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对高职“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喻嘉(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1442)

摘要:充分认识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种形式来开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概论”课;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兴趣、追求与过去已经大为不同了。不少学生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缺乏相应地团队协作意识。他们来到大学校园的唯一目标就是就业,所以在不少同学的观念里,专业课、外语课、计算机课远比思政课要重要,所以在高校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思政课上一些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如何使作为思政课之一的“概论”课成为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是首要思考的目标,必须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不可忽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思政部“概论”课长期以来开展的实践教学为例,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些有益尝试。

1“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某些高职高专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对于“概论”课的理论教学相对重视,而对于其实践教学部分则比较忽视,有的走走形式,有的甚至削减其学时。然而作为“概论”课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199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一切有志的青年,都要自觉地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成长的丰厚沃土和宽广课堂。”

不可否认高职高专院校的“概论”课理论性比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接受。而适当地采用一些实践教学,因其更实际,更生活化而更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达到其教学效果。还有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认为“概论”课不重要,他们就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学习这门课,认为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而言,“概论”课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对广大的“概论”课老师们不断创新思维和方法提出了要求,必须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们心灵上、情感上得到启发、感染。让他们明白“概论”课能够成为他们今后工作生活的行为指南。

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比较欠缺,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都不强,自我中心意识却比较突出,团队意识不足;但他们的优点在于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个性十足,参与意识并不缺乏、敢于面对挑战,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等。由于高职大学生们普遍存在这些特征,所以“概论”课的教学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索一条比较实际的,便于超作的实践教学路径。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实施实践教学的正确有效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动积极地去思考、去发挥、去参与。

2“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2.1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即学生不直接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而是间接感受现实,主要是让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来开展,课内实践方式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确保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抽出一两次课的时间切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以“爱国爱校、诚信守法、彰显自我、立志成长”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活动。这类活动以班为单位,把学生按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的同学分工协作,选出一人作为参赛选手,其余同学有的负责查找资料、选定参赛诗词;有的负责制作PPT,供参赛选手使用。而诗词可选择毛主席诗词、纪念改革开放诗词或有关的原创作品。时间则控制在5分钟以内。另外每个组都出一名同学以组成学生评委团参与评分。这类活动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也表达了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优秀影视作品给学生欣赏并进行讨论也是一种不错的课内实践形式。比如在学习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的,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电影《活着》。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谈论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建国初期再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过的历程。当然,观看影片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我们放映影片是为了配合教学,所以影片播放的时间要在相关教学内容完成后,而放映前要制定问题,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看影片,影片放映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暂停下来,老师可与学生开展一些讨论,进行一些沟通交流。影片看完后,可以安排一些作业。除了相关影片还可以选择性观赏《感动中国人物》、《小平您好》等视频以配合教学。对于这些视频,没必要完完整整地从头播放到尾,老师应当自己先了解这些视频的内容,然后自己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剪辑安排,选择性地放映给学生们看,这些视频不同于影视作品,艺术性不够,但更加真实,概括性也更强,与教材内容结合地也更紧密。

2.2校内课外实践

校内课外实践,是利用了课余时间而不是课堂上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但地点是在学校内。

校内课外实践不同于课内实践,它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受班级人数的限制,所以这类实践方式可以更灵活、规模可以更大、形势也更加多种多样。诸如一系列的图片展活动,2010年是百色起义八十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根据“概论”课“立足国情,科学发展”的教学理念和坚持“学习理论,坚定信念,明确使命”的教学思路,相应地举办一系列的图片展活动,让学生们有的作为讲解员讲解图片,介绍历史,有的查找资料制作图片,而更多的同学则作为观众来观看图片,回顾历史。这些活动,让主动性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老师进行指导,跟踪。老师来设定图片展的题目,中心。飞资料由负责的同学去网上,图书馆,其他渠道自己查找、整理、总结。这其中又可以有分工,有的同学负责制作图片,找到相关图片,筛选、加工。有的同学把配图文字提炼、总结。还有的同学要负责排版、打印。图片展图片的制作其实是同学们一条龙负责制作出来。而之后的图片展讲解工作同样是学生们来负责,选出有兴趣、谈吐清晰的同学让他们各负责一部分讲解内容,现场为观看的同学们讲解。另外还安排一些会务的同学,布置图片展现场以及维持秩序。这样的活动在校园里开展,关注度高、收益面广,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开展一些文艺节目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理论的学习可以跟娱乐活动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可以知道我们的“概论”课不是只有严肃的一面。例如可以开办红色歌曲比赛这样的节目。这类节目参与度高,学生们兴趣大,而且在节目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关于“概论”课的相关知识问答,娱乐中学习,学习中娱乐。同样,节目的总体指导虽然由老师来操控,但是具体的现场布置、主持、现场秩序维持均可让学生们挑大梁。

还有一种经尝试发现很受同学们欢迎的互动就是辩论赛。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加,每班推选辩论赛选手4名,评委2~4名,并选出1名点评评委。辩论赛主题在两个班范围内征集,要求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关,最后由教师和两个班的学生共同选定本期主题。整体辩论分为两大项:第一大项为辩论,按一般辩论规程进行;第二大项为自由质辩,两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和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质辩,但不允许两个班的场下同学互相间质辩;然后由指定点评评委进行点评;由选定的两班的评委按照评分标准对8位辩手进行评分,取平均值作为该同学在辩论项目中的基础分值;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评委评分及现场表现选出“最佳辩手”。

高职校园里的大学生活本来就丰富多彩,可供我们“概论”课采纳来结合我们教学开展的实践活动也很多,如何根据我们的课程特点、同学们的兴趣总结出更多适合的校内课外实践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

3校外社会实践

校外社会实践,是走出校园,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为素材,利用假期或则课余时间,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一条能动的实践之路。

社会调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政课课外社会实践方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需要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让我们的同学深入农村,了解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发展,前景。了解党为了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做出的努力。“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调查一下普通市民们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以认识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除了社会调查,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也是校外社会实践的合适方式。“最美不过夕阳红”探望敬老院的老人们,与老人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充分认识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以及由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关于我国养老金支付、廉价劳动力优势减少、医疗保障等一系列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新雷锋在地铁”在地铁站做一些公益活动也很有意义。广州的地铁很便利,很发达,但是每当上下班的高峰时间都会非常拥挤,公共秩序往往受到不小的挑战。让同学们去参与地铁秩序的维持,人流的疏导。此外,志愿者们还高举标有劝阻性话语的大手套,以Rap等形式讲述车厢内不文明现象,发放一些自己制作的小传单,宣传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发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优良传统。

总之,校外社会实践让学生们走出了校园,到基层中去,到人们群众中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相处,提高学生们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巩固加强了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一些校内,课内教育所起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N].中国青年报,1999-05-05.

标签:;  ;  ;  

对高职“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