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探析

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探析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简阳市供电分公司四川简阳641499)

摘要:里程碑式的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与调整,电源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面向社会需求的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以及供电、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电力生产规模的关键措施。本文分析了电力供应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因素,从日常工作、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找出了供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

电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每日电力企业生产、社会管理等方面对电力的巨大需求,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6年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2016年1~8月份全国约3.892万亿千瓦时的电力在整个社会,较上年同期上涨4.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5.1%,2.0%,11.0%和5.1%;根据电力消费结构,第三、住宅用电量对社会总用电量的贡献率持续大于二次生产。可以说,电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服务社会中面临“区域宽,线路长,设备及需求更多的“实际问题,如结合电网升级和计算机、电子技术升级,综合技术供电技术必须迅速混合导致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提高电力供应的依赖技术,它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1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首先是稳定的电力、供电、用电一体化,一旦电网设备问题,导致临时供电问题,电不能持续、稳定的传输和转化能力,从而导致电气设备不运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处于暂停状态的影响。其次是电流本身存在的风险,无论是高电压还是低压电流,一旦出现泄漏情况、电流或电压突变可能会导致触电、短路、接触火线及一系列的风险。供电、用电的安全技术是一种专业技术监控、管理和维护电源的整个过程,降低风险、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电网管理的工具,工具更先进,更实用效果,工作效率更高。在实际预防和治疗后相应的风险项目,确保连续性和功率输出和使用安全,因此使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自信和能够及时有效的布局,提高企业效益,为电力免除许多生产日常使用的问题,因此对电力企业的信任,最后不断稳定的电力供应市场,促进社会稳定的发展。

2用电安全和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2.1影响用电安全的因素

在用电环节多发事故,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用电线路及设备存在问题,长期失检,遇突发情况(设备或线路移动、意外碰触漏电部位等),导致触电。②超负荷用电,导致线路瘫痪、短路和设备被烧坏等,轻则危及区域电网正常运转,重则造成生命财产安全。③自动化程度过低,如熔断、电压监控等缺失,不能及时反映出用电情况,也没有有效的用电警报系统。④缺少电力专业人员,用电方案不合理,更有甚者私拉乱接、随意改变电路等,导致供电分配不合理,出现负荷异常。2016年5月30日,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金山热电分公司在机组启动切换工业抽气作业中,1号机3段抽气管路膨胀补偿器爆裂,气浪将附近操作阀门的作业人员冲到零米地面(落差6.5m),造成1人死亡。用电环节安全防护、管理检查和设备自身的科技含量都关系到用电安全系数。

2.2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①自然灾害:如暴风、骤雨、冰雹、洪水、霜冻、地震等自然灾害,一系列不可抗力迫使电网故障或中断。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4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由于暴雪、冻雨导致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输变电线路出现大范围的断线倒塔事故,造成大范围大面积停电限电。②设备:如配电网设备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或者是由于检修间期内出现故障,配备设备时存在一些不兼容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发现。③工程建设和例行检查及突发事故下的停电处理。④检修和日常监管力有未逮,某些供电隐患难以完全掌握。

3目前供用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供用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①检查维护不到位:对于城区、郊区而言,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容易进行排查检修,但是电网情况相对复杂,往往出现问题后需要进行反复排查才能找到症结所在,而日常检修则由于线路限制,只能对一些关键点如中转设备进行检查,因此未排查的线路风险性更高。而农村地区,则由于线路过长,难以全面监管。②配套机制不完善,受经济、环境、人员等限制,在制定管理方案时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因而缺少一些专门的管理运作制度,例如响应突发事件的预案,内容过于一致,缺少应有的变通性。③知识技术未普及,相对社会发展显得较为滞后,过于追求日常生产,在人员团队打造方面涉及新知识、技能普及的安排相对较少,且普及效果不佳。而对于广大的用电群体,没有进行系统、专门的宣传教育,致使许多人尚处于相对盲目用电的阶段。

3.2提高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①加强检查维护工作:重视日常检修工作,调整检查周期,建立日常检查与维修档案,根据周边情况、历史问题发生率、电网建成时间等划分轻重区域,逐一进行排查,一经发现老化、损坏的元件及时上报并更换修理。②建立高效管理机制:对人员的安排应更加合理,采取分组协作的办法,调配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人员与相对薄弱的人员搭配,分工完成电网管理与维护。为保障供电的效率,因根据局部地区用电情况和地理情况等,优化设置供电半径,特别是对于频繁超负荷运转的区域,应确保稳定供电,减少事故发生几率。针对一些特别的情况,建立“特殊情况应急处理方案”,对未达到“事故”级别的情况进行处理,如局部供电不稳定,电压不稳定,并落实好对应的责任,实现专人专管策略。③强化专业知识培训,选择一些先进的理论技术定期开展学习教育,针对性地培养基层技术人员,使之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同时组织社区、下乡知识技能讲座,宣传用电的专业知识,使服务区内的群众具备一些常识,包括用电风险及常规处理、科学合理用电、基本电力问题判断、岗位生产和生活用电应急措施等。

4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推进供用电技术管理

4.1新技术

①自动化技术:如现场总线技术曾一度成为最为实用的自动化技术之一,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通信技术与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各元件工作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和处理,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中心平台的分析做出下一步操作计划,是指令制定与下达的重要依靠。而一些简单的元件控制,如继电保护等,由于元件损坏或异常情况相对较多,且表现形式相对单一,通过置放专门的辅助性保护设备,可提高其使用效率,有效进行事故应急处理。②智能化技术:智能无功补偿技术是代表技术之一,针对线路损耗这一客观问题,通过调节供电系统负载情况下的参数完成补偿,扭转了传统电容器过度补偿和补偿不足的情况。此外,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元件监控、信息搜集、数据分析、智能报警为一体,实现自动报警和应急处理。

4.2新材料

无论是线路还是元件,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寿命,即所需检修的单位期限相对较长,且更加经济、耐用,例如: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等,合理选择新材料,综合对比不同品牌下的质量和价格。②绝缘效果,以确保安全关注并试验选用除尼龙、瓷之外的一些分子材料,以绝缘、耐火、抗腐蚀等性质更佳。

结语:安全是一个可靠的基础与前提,可靠性是安全的最终目标。电力供应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维护市场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力供应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风险预警和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敖海龙.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

【2】浅析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祖艳欣,吕勃,吕兴强.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

标签:;  ;  ;  

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