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庆:难以忘怀的劳动号子论文

王大庆:难以忘怀的劳动号子论文

劳动号子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西汉典籍《淮南子》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汉族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

改革开放前,由于人们劳动时缺乏机械动力设备,大多靠体力协作完成,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以及缓解疲劳,常常吼出号子,诸如挑抬重物,推车拉磙,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江河摇撸、拉纤、放排,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榨油、榨菜、制盐等劳动几乎都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劳动号子体现了鲜明的群众文化特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我儿时在苏北农村度过,中学毕业后插队苏北农村,回城安排工作前在苏北一些建筑工地干过小工,后来又当过多年记者,亲历亲闻过不少苏北里下河一带的劳动号子。

榨油号子。儿时的农村,庄户人家烧菜的油完全是自己制造的,那时村里有个油坊,说是油坊,其实也就是几间砖土房,每年到榨期,由村中的长者带领精壮汉子经过焚香仪式后,才能开锁起榨,每每这时,都很神圣,我们小孩都只能光着脚远远地跟在后头,绝不敢大声喧哗。从一颗颗菜籽到制成香喷喷的菜油,其间要经过炒籽、碾籽、包饼、打榨四关。最关键的一关是打榨。碾好的菜籽用稻草包成饼状后,依次放进榨箱,然后上抵板,插上木楔,再用榨棍撞出来,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榨棍前端用熟铁包头,泛着油光,用两根链吊在大梁下,一声“开榨了”,那可真是响彻云霄。只见四个粗壮汉子齐吼一声“来了!”,但见榨棍被四人抱起,一齐用力撞榨,撞榨时,撞一下粗大撞木喊一次号子。撞榨的步伐、动作均以号子指挥,情绪比较激昂:箭板要插正呀~嘿呦!/杠子撞起来呀~嘿呦!/脚跟稳起桩呀~嘿呦!/飞锤打得准呀~嘿呦!/打呀打呀撞呀撞呀~嘿呦嘿呦……榨油号子一般由一人领头,其他三人附和;也有的地方是二人操作,锤打木楔榨油,二人对唱号子,边操作边唱。最要用力时,还要边跺脚边喊号子。小时的我待在一旁看热闹,听号子,犹如听一首战斗的歌,烘托了榨房,也醉了我心房。

将根据不同优秀参数组合(本文中以树的个数和树的深度为参数组合)训练好的若干随机森林模型按照线性排列组成多重随机森林模型持久化到HDFS后,即可进行多重随机森林加权大数投票。

踩水号子。小时候,我随外婆住在苏北东台堤西水乡,每当裁秧和排涝时,踩水车就成了一道风景。水车是木制的,通常由车架、前后车轴、车糟和佛榷几部分组成。车架是用来承载车轴的,车轴两头各有一只铁圈,正好放在车架上的轴瓦内,使用过程中,经常要加点润滑油,使其转动起来更灵活,也更省力。车轴一般设四人的居多,也有设六人的。脚拐是用两根方木呈十字型穿轴排列,上端装有木拐,人的上肢伏在一根横杆上,双脚踩着四只木拐,呈有规律的运动,使水车转动车上水来。车轴的正中部位设置一个类似于自行车的花齿盘的装置,也是木制的,这是前轴;车槽内放有一节一节的佛榷,佛其实就是一片木板,当中有眼,将它装在木榷上,每只木榷类似链条,转动起来带动佛子,将水沿着车槽刮上来,佛子的大小应适当小于车槽,以免佛子与车槽磨擦,加大阻力;安装在车槽尾部的后轴和前轴一样,就是小了许多,而且和前轴是有一定比例的,相当于自行车后轮上的飞子,说白了,水车的构造原理和自行车的构造原理基本相同。

据《东台县志》记载,清朝末年宣统年间,是弶港船渔号子的鼎盛时期。当时,每年的农历二三月是捕捞小黄鱼的最佳时期,渔民从正月初就开始备汛(准备绳索网具等),直到外出生产,每天船渔号子声不绝,整个弶港东、西、南、北、中遥相呼应,可谓惊天动地。在这一个半月中,除吃饭时不打号子外,渔民们在劳作时,不管肩挑手拎,推拉抬撬,均打号子。出海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以相应的号子做统领,引导生产。流传至今的船渔号子有“盘车号子”“测水号子”“扯篷号子”“起重号子”等。这些船渔号子一般由一人领众人和,或一人领一人答等表现形式。

到了栽秧的季节,几部水车一字排开,那阵势相当的壮观,为了提高效率和驱除疲劳,踩水车时就哼起“踩水号子”,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些村里为了给枯燥、费力的“车水”增添乐趣,踩水车都是两男两女,于是,仰天而歌的号子就成了“车水人”的快事:“水车吱吱依小河,哥哥妹妹并排踩;哥哥看着妹妹的脸,妹妹害羞低下了头”“早上要唱清风来,晚上要唱晚花开;中前午后传手帕,擦汗擦出情意来”“二八佳人踩水车,声声唱断小木桥;九天仙女来庆贺,月里嫦娥下九霄”……踩水号子,男女对唱,在烈日炎炎下,好比一股清凉的和风拂过金黄的田野,伴着朵朵浪花消除了车水人的疲惫和单调。也有踩水车,不分男女,踩水车抽水时,一领众和,声调高亢激昂,催人奋进:“日出哎东方——亮堂堂!/耳听哎锣鼓——闹嚷嚷!/顽童哎不见——赶快找!/哈却原来——卷衣卷袖上车梆!”

(1)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会给企业环境行为方面采取的决策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助于企业在环境行为方面做更多的投资。当企业资金紧张时,财务首先减少的必然是与企业环境行为相关的耗费,以维持企业正常周转的必需消耗。如若企业已经面临生存问题,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将不会是企业考虑问题的第一要务,自然而然,想要驱动这样一所“濒危”的重污染企业注重其环境行为一定是马力不足的。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白砂糖添加量12%,姜水比1∶1,姜汁添加量14%,柠檬酸添加量0.625%,β-环状糊精添加量0.04%时,分别以卡拉胶、黄原胶、槐豆胶的配比为3∶1∶1,5∶1∶1,7∶1∶1,9∶1∶1,11∶1∶1,且添加量为1.10%时,设计单因素试验,进行感官评价。

船渔号子。在电视台工作期间,我与同事常到江苏东台弶港渔镇采访,弶港是江苏东台市的一个小镇,这里渔业发达,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渔文化。其中,船渔号子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还有一首踩水号子,叫《早上起来露水多》,至今仍记忆犹新。号子四句一唱,配以锣鼓:“早上起来露水多,黑鱼散籽在草窝;恩爱夫妻鱼一对,养儿育女笑呵呵/早上起来露水多,黑鱼散籽在草窝;既当爹来又当娘,养儿育女辛苦多/早上起来露水多,黑鱼散籽在草窝;春来秋去容易过,儿女们长大在草窝/早上起来露水多,黑鱼散籽在草窝;儿女们长大四散了,我孤身一人在草窝……”号子虽多重复,但用语不多,唱出了养儿育女的欢乐和艰难、空巢老人的孤苦,令人感慨唏嘘!

抬屋号子。1969年年初,我中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苏北范公堤东一个交通闭塞的乡村插队。那里的农民当时很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盖的“顶头舍”。所谓“顶头舍”,其实就是一种进化的窑洞,山墙呈南北方向,门户就开在南山墙上,屋里无隔间,一通到头。四周的墙大多是篱笆围成,墙外用黄烂泥糊实;也有的从荒草田挖来四方形泥块垒成墙。椽子、檀条则是竹子和杂棍。

当时,农村正时兴搞“集体农庄”,队队开挖“农庄河”,家家都要迁移到“农庄河”沿线居住。有的社员盖不起新居,便请人将原来的“顶头舍”抬到新址。抬屋是一种原始的移动建筑的方法,场面十分壮观。在锣声的号令下,全队有劳力的男人们(当地风俗忌讳女人抬屋)一个不漏地迅速集合到抬屋现场,用一根根长毛竹、长杂棍纵横交错地托起了屋顶(周围墙已预先拆除),捆绑结实后,便各就各位。按照惯例,小男人通常抬压力较轻的前扛,壮男人抬压力较重的后杠,老男人则“保驾护航”抬边杠。各杠个子高矮差异较大的可相互调整。随着老队长一声“起杠!”大伙儿便奋力挺起弯下的腰,踏着坚强有力的步伐,齐声唱着铿锵振奋的抬屋号子:“号子嘛喊起来哟!大伙儿把屋抬哟!腰杆子往上顶咯!脚板子要踩稳咯!哟……”到了拐弯口以及沟坎处,则由引路的老队长领喊,其他抬屋的附和:“拐弯口喔!——喔!跟着转喔!——喔!向东拐哟!——哟!顺着转哟!——哟!有个坎喔!——喔!慢慢跨喔!——喔!”大伙儿迈着沉重、坚实、整齐的步子,哼着生动传神的号子,一步一步缓慢、执著地向前挪动。抬屋中不允许停留,再长的路,再重的屋也必须挺住。有嫩伢子实在支撑不住时就猫一下腰,随即又红着脸赶紧挺起胸……

我在乡下虽仅参加过两次抬屋,但至今回想起昔日抬屋的情景,心潮仍难以平静。那抬屋时显示出的万众一心、协同作战、奋力向前的精神和铿锵振奋的抬屋号子深深感染了我。

打夯的时候六个人(大的夯八个人)拉住绳子,一个人扶住圆木把手不致倾斜,一提一松,不紧不慢,一下一下的墩实夯土。人力打夯是要跟着号子慢慢来的,喊号子的就是那个扶着夯体圆木把手的“指挥”。只见“指挥”一扶圆木把手,仿佛一道无声命令,六人同时猫腰,抄好各自的一头儿。但听“指挥”嗓子一咳,不紧不慢地唱出:“大家抬起来呀——”,“呀”的拖音未落,六个人同时和唱:“好哇!”且同时用力,本来非常笨重的木夯,“嗖——”一下飞起,“咚!”一声重重地砸在松软的土基上。哪夯歪了,眼观六路的“指挥”便唱了:“南边歪半夯啊——”大家一听,下一夯就主动往北抬一些。若到边该拐弯了:“大家往东砸呀——”,随着一声“好哇”,自然就拐到地基的东面了,若见哪个人没用劲,听吧:“瘦猴子别耍懒呀——”,点到为止,那绰号叫瘦猴子的也不敢偷懒了,因为不用一个劲,夯不平。

打夯号子。从农村回城时的待业期间,为了谋生计,我在建筑工地干过一段时期的小工,打夯是家常便饭。那时人们盖房,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一般都是平房,根本不用打桩机,也不用电夯,打房基都是用木制的夯,底下是水桶粗细的圆柱形木墩,木墩用铁箍箍着,铁箍上还有几个系绳子用的铁环;上边也有个木柱,只是略细小一些,也用铁箍箍着,两个木柱之间还有几根细圆木把手连接着,底下有几个用来拴绳子的钮环,高度一米半左右。

弶港船渔号子有着强烈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有别于雄劲开阔的黄河号子,也有别于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它以吆喝、呐喊为其主要特征,粗犷、豪迈、浑厚、热烈,节奏和缓,抒情委婉,感染力强。这些号子一方面能起到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让人从中领略到原生态的独特魅力。

欢快的锣鼓声,高亢激越的号子声能传出几里路远。如两架水车相距不远,还会暗中斗一斗,比谁的腹中货多?若有大姑娘、小媳妇在车前经过,他们还会唱起“二八佳人”来:“二八佳人多娇女,天生美貌鲜如花。玉骨冰肌真柔软,扭扭捏捏实堪夸。轻言细语来问路,西施昭君不如她。”这一段还算比较“文”的,下面一段就更大胆、更热烈了 :“二八佳人女多娇,芙蓉脸儿杨柳腰。眉清目秀生得好,把我真魂引动了。抛个眼神哈哈笑,叫我心中好懊恼。几时同这佳人配,出双入对把魂销……”

那时没有什么文化娱乐,人们看着打夯,听着夯歌,也是一乐。见到围观的人多起来,打夯的指挥越带劲:“大家加油干哪——”“夯啊!”/“夯好了盖新房啊”“夯啊!”/“盖新房娶媳妇啊——”“夯啊!”/“娶媳妇生儿女啊——”“夯啊!”……夯词完全是现抓,即景生词,顺口编出,“张三那小两口儿啊——”“嗳!”/“你们别吵架啊——”“噢!”/“李四你成了家呀——”“嗳!”/“千万别忘了妈呀——”“噢!”这是借打夯来劝喻百姓要恩恩爱爱地过日子,要孝敬父母,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样的夯词还有教化作用呢!

李先生和赵女士是一对夫妇,李先生身患重病,且失去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来源,赵女士年收入24万元。李先生年医疗费用花费总共10万元,医保报销后,还要自付6万元。问,赵女士可以税前扣除多少?

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对HEK-293细胞与miR-219及对照质粒(miR CTRL)和PRKCI共转染。转染24 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PROMEGA,美国)检测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

更热闹的是有些水车还配有锣鼓,伴着鼓点,边踩边打号子,十分有趣。打鼓的人领唱,其余的人跟着吆声,格式和京韵大鼓比较相似。领唱者还有一段开场白:“且住令锣一响,众位细听端详。虽然踩水栽秧,大家和合一样。你们吆声我唱,笙箫合成一腔。早饭后唱梳妆,村野顽童奉上。”鼓声激,号声高,脚下踩出风。踩水功夫不老到的嫩手,只能提起双脚吊到车杠上,被讥笑为“上吊”。

盘车号子是木帆船上用绞车(盘车)起铁锚船出海或起网(捕获物多)时所使用的一种号子。由六至八人围于绞车周围,每人用一根木棍塞于绞车上方的方孔内,两手一前一后搭于两根木棍上,推拉绞车旋转时开始唱号子,由一人领,众人和。此号子有时亦在忙绳索时悠悠哼唱,音速稍慢:“(领)喂~喂~喂~上里网哟/(合)喂~网哟/(领)喂~喂~喂~上里网~哟/(合)喂~网哟……”

测水号子是船进出港时,一人立船头测水深度时所唱,声音悠扬。渔船在涨潮进出港时,为便于船老大掌握航线水的深度,保证船不搁滩,船头有一人手持做好标记的竹竿篙子测水,测水人悠扬的号子声告诉船老大准确的船航行区水的深度,船老大即时调整航线,从而保证船不因浅滩而影响航行:“嗨~嗨~嗨,五十节咯来/嗨~嗨~嗨,五十一节咯来……”号子中所唱“五十节”指一托水深,船可航行,其五十一节至五十三节表示船要搁滩。五十节每少一节水深加半托左右,四十六节以下就不用篙子测水了。

扯篷号子是木帆船出海扯篷(帆)时所唱的号子,有时也用于起网拔缆等。篷是船航行的主动力,扯篷时,为使大家用力一致,扯篷号子就是指挥。号子一般由一人领,众人和。扯篷号子具有很强的动感和韵律,唱时稍快有力:“(领)腰直来哎/(合)哎/(领)腰弯来哎/(合)哎/……”

起重号子是渔民挑抬渔具、鱼时所唱的号子。起重号子有一人独唱的、二人对唱和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此号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可以唱,曲调优雅,不具一格,深受渔民喜爱:“(领)嗨呀来/(合)嗨呀来/(领)嗨呀来/(合)嗨呀来/……”

创新小镇要按照“一镇一主业”原则,突出“一镇一品”。在空间布局上,创新小镇一般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周边及交通轴沿线等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在投资规划上,三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

其他还有“起锚号子”“拉网号子”“撑船号子”等等,这些船渔号子是风帆时代海洋民俗文化苑中的一朵朵奇葩,也是海洋渔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随着机械电力设备尤其机器人的广泛运用,绝大多数劳动号子渐远渐去,继而在民间销声匿迹了。往事悠悠,许多事已经淡忘,唯独抒发劳动者情感的号子至今仍印在我脑海深处不能忘怀……

标签:;  ;  ;  ;  ;  ;  ;  ;  ;  

王大庆:难以忘怀的劳动号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