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论文和设计-王旭宁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搅拌杯包括内杯和外杯,内杯内设有粉碎刀,粉碎刀由机座内的电机驱动运转,内杯和外杯的口部密封连接,内杯和外杯的底部通过连接件锁紧连接,连接件与外杯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垫,内杯与外杯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内杯与外杯之间形成密封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与外杯、内杯与外杯之间均没有直接接触,第一减震垫可阻隔内杯的振动,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内杯和外杯的上下部分别密封连接形成的密封腔也能阻隔噪音,从而达到噪音小的目的,同时实现了外杯和内杯通过连接件连接,实现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零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所述搅拌杯包括内杯和外杯,所述内杯内设有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由机座内的电机驱动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和外杯的口部密封连接,所述内杯和外杯的底部通过连接件锁紧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外杯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内杯与外杯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杯与外杯之间形成密封腔。

设计方案

1.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所述搅拌杯包括内杯和外杯,所述内杯内设有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由机座内的电机驱动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和外杯的口部密封连接,所述内杯和外杯的底部通过连接件锁紧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外杯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内杯与外杯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杯与外杯之间形成密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的底部内表面设有容纳第一密封圈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高度高于安装槽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穿过外杯的底部后与内杯锁紧连接,其包括头部、螺杆部,所述第一减震垫设于头部与外杯底部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螺杆部与外杯底部是间隙配合,所述螺杆部与内杯底部螺纹锁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部为由光杆部与螺纹部组成的阶梯状结构,所述光杆部与外杯底部是间隙配合,所述螺纹部与内杯底部螺纹锁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底部设有凸出下表面设置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套于连接部外,所述连接件与连接部锁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和外杯的中部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垫,所述内杯和外杯之间在第二减震垫的外围安装有O形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O形密封圈的变形量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垫的变形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和外杯的中部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的外圈设有凸出的、用于密封内杯和外杯的凸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的口部设有倒L型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内杯的壁面形成容纳外杯口部的环形槽,所述外杯口部与内杯的翻边、口部壁面之间设有隔开、密封用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壁的长度大于翻边的侧边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为L形结构、U形结构或外侧设有水平翻边的U形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加工机通过电机驱动粉碎刀旋转来实现食材粉碎功能,为达到食材破壁效果,一般电机空载转速设计到3万转\/分以上,负载情况下转速也可达1.5万转\/分。高转速实现了食材细腻粉碎效果,但同时也带来机器噪音大问题。

为了降低噪音,搅拌杯一般采用双层杯体结构,即包括内杯和外杯,在使用时,粉碎刀在内杯内腔中旋转,使得食材在粉碎刀旋转作用下外甩并撞击在内腔侧壁时都会产生噪音,由于内杯和外杯是刚性接触连接,同时内杯会带动外杯一起振动,产生较多的噪音,这些噪音会通过杯体侧壁向外传递,导致食品加工机在使用时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影响使用体验。而且内外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使两者连为一体,当杯体损坏或者漏气时,只能内外杯同时报废,不能拆卸及更换相关配件,可维修性较差,且密封性不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噪音、密封性好的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搅拌杯,所述搅拌杯包括内杯和外杯,所述内杯内设有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由机座内的电机驱动运转,所述内杯和外杯的口部密封连接,所述内杯和外杯的底部通过连接件锁紧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外杯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内杯与外杯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杯与外杯之间形成密封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与外杯、内杯与外杯之间均没有直接接触,第一减震垫可阻隔内杯的振动,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内杯和外杯的上下部分别密封连接形成的密封腔也能阻隔噪音,从而达到噪音小的目的,同时实现了外杯和内杯通过连接件连接,实现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零件。

进一步,所述外杯的底部内表面设有容纳第一密封圈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高度高于安装槽的深度。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圈在纵向上高出外杯的底部内表面设置,使得外杯跟内杯的底面之间不会直接接触,从而阻隔了内杯的振动,既实现了密封又能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穿过外杯的底部后与内杯锁紧连接,其包括头部、螺杆部,所述第一减震垫设于头部与外杯底部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螺杆部与外杯底部是间隙配合,所述螺杆部与内杯底部螺纹锁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穿过外杯底部后与内杯螺纹连接,连接件与外杯没有直接接触,内杯的振动不会通过连接件传递给外杯,实现减震降噪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螺杆部为由光杆部与螺纹部组成的阶梯状结构,所述光杆部与外杯底部是间隙配合,所述螺纹部与内杯底部螺纹锁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采用非标结构,当阶梯面与内杯底部下表面接触后,螺纹部与内杯即旋紧,锁紧连接可靠,而且使得第一减震垫的压缩量一致,保证内外杯的同轴度,使得整机运行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内杯底部设有凸出下表面设置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圈套于连接部外,所述连接件与连接部锁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杯底部设置凸出的连接部,使得连接件与内杯的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所述内杯和外杯的中部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垫,所述内杯和外杯之间在第二减震垫的外围安装有O形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减震垫用于隔开内杯和外杯,使得内杯和外杯之间不会接触,实现减震,避免噪音向外传播,同时在第二减震垫的外围设置密封圈用于密封外杯和内杯,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性,同时也可以减小振动。

进一步,所述O形密封圈的变形量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垫的变形量。本实用新型第二减震垫主要进行减震,密封通过密封圈来实现。

或者,所述内杯和外杯的中部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的外圈设有凸出的、用于密封内杯和外杯的凸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减震垫上表面设置凸筋,可以适当增加过盈量,在第二减震垫在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由此第二减震垫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再在第二减震垫的外围设置密封圈,减少零件的数量,便于内外杯的装配。

进一步,所述内杯的口部设有倒L型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内杯的壁面形成容纳外杯口部的环形槽,所述外杯口部与内杯的翻边、口部壁面之间设有隔开、密封用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壁的长度大于翻边的侧边长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密封圈将内外杯隔开,从而阻隔了内杯的振动,减小噪音;内外杯装配时,压缩第二密封圈,保证了密封腔的密封性,同时实现了内外杯可多次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配件。

进一步,所述第二密封圈为L形结构、U形结构或外侧设有水平翻边的U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连接件与外杯、内杯与外杯之间均没有直接接触,第一减震垫可阻隔内杯的振动,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内杯和外杯的上下部分别密封连接形成的密封腔也能阻隔噪音,从而达到噪音小的目的,同时实现了外杯和内杯通过连接件连接,实现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零件。

2、第一密封圈在纵向上高出外杯的底部内表面设置,使得外杯跟内杯的底面之间不会直接接触,从而阻隔了内杯的振动,既实现了密封又能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3、连接件穿过外杯底部后与内杯螺纹连接,连接件与外杯没有直接接触,内杯的振动不会通过连接件传递给外杯,实现减震降噪的效果;当连接件采用非标结构时,当阶梯面与内杯底部下表面接触后,螺纹部与内杯即旋紧,锁紧连接可靠,而且使得第一减震垫的压缩量一致,保证内外杯的同轴度,使得整机运行更加稳定。

4、第二减震垫用于隔开内杯和外杯,使得内杯和外杯之间不会接触,实现减震,避免噪音向外传播,同时在第二减震垫的外围设置密封圈用于密封外杯和内杯,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性,同时也可以减小振动;也可以是在第二减震垫上表面设置凸筋,可以适当增加过盈量,在第二减震垫在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由此第二减震垫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再在第二减震垫的外围设置密封圈,减少零件的数量,便于内外杯的装配。

5、通过第二密封圈将内外杯隔开,从而阻隔了内杯的振动,减小噪音;内外杯装配时,压缩第二密封圈,保证了密封腔的密封性,同时实现了内外杯可多次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配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搅拌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搅拌杯的底部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杯的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杯和外杯的口部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密封圈的第二种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密封圈的第三种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件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二减震垫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二减震垫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中:1、投料盖组件,2、杯盖,3、外杯,3-1、底座,3-2、环形凹槽,4、内杯,4-1、螺钉柱,5、粉碎刀,6、手柄,7、连接件,7-1、头部,7-2、光杆部,7-3、螺纹部,8、金属垫片,9、第一减震垫,10、第一密封圈,11、O形密封圈,12、第二减震垫,12-1、凸筋,13、第二密封圈,20、机座,30、搅拌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20、设置于机座20上的搅拌杯30,所述搅拌杯30包括内杯4和外杯3,所述内杯4和外杯3之间是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所述内杯4内设有粉碎刀5,所述粉碎刀5由机座20内的电机驱动运转,所述搅拌杯30上盖合有杯盖2,所述杯盖2上设置有投料盖组件1。本实施例所述外杯3是塑料件,由杯体和底座3-1连接形成,杯体上设置有手柄6。所述内杯4是金属材质的,其底部安装有发热管。

本实施例机座20内电机的转轴竖直朝上设置,转轴的输出端安装有下连接头,搅拌杯30的底部安装有上连接头,上连接头与刀轴联动连接,当搅拌杯30安装于机座20上时,下连接头与上连接头耦合,在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转轴通过下连接头、上连接头带动刀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于刀轴上的粉碎刀5在内杯4内腔中旋转。

本实施例的内杯4和外杯3的下部连接固定及密封结构参见图3、图4,其中所述内杯4和外杯3的底部通过连接件7锁紧连接,所述连接件7与外杯4之间设有隔开、减震用的第一减震垫9。具体的,所述连接件7穿过外杯3的底部后与内杯4锁紧连接,该连接件7采用非标螺钉,见图6,其包括头部7-1、光杆部7-2与螺纹部7-3,光杆部7-2和螺纹部7-3的直径不同形成阶梯状结构的台阶面,所述第一减震垫9设于头部7-1与外杯3底部的外表面之间,所述光杆部7-2与外杯3底部的孔之间是间隙配合,所述螺纹部7-3与内杯4底部螺纹锁紧连接。为保证连接件7顺畅旋入,在第一减震垫9与头部7-1之间增加金属垫片8。金属垫片8也可以增大第一减震垫9的受力面积,使第一减震垫9受力更均匀,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第一减震垫9被损坏。同时所述内杯4底部设有凸出下表面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7与连接部锁紧连接。本实施例所述连接部采用螺钉柱4-1,见图5,内外杯底部采用3颗非标螺钉进行连接,当非标螺钉旋入螺钉柱4-1时,第一减震垫9会被头部7-1逐渐压缩。当螺钉柱4-1的端面顶到光杆部7-2和螺纹部7-3之间的台阶面时,螺纹部7-3全部旋入连接部4-1,非标螺钉不能继续旋入,此时第一减震垫9被压缩,且有较大的压缩量,可提供预紧力,使内外杯被锁紧。非标螺钉拧紧后,第一减震垫9将非标螺钉与外杯3隔开,非标螺钉与外杯3之间、内杯4与外杯3之间均没有直接接触,第一减震垫9可阻隔内杯4的振动,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内杯4和外杯3的上下部分别密封连接形成的密封腔也能阻隔噪音,从而达到噪音小的目的,同时实现了外杯3和内杯4通过连接件7连接,实现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零件。连接件7采用非标结构,当台阶面与内杯4底部下表面接触后,螺纹部7-3与内杯4即旋紧,锁紧连接可靠,而且非标螺钉不能继续旋入,可以使非标螺钉旋入长度保持一致,使得第一减震垫9的压缩量一致,保证内外杯的同轴度,不会出现偏心,使得整机运行更加稳定,降低整机的振动。

本实施例所述内杯4与外杯3的连接处设有隔开、密封用的第一密封圈10,阻止外界气体流入中空层,保证密封性。具体的,所述外杯3的底部内表面设有容纳第一密封圈10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10的高度高于安装槽的深度。第一密封圈10在纵向上高出外杯3的底部内表面设置,使得外杯3跟内杯4的底面之间不会直接接触,从而阻隔了内杯4的振动,既实现了密封又能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第一密封圈10的截面如图7所示,安装时,先将第一密封圈10安装在螺丝柱4-1上,然后将螺丝柱4-1对准外杯3上的安装槽,按压内杯4,将第一密封圈10压入安装槽中。第一密封圈10上设计有倒角,作为导向结构,便于将其与孔装配。第一密封圈10与螺丝柱4-1及安装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过盈量,可保证安装后密封可靠。

参见图8、图9,本实施例所述内杯4和外杯3的中部之间安装有隔开、减震用的第二减震垫12,其结构为环形,见图10,将内外杯隔开,使得内杯4和外杯3之间不会接触,实现减震,避免噪音向外传播。第二减震垫12为硅胶圈,厚度可设计0.3-0.5mm过盈量,起到减震的作用。本实施例第二减震垫12的厚度优选为0.4mm过盈量,当然也可以是0.35mm、0.45mm等。

本实施例所述内杯4和外杯3之间在第二减震垫12的外围安装有O形密封圈11。外杯底座3-1设置有环形凹槽3-2,其截面为矩形,可放置O形密封圈11,如图10所示。O形密封圈11直径大于环形凹槽3-2矩形截面的高度,具有较大的过盈量。内外杯装配后,O形密封圈11被内杯4底部压缩变形,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内杯4底部与外杯3底座之间存在间隙,如图9所示,可避免两者互相接触传递振动。

本实施例是将第二减震垫12与O形密封圈11组合使用,所述O形密封圈11的变形量大于所述第二减震垫12的变形量。装配时,O形密封圈11首先被压缩,当非标螺钉拧紧后,O形密封圈11压缩量大于第二减震垫12。此时,O形密封圈11主要起密封作用,第二减震垫12变形量较小,其作用主要是将内外杯隔开,进行减震,既可以确保内部中空层的密封性,同时减小振动。

参见图11、图12,本实施例所述内杯4和外杯3的口部是采用密封圈密封连接,保证了密封腔的密封性的同时实现了内外杯可多次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配件。具体的,所述内杯4的口部设有倒L型的翻边,所述翻边与内杯的壁面形成容纳外杯3口部的环形槽,所述外杯3口部与内杯4的翻边、口部壁面之间设有隔开、密封用的第二密封圈13,所述第二密封圈13为L形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13的外侧壁的长度大于翻边的侧边长度。内外杯装配后,第二密封圈13被压缩变形,起到密封作用。装配后,外杯3、内杯4及第二密封圈13的位置如图12所示,第二密封圈13将内外杯隔开,同时,内杯4翻边与外杯3之间存在间隙,避免两者出现硬接触。装配后,第二密封圈13的阻尼作用可减少内杯4内部产生的振动向外传递。

参见图13,所述第二密封圈13也可以采用U形结构,第二密封圈13的凹槽与外杯3上的凸起配合,便于装配。参见图14,所述第二密封圈13也可以采用外侧设有水平翻边的U形结构,装配后将内杯4与外杯3隔开,不会因非标螺钉锁太紧而使内外杯出现接触。

本实用新型将内外杯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对连接固定位置进行密封,同时,将内外杯硬接触的区域,利用减震垫隔开,避免内杯的振动及杯体内的噪音从硬接触位置向外传播。同时内外杯通过非标螺钉连接,可多次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配件。同时,非标螺钉可以较好地保证内外杯同轴度,使整机工作过程更稳定。

实施例二

参见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连接件7采用标准螺钉,其包括头部、螺杆部,螺杆部穿过外杯底部后与内杯4螺纹连接,头部与外杯3之间设置金属垫片8和第一减震垫9,连接件7与外杯没有直接接触,内杯4的振动不会通过连接件7传递给外杯3,实现减震降噪的效果。标准螺钉旋入螺丝柱4-1,头部压缩第一减震垫9,在金属垫片8和第一减震垫9的作用下可以提供预紧力。采用标准螺钉,制造简单,成本较低。但螺钉旋入的长度较难控制。

其余结构和功能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所描述。

实施例三

参见图16、17、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内杯4和外杯3的中部之间安装有隔开、减震用的第二减震垫12,所述第二减震垫12的外圈设有凸出的、用于密封内杯4和外杯3的凸筋12-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减震垫12上表面设置凸筋12-1,可以适当增加过盈量,在第二减震垫12在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由此第二减震垫12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再在第二减震垫12的外围设置密封圈,减少零件的数量,便于内外杯的装配。

其余结构和功能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975.8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733745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A47J43/07

专利分类号:A47J43/07;A47J43/046

范畴分类:15F;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路999号

发明人:王旭宁;赵文明;杨开清

第一发明人:王旭宁

当前权利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噪音低的食品加工机论文和设计-王旭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