。为了减少程序运行时的资源开销,本论文将所有的待解故障集、可用测试都通过依赖矩阵传入时的先后ID号来标识,该方法避免了程序执行期间无意义的冗余信息操作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内存和CPU开销。此外,本论文还设计和实现了诊断树结果的图形化交互显示界面。4.针对TEAMS软件不能进行可测性指标分配的不足,提出了在可测性软件中集成可测性指标分配功能模块。本论文对可测性指标分配进行了简要介绍,编程实现了经验分配法和线性插值分配法,并根据指标分配的数据特征设计和实现了特定的数据结构和窗口化交互显示方式。5.对研制的可测性软件进行了测试验证。以“反坦克导弹发动机系统”为测试验证实例,通过和TEAMS 6.0对比验证,发现两款软件的各项可测性指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本软件还具有直接查看系统依赖矩阵、虚警率分析与可测性指标分配等特殊功能。此外,本软件2010年通过了总装专家组的验收测试,而且本软件也在航天科工集团与中电集团相关单位进行了应用验证,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与表扬。(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可测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轨道不平顺会加剧轮轨的动态作用,引起轮轨部件损坏、噪声等问题,一直是铁路维护工作的重点。考虑到维护的成本,对轨道不平顺程度的实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轴箱加速度信号的二次积分是使用较多的方法。然而轴箱加速度包含的成分复杂,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轴箱加速度的测量结果,建立多车轮与轨道相互作用模型,详细分析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轴箱与转向架的动态位移响应,重点关注轴箱响应对轨道不平顺的可测性,并给出了扩大测量频率范围的建议。结果显示:低频(长波长)情况下轴箱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接近理想,但是高频的位移响应受到多车轮耦合作用的影响,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测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陈槐,朱立俊,范红霞,王建中,王志寰.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实验中叁维涡旋可测性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7
[2].方格,吴天行,彭志科,王誉蓉.轴箱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及其可测性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7
[3].李旻,王彩利,龙兵,王厚军.多特征故障字典及其在模拟电路可测性分析中应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
[4].屈继敏.基于电力载波通信芯片的数字模块可测性分析和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4
[5].王彩利.基于多信号特征模拟电路可测性分析与故障诊断[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王承,刘治国,叶韵,梁海浪,何进.基于可测性分析的模拟电路多频测试矢量生成[J].微电子学.2012
[7].王凯,刘岩,刘利强,成理.基于子网络撕裂的非线性电路可测性分析[J].电子科技.2011
[8].高旭,龙兵,杨兴霁,王义琴.基于Visio的图形化建模可测性分析软件设计[J].中国测试.2011
[9].马梁,王雪松,李永祯,王涛.雷达部署对进动目标微多普勒频率的可测性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
[10].杨兴霁.系统可测性分析与辅助设计软件总体设计及关键模块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