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与技术导向论文_杜晓蓉,刘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出口导向与技术导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向,技术,效应,产业,制成品,船舶工业,口型。

出口导向与技术导向论文文献综述

杜晓蓉,刘艳[1](2016)在《基于技术溢出的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的角度,以制成品出口取代总出口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的代理变量,构建了制成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型。利用修正的模型考察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技术溢出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动态面板的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东亚新兴经济体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制成品出口确实提高了该地区的增长效率。但是金融危机后,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显着减弱,意味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急剧下降。因此,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修正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6年07期)

范建亭,汪立[2](2015)在《出口导向、技术类型与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基于在华日资企业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作为"溢出源头"的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的研究却并不充分。文章通过对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将母公司转移的技术分为生产制造技术和生产作业方式两种类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不同目标市场的出口导向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面向日本市场的出口对生产制造技术转移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而对生产作业方式转移则没有直接影响,但存在出口通过生产制造技术的转移促进生产作业方式转移的间接效应;(2)面向其他国家的出口对两类技术转移均没有显着的影响;(3)母公司的控股程度、国际化经验和研发水平以及子公司的本土研发、员工培训等因素对技术转移也具有影响。文章为我国如何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供了启示。(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黄根兰[3](2013)在《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尤为关键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想要谋求长足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变革。特别是对于经济全球化浪潮高涨的今天,出口型中小企业由于面临国际竞争激烈、国际贸易争端加剧、资金相对匮乏、市场开拓能力弱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承受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9岁。“十二五规划”也在第叁篇第五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提到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可见,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想要谋求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利用好技术创新这一武器,充分挖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科学配置好创新带来的收益是必要的。本文由六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为前言,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到第五章则为全文的正文部分。第二章,从理论分析入手,在国内外经典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出口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和条件。利润理论揭示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动力优势。从企业盈利的本质出发,解释了出口企业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求,从而以高额利润来保证企业生命的维系;市场结构理论从微观经济的角度阐释了出口型中小企业所处的垄断竞争市场是企业谋求技术创新的又一条件。垄断竞争市场存在诸如竞争激烈、信息流动成本较低、企业组织灵活有效等特点,给出口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定的行业结构优势;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则从宏观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创新的政策背景和行业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形成以后,紧接着在第叁章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波及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以及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发展方面,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出口需求锐减、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出口的抑制、资金的瓶颈导致技术创新投入受限,以及国内外融资环境的恶化等等。技术创新方面,资金压力导致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资源的浪费,行业环境的不健全以及国家调控的缺失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保障。结合北京旭普科技的技术创新案例,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了解当下我国一些中小出口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在世界舞台上谋生存促发展的。并在文章第五部分,针对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第一、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包括对硬件方面生产设备的投入,以及软件方面自主品牌的投入;第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制度,避免创新人才流失的同时,为企业利用内部技术创新资源提供制度保障;第叁、健全行业环境和服务体系,包括建立专门的行业协会和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创新的交流和合作;第四、完善国家创新系统,要求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金融和财税政策来为企业融资带来便利,同时还需要政府设立独立的部门来保证政策的执行等等。最后在第六章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贡献点,不足之处及其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3-03-01)

唐翔[4](2009)在《从“技术溢价”之争看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和就业率差距急剧扩大。西方社会公众倾向于将这一趋势归因于南北贸易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却否认这种联系,主要理由是南北贸易的相对规模依然很小(南方出口约占北方GDP的2%)。本文通过对南北加工贸易经济本质的探讨,提出一个全面均衡模型,解释了南北加工贸易额对发达国家的工资和就业率变化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南北加工贸易在事实上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赫克歇尔-俄林(H-O)国际贸易模型。此外,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导致发达国家的政治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因此,中国现行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转变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09年10期)

刘伟[5](2007)在《产业结构高端化让深圳发展后劲十足》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在日前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超越北京和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仅次于香港,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其中,给排名加分的有一项重要指标,那就是结构竞争力,而在结构竞争力中,经济体系健全度指数、经济体系灵活适应指数和产业聚集(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07-04-11)

贾理群,刘洪涛,汪应洛[6](1997)在《外向和出口导向经济的技术进步:“四小龙”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外向型和出口导向的政策是导致亚洲“四小龙”工业成功的原因,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完善的,出口导向政策本身并不能导致工业成功,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工业成功的关键;技术能力的积累与发展依赖于“干中学”、“用中学”以及“从交互作用中学习”。“四小龙”外向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为上述各种形式的“学习”提从了理想的环境,同时也为提高技术能力的努力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动力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1997年06期)

[7](1996)在《“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导向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导向意见按照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机电产品出口"九五"发展计划,结合"八五"期间机电产品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导向意见...(本文来源于《经济工作通讯》期刊1996年21期)

梁启康[8](1990)在《以出口为导向,面向国内外市场是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兼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高技术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传统产业相比,除了其技术密集程度、资金密集程度、产品增值高以外,尚有以下两个特点:(一)高技术新技术产业的商品是国际性商品。由于它的出现,加剧了世界市场的(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信息》期刊1990年11期)

出口导向与技术导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作为"溢出源头"的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的研究却并不充分。文章通过对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将母公司转移的技术分为生产制造技术和生产作业方式两种类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不同目标市场的出口导向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面向日本市场的出口对生产制造技术转移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而对生产作业方式转移则没有直接影响,但存在出口通过生产制造技术的转移促进生产作业方式转移的间接效应;(2)面向其他国家的出口对两类技术转移均没有显着的影响;(3)母公司的控股程度、国际化经验和研发水平以及子公司的本土研发、员工培训等因素对技术转移也具有影响。文章为我国如何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供了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口导向与技术导向论文参考文献

[1].杜晓蓉,刘艳.基于技术溢出的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16

[2].范建亭,汪立.出口导向、技术类型与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基于在华日资企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5

[3].黄根兰.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4].唐翔.从“技术溢价”之争看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J].世界经济.2009

[5].刘伟.产业结构高端化让深圳发展后劲十足[N].深圳特区报.2007

[6].贾理群,刘洪涛,汪应洛.外向和出口导向经济的技术进步:“四小龙”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7

[7]..“九五”时期机电产品出口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导向意见[J].经济工作通讯.1996

[8].梁启康.以出口为导向,面向国内外市场是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兼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信息.1990

论文知识图

科技工作附录四 2002年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综合发展篇3 珠江叁角洲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工业发展中的要素约束与解决途径2.模仿...市场导向型OFDI对服务业出口影响机制(叁...效率导向型OFDI对服务业出口影响机制1试验用蜗壳实物图2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标签:;  ;  ;  ;  ;  ;  ;  

出口导向与技术导向论文_杜晓蓉,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