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浅析

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浅析

一、对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几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倩[1](2019)在《综合版画在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综合版画是一个近年来才不断被提及的艺术门类,发展历程虽短,但在学术界已得到普遍的认可,然而其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并未普及,只有广州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两所院校具备完整和成熟的教育脉络。文章以综合版画的概念及特点为基础,探讨综合版画之于高校美术课堂的重要价值,并对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建议。

白柯晨[2](2019)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实用组网技术实验》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知识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促使高校实训课程的教学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方向转变。为促进高校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文研究建构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并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以助教身份参与Z学院计算机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目前的高校实训课程教学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高校实训课程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第二,现有学习环境中理论与实训衔接度不够,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不高;第三,高校兼具理论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型缺乏等问题。本文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设计运用到实训课程教学中,可以解决高校实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参照已有的学习环境模型,以“双主”教学设计理论、基于问题的科学哲学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活动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根据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教学设计原则和组成要素,构建在高校计算机实训课程中能够促进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该教学模型主要包括前端分析、问题解决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环节等。以《实用组网技术实验》课程为例,选取Z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个教学班作为教学案例的实践对象,根据构建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案例实践,最后通过教学班的问卷调查、访谈、小组综合实验成果评价、期末成绩等多种数据来对模型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案例实践结果显示,学习者对应用模型教学的反馈良好,学习者以问题为核心,逐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者的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提升。将问题解决教学应用于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一套能够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成果能给高校教师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冰[3](2017)在《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量的财务结算业务为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研究资源。而海量的数据直接进行人工的研究和发掘非常困难,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所面对的问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财务管理系统。基于Structs2架构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财务管理系统,涵盖了登录验证、管理员信息管理、财务人员信息管理、在校员工信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数据挖掘等六个功能模块,重点解决了学校财务工作日常维护和工程项目财务结算安排等关键问题。该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过程采用了软件工程学的思想,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财务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系统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并针对登录、个人信息管理、数据挖掘等主要功能,给出了系统关键功能模块的代码实现过程、系统的实现效果以及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系统在实际的高校使用过程当中,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为学校财务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张玲娜[4](2017)在《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突飞猛进,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分析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针对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给出合理化建议。

周恺[5](2016)在《困境与出路:J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逐步扩大,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致力于缩小区域差距,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J校是卓县唯一的国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她自1995年建校以来,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己成为湖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卓县是湖南省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但近年来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均异常快速。作者通过对该校领导、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和实地考察,从事业发展、师资队伍、校园建设三个方面对该校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陈述,深入分析了该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陷入困境之原因,并立足该校的客观现实,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战略性发展建议。作者认为,该校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职业课程设置混乱、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生来源整体较差、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和毕业学生就业困难等6个方面。而导致该校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用人单位用人观念滞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办学理念严重滞后、学校定位不够明确,战略思维相对缺乏等学校内部因素的作用。为此,作者指出,该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从如下三个层面入手:一是明确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二是致力于品牌专业、学校特色、教学团队、校企联盟、领导能力,质量体系等六大建设;三是探索校本化的发展战略路径,如创新驱动的办学思路,市场导向的办学模式,互惠共赢的融资战略,不拘一格的聚才政策,订单培养的就业策略,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等。

庞敬文[6](2016)在《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与创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环境伴随着学与教活动的发生而出现,构建学习环境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三通两平台”是我国“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定位于个性化学习服务层,是“三通工程”建设的目标终点,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形态,个人学习空间是对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学习新诉求的回应,特别是针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的个人学习空间,促进了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本文对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与应用展开研究。论文采用“研究基础—构建模型—功能设计—基于学科构建—应用与分析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个人学习空间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析了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并对个人学习空间的需求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三个视角:教育的视角、学习的视角、技术的视角提出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依据模型构建了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模块,并对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的设计,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过程,设计了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最后分析了个人学习空间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2.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析了理论的研究要点以及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探析了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对价值与价值取向理论进行了解析,从三个视角出发:教育视角、学习视角、技术视角的价值取向来对个人学习空间的价值进行了探析,在教育视角中关注了人才的培养、分析了适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视角中,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要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任务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在技术的视角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有一个智能交互的学习环境,支持有效的知识管理,助力基于课程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动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运用。为后续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模型提供了设计依据和设计目标。4.对个人学习空间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设计了调查方案,编制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效度的分析,对调查数据从六个角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包含:基本信息概述、基本信息素养、个性化学习(教学)现状、课堂中运用学习空间现状、课后运用学习空间现状以及个人学习空间需求现状,得出了学习空间应用现状分析与个人学习空间功能需求分析。为后续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模型提供了现实依据。5.依据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分析与价值定位以及需求调查分析,从教育的视角、学习的视角和技术的视角提出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STLT模型,并依据模型设计了个人学习空间功能模块,包含了目标层、功能层、干预层、服务层,并对个人学习空间功能进行了设计,对个人学习门户、学习管理、学习评价三大功能模块展开了具体的设计,对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给予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过程。为后续构建基于初中数学个人学习空间提供了设计依据。6.研究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过程,分析了数学学科的本体知识类型,对初中数学学科在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数学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对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为后续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分析提供依据。7.初中数学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进行应用研究,设计案例并应用分析,收集数据进行效果分析。研究表明,个人学习空间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应用实践表明个人学习空间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能有效的在初中数学学科运用,从而促进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DOAN VAN KHANH(团云庆)[7](2014)在《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科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知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维度,知识的质量取决于人才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发展卓越品质的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在推行。越南如何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迎头赶上,并占据一定的制高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永远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灵魂,优秀人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因此有了重大的社会意义。不断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发掘教师内在潜力与创造力是高等教育领域永恒的重要命题之一。然而,当下越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高校师资建设力度不足且缺乏灵活机制。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管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努力达到对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统一,理性和感性上的统一,逻辑和经验上的统一。本文正文共有六章,约13万字。第一章,从越南高等教育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开始论述,勾画本文主题——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的现实背景,进而说明问题研究意义及新意之处,接下来对当今激励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理清了激励机制理论发展和研究的脉络。第二章,视线转移到高等教育领域,系统地分析了激励理论在高校师资建设中的应用与价值。第三章,综合越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详述了教师激励机制在越南高校中运行的情况。第四章,重点表述了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做以归因分析。第五章,分类型介绍美国、德国、中国高校中教师激励机制运行的成功经验。第六章,结合越南本土情况,推出了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策略与建议,并对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理论的发展走向予以展望。

郑茜[8](2013)在《面向高校OA系统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当前智能终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校中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的教职工数量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办公系统并不支持智能终端的操作,也无法满足出差教职工的业务处理需求。基于上述原因,某高校决策开发移动OA系统,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论文首先论述了高校现有办公模式存在的缺陷,高校现有的办公系统只支持PC端操作,在智能终端逐渐取代传统上网模式的趋势下,现有系统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由此在综合高校教职工需求的基础上,确定OA系统需要支持移动客户端。OA移动端划分为系统安全模块、电子公文管理模块、网络通讯模块、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个人办公模块五个部分,然后以流程图的方式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高校移动OA系统进行了功能实现。最后对系统的每个功能设计了测试用例,并根据用例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以便进一步完善系统。本系统基于J2EE平台进行设计实现,采用Eclipse进行代码实现,同时系统移动端采用SQLite数据库存储数据信息。由于目前Andorid智能终端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75%,且在高校教师中使用Andorid智能终端相对较多,由此移动OA系统基于Andorid平台进行设计实现,上述技术组合为高校移动OA系统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系统已被应用到某高校的实际办公业务中,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高校的管理需求。

李辉[9](2013)在《对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高校的乐理教学中,提出要通过乐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正确而有系统的认识,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为学习音乐的学生创造一个继续深造的条件,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一个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由于音乐高校的乐理教学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的乐理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李丹,王吉源,李云浩[10](2012)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江西理工大学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面对日益增多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形势下该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做好新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职业指导必要性分析,对于高校而言,将进一步促使高校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毕业生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定位、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帮助毕业生成长成才,实现社会,高校,学生三方共赢。

二、对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几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几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版画在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版画的定义
    (一) 版画的概念及特点
    (二) 综合版画的定义
二、综合版画的教学意义
    (一) 高校综合版画的教育现状
    (二) 综合版画的当代价值
    (三) 综合版画在高校的教学意义
        1. 情感的自由表达
        2. 生活的重新感悟
        3. 文化的集成表现
三、高校综合版画的教学实践
    (一) 掌握基础技术
    (二) 学会草图创作
    (三) 挑选合适媒材
四、结语

(2)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实用组网技术实验》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源由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双主”教学设计理论
        2.1.2 基于问题的科学哲学理论
        2.1.3 分布式认知理论
        2.1.4 活动理论
        2.1.5 情境认知理论
    2.2 问题解决相关概念界定
        2.2.1 问题及其类型
        2.2.2 问题解决
        2.2.3 问题解决能力
    2.3 学习环境相关概念界定
        2.3.1 学习环境
        2.3.2 学习环境要素
第3章 学习环境模型
    3.1 多元理论视野模型
        3.1.1 多元理论视野模型简介
        3.1.2 多元理论视野模型结构阐述
    3.2 CLEs设计模型
        3.2.1 CLEs设计模型简介
        3.2.2 CLEs设计模型结构阐述
    3.3 CLEs设计的发展模型
        3.3.1 CLEs设计的发展模型简介
        3.3.2 CLEs设计的发展模型结构阐述
    3.4 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框架模型
        3.4.1 实践框架模型简介
        3.4.2 实践框架模型结构阐述
    3.5 “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3.5.1 “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简介
        3.5.2 “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结构阐述
    3.6 从多种模型中获得的启示
第4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
    4.1 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要素
    4.2 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教学设计原则
    4.3 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设计
        4.3.1 前端分析
        4.3.2 问题解决活动设计
        4.3.3 教学评价设计
    4.4 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整体模型建构
第5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模型的应用
    5.1 总体目标与设想
        5.1.1 总体目标
        5.1.2 总体设想
    5.2 准备阶段
        5.2.1 关于个案教师
        5.2.2 关于试验对象
        5.2.3 研究计划
        5.2.4 研究数据源
        5.2.5 研究工具
    5.3 “交换机配置及应用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5.3.1 “交换机配置及应用实验”案例设计
        5.3.2 “交换机配置及应用实验”案例实施
    5.4 案例应用效果分析
        5.4.1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分析
        5.4.2 学习者自我反思评价、教师评价分析
        5.4.3 学习者访谈分析
        5.4.4 小组成员互评及综合实验成果评价分析
    5.5 案例应用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附录一 《实用组网技术实验》课程学习者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二 教学的应用效果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习者自我反思评价量表
附录五 综合实验成果评价量表
附录六 小组成员互评量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设计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系统设计意义
    1.4 系统设计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2 相关技术简介
    2.1 B/S架构
    2.2 MVC设计模式
        2.2.1 JSP
        2.2.2 Struts2应用框架
    2.3 MySQL数据库
    2.4 数据挖掘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3.1.3 实施可行性分析
    3.2 业务需求描述
    3.3 功能需求分析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概要设计
        4.1.1 系统架构图
        4.1.2 系统模块划分
        4.1.3 财务决策流程
    4.2 详细设计
        4.2.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2.2 数据库概念设计
        4.2.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2.4 C4.5 决策树算法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5.2 系统各模块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6.2.1 测试用例
        6.2.2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6.3 系统的性能测试
    6.4 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改革教育观念。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3.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校企结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语

(5)困境与出路:J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的研究
        2.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原因的研究
        3.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战略的研究
        4. 简要评述
    (四) 理论工具
        1. 核心概念
        2. 分析工具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二、J校发展现状调查
    (一) 学校现状
        1. 事业发展
        2. 师资队伍
        3. 校园建设
    (二) 发展困境
        1. 职业课程设置混乱
        2. 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3. 学生来源整体较差
        4. 学校投入严重不足
        5. 实验实训条件落后
        6. 毕业学生就业困难
    (三) 影响因素
        1. 外部因素
        2. 内部因素
三、J校发展战略构思
    (一) 战略目标
        1. 办学理念
        2. 学校愿景
    (二) 战略任务
        1. 品牌专业建设
        2. 学校特色建设
        3. 教学团队建设
        4. 校企联盟建设
        5. 领导能力建设
        6. 质量体系建设
    (三) 战略路径
        1. 创新驱动的办学思路
        2. 市场导向的办学模式
        3. 互惠共赢的融资战略
        4. 不拘一格的聚才政策
        5. 订单培养的就业策略
        6. 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后记

(6)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信息化时代对教与学的新诉求
        二、个性化教学之需求
        三、三通两平台建设之需要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主要问题及启迪
        三、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辨析
        一、学习环境
        二、个人学习环境
        三、学习空间
        四、个人学习空间
        五、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的关系
        六、学习空间与个人学习空间的区别
        七、个人学习空间与个人学习环境的区别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第四节 活动理论
    第五节 模型与模型构建的理论
    第六节 技术支持学习的理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个人学习空间价值取向分析与价值定位
    第一节 价值的概念与内涵
        一、价值的概念
        二、价值的内涵
    第二节 价值取向的理论解析
    第三节 教育视角的价值取向
        一、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适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第四节 学习视角的价值取向
        一、促进高阶思维
        二、培养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动机
        四、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
    第五节 技术视角的价值取向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支持有效的知识管理
        三、助力基于课程的学习共同体形成
        四、促动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运用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人学习空间的需求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第二节 问卷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三、调查的实施过程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概述
        二、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情况
        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情况
        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学习空间的情况
        六、学生和教师课后运用学习空间的情况
        七、学生和教师对个人学习空间需求的情况
    第四节 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
        二、聚合网络学习资源
        三、学习管理与评价多样化
        四、网络人际交互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
    第一节 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一、构建的目标
        二、构建的原则
    第二节 构建的支撑技术选择
        一、教育云平台概述
        二、支撑方式
        三、构建思路
    第三节 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STLT模型
        一、STLT模型
        二、STLT模型释义
        三、功能模块设计
    第四节 基于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过程
        一、学科知识本体分析
        二、学科个性化学习支持的需求分析
        三、基于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设计
        四、基于学科的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构建
    第一节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本体分析
        一、数与代数类
        二、图形与几何类
        三、统计与概率类
        四、知识点体系
    第二节 初中数学学科个性化学习支持的需求分析
        一、知识理解方面
        二、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方面
        三、实际需求与解决方案
    第三节 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设计
        一、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二、具体功能结构概述
    第四节 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学习资源的设计
        一、数与代数类知识的资源设计
        二、几何与图形类知识的资源设计
        三、统计与概率类知识的资源设计
    第五节 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学习工具的设计
        一、数与代数类知识的工具设计
        二、几何与图形类知识的工具设计
        三、统计与概率类知识的工具设计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初中数学学科个人学习空间应用与分析
    第一节 应用环境与对象
        一、应用环境
        二、实施对象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实施
    第二节 空间功能的应用过程
        一、创建个人学习门户
        二、数学个性化课堂
        三、学习资源工具库
        四、空间智能交互
        五、分析综合评价
    第三节 应用案例设计
        一、《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应用案例
        二、《立体图形的视图》应用案例
    第四节 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习活动效果分析
        二、学习工具使用效果分析
        三、学习成绩效果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价值取向的探析丰富了个人学习空间的理论研究
        二、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促进了学与教方式的转变
        三、个人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变革了初中数学的学习环境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
        一、理论研究方面的局限
        二、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
        三、应用分析方面的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一、研究范围扩大化
        二、研究视角拓宽化
        三、构建模型科学化
        四、应用分析标准化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2:教师调查问卷
    附件3:访谈提纲
    附件4:案例效果分析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要求
        1.1.2 越南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1.1.3 教师本身的发展要求
    1.2 问题的启示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 问题启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
        1.3.1 西方的激励理论研究概况
        1.3.2 中国激励理论的研究概况
        1.3.3 越南激励理论的研究概况
        小结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新意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内容
        1.4.3 论文的新意之处
第二章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问题的概念释义
        2.1.1 机制内涵
        2.1.2 激励理论
        2.1.3 激励机制
    2.2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系统
        2.2.1 动力系统
        2.2.2 诱导系统
        2.2.3 绩效系统
        2.2.4 监督系统
第三章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
    3.1 越南高等教育概况
        3.1.1 越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
        3.1.2 越南高等教育规模
        3.1.3 越南政府提供给高等教育的投资
        3.1.4 越南高等教育管理机构
    3.2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3.2.1 职称激励
        3.2.2 薪酬激励
        3.2.3 荣誉激励
        3.2.4 考核激励
第四章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4.1.1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缺失
        4.1.2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出现失控
        4.1.3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不协调
    4.2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及失控原因分析
        4.2.1 认知概念的限制
        4.2.2 利益分配的摩擦
        4.2.3 运行监控的不力
        4.2.4 有序竞争的缺失
    4.3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失控的后果
        4.3.1 职称激励缺乏吸引力
        4.3.2 薪酬激励缺乏实效性
        4.3.3 高育质量低水平运行
第五章 美德中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特点
        5.1.1 自主灵活的薪酬制度
        5.1.2 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
        5.1.3 重视职业培训激励
        5.1.4 科学的绩效评估保障
    5.2 德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路径
        5.2.1 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之改革
        5.2.2 高校教师流动及校外工作机会
        5.2.3 高校教授有权力助手使用
    5.3 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5.3.1 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主要政策
        5.3.2 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
第六章 越南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的实施策略
    6.1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系统建立的原则
        6.1.1 尊重性原则
        6.1.2 公平性原则
        6.1.3 科学性原则
        6.1.4 协同性原则
        6.1.5 针对性原则
    6.2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有效路径
        6.2.1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6.2.2 建设学术自由环境
        6.2.3 注重教师培训制度
        6.2.4 绩效评估体系的公平性与科学性保障
    6.3 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调整的方法
        6.3.1 控制激励行为的目标
        6.3.2 调整激励行为的过程
        6.3.3 调节激励行为的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8)面向高校OA系统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开发涉及的技术
    2.1 Android 平台
        2.1.1 Android 平台的优点
        2.1.2 Android 平台的特性
        2.1.3 Android 平台结构体系
    2.2 开发平台技术
        2.2.1 J2EE 平台
        2.2.2 SQL Server2005
        2.2.3 SQLite 数据库引擎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上的可行性
        3.1.2 技术上的可行性
        3.1.3 操作上的可行性
    3.2 高校内部公文处理的业务需求
    3.3 功能需求分析
        3.3.1 PC 端功能概述
        3.3.2 移动端功能概述
    3.4 数据库需求分析
        3.4.1 信息发布模块数据需求
        3.4.2 办公模块数据需求
    3.5 非功能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移动 OA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设计
        4.3.1 系统安全模块
        4.3.2 电子公文管理模块
        4.3.3 网络通讯模块
        4.3.4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4.3.5 个人办公模块
    4.4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开发环境搭建
    5.2 移动端功能设计实现
        5.2.1 移动端框架
        5.2.2 SQLite 数据库操作方法的实现
    5.3 PC 端功能设计实现
        5.3.1 SSH 框架的应用
        5.3.2 数据库操作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功能展示及测试
    6.1 功能展示
        6.1.1 移动端功能实现
        6.1.2 PC 端功能实现
    6.2 系统测试
        6.2.1 测试环境
        6.2.2 测试用例
        6.2.3 测试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对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优化教学内容
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更新教学观念,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10)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江西理工大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指导概念的厘定
2 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 就业结构性矛盾, 造成供求错位
    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要求的提升
    2.3“高不成低不就”的错误择业观
3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3.1“全程化”就业指导, 创新教育理念
    3.2“预就业”模式, 建立就业长效机制
4 结语

四、对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几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版画在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研究[J]. 方倩. 美与时代(中), 2019(06)
  • [2]基于问题解决的双主学习环境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实用组网技术实验》课程为例[D]. 白柯晨. 云南大学, 2019(03)
  • [3]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冰.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4]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 张玲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3)
  • [5]困境与出路:J校发展战略研究[D]. 周恺.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6]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模型及应用研究[D]. 庞敬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7]越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DOAN VAN KHANH(团云庆). 吉林大学, 2014(09)
  • [8]面向高校OA系统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D]. 郑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4)
  • [9]对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 李辉. 音乐时空, 2013(12)
  • [10]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江西理工大学的实证研究[J]. 李丹,王吉源,李云浩.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23)

标签:;  ;  ;  ;  ;  

高校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