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成效研究

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成效研究

(上海电力医院;上海200050)

[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163名,所有患者术后均行PICC置管,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普通防护组:给予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置管前对患者穿刺部位实施消毒,穿刺点止血,固定导管及消毒。术后安排患者入病房并滴注抗炎类药物,及时给患者更换药物。延续护理组:在常规防护组的基础上,实施多项延续护理。结果经延续护理干预后,不同类型感染感染率、不同时间段随访感染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较普通干预组治疗效果更佳理想。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及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关键词]PICC置管,研究现状,治疗效果,延续护理,临床推广

引言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相对传统中心静脉导管的中心静脉通路,留置PICC导管已成为肿瘤及需长期治疗的患者静脉给药的重要方式之一[1]。有报道认为留置PICC导管是安全可靠的,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操作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PICC置管后患者常伴有多项并发症,严重者面临生命危险。

延续护理,即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规范化的管理,出院后将正规的护理管理引入家中,即延续护理是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得到与住院期间一致的护理,以保证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与住院期间相同的护理[2]。有研究[3]指出通过延续护理可以降低患者PICC置管后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痛苦。本文通过术中消毒护理,术后病房设施环境清理,对医护人员进行PICC护理系统培训,制定PICC置管患者护理手册,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PICC置管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随访跟踪患者出院后病情状况等措施,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能够延长导管有效期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延续护理体系,保证患者的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163名,所有患者术后均行PICC置管,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其中,普通护理组81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3±8.17岁,病程6个月-5年,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5例;延续护理组82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4±8.92岁,病程4个月-5年,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3例。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该法研究者、研究前服用过抗炎类药物、意识模糊无自主识别能力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普通防护组:给予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置管前对患者穿刺部位实施消毒,穿刺点止血,固定导管及消毒。术后安排患者入病房并滴注抗炎类药物,及时给患者更换药物。

延续护理组:在常规防护组的基础上,在出院后实施以下护理干预:1)术后告知患者入住通风效果佳,定期消毒的房间;2)术后医护人员上面随访,重点观察感染的三种主要形式,局部感染、隧道感染或血流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对症处理;3)对患者居家期间相关医疗防护用具及设备等进行定期全面消毒,避免患者因此感染;4)建立系统的PICC医护人员操作手册,规范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增强护理工作实效性;5)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

1.2观察指标

1)术后观察患者是否感染:局部感染:主要观察穿刺点附近是否出现红肿、流脓等现象,患者是否有发烧发热;隧道感染:导管插入方向出现全身感染的现象;血清感染:患者无明显感染现象,出现忽冷忽热,寒战等症状,一旦导管拔除后,便出现好转。2)跟踪观察患者1W、1Mo、6Mo、10Mo期间出现感染的人数,记录并统计。患者术后跟踪随访由我科1名护士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的形式进行调查。

1.3效果评价

评价方法:1)临床进步:术后患者未出现感染现象,或由全身感染经治疗后转为局部感染;2)临床有效:出现感染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感染程度明显好转。3)临床无效:感染现象未出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不同类型感染率对比

两组术后三种不同感染类型比较,延续护理组各类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PICC技术,因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病种的限制,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等特点,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报道导管最长留置时间达431d,它具有留置时间长,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护理专家和临床护理工作者都认为是输液最有效措施之一[3]。

本次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163名,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术后三种不同感染类型比较,延续护理组各类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跟踪观察患者1W、1Mo、6Mo、10Mo期间感染率感染情况比较,延续护理组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通过延续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同时减少术后不同时间段感染发生率。同样魏芳[4]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PICC置管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可提高患者PICC自护能力,降低患者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

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延续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众所周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疗效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外周静脉发生感染后,会降低患者置管时间,影响肿瘤化疗药物的使用。黄小妹[5]选取PICC置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导管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和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3.65±83.89)d,长于对照组的(85.57±55.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和导管阻塞发生率分别为3.33%(2/60)和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和15.0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PICC延续性护理小组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降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此外还有学者[6]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其将108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分析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我们分析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延续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及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4.结论

PIC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由于其静脉输液全程“一针疗法”很好的避免患者被多次行针的痛苦、并发症较少且不危害患者生命以及操作简单费用低下等优点[7-9]。本文研究表明,PICC置管患者经延续护理后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及血清感染较传统的护理手段护理后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在不同的时间段后,发现延续护理组的患者发生感染的人数及情况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的患者;对患者术中、术后调查表明延续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因此,通过对置管患者延续护理采取多途径、系统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降低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梦华,符琰,向秋芬,等.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管理与质量控制[J].华西医学,2011,26(7):1090-1092.

[2]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3]储小红,虞华,康群,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21-223.

[4]魏芳,陈婷,刘亚.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院外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6-17.

[5]黄小妹,陈春梅,吴宏,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7):56-59.

[6]廖瑞月.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77-78.

[7]曹晓欣,侯香传,关伟丽,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69-171.

[8]殷容光,张曙红.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7):1243-1244.

[9]李全磊,张晓菊,陆箴琦,等.PICC置管前评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7-12.

标签:;  ;  ;  

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成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