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_郑力,许承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开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土地,耕地,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郑力,许承权[1](2015)在《莆田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省、市、县3级联动建设用地监管和市(县)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探讨市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相关技术问题,设计了莆田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功能结构,并对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5年02期)

刘波[2](2014)在《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但目前来看,该技术在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通过研究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需要,构建了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和提高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论文分析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逐渐暴露的问题,研究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土地的开发整理提供的技术支持,指出了在全面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越性方面存在提高的空间,通过与工作实践相密切结合,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论文分析了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针对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实践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信息系统的构建重新定义,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和整体信息化建设方案,提高了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大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采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采用MVC设计模式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思想,基于MFC应用程序框架,按照软件工程中瀑布模型,完成了需求、设计、编码,最终测试的阶段要求,最终圆满完成了章丘市土地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上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管采取的什么技术或平台,出发点都是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提高代码的复用性、保证开发的程序化和流水化、降低软件产品的缺陷和错误,提高产品的最终质量为目标。论文结合章丘市土地管理特点,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在深入分析章丘市土地管理部门职能、工作流程、根据信息系统实际需求分析,构建出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基础,并进一步实现了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根据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构建更加符合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了章丘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各模块设计和其实现方式。通过分析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分析指出建设章丘市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现实重要性,通过对实际业务的需求分析及系统功能设置,构建了章丘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的程度,同时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25)

韩永亮[3](2013)在《基于AE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土地利用也日新月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地利用的调整和综合治理,可有效改善其利用现状,挖掘资源潜力,提高集约化利用程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然而传统的土地资源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土地资源变更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GIS凭借其快速处理和综合运筹的优势,已成社会多种行业的宏观决策以及区域多目标开发的重要应用工具。将土地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能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土地信息的高效管理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本文以土地信息为核心,以GIS为工具开发了基于AE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列述了有关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体现出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以ArcGIS Engine为GIS二次开发工具,实现了面向用户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从系统设计研究包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的导入和导出、视图管理、数据查询、缓冲区分析、统计分析、图表文档的输出、图形打印输出等,并对系统所实现的部分功能进行说明演示。论文在最后作出了总结,并展望了今后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3-06-01)

季霞,刘元慧,密长林[4](2013)在《GIS支持下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IS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探讨,以期实现对相关日常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效率低下、工作量大的人工管理方式;通过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与建设用地审批项目挂钩,为年度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提供建设思路和方法,使之形成业务一体化和图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3年04期)

张鹏[5](2012)在《基于GIS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因其工作量巨大、纸质资料繁杂、手工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成为国土资源部门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现状及系统建设基础上,指出当前项目管理和系统建设的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睢宁县国土资源局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为例,基于GIS技术,结合当前主流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手段,以政府服务为导向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前期调查和资料收集,全面概括了其实际实施管理过程,并以概念模型和流程图的简化方式,描述了项目实施管理的业务流程。通过分析当前已有系统的优势和不足,结合睢宁县本土情况,对项目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确立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根据需求分析对项目的组成模块进行了系统总体分析和设计,对数据库的设计进行了具体论述。系统功能主要设计为两大部分来实现:一是根据业务流程定制工作流,实现流程化的业务受理、审核等功能,该模块主要是根据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定制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作流技术和WebGI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系统与其他业务部门间的协同办公;二是由专项业务功能系统实现以图为基础管理项目,与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联动管理,以及对项目库数据的管理。文中还着重强调了GIS技术在系统建设中对于图形处理操作的技术支持和对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存储能力的重要性。文中重点描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及部分功能的实现。基于电子政务平台主要对实现项目管理的电子报件和审批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以及项目立项、行政审批和技术核查、实施进度监督、验收与成效分析等业务流程。为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将专项业务系统设计为叁个功能模块:电子地图管理模块、业务功能模块和项目库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本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占用预警、占补平衡等管理,并最终为实现区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决策支持。本文针对系统的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睢宁县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应用试验。(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5-25)

张琳[6](2009)在《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国家每年投资数十亿资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审查到实施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实施的作用,客观上已迫切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项目的全程管理,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信息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各级政府部门也日趋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不同的工作领域,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本文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为实例,分析应用系统的总体目标和设计,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参考了国外先进软件MicrosoftProject,Microsoft Project Server以及ORACLE项目管理10g的理论基础及框架设计,以J2EE、XML为技术支持平台,Oracle10g框架,主要阐述了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具体的论述了《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项目管理系统的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等多个子系统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的建设,概述了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并就今后的工作重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11-01)

陈欣[7](2009)在《福建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本文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动态监管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保护任务完成。(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期刊2009年04期)

张书波,侯迪[8](2009)在《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的需求,分析了现行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了系统的建设目标,研究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并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期刊2009年03期)

古志新,翟刚,李华,章远钰,廖琴兰[9](2007)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地位和现状,回顾了“十五”期间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做出的巨大的成绩,展望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的投入力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信息化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国家每年投资数十亿资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审查到实施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迫切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3S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强项目的全程管理。接着,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进行开发,并对一些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期刊2007年02期)

董晓声,聂宜民,李强,张明海,常小燕[10](2004)在《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依据和实施保障 ,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规划的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于ArcViewGIS 8.2平台的系统业务流程、功能设计、网上发布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以山东省龙口市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工作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实践。(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但目前来看,该技术在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通过研究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需要,构建了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和提高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论文分析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逐渐暴露的问题,研究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土地的开发整理提供的技术支持,指出了在全面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越性方面存在提高的空间,通过与工作实践相密切结合,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论文分析了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针对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实践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信息系统的构建重新定义,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和整体信息化建设方案,提高了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大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采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采用MVC设计模式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思想,基于MFC应用程序框架,按照软件工程中瀑布模型,完成了需求、设计、编码,最终测试的阶段要求,最终圆满完成了章丘市土地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上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管采取的什么技术或平台,出发点都是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提高代码的复用性、保证开发的程序化和流水化、降低软件产品的缺陷和错误,提高产品的最终质量为目标。论文结合章丘市土地管理特点,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在深入分析章丘市土地管理部门职能、工作流程、根据信息系统实际需求分析,构建出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基础,并进一步实现了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根据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构建更加符合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了章丘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各模块设计和其实现方式。通过分析章丘市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分析指出建设章丘市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现实重要性,通过对实际业务的需求分析及系统功能设置,构建了章丘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信息化的程度,同时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郑力,许承权.莆田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J].测绘地理信息.2015

[2].刘波.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韩永亮.基于AE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

[4].季霞,刘元慧,密长林.GIS支持下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3

[5].张鹏.基于GIS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6].张琳.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

[7].陈欣.福建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

[8].张书波,侯迪.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

[9].古志新,翟刚,李华,章远钰,廖琴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

[10].董晓声,聂宜民,李强,张明海,常小燕.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论文知识图

4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结语4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结语用户权限6.2数据库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1)中国人民大学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3)中国人民大学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4)

标签:;  ;  ;  ;  ;  ;  ;  

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_郑力,许承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