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论文和设计-陈博裕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包括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所述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凸块和第一凹槽,且外丰织造膜的后侧面固定有后尺角,并且外丰织造膜的前侧面固定有前尺角,所述外丰织造膜的下方安装有微孔膜,且微孔膜的下方固定有覆膜层,并且覆膜层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凹槽和通槽,所述覆膜层的底部固定有碾压膜。该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设置有凸块和第一凹槽,凸块和第一凹槽均为半圆形,凸块和第一凹槽分布在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的外表面,进而通过凸块和第一凹槽增大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外表面的摩擦力度,由此便于提高整个涂覆隔膜与锂离子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包括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凸块(2)和第一凹槽(3),且外丰织造膜(1)的后侧面固定有后尺角(4),并且外丰织造膜(1)的前侧面固定有前尺角(5),所述外丰织造膜(1)的下方安装有微孔膜(6),且微孔膜(6)的下方固定有覆膜层(7),并且覆膜层(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凹槽(8)和通槽(9),所述覆膜层(7)的底部固定有碾压膜(10),且碾压膜(10)的底端安装有内丰织造膜(11)。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包括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凸块(2)和第一凹槽(3),且外丰织造膜(1)的后侧面固定有后尺角(4),并且外丰织造膜(1)的前侧面固定有前尺角(5),所述外丰织造膜(1)的下方安装有微孔膜(6),且微孔膜(6)的下方固定有覆膜层(7),并且覆膜层(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凹槽(8)和通槽(9),所述覆膜层(7)的底部固定有碾压膜(10),且碾压膜(10)的底端安装有内丰织造膜(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和第一凹槽(3)均为半圆形,且凸块(2)和第一凹槽(3)交错分布在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尺角(4)和前尺角(5)均为三角形,且后尺角(4)和前尺角(5)与外丰织造膜(1)均为一体结构,并且后尺角(4)和前尺角(5)交错分布在外丰织造膜(1)的后前两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6)与外丰织造膜(1)和覆膜层(7)的连接方式均为缝接,且覆膜层(7)的材质为纤维素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9)与第二凹槽(8)交错分布,且第二凹槽(8)的高度等于通槽(9)高度的三分之一,并且通槽(9)的高度等于覆膜层(7)的高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是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涂覆隔膜,通过涂覆隔膜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进行隔开,从而避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短路,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表面都是光滑的,这样在将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与锂离子电池进行安装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容易松动,同时,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对开头端进行找寻,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延长使用时间,不方便对陶瓷涂覆材料进行涂覆,使得涂覆的粘连性降低,因此我们便提出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表面都是光滑的,使得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容易松动,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对开头端进行找寻,不方便对陶瓷涂覆材料进行涂覆,使得涂覆的粘连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包括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所述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凸块和第一凹槽,且外丰织造膜的后侧面固定有后尺角,并且外丰织造膜的前侧面固定有前尺角,所述外丰织造膜的下方安装有微孔膜,且微孔膜的下方固定有覆膜层,并且覆膜层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凹槽和通槽,所述覆膜层的底部固定有碾压膜,且碾压膜的底端安装有内丰织造膜。

优选的,所述凸块和第一凹槽均为半圆形,且凸块和第一凹槽交错分布在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后尺角和前尺角均为三角形,且后尺角和前尺角与外丰织造膜均为一体结构,并且后尺角和前尺角交错分布在外丰织造膜的后前两侧面。

优选的,所述微孔膜与外丰织造膜和覆膜层的连接方式均为缝接,且覆膜层的材质为纤维素材质。

优选的,所述通槽与第二凹槽交错分布,且第二凹槽的高度等于通槽高度的三分之一,并且通槽的高度等于覆膜层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

(1)设置有凸块和第一凹槽,凸块和第一凹槽均为半圆形,凸块和第一凹槽分布在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的外表面,进而通过凸块和第一凹槽增大外丰织造膜和内丰织造膜外表面的摩擦力度,由此便于提高整个涂覆隔膜与锂离子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2)固定有后尺角和前尺角,外丰织造膜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前尺角和后尺角,进而通过三角形的前尺角和后尺角很好的对外丰织造膜的开头端进行找寻;

(3)安装有覆膜层,覆膜层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凹槽和通槽,进而通过通槽便于将陶瓷涂覆材料进行流动涂覆,从而使得涂覆层的上下面均有陶瓷涂覆材料,由此便于陶瓷涂覆材料很好的与微孔膜和碾压膜进行接触,提高陶瓷涂覆材料的粘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覆膜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丰织造膜;2、凸块;3、第一凹槽;4、后尺角;5、前尺角;6、微孔膜;7、覆膜层;8、第二凹槽;9、通槽;10、碾压膜;11、内丰织造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包括外丰织造膜1、凸块2、第一凹槽3、后尺角4、前尺角5、微孔膜6、覆膜层7、第二凹槽8、通槽9、碾压膜10和内丰织造膜11,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凸块2和第一凹槽3,且外丰织造膜1的后侧面固定有后尺角4,并且外丰织造膜1的前侧面固定有前尺角5,外丰织造膜1的下方安装有微孔膜6,且微孔膜6的下方固定有覆膜层7,并且覆膜层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凹槽8和通槽9,覆膜层7的底部固定有碾压膜10,且碾压膜10的底端安装有内丰织造膜11;

凸块2和第一凹槽3均为半圆形,且凸块2和第一凹槽3交错分布在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的外侧,通过凸块2和第一凹槽3以便于增大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外侧的摩擦力度;

后尺角4和前尺角5均为三角形,且后尺角4和前尺角5与外丰织造膜1均为一体结构,并且后尺角4和前尺角5交错分布在外丰织造膜1的后前两侧面,由此通过后尺角4和前尺角5很好的对外丰织造膜1的开口端进行找寻;

微孔膜6与外丰织造膜1和覆膜层7的连接方式均为缝接,且覆膜层7的材质为纤维素材质,进而使得覆膜层7很好的与陶瓷涂覆材料进行接触;

通槽9与第二凹槽8交错分布,且第二凹槽8的高度等于通槽9高度的三分之一,并且通槽9的高度等于覆膜层7的高度,由此通过通槽9与第二凹槽8便于陶瓷涂覆材料很好的进行流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时,首先,将整个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需要对涂覆隔膜进行使用时,这时,如附图1所示,根据外丰织造膜1前后两侧的前尺角5和后尺角4对外丰织造膜1的开头端进行找寻,然后,通过前尺角5和后尺角4将外丰织造膜1的开头端向外拉动起来,然后将整个涂覆隔膜很好的拉动起来,通过剪刀剪取一定长度的涂覆隔膜,接着,将涂覆隔膜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进行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涂覆隔膜外侧的外丰织造膜1和内丰织造膜11表面的凸块2和第一凹槽3增大涂覆隔膜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涂覆隔膜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很好的进行安装,安装好后,整个涂覆隔膜便很好的进行使用了;

涂覆隔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覆膜层7内部第二凹槽8和通槽9很好的对陶瓷涂覆材料进行流动,使得陶瓷涂覆材料很好的与微孔膜6和碾压膜10进行接触,进而增大陶瓷涂覆材料的接触面积,使得陶瓷涂覆材料的粘接性增强,从而提高整个涂覆隔膜的稳定性,以上便是整个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的使用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7196.2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12875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H01M 2/18

专利分类号:H01M2/18;H01M2/16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社区甘李路1号巨银科技工业厂区2号厂房301

发明人:陈博裕;沈丹;龚小东;孙祖顺

第一发明人:陈博裕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俊

代理机构:4427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论文和设计-陈博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