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送风论文_孙成才,周勃,詹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送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温,节能,风管,系统,空调系统,内衬,风口。

低温送风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才,周勃,詹岭[1](2019)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流体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一空调形式为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实际工程进行研究。利用Fluent建模软件以实际工程相应尺寸建立一个叁维物理模型,并对物理模型进行简化,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建立合适的风口模型、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模型的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得到工作区内温度场、速度场、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对工作区的舒适性和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通过数值模拟表明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可以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具有较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朱辉,陈永平,唐强,杨会[2](2019)在《低温送风散流器结构优化与送风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散流器表面结露问题,提出一种在普通散流器导流叶片上开设环形条孔引射低温气流的新型散流器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环形条孔参数与送风风速对新型散流器送风特性的影响,评估了其应用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防结露能力。结果表明:当环形条孔宽度≥12. 5 mm,由于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作用,在散流器下方附近区域形成了"温度隔层",有效阻隔了房间工作区域的湿热空气与散流器表面接触,起到了明显防结露效果;而房间工作区域流场与温度场几乎不受环形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影响,可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在环形条孔宽度一定时,散流器送风速度对散流器下方"温度隔层"温度梯度几乎不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6期)

缪亚东,胡延秋,张雷[3](2019)在《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低温送风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中海油大厦(上海)项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及施工要点。工程实践表明:改良后的内衬风管及其施工技术,可以达到高速风下不出现纤维脱落、在长期潮湿环境下不霉变的规范要求,且消声、隔热、节能、节材,是低温送风系统中的理想材料和技术。(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2期)

徐玉婷,于航[4](2018)在《某超高层建筑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北京某超高层空调系统设计的介绍与分析,阐述了冰蓄冷冷源和低温送风空调形式相结合时的系统运行特性,说明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具有良好节能效益并能较好的满足热舒适性。通过理论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5](2018)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征求产品国家标准《低温送风独立新风空调设备(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标产征[2018]12号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89号)的要求,现征求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牵头起草的产品国家标准《低温送风独立新风空调设备(征求意见稿)》(见附件)意见,请于2018年4月2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第一起草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系人:邹宇联系电话:13631456957传真:020-89003293 Email:550443965@qq.com地址及邮编: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166号富盈国际大厦813室;邮编510250(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03期)

李炎波[6](2017)在《纳米涂层在低温送风末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民用化,气凝胶材料逐步商业化生产,由于其超低的导热系数,在建筑领域快速发展。本文将研究新型纳米材料在低温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涂层能够有效防止低温风口结露。(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7年12期)

陈瀚,文俊,邓攀[7](2017)在《浅析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安装重点与经济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决定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重要依据便是使用其的经济性,因而就需要结合实际运行费用、冷冻水温度以及初投资等多种因素来研究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最终在研究及对比中选择一个更为合理的空调方案。(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9期)

虞婷婷,王宇翔[8](2016)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低温送风空调技术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具体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在其设备投资、运行管理、减少占用的建筑空间等方面具有显着的特性。(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6年06期)

缪亚东,胡延秋,武其亮,张雷,朱季[9](2016)在《低温送风系统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工程案例,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的原理和安装工艺,引进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了低温送风系统的深化设计内容,并通过施工体验确定了过程质量控制要点,最终顺利实现了低温送风系统的成功调试、验收,给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6期)

高惠润,廖钢林,缪亮俊,张志祥[10](2016)在《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是解决建筑物空调用能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开展以冰蓄冷技术与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结合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思路,总结形成了"蓄冰槽防渗漏施工一低温送风防结露施工一变风量末端装置VAV-box安装一集成数据系统调试施工"为核心的成套施工技术成果,为提高空调系统的安装效率及节能性提供了实践性的施工技术依据,推广应用节约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6期)

低温送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散流器表面结露问题,提出一种在普通散流器导流叶片上开设环形条孔引射低温气流的新型散流器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环形条孔参数与送风风速对新型散流器送风特性的影响,评估了其应用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防结露能力。结果表明:当环形条孔宽度≥12. 5 mm,由于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作用,在散流器下方附近区域形成了"温度隔层",有效阻隔了房间工作区域的湿热空气与散流器表面接触,起到了明显防结露效果;而房间工作区域流场与温度场几乎不受环形条孔引射的低温气流影响,可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在环形条孔宽度一定时,散流器送风速度对散流器下方"温度隔层"温度梯度几乎不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送风论文参考文献

[1].孙成才,周勃,詹岭.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J].建筑节能.2019

[2].朱辉,陈永平,唐强,杨会.低温送风散流器结构优化与送风特性数值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9

[3].缪亚东,胡延秋,张雷.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低温送风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9

[4].徐玉婷,于航.某超高层建筑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8

[5]..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征求产品国家标准《低温送风独立新风空调设备(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J].建筑节能.2018

[6].李炎波.纳米涂层在低温送风末端的应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7

[7].陈瀚,文俊,邓攀.浅析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安装重点与经济效益[J].明日风尚.2017

[8].虞婷婷,王宇翔.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J].居业.2016

[9].缪亚东,胡延秋,武其亮,张雷,朱季.低温送风系统施工技术研究[J].安装.2016

[10].高惠润,廖钢林,缪亮俊,张志祥.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安装.2016

论文知识图

集美大学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流程图低温送风Z=Zm截面的温度场2低温送风系统2.4空调末端设计一}低温送风x}.am截面沮度场峨均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图2-135 冰蓄冷...

标签:;  ;  ;  ;  ;  ;  ;  

低温送风论文_孙成才,周勃,詹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