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论文和设计-高强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包括进气风道、散热器、空压机、电机、排气风道、轴流风扇及封闭式壳体,进气风道的外端与封闭式车底架侧面的通风口连接,排气风道设置在封闭式车底架地板上并与封闭式车底架外部连通;散热器和空压机设置在封闭式壳体内,进气风道的内端与散热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封闭式壳体并与空压机连接,排气风道和轴流风扇设置在封闭式壳体的下方,轴流风扇用于将封闭式壳体内的气体导出至排气风道。本实用新型将空压机和散热器进行封闭,隔绝外部温度影响,结构紧凑,散热效果突出,避免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在运行中由于散热效率低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风道(1)、散热器(2)、空压机(3)、电机(4)、排气风道(5)、轴流风扇(6)及封闭式壳体(7),所述进气风道(1)的外端与封闭式车底架侧面的通风口(11)连接,所述排气风道(5)设置在所述封闭式车底架地板(12)上并与封闭式车底架外部连通;所述散热器(2)和空压机(3)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内,所述进气风道(1)的内端与所述散热器(2)连接,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封闭式壳体(7)并与所述空压机(3)连接,所述排气风道(5)和轴流风扇(6)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的下方,所述轴流风扇(6)用于将封闭式壳体(7)内的气体导出至排气风道(5)。

设计方案

1.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风道(1)、散热器(2)、空压机(3)、电机(4)、排气风道(5)、轴流风扇(6)及封闭式壳体(7),所述进气风道(1)的外端与封闭式车底架侧面的通风口(11)连接,所述排气风道(5)设置在所述封闭式车底架地板(12)上并与封闭式车底架外部连通;

所述散热器(2)和空压机(3)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内,所述进气风道(1)的内端与所述散热器(2)连接,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封闭式壳体(7)并与所述空压机(3)连接,所述排气风道(5)和轴流风扇(6)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的下方,所述轴流风扇(6)用于将封闭式壳体(7)内的气体导出至排气风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内部设有导流风扇,所述导流风扇用于将从进气风道(1)进入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散热器(2)内部,所述散热器(2)用于对空压机(3)排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3)的出口与干燥塔(8)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塔(8)用于对空压机(3)排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8)设置在封闭式壳体(7)外部,所述空压机(3)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干燥塔(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呈S型往复排布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内,且所述气流管道的出口端穿过所述封闭式壳体(7)并与所述干燥塔(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壳体(7)和干燥塔(8)通过安装架(9)安装在所述封闭式车底架的安装横梁(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风道(1)和排气风道(5)均由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空压机(3)、电机(4)呈直线轴向安装,所述直线轴向安装的方向与车辆运行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6)安装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的下表面并置于所述排气风道(5)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6)位于所述空压机(3)的正下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制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

背景技术

常规供风单元适用于开放式车底架的电力轨道车辆。因为开放式车底架直接与大气相通,常规供风单元自身会集成散热器,所以不存在热问题。

但是,对于封闭式车底架的电力轨道车辆,就常规的供风单元而言,新鲜冷空气的吸入及热空气的排出都是问题。所以,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常规供风单元极易形成热短路,而使其设备损坏,从而没法完成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包括进气风道、散热器、空压机、电机、排气风道、轴流风扇及封闭式壳体,所述进气风道的外端与封闭式车底架侧面的通风口连接,所述排气风道设置在所述封闭式车底架地板上并与封闭式车底架外部连通;

所述散热器和空压机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内,所述进气风道的内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封闭式壳体并与所述空压机连接,所述排气风道和轴流风扇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的下方,所述轴流风扇用于将封闭式壳体内的气体导出至排气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内部设有导流风扇,所述导流风扇用于将从进气风道进入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散热器内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干燥塔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塔用于对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塔设置在封闭式壳体外部,所述空压机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干燥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管道呈S型往复排布在所述封闭式壳体内,且所述气流管道的出口端穿过所述封闭式壳体并与所述干燥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式壳体和干燥塔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封闭式车底架的安装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风道和排气风道均由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空压机、电机呈直线轴向安装,所述直线轴向安装的方向与车辆运行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轴流风扇安装在所述封闭式壳体的下表面并置于所述排气风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空压机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a.散热器、空压机处于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形成独立的热循环环境,可以隔绝外部环境影响,提高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b.封闭式壳体只包含散热器和空压机,所以整个供风单元结构相对简单、紧凑,经济效益较好;

c.进气风道与排气风道都是柔性通道,可以补偿封闭式供风单元的安装位置偏差,而且可以调节进气风道与排气风道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位置要求;

d.本实用新型的半封式供风单元也适用于开放式车底架的电力轨道车辆,适用范围广;

e.采用无油空压机,无须在使用过程中更换维护油滤或添加润滑油,且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压机单元在未装配封闭式壳体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压机单元在装配封闭式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式供风单元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封闭供风单元及局部封闭式车底架总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进气风道,2-散热器,3-空压机,4-电机,5-排气风道,6-轴流风扇,7-封闭式壳体,8-干燥塔,9-安装架,10-安装横梁,11-通风口,12-封闭式车底架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参见图1和图2,所述制动缸包括进气风道1、散热器2、空压机3、电机4、排气风道5、轴流风扇6及封闭式壳体7,所述进气风道1的外端与封闭式车底架侧面的通风口11连接,所述排气风道5设置在所述封闭式车底架地板12上并与封闭式车底架外部连通;优选地,所述散热器2、空压机3、电机4呈直线轴向安装,使得结构紧凑,所述直线轴向安装的方向与车辆运行方向垂直,参见图4中标识的车辆运行方向。

所述散热器2和空压机3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内,所述进气风道1的内端与所述散热器2连接,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封闭式壳体7并与所述空压机3连接,所述排气风道5和轴流风扇6设置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的下方,所述轴流风扇6用于将封闭式壳体7内的气体导出至排气风道5,所述轴流风扇6安装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的下表面并置于所述排气风道5内部,并所述轴流风扇6优选位于所述空压机3的正下方,进而封闭式壳体7内部的热空气会通过轴流风扇,直接排到大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2内部设有导流风扇,所述导流风扇用于将从进气风道1进入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散热器2内部,所述散热器2用于对空压机3排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实际的冷却过程即通过冷却空压机3及空压机3的排气管到达冷却压缩空气的目的,所述空压机3的排气连接结构具体如下:

所述空压机3的出口与干燥塔8的入口连接,所述干燥塔8用于对空压机3排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如图3所示,所述干燥塔8设置在封闭式壳体7外部,所述空压机3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干燥塔8连接,优选地,所述气流管道呈S型往复排布在所述封闭式壳体7内,且所述气流管道的出口端穿过所述封闭式壳体7并与所述干燥塔8连接。

所述封闭式壳体7和干燥塔8在封闭式车底架上的优选安装方式如下:散热器2、空压机3、电机4、进气风道1、出气风道5、封闭式壳体7、轴流风扇6组成空压机单元,所述空压机单元及干燥塔8装配在主架子9上,然后通过主架子9,将整个半封闭式供风单元装配在封闭式车底架安装横梁10上,如图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风道1和排气风道5均由柔性材料制成,采用柔性结构的进气风道1,其一端与封闭式车底架侧面的通风口11相连,另一端与散热器2相连,由于采用柔性进气风道1,所以,无论是在装配时,还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都可以对封闭式车底架与半封闭式供风单元之间的位置偏差进行补偿。

排气风道5也是柔性结构,其上端连接在封闭式壳体7上,下端连接在封闭式车底架地板12上。由于采用柔性排气风道5,所以,无论是在装配时,还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都可以对封闭式车底架与半封闭式供风单元之间的位置偏差进行补偿。

本实用新型将散热器2与空压机3用封闭式壳体7围住,使得封闭式壳体7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热循环系统,隔绝封闭式车底架的环境温度及其它一些热源对半封闭式供风单元的热影响。

参照图4,所述半封闭式供风单元工作时,散热器2会通过封闭式车底架通风口11,将外界新鲜的冷空气吸进来,对空压机3产生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压缩空气进入干燥塔8中进行干燥处理,最后输出高质量的压缩空气以满足客户需求。

空压机3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外界新鲜的冷空气冷却,即另一方面,外界新鲜的冷空气由于吸收了空压机3产生的压缩空气的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并且沿轴向方向朝着电机4方向移动,当其到达轴流风扇6位置时,轴流风扇6会将热空气抽出,同过排气通道5以及封闭式车底架地板12将热空气排放到外界,从而保证半封闭式供风单元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5839.2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54727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60T 17/00

专利分类号:B60T17/00;B60T17/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5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石阳路69号

发明人:高强;胡启友;堵彬彬;王咏萍

第一发明人:高强

当前权利人: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芳

代理机构:32103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论文和设计-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