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拉:论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林丽拉:论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 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的长期执政呈现出长期性、全局性、稳定性的特点,也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新挑战,因而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契合新时代的特点,需要切实可行的举措加以推进。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未来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而复杂,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从“执政”到“长期执政”,这个变化意义重大,突出了党的执政的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增强党的执政的“八大本领”,执政本领必须过硬,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实现长期执政;必须与国家、社会的各项改革发展紧密联系,与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相结合,突出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必须以执政体制机制的完善为重要依托,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逐步建立常态化的体制机制,从而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一、党的长期执政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党建发展的历史来看,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始终要解决的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将这个问题同各个历史时期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联系在一起,弄清楚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正处于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因而,摆在我们党面前的就是及时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角度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握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催开秋冬的蓓蕾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要想出色地完成需要巧妙的方法。当然巧妙的方法是无尽的,只要我们去探索,我相信一定会“人勤地不懒”的!

(一)从世情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风险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太平,许多西方国家没有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不断冲击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势[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经济全球化可能给党的执政带来的风险;在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背景下,我国外部环境和周边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以及西方国家推行“新干涉主义”,对我国形成了威胁和挑战。

本文基于作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案例,试图揭示学术期刊出版中作者与期刊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作者与学术期刊矛盾的策略,以期引起学术期刊同行的关注,共同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从国情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风险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只有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执政党,才能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事关党的兴衰存亡,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因而,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时间非常紧迫。首先,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来看。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包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内容在内的系统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契合新时代要求,思想上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组织上必须严格管理干部队伍,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为总要求,保证党组织上的先进性;作风上必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为推手,推进党风建设。其次,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来看。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全党同志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净化思想;坚持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确保我们党永葆党的政治本色,肩负起执政使命。

(三)从党情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风险

现代社会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在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基础之上,执政权只有在法律的轨道上才能实现稳定有序运行,一个循法而治、依法执政本领高强的执政党才能有效巩固自己的长期执政地位。坚持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作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具体要求之一,并且将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也纳入依法执政本领之中。依法执政既能使党的执政地位合法化,使党的执政权运行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重要保障,又能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凝聚全民共识,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最坚实的根基。由此可知,新时代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增强依宪执政能力。依宪执政要求党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树立宪法权威,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二是,依法执政要求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等方式,实现对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同时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三是,增强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法治素养要求,营造敬法畏纪的良好风气。

对于执政党而言,要与时俱进,应先在执政理念上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应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提升执政理念。首先,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新时代的科学理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党抵御执政风险的根本遵循。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发展,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到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做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再次,坚持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我国发展面临突出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把舵定向,保驾护航。最后,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同时,全面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八大本领”,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从社情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风险

新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不同群体间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和内部矛盾不断出现,例如一些地方在土地征用、城市拆迁、企业重组等方面存在较为激烈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仍然存在不少短板,而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些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能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迫切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因此,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升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广泛认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执政主体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从严治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严整“四风”为切入点,以群众路线与“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严整“四风”、高压反腐、狠抓“关键少数”,取得显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好干部、如何选好用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等选人用人的基本问题,既突出强调要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又突出强调从严治吏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提出党员干部既应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又应严明规矩,强化规则意识与底线意识;强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2]。从根本上看,要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切实强化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力度,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当前,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人民走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道路?随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水平、能力和热情的提高,我们党如何顺应时势,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国外各种势力有意和无意操作下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伴随着国内改革呈现的生活方式多样化,我们党又如何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弱化的风险?问题多、任务重,使得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能力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并不断发展的先进性组织。完善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组织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和独特优势,而制度建设则是维系这个庞大组织体系良好运行的政治密码[3]154。党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可以说,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也是民主法治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新时代下,应完善党的制度,把党的制度体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发挥制度刚性约束的作用,使政党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永葆旺盛的活力。坚持制度建党,一是要增强制度意识。广大党员要带头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二是要继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的硬性约束与制度保障,坚持依法依规治党。落实制度管党,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织密制度的笼子,形成对权力的有效规制与监督。三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让权力运行公开,从而确保权力的运行始终造福人民。

(二)提升党的执政理念

在当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长期照护与智慧养老”“养老产业与资本市场”“生命伦理与人才战略”三大主旨展开研讨和交流,还发布了《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省级政策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报告)。

(三)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四大风险”。就我们党自身而言,当前党内存在“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思想上,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精神懈怠、意志衰退,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迷失自我,对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理想产生动摇,党性党纪意识淡薄了;在组织建设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不严肃,严重降低了党的战斗力;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干部选拔任用存在考核评价难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干部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四风”问题是党内作风建设的顽疾,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面对风险和考验,我们党只有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风险和考验,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未来方向。

(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突出党的执政的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才能为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指明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契合新时代的要求,提升执政理念、增强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的制度建设,使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得到彰显和进一步发展。

(五)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从表3可以看出:母液循环套用时每次都需补充一定量的无水甲醇,且补充的量有不同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在后处理抽滤环节不能密闭进行,而甲醇的沸点较低,且较易挥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从产品收率和含量来看,母液套用3次对产品收率和含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套用次数的增多,母液中含有的杂质增多,进而影响产品的收率及含量。所以,母液循环套用次数建议不超过3次。

三、新时代加强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建议

积极推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规党纪挺在前面;必须加大反腐败力度,巩固反腐的压倒性态势,并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才能炼就抵御执政风险的硬功,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刻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政治保证。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和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是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每一个党员都要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当坚守党的政治理论,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注重提高政治上的洞察力、判断力。二是不断提高党的经济社会领导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任务异常艰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法治的不完善,也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同时,外部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累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经济社会领导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经济发展新理念,促进民生改善和人民幸福,才能从根本上团结人民群众,进而从根本上规避执政风险。三是不断提高党服务人民的能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并深刻地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这些根本性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规党纪挺在前面,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突出特点。首先,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讲政治,党的政治建设是首要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魂和根,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是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牢牢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促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肃党规党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坚持对照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二是党员干部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做到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保留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组织意识,做到令行禁止,对组织忠诚老实。只有将纪律挺在前面,才能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加大反腐败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惩贪污腐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有效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腐败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反腐败形势依然很严峻,因此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巩固反腐的压倒性态势,并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一是要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法规制度,除了不断完善反腐败法、反贪污贿赂法等国家立法外,还要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深刻变化,针对党内法规制度存在的不适用、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修改相应内容并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二是要不断完善惩防腐败制度体系,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不断完善考评、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防止追责问责宽松软现象。三是要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即建成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反腐倡廉监督体系,形成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机制,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震慑力。尤其要加强关键少数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实现用制度管人,防止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抓关键重点领域,实现用制度管事,防止关键领域、重点岗位的腐败行为。

在四川的家政服务企业中,提起“家道家政”的创始人明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创业初期凭着对家政行业的一腔热情与热爱一直坚守到现在,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家政行业属于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且细分起来应该归属于不同的服务板块,从家庭保洁、维修等单次服务,到居家的小孩陪护、老人陪护等长期服务,甚至还有产品供应等,涉及家庭消费庞大的市场空间。而明宏和家政服务结缘,源自他当年无意中的一次尝试。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根本性规律。今天,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既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变革和创新发展壮大,也要求我们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党群关系建设,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必须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深入党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以良好的党风凝聚民心,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参考文献:

[1] 田克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J].观察与思考,2017(10):12-18.

[2]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02).

[3] 余宗健.怎样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8.

Strengtheningtheparty’slong-termGovernanceCapacityConstructioninthenewera

LIN Lila

(Marxism School,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construc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demand of the Times,the demand of the people.Under the historical orientation in the new era,the long-term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s shown by its long-term,overall and stable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the new challenges of the social,national,party and social condition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ing capacity must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and need to promote with practical measur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strengthen the party’s political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intensify anti-corruption efforts,and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pursuit of values,so as to improve the party’s governing ability and leadership level.Only in this way will our Party always stan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lead the direction to the future.

Keywords: New era;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of the Party;Par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19)05-0001-06

收稿日期:2018-11-12

作者简介:林丽拉(1984—),女,福建石狮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8MGCA00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80320)

(责任编辑 陈生)

标签:;  ;  ;  ;  ;  ;  ;  ;  ;  ;  

林丽拉:论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