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素养培训的新途径

语文综合素养培训的新途径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郭庆华

近期,《常州日报》将很大的版面留给了全市的小记者们,让孩子们有了呈现自己童年生活的天地,有了展示自己文采的舞台,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欲望。尤其是小记者们写的新闻报道更体现了他们独特的视角,令人称赞。

为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使语文课呈现开放性和生成性,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在听新闻、播新闻、写新闻的过程中与新闻进行“亲密接触”,开辟了一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新途径。

1.听读结合,把握新闻特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识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通过具体的范例分析,使他们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掌握新闻创作的技能,以利学生正确地阅读、收听新闻,养成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信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习惯。学生对新闻报道的有关知识有了理性的认知之后,可以让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报纸,找出几则新闻读一读,以加深对新闻报道这一文体的认知。

笔者曾在一小区中心花园里看到一个孩子和父母一起读报的情景,颇为欣赏。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不仅通过读报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取了信息,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语汇,还极大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有位名人说得好:读报这件事,对于千百万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广泛的积累,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永远充满知识的活水。因此,笔者引导学生课外坚持阅读报刊,鼓励学生每晚收看或收听半小时电视、广播中的新闻报道,同时留意主持人的语调、语感、语速,为学生创作新闻、播报新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尝试播音,体验新闻快乐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结合班队活动课或晨会课开展“新闻播报”综合活动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让几个学生每人选一则社会新闻用普通话流利地播报出来,师生共同评选出每周最佳新闻和最佳播音员,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开辟“新闻角”,让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要求他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事件的梗概,并进行讨论、交流,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使新闻的客观性与感受的主观性融为一体,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充分体现出实践活动的人文性。如前不久,中央台对广东“抗非典”功臣钟南山作了深入的采访,所报道的事迹感人至深。在晨会课上,我让学生回顾并播报这类新闻故事,请他们说出最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学生踊跃举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将事件叙述得完整、清楚,还深刻地谈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献身精神的崇敬之情。

3.参与采编,积极创作新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实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生在学习一种知识技能之后,一定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才能使知识得到巩固、利用,能力得到培养。

笔者曾经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过以“校园扩建”为主题的新闻“采、编、播”综合性活动,让学生按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加入“采访组”“摄影组”“美工组”“编辑组”,各组各司其职。“采访组”的同学佩戴好记者证,带着忐忑、兴奋的心情对学校领导、老师、同学、家长、拆迁居民进行了全方位采访,做调查问卷,搜集了第一手资料;“小摄影师”拍摄了一张张反映校园现状的照片;“小美工”精心绘制了小报花边;“小编辑”将各种资料、调查报告、建设设想整理好后编撰成新闻报道。经过他们的努力,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新闻小报”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一道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与新闻“亲密接触”,贯彻“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促进发展”,让学生贴近生活,关注时事,在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中,学生各反面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致力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努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标签:;  ;  ;  

语文综合素养培训的新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