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呼吸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两种不同呼吸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呼吸道湿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59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实施间断性湿化护理,B组31例患者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就组间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组间在呼吸道湿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各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在痰液黏稠度方面比对,B组患者情况较A组患者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临床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湿化所造成的各类不良反应,同时也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痰液的黏稠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间断性湿化持续湿化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用于解除呼吸道梗阻,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实施气管切开后,患者吸入气体必须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加湿,因此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水分也会因此而增加,气道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从而造成排痰不畅引发气管堵塞、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呼吸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环节,其可以湿润呼吸道黏膜、稀释患者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1]。间断性湿化是一种传统的湿化治疗方法,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道干燥、失水等症状,但其每日滴入药量过大,很容易造成药液咳出现象,这也就增加了吸痰次数、延长了吸痰时间。因此寻求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呼吸道湿化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对31例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接诊的59例气管切开患者,患者疾病所属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18例、为颅脑损伤的有14例、为脑梗死的有11例、为脑干损伤的有16例。入选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28岁到72岁不等,平均年龄(51.2±4.7)岁;患者气管切开时间16天至47天不等,平均(27.3±3.6)天。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B组31例,组间在上述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湿化方法:A组患者实施间断性湿化护理,即每隔一个小时或在患者每次吸痰前后对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方法为注射器抽取3至5ml湿化液注入气管切开处,湿化液配伍:在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80000U庆大霉素、4000U糜蛋白酶。B组患者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即将配置好的湿化液注入输液泵中(湿化液与A组相同),输液泵连接延长管并去除延长管细管末端针头,将去除针头的细管置入气管套管内6cm左右,控制输液泵滴速在7ml/h左右,恒速注入患者气管套管内。此外,对于痰液过于粘稠的患者,可适当加快湿化液滴速,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避免湿化过渡引起患者发生剧烈咳嗽,同时每日更滑湿化液、注射器及输液泵延长管,与预防感染的发生。

1.3护理:气道湿化的优劣,护理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3]:○1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排痰,以保证气道湿化的顺利进行。○2在进行日常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工作流程,定期更换湿化管道,避免因气道湿化管件问题而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现象。○3重视管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各连接管道,避免湿化管道受压、弯曲而导致的管道堵塞,同时要将湿化液的药物组成、配药时间清除标明于湿化瓶外,严防出错。○4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言简意赅的向患者讲明气道湿化的方法、目的,使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气管切开患者会因疾病及气管切开所引起的不适等因素而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温柔的与其交流、沟通,及时的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可以积极的面对治疗。

1.4临床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道湿化后痰液黏稠度情况,参考相关文献,痰液黏稠度分级如下:痰液呈现泡沫状,且吸痰后玻璃接头处无滞留的为稀痰;肉眼直观痰液较稀痰粘稠,稀痰后玻璃接头处会有少量的痰液滞留的为中度粘稠;痰液粘稠呈现黄色,且吸痰后玻璃接头处存在大量的不易清洗的痰液的为重度粘稠。此外,对两组患者气道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呼吸道湿化护理后,在痰液黏稠度方面比对,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情况较A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P<0.05),详见表1;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痰痂形成率25%(7/28)、刺激性咳嗽发生率46.43%(13/28)、气道出血发生率32.14%(9/28);B组患者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2/31)、3.23%(1/31)、3.23%(1/31),组间比对,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除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手段,其可以有效的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舌后坠、咳嗽及吞咽反射降低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术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直接暴露在外界,患者吸入的气体因缺乏有效的过滤及湿化,极易导致患者痰液黏稠度升高形成痰痂,从而引起患者呼吸道再次梗阻,或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4]。因此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的呼吸道湿化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的患者,其痰液黏稠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实施间断性湿化护理的A组患者,且在不良反应方面比对,B组患者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因此认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更加符合机体需求,临床疗效更加理想。现笔者也就输液泵持续湿化的优势总结如下:持续湿化的实施可以将湿化液匀速注入患者气管套管内,减少了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了刺激性科室的发生;气管切开患者其呼吸道内水分为持续丢失,持续湿化符合这一生理需求,可以随时保证呼吸道粘膜湿润,保证粘膜纤毛运动,有效的减少了吸痰次数,从而降低了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5];持续湿化可随时保持呼吸道内药物的有效浓度,同时对局部感染也可发挥防治效果;持续湿化的实施仅需每日定期更换湿化液、导管等,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输液泵持续湿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湿化所造成的各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麻雪娇.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2009-2011.

[2]叶蝶莲,韩月明,赖慧晶.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1):66-67.

[3]邓爽意.两种不同呼吸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01-102.

[4]徐怀珍.气管切开术后52例的气道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47-1148.

[5]吴玲,武冬冬,朱洁,等.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8):106-107.

标签:;  ;  ;  

两种不同呼吸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