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钱群慧

摘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示范引领学生,让教育成为一个用品格孵化品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让他们时时不忘报答父母、教师和社会。

关键词:感恩;塑造;关爱;报答

作者简介:钱群慧,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一、案例分析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案例1:2004年3月20日,河南省孟津县小浪底镇的一名叫汪元的高中生制造了一起血案。他和一起乘摩托车去玩的同学李某发生矛盾。汪元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李某刺死,然后又跑到孟津一中将蔡老师刺死。事后查明汪元平时心理扭曲,班主任蔡老师每次安排他做事,他很反感。蔡老师批评他,他认为蔡老师是故意找碴。他去算命,认为蔡老师是他的命中克星必须和爱打小报告的李某一起除掉,于是罪恶便发生了。

案例2:2005年11月11日下午,温州灵昆中学的黄玉生校长去问题学生郑小强家里家访。家长郑缘波误认为黄校长打了儿子,便用菜刀将黄校长割喉致死。惨案发生后,该校初二年级的以小飞为首的一群差生,竟拦截学生叫大家“募捐”钞票,买鞭炮在校门口放,以示庆祝。记者采访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均表现得十分冷漠,叫人寒心。

案例3:2005年江苏金坛县的15岁少年李超制造一起血案。他在5月13日因贪玩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老师通知家长到学校去。他回家没告诉母亲,由于怕老师再联系母亲挨骂。于是5月16日趁母亲熟睡之际,用铁锤将母亲杀死。事后得知他不喜欢母亲常常叹气,常常管他,他要自由。

桩桩血案,拉响了警钟。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他们中的一些人怎么会变得如此冷酷、如此凶残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现在的教育还缺少什么?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回报社会的栋梁,不应该是六亲不认的暴徒。应该怎样让学生头脑中树起这样一个观念:父母、社会养育了“我”,“我”要报恩。这应该让我们去深思。

二、引发的思考

请看看孩子的现状吧,现在的孩子是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四二一”综合症的患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的百般呵护,爸爸、妈妈的倾力关怀,一部分小孩心中便形成了“自我为中心”。别人一切都要顺着自己,养成了自私、霸道、懒惰、没有责任感的性格。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性格一旦定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的家长还会过度担心,如果自己老了死了,孩子如何生活。于是变本加厉地对孩子好,甚至认为把财富留给孩子就是最大的关怀。而当孩子觉得他特有钱时,便会忘记节约、奋斗和忧患意识。现在的孩子缺失的东西很多。比如:精神文化的缺失,孩子们只会闷头做题、考试。不会做人,其他方面关注的很少。盲目崇拜明星,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素质。亲情沟通方面有缺失,一些爸爸、妈妈常用的教育格言是“考多少分”,其他方面很少沟通。还有成就感的缺失,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岂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孩子们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就没有成就感,便会厌学,离家出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明确:教育是创造未来的事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就是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把一个人培养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平生所需的技能都教给他。学校所能做的是把学生引上追求完善的道路,并给他不断前进的动力,让他成为有能力回报社会的人。这样的目标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所能实现的,也不是靠给学生讲授名目繁多的课本所能实现的。我们是教学生自明自强。要让他们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要赢学生一辈子,而不是赢学生一个学期。学生不单单生活在校园里,还要生活在家庭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一个好的国家公民的基础,能否幸福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他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护。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先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深知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在做人、做事中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对全班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例如:笔者的父母在农村,他们生活的不富裕,于是笔者便定期给他们一笔数目不小的钱,用以改善生活。并且每隔一些日子就去陪他们拉家常。有一次母亲稍微感觉身体不舒服,笔者马上请了一天假,专门陪她去苏州大医院检查,回来后把自己一言一行都告诉了同学们,让他们明白班主任是很孝敬父母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者。

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是寄宿生,他们手中有父母给的钱,有自由支配的权利。针对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笔者发一张调查表,让他们统计一年高中的生活花费。下表是2005年的东山中学高中学生的一年花费情况(单位:元):

由于学生是纯消费者,所有一切花销均有父母承担。笔者给学生们算了一笔帐:学生一年在校时间大约为290天,以每天学习10个小时计算,一名高收入家庭学生总花销13840元,平均每小时花费约5元钱。一名低收入家庭学生总花销7840元,平均每小时花费约3元。如果虚度一个小时的光阴,一名高收入家庭学生就会白白扔掉父母的5元血汗钱。一名低收入家庭学生白白扔掉父母的3元血汗钱。高中三年念完,高收入家庭总开销41520元,低收入家庭总开销23520元。如果要求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每个月返还父母培养费500元,单单高中的花费就得让他还4年或7年。笔者还告诉同学们:他们的父母还要不得不为他们将来上大学的费用而省吃俭用,而且要提前做准备,从子女念高一开始,至少每个月在银行存400元。因为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的调查,以每年8000元为标准,一个本科生4年的花费,相当于一个处于相对贫困线的农民41年的收入。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至今10多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本就生活不易的农民,怎堪忍受如此高的收费。学费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它成了关系中国老百姓身家性命、幸福安康的“生命问题”。同学们听后深有感触:自己决不能让父母的血汗钱白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针对一些学生有浪费现象,比如用水、用电浪费,尤其是一次性物品浪费。笔者及时进行教育。不知从何时起,同学们写作业时使用钢笔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圆珠笔、签字笔,写完就扔。还有不喝教室内的桶装矿泉水,而去买易拉罐装的饮料,喝完就扔。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不仅仅浪费资源,与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更危险的是培养了学生心浮气躁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是急功近利,追求快速成功。不肯踏踏实实地去研究、去奋斗。有些学生消费心理不正常,总认为“我老爸有的是钱,浪费点没啥。”笔者经常教育他们,严厉地指出:你有权利消费,但你没权利浪费。只要你肯节约一分钱,那就是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为了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情,笔者经常对历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下面的表格是调查问卷中的一些常规问题,以及2004级、2005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统计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太少,虽然现在通讯十分发达,但打电话时父母大都心疼电话费,所以能少讲就尽量简单明了,能交流的信息很少。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要给父母写信,因为信件的容量大,可了解交流的问题多,父母看了有亲切感,故规定每位同学必须每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每个月底笔者负责收好信件去邮局帮学生们集体邮寄。如此一来,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加通畅,信息更多。更多的学生了解父母的苦心和期盼,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历届高考,本班的语文单科平均成绩在学校平行班中都是名列前茅。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关爱父母及家人,笔者经常收集社会资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如:CCTV2004感动中国的人物——田世国,他是山东枣庄薛城区人。他的母亲因肾功能衰竭急需换肾。他瞒着母亲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了她。笔者将电视中直播的手术过程使用视频采集软件下载下来,在班级的背投彩电中播放。手术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医生从田世国身体中取出一颗鲜红的肾脏。看到此处时,同学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紧接着几位女同学禁不住感动地哭了起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田世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了回答!他的壮举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时时不忘去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还有一件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苏州大学商学院三年级有一位叫黄昆中的同学,他在2003年将瘫痪的父亲接到苏州,在学生公寓附近租了一间房,边照料父亲边读书,同时还帮助困难地区的失学儿童。身处困境的黄昆中同学那种自强不息、关爱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此外还有宁夏隆德县的刘芳艳同学,她背着双目失明的母亲远赴湖北荆门大学,边打工边上学。这样感人的例子举不胜举,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他们明确了这个世界上谁都需要爱。

此外,笔者还请人制作了一些FIASH动画,将一些对教师、父母的错误语言,如“不要你管”,“烦死了”……和一些错误行为放在动画中,让同学们观看。幽默的动画,诙谐的语言,这种循循善诱的引导方法,让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批评教育。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示范引领学生,让教育成为一个用品格孵化品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有文化的人,让他们时时不忘报答父母、教师和社会。这样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有关爱的社会中,处处感受到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国锋.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探索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09(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邮政编码:215107

TheProbeandPracticeofGratitudeEducation

QIANQunhui

Abstract:Eacheducatorshouldgivestudentsdemonstrationandguidance,andmakeeducationbecomeaprocessofincubatingcharacterwithcharacterandinfluencinglifewithlife,sothatstudentscangrowtobeagraciouspersonanddon’tforgettorequiteparents,teachersandthesociety.

Keywords:gratitude;mould;concern;requite

标签:;  ;  ;  

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