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课程录制系统论文和设计-肖叶枝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课程录制系统,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显示装置和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授课者的控制指令演示预先录入的演示文件,并根据演示进度将演示文件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摄像装置和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拍摄目标授课者的授课视频,并将授课视频实时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用于将演示文件和授课视频实时合成,以获得录制课程。本实用新型中的课程录制系统,录制过程简单易操作,且降低了录制课程后期处理的工作量,进而降低课程录制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授课者的控制指令演示预先录入的演示文件,并根据演示进度将所述演示文件上传至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拍摄所述目标授课者的授课视频,并将所述授课视频实时上传至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用于将所述演示文件和所述授课视频实时合成,以获得录制课程。

设计方案

1.一种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授课者的控制指令演示预先录入的演示文件,并根据演示进度将所述演示文件上传至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

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拍摄所述目标授课者的授课视频,并将所述授课视频实时上传至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

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用于将所述演示文件和所述授课视频实时合成,以获得录制课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前方,且所述显示屏正对所述摄像装置背离摄像镜头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的高度可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夹以及第二固定夹;

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以及所述第三固定杆依次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杆竖直设置,且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和所述摄像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杆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间段;

所述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背面壳体上,所述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顶部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为长度可伸缩的杆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和所述第二固定夹的夹持面为带条纹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固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滚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课程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一体机。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课程录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课程录制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授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授课形式之一,授课者模拟实际授课情景进行授课,并将授课过程录制成授课视频,学习者只需要拷贝观看该授课视频,即可完成对授课内容的学习。相对于传统的现场授课,网络授课成本更低,受众更广。

目前,进行课程录制较为常用的方式是,在授课者正前方放置摄像机和提词器,授课者进行授课时,其他工作人员根据授课者授课的进度为授课者翻动提词器显示的内容,以便授课者能够根据提词器的提示更顺利完成授课;另外,为了观看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授课内容,往往还需要借助PPT等演示文本向观看者展示授课内容,因此,在通过摄像机录制完成课程视频后,后期还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授课者的授课进度,将演示文本和课程视频进行整合,使得课程视频中不仅展示有授课者的授课过程,还存在与授课内容相一致的演示文本。而目前这种已有的录制方式,在录制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工作,录制完成后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处理工作,费时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网络课程录制的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课程录制系统,解决了目前课程录制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课程录制过程,降低了录制课程的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课程录制系统,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授课者的控制指令演示预先录入的演示文件,并根据演示进度将所述演示文件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

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拍摄所述目标授课者的授课视频,并将所述授课视频实时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

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用于将所述演示文件和所述授课视频实时合成,以获得录制课程。

其中,所述摄像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前方,且所述显示屏正对所述摄像装置背离摄像镜头的表面。

其中,所述摄像装置的高度可调。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夹以及第二固定夹;

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以及所述第三固定杆依次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杆竖直设置,且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和所述摄像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杆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间段;

所述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背面壳体上,所述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顶部壳体上。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杆为长度可伸缩的杆状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夹和所述第二固定夹的夹持面为带条纹的表面。

其中,还包括用于承载固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滚轮。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课程录制系统,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授课者的控制指令演示预先录入的演示文件,并根据演示进度将所述演示文件的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用于拍摄所述目标授课者的授课视频,并将所述授课视频实时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所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用于将所述演示文件和所述授课视频实时合成相整合,以获得录制课程。

本申请中将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均与虚拟演播系统主机相连接;因为授课者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同步控制显示装置中演示文本的演示进度,也就是说虚拟演播系统主机接收到的演示文本的演示进度和摄像视频中授课者讲授内容是同一进度的,那么虚拟演播系统主机即可根据接收到的演示文本和摄像视频直接整合,而无需后期人工调整演示文本的进度,减小了后期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本申请中授课者录制过程中内容提示由显示装置上的演示文本进行内容提示,演示文本只需要拷贝到显示装置即可,无需像使用传统提词器进行内容提示时需要提前编写授课全文文稿并逐行输入到提词器,减小了录制前期的人工准备工作量;本申请采用可由授课者自行控制演示文本进度的显示装置,使得授课者可以便于在授课时,对演示文本进行参考,并更好的把握授课节奏,为授课者的授课录制过程降低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课程录制系统,录制过程简单易操作,且降低了录制课程后期处理的工作量,进而降低课程录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课程录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目前所采用的课程录制方式,申请人进行分析后发现,之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工配合,首先,是因为提词器的文本内容在翻动调整时,较为复杂,如果由授课者翻动该提词器内容,容易打断授课者授课思路,使得整个授课过程不自然,因此需要专门配备工作人员翻动该提词器的显示文本;而因为提词器显示的文本进度不受授课者控制,也往往会出现和授课者授课进度不一致的问题。

另外,因为提词器的作用是为了对授课者的授课内容进行提醒作用,并不是直接向观看者进行展示的文本。那么在课程录制完之后,要将授课者的视频和需要向观看者展示的演示文本进行整合时,就必然需要人工观看调整演示文本演示内容进度和授课视频进度的一致性,再对二者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方式非常的耗费时间和精力。

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课程录制系统,授课者录制过程中自行翻动文本,摄像装置拍摄的授课者授课视频与显示装置同步显示的演示文本内容同步,并实时传输到虚拟演播主机,虚拟演播主机在录制过程中,即可自动完成视频的整合,无需工作人员的后期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录制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课程录制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课程录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课程录制系统可以包括:

显示装置1、摄像装置2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

其中,显示装置1和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相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授课者的控制指令演示预先录入的演示文件,并根据演示进度将演示文件的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

摄像装置2和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相连接,用于拍摄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目标授课者的授课视频,并将授课视频实时上传至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

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用于将显示装置1演示的演示文件和摄像装置2拍摄的授课视频相整合,以获得录制课程。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采用普通的带有显示屏的电脑即可,但是为了授课者能够更为清晰的观看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中的演示文本(如PPT文本),显示装置1可以尽可能的选择显示屏更大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为非投影式的装置,例如使用投影仪向幕布投影演示文件,这种投影式的显示装置1,在进行投影显示时,要求环境中的光线较暗,才能保证幕布上清楚显示演示文本,这种环境明显不利于授课者的课程录制,为此,本实用新型中仅仅采用普通的电脑设备等非投影式的显示设备即可。

在授课者进行授课时,授课者可以根据自身授课需要,自行翻动控制显示装置1上演示文本的演示进度,进而保证了演示文本演示内容和授课者授课进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的演示内容和摄像装置2拍摄的授课者的授课内容的进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显示装置1和摄像装置2分别与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相连,显示装置1可以将显示的演示文本向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进行实时的上传,而摄像装置2也可以将其录制的内容向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进行上传,那么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接收到的授课视频和演示文本的进度也就具有一致性,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直接将授课视频和演示文本进行整合,即可获得完整的课程视频。

虚拟演播技术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可满足精品课程录制、节目制作、网络直播、视频制作的全能化采编于一体。

虚拟演播技术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教学课程录制中。虚拟演播技术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影像、老师授课讲义媒体文件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讲义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记录生成完美的合成画面,满足精品课程录制全能化采编于一体。

相对于目前已有的课程录制方式而言,本申请中采用可以显示演示文本的显示装置1代替提词器,也即是说将向观看者演示的演示文本作为提示授课者授课内容的文本代替提词器显示的文字文本,同时显示装置1上的演示文本同步传输到虚拟演播主机3,从而保证了输入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的演示文本和授课视频进度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后期人工处理的过程。

另外,通过电脑等显示装置2演示播放演示文本,是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的,而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也是目前已有的设备,本申请的关键在于将摄像装置2、显示装置1以及虚拟演播系统主机3进行通讯连接,进而简化课程录制过程,并不涉及软件程序的改进,符合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授课者授课所用的演示文件,使得授课者在授课同时可以控制演示文本的播放进度,既可以为授课者授课过程提供内容提示,又保证的演示文本播放进度和授课进度的一致性,使得虚拟演播系统主机可以直接根据摄像装置拍摄的内容和显示装置显示的演示文本可以直接对授课视频进行整合,无需后期人工处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课程录制过程,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课程录制的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摄像装置2通过固定支架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前方,且显示屏正对摄像装置2背离摄像镜头的表面。

对于录制的视频课程而言,授课者始终正视观看者能够给观看者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而授课者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正视显示装置1上的演示文本,因此,为了保证摄像装置2拍摄的画面尽可能的是授课者正视观看者的画面,可以将摄像装置2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的正前方。

又考虑到每个授课者的身高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摄像装置2拍摄的授课者的目光尽可能的为平视,就需要保证摄像装置2和授课者眼睛视线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为此,可以将摄像装置2设置成高度可调的装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架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5、第三固定杆6、第一固定夹7以及第二固定夹8;

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5以及第三固定杆6依次连接;

第三固定杆6竖直设置,且背离第二固定杆5的一端和摄像装置2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杆4背离第二固定杆5的一端和第一固定夹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8设置于第二固定杆5的中间段;

第一固定夹7用于夹持于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背面壳体上,第二固定夹8用于夹持于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顶部壳体上。

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杆4和第三固定杆6在第二固定杆5的两端形成类似杠杆的结构,第二固定夹8近似于杠杆的支点位置,而第一固定夹7和显示装置1背面的夹持力即可支撑第三固定杆6下方的摄像装置2的重力。图1中第一固定杆4和第三固定杆6之间相互平行且均和第二固定杆5垂直,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5以及第三固定杆6之间的夹角可以并不做限定。

另外,图1所示的固定支架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支架结构对摄像装置2进行固定支撑,例如直接采用一个竖直设置的立杆支撑摄像装置2也能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施例中将摄像装置直接和显示装置相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二者的一体式结构,在设备进行搬运移动时,二者可以同时搬运移动,减少拍摄录制前,二者相对调整的复杂度。

其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固定支架,应当尽可能的保证,和摄像装置2相连接的部件,遮挡显示装置1的面积应当尽可能的小,避免影响授课者的观看。

如前所述,针对不同的授课者,摄像装置2需要调整的高度各不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杆6可以是为长度可伸缩的杆状结构。具体地,第三固定杆6中间有伸缩旋钮,可进行长度上的伸缩。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也并不排除将第三固定杆6可相对于第二固定杆5上下移动的实施例,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第一固定夹7和第二固定夹8的夹持面为带条纹的表面。

采用带有条纹的夹持面,可以增大第一固定夹7和第二固定夹8与显示装置1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第一固定夹7和第二固定夹8与显示装置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大夹持力。

如前所述,在录制课程开始之前,不可避免的需要搬运显示装置1,反复调整其固定位置,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承载固定显示装置1的底座9,底座9底部设置有滚轮10。

在底座9底部设置滚轮10,有利于更方便的推动底座9带动显示装置1移动。该滚轮10具体可以采用万向轮,以便底座调整移动方向,另外,滚轮10上还可以设置滚轮锁,当底座9位置调整好之后,可以通过滚轮10锁锁住滚轮,避免地面不平整而导致底座自行滑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地降低设备的搬运难度,可以将显示装置1采用质量更轻的一体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设计图

一种课程录制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03134.0

申请日:2019-07-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710220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H04N5/76

专利分类号:H04N5/76;G09B5/06

范畴分类: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

第一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6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57号

发明人:肖叶枝;郭建龙;周青云;夏爽;王鹏;温满华;曾钰

第一发明人:肖叶枝

当前权利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薛娇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课程录制系统论文和设计-肖叶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