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着舰论文_闫鹏浩,石章松,吴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升机着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升机,气流,标志,视觉,向量,舰船,自适应。

直升机着舰论文文献综述

闫鹏浩,石章松,吴鹏飞[1](2019)在《基于Hu矩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标志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中准确识别着舰标志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Hu矩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标志分块匹配识别方法。分析了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中的着舰标志识别问题,给出了基于分块匹配的着舰标志识别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视觉图像在不同场景下的预处理;最后,在不同场景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着舰标志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10期)

马朋宝,佟明,高飞[2](2019)在《格栅位置对无人直升机着舰的影响分析及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直升机着舰方式为鱼叉-格栅式着舰,格栅位置直接影响无人直升机着舰位置。一方面,从流体力学方面考虑,无人直升机着舰流场比较复杂:舰船的建筑结构会影响无人直升机的空气流场,无人直升机自身着舰时同样会影响舰尾流场;无人直升机的着舰位置变化,导致舰-机相对位置变化,直接影响无人直升机着舰的空气流场。另一方面,从着舰误差方面考虑,着舰位置变化,会带来引导系统的测量误差变化,进而影响无人直升机的着舰性能。本论文通过参数化设计,建立舰-机叁维模型,并完成CFD流场仿真计算自动化;通过联合CFD仿真模型及着舰误差数学模型,以引导设施测量范围及舰-机结构干涉等为约束,对着舰格栅位置进行优化,达到了提高无人直升机着舰性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08-10)

吴鹏飞,石章松,闫鹏浩,吴中红[3](2019)在《基于SVM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标志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直升机在海战场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但自主着舰一直是其难题。针对基于视觉的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问题,通过着舰标志检测得到较为理想的图像特征;然后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着舰标志进行识别,实现整个着舰标志识别流程,准确率满足要求;并针对2种不同核函数对应的SVM训练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适用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胡楚君,安强林,王晓成[4](2019)在《舰载直升机着舰风限图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量源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一个适合前飞状态舰载直升机着舰风限图计算的新模型。在该模型中,控制方程采用惯性坐标系下的非定常Euler主控方程,空间离散采用有限体积法,时间推进采用5步显式Runge-Kutta迭代,来模拟舰船复杂紊流场环境下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旋翼/机身/舰体耦合气动特性;为显着提高计算效率,使用动量源模型模拟旋翼流场的作用;同时考虑着舰飞行状态下的直升机平衡计算,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限图。以UH-60为研究对象,选取风向角为0°、60°和300°叁种状态进行了直升机的平衡计算,并与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结合CFD的平衡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应用所建立的方法,以旋翼操纵量、尾桨操纵量、直升机姿态角和全机需用功率为判断标准,给出了算例直升机的着舰风限图。结果表明基于CFD的着舰风限图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舰载直升机着舰风限图的确定。(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3期)

陈华健,徐国华,史勇杰,李满舟[5](2019)在《舰船流动控制对直升机着舰流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舰载直升机的起降安全性,基于CFD方法对LHA舰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0°风向角下的甲板流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舰船流动控制对直升机着舰域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舰船的舰艏和舰岛后方存在着明显的气流分离区,尤其是舰岛后方各种涡系相互掺混加大了湍流强度,对直升机着舰飞行不利;无侧风情况下,安装斜板和锯形挡板控制装置能够有效降低着舰域气流分离和涡的能量等级,而导流板装置控制效果则不明显;舰岛斜板装置导致其后方回流区尺寸减小,但下洗气流显着增加,从而降低直升机旋翼桨叶翼型截面的有效迎角,而锯形挡板装置总体控制效果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孙建新,钟雷声,张利[6](2019)在《直升机着舰实时目标定位姿态预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着舰需要精确定位机舰相对位置,但海浪运动和光照情况复杂,对目标的检测定位十分困难,导致直升机着舰安全性难以保证,因此对目标实现精确的实时定位姿态预测有重要作用。首先,设计易于识别检测的合作目标,保证在各种角度下有效识别,以应对复杂的海浪运动;然后采用可变阈值分割,自适应多种光照条件。之后对于单目视觉下得到的连续帧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取特征点数据,满足实时性要求。最后利用EPnP算法进行2D-3D场景重建,为直升机着舰提供实时的相对位姿信息,并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显示,帮助驾驶员准确操作。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半实物仿真,所提方法可以在不同光照不同角度下实现精度较高的姿态预测。上述仿真为直升机着舰视觉引导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谢强,党维[7](2019)在《舰载直升机着舰飞行特性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贴近实际作战任务需要,保证舰载直升机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本文基于着舰的任务内容和使用环境,分析了对飞行特性的需求,结合ADS-33E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着舰任务的舰面任务科目单元(MTE),基于试验结果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预评估。通过实际的着舰试验,使用驾驶员等级评定(PRS)方法给出最终的驾驶员主观定性评价,期望对舰载直升机飞行试验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9年01期)

陈祥兵,王新华[8](2019)在《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直升机着舰的特殊性,克服系统摄动、未建模动态及大气紊流的影响,提高舰载无人直升机着舰的安全性和精度,基于滑模控制的方法分别设计了着舰控制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律和姿态控制律。采用基于输出有界的twisting控制器,通过轨迹跟踪算法保证生成有界的期望姿态角和总距;姿态部分采用小扰动线性化后的姿态回路控制方程,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器,通过自适应项抵消外界干扰造成的误差,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误差收敛;通过仿真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无人直升机抗扰动和模型参数摄动的要求,并且设计方法简单,鲁棒性强,易于工程实现。(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吴益超,李郴荣,王荣阳,盛守照[9](2019)在《无人直升机着舰视觉引导系统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过程,自主设计了一套基于视觉引导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方案,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设计了无人直升机着舰地标,采用基于Canny边缘检测与Harris角点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着舰地标特征,通过坐标变换获得了精确的目标点位置及参考航向信息,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将视觉处理信息与惯导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开展了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方案满足无人直升机自主模拟着舰验证性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廖智麟,陆晓安,黄一敏,甄子洋[10](2018)在《直升机着舰引导与控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化发展,舰载直升机以其垂直起降、定点悬停等优势成为未来海战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着舰引导与控制是舰载直升机的关键技术。本文对直升机着舰引导技术与着舰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着重概述和分析了着舰引导技术中的雷达、卫星、视觉、光电引导技术。其次对舰载直升机着舰的环境影响因素、综合流程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最后对舰载直升机着舰技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直升机着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人直升机着舰方式为鱼叉-格栅式着舰,格栅位置直接影响无人直升机着舰位置。一方面,从流体力学方面考虑,无人直升机着舰流场比较复杂:舰船的建筑结构会影响无人直升机的空气流场,无人直升机自身着舰时同样会影响舰尾流场;无人直升机的着舰位置变化,导致舰-机相对位置变化,直接影响无人直升机着舰的空气流场。另一方面,从着舰误差方面考虑,着舰位置变化,会带来引导系统的测量误差变化,进而影响无人直升机的着舰性能。本论文通过参数化设计,建立舰-机叁维模型,并完成CFD流场仿真计算自动化;通过联合CFD仿真模型及着舰误差数学模型,以引导设施测量范围及舰-机结构干涉等为约束,对着舰格栅位置进行优化,达到了提高无人直升机着舰性能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升机着舰论文参考文献

[1].闫鹏浩,石章松,吴鹏飞.基于Hu矩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标志识别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2].马朋宝,佟明,高飞.格栅位置对无人直升机着舰的影响分析及优化研究[C].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2019

[3].吴鹏飞,石章松,闫鹏浩,吴中红.基于SVM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标志识别方法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9

[4].胡楚君,安强林,王晓成.舰载直升机着舰风限图计算[J].科技导报.2019

[5].陈华健,徐国华,史勇杰,李满舟.舰船流动控制对直升机着舰流场的影响研究[J].飞行力学.2019

[6].孙建新,钟雷声,张利.直升机着舰实时目标定位姿态预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7].谢强,党维.舰载直升机着舰飞行特性评估方法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9

[8].陈祥兵,王新华.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无人直升机着舰控制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9

[9].吴益超,李郴荣,王荣阳,盛守照.无人直升机着舰视觉引导系统设计与试验[J].电光与控制.2019

[10].廖智麟,陆晓安,黄一敏,甄子洋.直升机着舰引导与控制研究进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直升机着舰的受力分析5. 1 直升机着舰飞行配平计算流程...“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着舰直升机着舰速度与舰船侧向位移的...直升机着舰速度与舰船横摇角的关...直升机着舰速度与舰船升沉的关系

标签:;  ;  ;  ;  ;  ;  ;  

直升机着舰论文_闫鹏浩,石章松,吴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