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包括由多块钣金块拼接成形的中央通道本体,所述中央通道本体包括中央通道加强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后端且下凹而成的后加强件,所述后加强件包括中加强支架和后加强支架,所述中加强支架固接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支架的前端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通过将汽车中央通道本体设计为分体式,提升零件成型性、降低模具调试难度,降低中通道分总成结构的尾部高度以提升后排和中间座椅乘客的脚部空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块钣金块拼接成形的中央通道本体(11),所述中央通道本体(11)包括中央通道加强板(12)以及设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且下凹而成的后加强件(13),所述后加强件(13)包括中加强支架(13a)和后加强支架(13b),所述中加强支架(13a)固接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支架(13b)的前端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块钣金块拼接成形的中央通道本体(11),所述中央通道本体(11)包括中央通道加强板(12)以及设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且下凹而成的后加强件(13),所述后加强件(13)包括中加强支架(13a)和后加强支架(13b),所述中加强支架(13a)固接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支架(13b)的前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加强支架(13a)与所述后加强支架(13b)形成的夹角为45° ̄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加强支架(13a)垂设于所述后加强支架(13b)。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为热冲压成型的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支架(13b)焊接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形成开放式焊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支架(13b)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131),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两侧设有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131)的前端的第二翻边(12a),所述中通道分总成结构还包括沿纵向设于所述第二翻边(12a)的下方的侧加强梁(14),所述侧加强梁(14)由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头部延伸至尾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12a)上设有装配电池的凹槽(15),所述侧加强梁(14)由所述凹槽(15)的侧壁延伸至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前端附近。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一款车型的中央通道一般分两种结构型式:单体独立中央通道、与前地板一体合体式中央通道。其中,独立中央通道为了保证零件精度及成形性,在模具设计及制造阶段需对模具进行多轮型面补偿,增加制造成本;一体式中央通道为了满足碰撞需求需在设计阶段增加加强板,同步工程阶段需考虑增加零件料厚及提升材质,增加车身重量和制造成本。无论哪种中央通道都需进行冲压工艺,而若采用常规结构,则为了保证后排中央区域乘客脚部空间,中央通道零件尾部需要较长的过渡区域,段差明显,乘客脚部空间提升有限。

目前汽车中央通道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独立中央通道:一般采用双相高强度冷轧钢板成形,一.零件成形后易发生翘曲,回弹不好控制。二.零件前后段差大,成形过程中过渡区域易起皱直至零件成形完成也难以消除。

(2)一体式中央通道:一般采用冷轧钢板,零件成形性良好,但是由于强度过低一般会在中央通道顶端增加一块双相高强度冷轧钢板,增加分总成重量,且强度无独立式中央通道好。

(3)无论是独立式中央通道还是一体式中央通道在后排座椅脚部中央区域都会存在凸起区域,占用乘客脚部空间,降低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零件起皱、叠料、开裂的同时提升后排乘客脚部空间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包括由多块钣金块拼接成形的中央通道本体,所述中央通道本体包括中央通道加强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后端且下凹而成的后加强件,所述后加强件包括中加强支架和后加强支架,所述中加强支架固接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支架的前端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加强支架与所述后加强支架形成的夹角为45°~135°。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加强支架垂设于所述后加强支架。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为热冲压成型的加强板。

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加强支架焊接于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后端,形成开放式焊接结构。

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加强支架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两侧设有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前端的第二翻边,所述中通道分总成结构还包括沿纵向设于第二翻边的下方的侧加强梁,所述侧加强梁由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头部延伸至尾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装配电池的凹槽,所述侧加强梁由所述凹槽的侧壁延伸至所述中央通道加强板的前端附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汽车中央通道本体设计为分体式,提升零件成型性、降低模具调试难度,降低中通道分总成结构的尾部高度以提升了后排中间座椅乘客的脚部空间;同时尾部采用开放式设计,零件塑性变形区域大,板件回弹量小,有利于提升零件沿用率和车型平台化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道分总成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中通道分总成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通道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包括由多块钣金块拼接成形的中央通道本体11。

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通道本体上的中央通道加强板、设于中央通道加强板后端的后加强件13以及设于中央通道加强板两侧的左右侧加强梁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通通道本体11包括中央通道加强板12以及设于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且下凹而成的后加强件13;同时,后加强件13包括中加强支架13a和后加强支架13b,且中加强支架13a固接于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与后加强支架13b的前端之间,可以理解,中央通道本体11为由中央通道加强板12、中加强支架13a以及后加强支架13b三块钣金拼焊形成的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通通道分总成结构通过将汽车中央通道本体设计为分体式(多块钣金拼接而成),提升零件成型性,降低模具调试难度;采用单独的后加强件13,降低对一体式的中央通道本体的尾部高度设计的难度,提升后排中间座椅乘客的脚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后加强支架13b焊接于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后端以共同形成开放式焊接结构,整个中通道分总成结构整体的尾部通过采用开放式(后加强支架13b分别与中加强支架13a以及中央通道加强板12形成的空间)的焊接结构,使得零件塑性变形区域大,板件回弹量小,有利于提升零件沿用率和车型平台化设计。

乘客的脚部空间主要为中加强支架13a与后加强支架13b形成的空间,故在本实用新型中,中加强支架13a与后加强支架13b形成的夹角为45°~135°。一优选实施例中,中加强支架13a与后加强支架13b形成的夹角为90°,也即是,中加强支架13a的一端垂设于后加强支架13b,另一端垂设于中央通道加强板12(重点参考图2),此时后加强支架13b与中加强支架13a以及中央通道加强板12共同形成的乘客的脚部空间最大。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后加强支架13b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131,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两侧设有对应连接于后加强支架13b上第一翻边131的前端的第二翻边12a,中通道分总成结构还包括沿纵向设于第二翻边12a的下方的侧加强梁14,侧加强梁14由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头部延伸至尾部;如图3所示,侧加强梁14为沿纵向布设于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左右两侧的左右加强板边梁,能够在汽车受到碰撞力时,极大地传递并分散碰撞力,降低乘客受到的冲击,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头部为沿中央通道加强板12纵向的中部与前端之间(包括但不限于前端)的任一位置,后加强支架13b的尾部为沿中央通道加强板12纵向的中部与其后端之间(包括但不限于后端)的任一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基于新能源汽车,第二翻边12a上设有装配电池的凹槽15,此时侧加强梁14由凹槽15的侧壁延伸至后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前端附近(重点参考图2和图3),使满足中央通道分总成结构(主要是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安装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基于非新能源汽车上,第二翻边12a为一纵向布设的线型第二翻边,此时侧加强梁14可由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前端一直延伸至后端(图未示)。

本实用新型中,中央通道加强板12为热冲压成型的加强板,而除了中央通道加强板12之外的后加强件13(中加强支架13a和后加强支架13b)均由冷冲压工艺制成,热冲压成型的中央通道加强板12相对传统的冷冲压成形工艺制成的中央通道加强板来说,加强板的厚度可以减薄,即通过降低中央通道加强板12的厚度,进而实现降低中通道分总成结构整体重量的目的,提高汽车轻量化水平。

进一步,对于独立中通道分总成结构来说,中央通道作为汽车正碰主要路径受力部件,热冲压成型的中央通道本体抗拉、屈服强度均大于1000MPa,能够为驾驶者及乘客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具体地,热冲压成型是一种零件加工方式,其通过先将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用冲压机在相应的模具内进行冲压并保压淬火,以得到所需外形零件并同时实现金属材料相变的一种材料成型方法。在高强度且板料厚度薄的情况下,采用普通的冷冲压方式,最终成形零件的回弹、开裂,以及模具的磨损等情况都难以解决,而采用热冲压方式,得到的是超高强度的车身零件,可以减轻车身重量,能提高车身安全性、舒适性,改善了冲压成形性,提高了零件尺寸精度,可以提高表面硬度、抗凹性和耐腐蚀性,还降低了冲压机吨位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中通道分总成结构。由关于中通道分总成结构与汽车地板、座椅横梁及门槛梁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内容可参考现有技术,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汽车中央通道本体设计为分体式,提升零件成型性、降低模具调试难度,且能更好地降低中通道分总成结构的尾部高度以提升后排中间座椅乘客的脚部空间;同时尾部采用开放式焊接结构设计,使得零件塑性变形区域大,板件回弹量小,有利于提升零件沿用率和车型平台化设计。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7851.9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67231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62D 25/20

专利分类号:B62D25/2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发明人:张昀;利晓林;杨勇;周庆佳

第一发明人:张昀

当前权利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燕娟

代理机构:31264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中通道分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