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物性论文_赵发军,于兴腾,郝富昌,刘彦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流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性,孔隙,砂岩,敏感性,特征,鄂尔多斯,砂土。

渗流物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发军,于兴腾,郝富昌,刘彦伟[1](2018)在《河南省煤田构造格局对煤层气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查明河南省不同构造区内二1煤层中气体的流动特征和煤体受构造变形分异后的独特性,采用实验数据分析、瓦斯地质和渗流学理论,研究煤中孔容分布、孔径受应力影响后的变化以及煤体强度受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点。结果表明,煤层中甲烷连续流型占优的排序为:太行构造区、崤熊构造区、嵩萁构造区。煤中甲烷流型差异受区域构造变形体制控制,太行构造区的拉伸变形导致煤体强度值域分布广,最大体应变大于其他区域;嵩萁构造区的重力滑动、剪切和伸展变形使煤体强度和孔隙率最低、最大体应变最小;崤熊构造区内煤体的最大体应变介于两者之间。该结论对河南省煤层气开发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8年04期)

付兰清[2](2018)在《大庆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渗流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庆外围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孔渗测试开展覆压下孔渗物性研究。开展恒压压汞、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扶余和高台子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对比分析了致密砂岩基质岩心和裂缝-基质双重介质岩心的渗流特征。基于动态渗吸原理,建立了致密储层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并开展了不同因素对吞吐渗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常压条件下的孔渗数据表明扶余储层孔渗条件优于高台子储层。随净上覆压力提高,基质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损失率逐渐增大,孔隙度损失率明显低于渗透率损失率;相比恒定驱替压差条件,当恒定净围压时,裂缝-基质双重介质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较低,孔隙内压的提高有助于保持裂缝开启,降低裂缝岩心应力敏感性。(2)致密砂岩岩样的渗透率贡献以亚微米级孔隙为主。相比扶余储层的同渗透率级别岩心,高台子储层岩心的喉道和孔隙发育相对较差,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小,排驱压力高,其毛管压力曲线偏于细歪度。致密砂岩岩样渗透率与平均喉道半径以及最大喉道半径都具有良好的正线性关系,且分选随渗透率提高而变差。(3)致密砂岩储层多孔介质的单相水渗流和在束缚水状态下单相油渗流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油相拟启动压力梯度明显高于水相。基质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高的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值和狭窄的两相共渗区,而且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值和等渗点对应的相对渗透率值均较低。表明注水开发难以通过保持产液量来实现稳定开采。与造缝前相比,裂缝岩心的两相共渗区范围拓宽,且更快地达到较高的最终驱油效率。(4)致密砂岩吞吐渗吸采出程度随孔渗物性和储层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油水黏度比和渗吸体面比的增大而减小;相同物性级别的亲水岩心渗吸驱油效果好于亲油岩心;裂缝可改善渗吸开发效果;在渗吸置换作用的范围内,提高生产压差对增加渗吸驱油效果的作用不是十分显着,但可提高返排效率。活性水的渗吸驱油效果好于低矿化度清水,低矿化度清水好于模拟地层水,因胍胶压裂液滤液会伤害储层,其渗吸驱油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2-01)

程超杰,骆进,项伟,贾海梁,贾甲[3](2016)在《地下渗流对砂土热物性参数的影响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浅层地热能利用中,获取准确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对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非常重要,但因原位测试常常受到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导致所得参数不准确,从而使系统的设计浪费或失效。为此,设计了一套渗流控制系统,结合线热源测试原理,测试了长江一级阶地汉口地区的两种饱和砂土样在不同渗流速率下的热物性参数,并引入贝克来数评价了渗流作用对砂土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对饱和砂土的热传导特性测试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且影响程度随渗流速率的增加而增强,对德国纽伦堡市一处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试亦验证了渗流对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周文胜,熊钰,徐宏光,张伟,王帅[4](2015)在《疏松砂岩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及渗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松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会对储层产生损害,影响油井产能,需要对储层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及油水两相的渗流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储层压力条件下的连续测试方法,以恒定的驱动流速、变化内压的方式测试了储层岩心在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疏松砂岩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变化规律;再通过压实作用下的压汞试验,从微观角度阐述了疏松砂岩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最后通过压实作用下储层岩心的油水流动试验,分析了压实作用下油水两相的渗流特性。疏松砂岩的渗透率随着再压实作用增强持续降低,降幅达53%左右,在孔隙度约降低7%时,岩石中相当大部分孔隙在压实作用下蜕变成喉道,孔喉体积比由1.50增至1.96,峰值对应孔径降至压实前的50%,造成渗透率下降幅度远超过孔隙度下降幅度;随着再压实作用增强,油、水两相的渗透率约降低50%,残余油饱和度由17.8%增至19.2%,束缚水饱和度由18.5%增至21.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压实作用增强,疏松砂岩的孔隙和喉道均被压缩,导致储层物性变差,而孔隙度的降幅相对较小,渗透率呈幂函数下降,降幅明显且在地层压力恢复过程中无法恢复;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随有效应力增加呈指数上升,油相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大呈线性下降,这就是在注水不及时或注水不足的区域油井产能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孙同英[5](2014)在《页岩气藏物性特征及气体渗流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以来,全球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3年BP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油气缺口分别达到了6.0106桶/天和4.0109立方米/年。而EIA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页岩气可采储量近似达到203.911012立方米,其中中国的页岩气可采储量约为31.5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一,开发潜力巨大。在未来几十年中,页岩气资源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页岩气藏在地质成藏条件、储层条件、气体富集成藏方式、渗流机理及开发方式等方面都区别于常规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气藏。泥页岩作为储层,特殊的物性条件(特低的孔隙度、渗透率)造成了气体流动环境的复杂性,内部孔隙可分为非有机质孔隙、有机质孔隙、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四种,多类型裂缝作为气体渗流的主要通道,而基质孔隙(微米至纳米之间)则作为储集空间。页岩气主要是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另外,少量溶解态气体存在于有机质、沥青质内和孔隙水中。特殊的储层条件导致了页岩气藏中复杂的气体流动过程,它包括了渗流、扩散、吸附解吸多个流动形式,整个流动过程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储层的应力敏感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及微孔隙中气体滑脱效应都会影响气体流动。本文在分析页岩气藏储层物性和流体渗流机制的基础上,考虑多个因素,利用物质守恒定律建立了页岩气藏一维微孔隙内气体流动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求解方法和计算机语言编程进行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体的滑脱和气体扩散会导致孔隙压降较快,而页岩的应力敏感性和吸附气解吸则会导致孔隙压降减缓,且应力敏感性的影响较大;气体的滑脱效应、气体扩散和吸附气解吸都有助于增加模型的累积产气量,应力敏感性则起到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所以控制压降程度是获得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尽可能延缓压降以实现产气量最大化。通过分析参数的敏感性发现:页岩储层应力敏感性越差、Langmuir体积越大、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越小、气体扩散系数越大、页岩的渗透性越好、微孔隙直径越大,越有利于页岩气体的流动,页岩储层的产气量也越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张杰[6](2012)在《瓦村油区储层物性和油水渗流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村油区储层埋藏深度浅、开发难度小,所以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对储层的认识工作做得不够,而目前油区开发已经进入开发末期,如何有效提高油井产量成为油田目前工作的重点。所以认识储层是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对储层物性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对油田的后续采出程度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有针对性的采取储层改造措施,保证油田有序稳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2年16期)

陈大友,朱玉双[7](2012)在《储层物性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长9与延10油层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长9、延10储层的岩心,制作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微观渗流特征的试验研究,分析储层物性与渗流特征的联系,为油层组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长9、延10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延10储层渗透性明显高于早期沉积的长9储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性的储层微观渗流特征明显不同,物性较好的延10储层以均匀状驱替为主,而物性较差的长9储层则多为指状和网状驱替;此外,高孔高渗的延10储层的最终驱油效率显着高于低孔渗的长9储层。研究还发现,在水驱油后期,高孔渗的延10储层的驱油效率持续增长,而较低渗透率的长9储层则增长缓慢乃至停滞,这为高含水期的不同物性的储层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2年06期)

肖莉[8](2011)在《悬浮固体颗粒对低渗油藏渗流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源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的含量及大小是造成低渗储层伤害的直接因素,也是影响注入水水质及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利用不同等级的水源水,通过系列体积流量实验,研究了悬浮固体颗粒对低渗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通过水质粒度分析研究了悬浮固体颗粒对储层的主要伤害方式,通过岩心切除实验研究了悬浮固体颗粒侵入的岩心深度。研究结果对低渗油藏注水水质的控制及水质指标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1年08期)

刘淑芝,崔宝臣,齐云阶[9](2010)在《大庆外围州201试验区储层物性与渗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肇州油田州201试验区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敏感性和流体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州201试验区扶余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平均有效喉道仅0.34μm,可动流体饱和度30%左右,束缚水饱和度40%以上,残余油饱和度20%以上,驱油效率低于40%;储层渗流能力差,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和压敏、中等偏弱的酸敏和碱敏、弱速敏特征,开发过程中易引起油层伤害。(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35期)

李斌会[10](2010)在《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储层物性及渗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储层的岩心样品进行储层物性分析和统计,利用X-衍射法测量粘土矿物、压汞法测定孔隙结构、储层敏感性测定、启动压力梯度测定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检测等室内实验手段,综合评价和分析了该地区兴安岭储层的基本物性和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兴安岭储层属于强水敏、强酸敏和中等速敏的低渗透储层,粘土含量较高,有较高的启动压力梯度,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两相共渗区较小,含水率上升速度快,注水开发较为困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0年22期)

渗流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庆外围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孔渗测试开展覆压下孔渗物性研究。开展恒压压汞、恒速压汞实验研究了扶余和高台子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对比分析了致密砂岩基质岩心和裂缝-基质双重介质岩心的渗流特征。基于动态渗吸原理,建立了致密储层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并开展了不同因素对吞吐渗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常压条件下的孔渗数据表明扶余储层孔渗条件优于高台子储层。随净上覆压力提高,基质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损失率逐渐增大,孔隙度损失率明显低于渗透率损失率;相比恒定驱替压差条件,当恒定净围压时,裂缝-基质双重介质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较低,孔隙内压的提高有助于保持裂缝开启,降低裂缝岩心应力敏感性。(2)致密砂岩岩样的渗透率贡献以亚微米级孔隙为主。相比扶余储层的同渗透率级别岩心,高台子储层岩心的喉道和孔隙发育相对较差,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小,排驱压力高,其毛管压力曲线偏于细歪度。致密砂岩岩样渗透率与平均喉道半径以及最大喉道半径都具有良好的正线性关系,且分选随渗透率提高而变差。(3)致密砂岩储层多孔介质的单相水渗流和在束缚水状态下单相油渗流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油相拟启动压力梯度明显高于水相。基质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高的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值和狭窄的两相共渗区,而且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值和等渗点对应的相对渗透率值均较低。表明注水开发难以通过保持产液量来实现稳定开采。与造缝前相比,裂缝岩心的两相共渗区范围拓宽,且更快地达到较高的最终驱油效率。(4)致密砂岩吞吐渗吸采出程度随孔渗物性和储层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油水黏度比和渗吸体面比的增大而减小;相同物性级别的亲水岩心渗吸驱油效果好于亲油岩心;裂缝可改善渗吸开发效果;在渗吸置换作用的范围内,提高生产压差对增加渗吸驱油效果的作用不是十分显着,但可提高返排效率。活性水的渗吸驱油效果好于低矿化度清水,低矿化度清水好于模拟地层水,因胍胶压裂液滤液会伤害储层,其渗吸驱油效果较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流物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发军,于兴腾,郝富昌,刘彦伟.河南省煤田构造格局对煤层气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

[2].付兰清.大庆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渗流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3].程超杰,骆进,项伟,贾海梁,贾甲.地下渗流对砂土热物性参数的影响程度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6

[4].周文胜,熊钰,徐宏光,张伟,王帅.疏松砂岩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及渗流特性[J].石油钻探技术.2015

[5].孙同英.页岩气藏物性特征及气体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6].张杰.瓦村油区储层物性和油水渗流机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7].陈大友,朱玉双.储层物性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长9与延10油层组为例[J].地下水.2012

[8].肖莉.悬浮固体颗粒对低渗油藏渗流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技传播.2011

[9].刘淑芝,崔宝臣,齐云阶.大庆外围州201试验区储层物性与渗流特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10].李斌会.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储层物性及渗流特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论文知识图

优势渗流通道注水前后储层特征对比图...2 悬浮固体颗粒对低渗油藏渗流物性不同振动频率下饱和油相储层中部#~与HJ1井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图孔二2油组孔二2-3小层优势渗流通道平...波动作用下饱和初始渗流水相的孔隙介...

标签:;  ;  ;  ;  ;  ;  ;  

渗流物性论文_赵发军,于兴腾,郝富昌,刘彦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