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内浮盘论文和设计-郝莹莹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内浮盘,包括骨架、多个镶嵌在所述骨架上的浮力单元,及设于所述骨架边缘和开口处的密封结构,所述浮力单元整体与所述骨架焊接连接,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螺接或焊接,所述浮力单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中间的蜂巢芯;所述蜂巢芯包括多个上下贯通的蜂窝结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蜂巢芯焊接连接。本是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内浮盘的结构强度和浮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一体式内浮盘,包括骨架、多个镶嵌在所述骨架上的浮力单元,及设于所述骨架边缘和开口处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单元整体与所述骨架焊接连接,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螺接或焊接,所述浮力单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中间的蜂巢芯;所述蜂巢芯包括多个上下贯通的蜂窝结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蜂巢芯焊接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一体式内浮盘,包括骨架、多个镶嵌在所述骨架上的浮力单元,及设于所述骨架边缘和开口处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单元整体与所述骨架焊接连接,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螺接或焊接,所述浮力单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中间的蜂巢芯;

所述蜂巢芯包括多个上下贯通的蜂窝结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蜂巢芯焊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单元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蜂巢芯,一面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焊接,另一面与所述骨架的侧壁或者相邻所述浮力单元的侧板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下盖板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为正六边形。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蜂窝结构之间焊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芯平均每平米不少于1000个蜂窝孔。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均为平面。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单元为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浮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内浮盘。

背景技术

内浮盘是漂浮在储油罐内的液面上,随着油品上下而升降的浮动顶盖,能有效减少储油罐内油品的挥发,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内浮盘主要分为两大类:浮筒式和浮箱式。其中,由于浮筒式内浮盘存在较大气液相空间,油气密封效果较差,近些年来浮箱式内浮盘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现有技术中,浮箱式内浮盘通常都包括骨架、浮力单元及密封结构。其中,浮力单元大多采用中空结构的箱体,箱体与箱体之间采用连接板或者胶膜进行连接,整体强度与刚度较差,抗冲击力较弱;且箱体与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较差,油品容易在箱体与箱体之间的连接处聚集,甚至使内浮盘丧失浮力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内浮盘,以提高内浮盘结构强度和浮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一体式内浮盘,包括骨架、多个镶嵌在所述骨架上的浮力单元,及设于所述骨架边缘和开口处的密封结构,所述浮力单元整体与所述骨架焊接连接,两个所述浮力单元之间螺接或焊接,所述浮力单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中间的蜂巢芯;

所述蜂巢芯包括多个上下贯通的蜂窝结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蜂巢芯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单元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蜂巢芯,一面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焊接,另一面与所述骨架的侧壁或者相邻所述浮力单元的侧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所述下盖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为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所述蜂窝结构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蜂巢芯平均每平米不少于1000个蜂窝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均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单元为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内浮盘,无论是浮力单元与骨架之间、浮力单元与浮力单元之间,还是浮力单元的上盖板、下盖板及中间的蜂巢芯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没有粘接,基本不须任何黏着胶或者胶合膜,无脱胶或剥离的可能,结构更加稳固,强度更高,可以降低储油罐内油品(或其它液体)对内浮盘的冲击影响,使得内浮盘的升降平稳自如,提高其抗震能力;每一个浮力单元均为独立浮体,可以避免由于单个浮力单元丧失浮力而对内浮盘整体造成影响;且浮力单元的蜂窝结构,可以避免内浮盘受到穿刺性破坏时对浮力的影响,可大幅提高内浮盘的浮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内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力单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骨架,200-浮力单元,201-上盖板,202-蜂巢芯,203-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内浮盘,应用于储油罐或者其它大型储罐内,是一种全接液、浮箱式内浮盘。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内浮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内浮盘包括骨架100、多个镶嵌在所述骨架上的浮力单元200,及设于所述骨架边缘和开口处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浮力单元200整体与所述骨架100焊接或螺接,两个所述浮力单元200之间焊接连接。图2为浮力单元200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浮力单元包括上盖板201、下盖板203及中间的蜂巢芯202。所述蜂巢芯202包括多个上下贯通的蜂窝结构,所述上盖板201和所述下盖板203分别与所述蜂巢芯202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内浮盘,无论是浮力单元200与骨架100之间、浮力单元200与浮力单元200之间,还是浮力单元200的上盖板201、下盖板203及中间的蜂巢芯202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没有粘接,基本不须任何黏着胶或者胶合膜,无脱胶或剥离的可能,结构更加稳固,强度更高,可以降低储油罐内油品(或其它液体)对内浮盘的冲击影响,使得内浮盘的升降平稳自如,提高其抗震能力;每一个浮力单元200均为独立浮体,可以避免由于单个浮力单元200丧失浮力而对内浮盘整体造成影响;且浮力单元200的蜂窝结构,可以避免内浮盘受到穿刺性破坏时对浮力的影响,可大幅提高内浮盘的浮力。

可选的,所述浮力单元200还可以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蜂巢芯202,一面与所述上盖板201和所述下盖板203分别焊接,另一面与所述骨架的侧壁或者相邻所述浮力单元200的侧板焊接。设置分别与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3焊接的侧板,上盖板201、下盖板203及侧板组成一个箱体,将蜂巢芯202整体包裹起来。不仅可以减少蜂巢芯202的焊缝外露,避免焊缝长期外漏受到腐蚀,增强浮力单元200的结构强度,还便于浮力单元200的组装。需要说明的是,浮力单元200也可以对应骨架100的结构设置,也可以在骨架100的一个孔结构中只镶嵌一个浮力单元200;或者对应骨架100的一个孔结构只设置一个侧板,或者说围绕骨架100的一个孔结构的侧边设置一圈侧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可以与所述下盖板203一体成型。如此,可以减少焊缝的数量,不仅可以提高浮力单元200的生产效率,且如此浮力单元200的下部为一体式结构,没有密封点(焊接点),即使长期受到油品的浸润也不会发生损坏。

可选的,所述蜂窝结构的蜂窝孔为正六边形。采用正六边形的蜂窝结构,不仅便于加工,还有利于相邻蜂窝结构之间的密封。具体地,蜂窝结构可以折弯而成也可以采用六片板材焊接而成。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强浮力单元200的整体结构强度,两个相邻的所述蜂窝结构之间焊接连接,用以增强蜂巢芯202的强度,继而增强浮力单元200的整体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蜂巢芯202不与油品接触,所以蜂巢芯202的蜂窝结构之间也可以采用粘接连接,甚至紧密贴合在一起也可以,只要能保证蜂巢芯202是一个整体或者蜂窝结构不发生移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强浮力单元200的浮力,所述蜂巢芯202平均每平米不少于1000个蜂窝孔。蜂巢芯202的每个蜂窝孔,对应一个蜂窝结构,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一个损坏对整体影响较小。蜂窝孔越多,蜂巢芯202受到穿刺性破坏时,对浮力单元200的浮力影响越小。

可选的,所述上盖板201和所述下盖板203均为平面。设置平面的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3,不仅可以减小储罐内液体对内浮盘的冲击造成的影响,还使得浮力单元200更趋于标准化,每个零部件可以单独拆卸更换,所有零部件几乎100%可回收。

可选的,所述浮力单元为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由于是全接液式的内浮盘,内浮盘的底部是一直浸润在液体内的,长期使用,必须选用不锈蚀、耐腐蚀的材料,从成本考虑,可选用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具体地,当需要耐600℃及以下的高温时,可选用铝合金材质;当需要耐更高的温度时,可选用不锈钢材质。蜂巢芯202若完全包裹在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3内部,则也可以采用更为轻质的纸蜂窝或者塑料蜂窝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体式内浮盘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8109.6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42015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B65D 88/34

专利分类号:B65D88/34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鼎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鼎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二街1号院3号楼10层1036

发明人:郝莹莹;陈年年;凌飒莎

第一发明人:郝莹莹

当前权利人:鼎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向敏

代理机构:1157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体式内浮盘论文和设计-郝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