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径流论文_胡伟,翟星雨,李浩,乔宝玲,张兴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雨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径流,地表,黄土高原,系数,非点源,内涝,模型。

降雨径流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翟星雨,李浩,乔宝玲,张兴义[1](2019)在《黑土区农地集水区次降雨径流与输沙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侵蚀是诱发黑土区侵蚀发生发展的首要因素,研究次降雨条件下产流、产沙特征对水力侵蚀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分析农地集水区次降雨径流与输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有径流记录的降雨事件为12次,降雨等级主要为中雨、大雨和暴雨。初始产流时间随降雨等级表现不同,中雨时初始产流时间大多出现在降雨后期,而大雨和暴雨时,初始产流时间大多出现在降雨过程中的初始期和中期。不同降雨等级下累积径流深、径流系数和累积输沙量表现不同,累积径流深和径流系数表现为:大雨>暴雨>中雨,累积输沙量表现为:大雨>中雨>暴雨。集水区内大部分泥沙由6场降雨事件产生,对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贡献分别为90. 6%和87. 0%。基于12次有径流的降雨事件,不同降雨等级对径流的贡献表现为:大雨>暴雨>中雨,对输沙量的贡献表现为:大雨>中雨>暴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径流相关变量最大径流率Q_(max)是对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贡献最大的因子,变量权重系数VIP值分别达1. 490和1. 629。(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9年04期)

李宏民[2](2019)在《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综合考虑城市河道治理的人文景观、水工技术、降水径流及生态自然等因素,将降雨的给排水和循环使用、净化、集蓄、滞留、渗透过程相结合的新型城市设计方法,不仅可提升雨水资源化再利用率和降雨径流处理效率,而且可降低下游污水处理压力,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污染控制、雨水管理体系建设及内涝防治等多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王颖[3](2019)在《大凌河流域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大凌河流域为例,基于2016年5月两场降雨事件同步监测的水量、水质数据资料,揭示了非点源污染物在降雨径流条件下的时空变化规律与传输机理。研究表明:TN、TP与BOD5质量浓度在降雨事件中随时间的推移总体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在降雨发生后的1-2h均达到质量浓度最大值,呈现出显着的初期冲刷效应;由于各污染物浓度在流域降雨期间的分布结构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加之一些非人为、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形成的径流汇集到监测断面的时间不同;为提高大凌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水平和污染防控能力,结合以往实践经验和实验结果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对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廖明,詹总谦,呙维,庞超,刘异[4](2019)在《动态数据驱动模式下的湖泊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流域汇水径流过程的模拟预测是一种复杂系统中的时间序列分析问题。模型选择上,现有的机理模型法与辨识模型法各有利弊。同时,现有的模型多采用静态数据驱动模拟,不能有效利用传感网实时观测数据来改善模拟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适应动态数据驱动的模式,可融合遥感数据与原位传感器站点数据的DTSM(Dynamic Data Driven Time Series Model)时序模拟预测模型,并在观测值与数值模拟之间建立了一种能动态反馈、自适应调整的模拟框架,解决了传统辨识模型法对时序信息挖掘较弱导致模拟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在鄱阳湖多个子流域入湖径流的案例中验证,显示静态数据驱动模式下,以不同数据源作为输入模拟时,本文DTSM模型的纳希效率系数Ens精度比机理模型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比静态模式,动态数据驱动模式的模拟精度有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静态模式精度较低的流域,提高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萌萌,刘文龙,申红彬[5](2019)在《城市不透水地表降雨径流系数变化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考虑坡面径流对地表填洼损失的影响,推导建立了不透水地表场次降雨径流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两者数值大小基本位于45°线附近,计算精度较Linsley公式有明显提高,说明了所建公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期刊2019年09期)

陆海明,张丽,王妞,邹鹰[6](2019)在《降雨径流对江淮丘陵区农业流域磷素输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上游的花山流域作为代表性流域,研究江淮丘陵区降雨径流对流域磷素输出的影响。2013—2015叁个水文年高频次水量水质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流域出口断面径流总磷浓度和输出负荷与降雨、径流变化基本同步。研究期间49%和24%的水样总磷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和Ⅴ类标准,水样超标主要发生在汛期雨洪过程。花山流域单位面积年总磷输出负荷分别为0.72、0.91 kg·hm~(-2)·a~(-1)和3.86 kg·hm~(-2)·a~(-1)。汛期和夏季总磷输出负荷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94%和80%。梅雨期间或台风雨期间单日磷素输出负荷最大值可达全年负荷的12%~18%。2013年和2015年梅雨时期总磷输出负荷占全年输出负荷约60%;2014年梅雨期总磷负荷输出比例仅占全年负荷的11%,受台风"麦德姆"影响,一次台风雨过程磷素输出负荷占全年负荷的22%。花山流域全年10%的时间内发生的5~10次雨洪过程中,约30%的直接径流输出的总磷负荷约占全年总负荷的50%。流域出口断面TP输出负荷主要受流量影响,建立了基于日平均流量的TP输出负荷预测模型。梅雨和台风雨形成的暴雨径流是江淮丘陵区花山流域磷素负荷输出的主要驱动因子。(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谦,潘华,陈郑辉,王莉[7](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径流排污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3种降雨类型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考察人工模拟降雨径流的排污规律.研究表明:初始地面沉积物和降雨总量相同条件下,降雨类型Ⅰ(大-中-小)的次降雨污染物负荷最大, COD最大负荷为6 289.469 mg/L,SS最大负荷为17 278.11 mg/L.降雨类型Ⅲ(中-大-小)其次, COD最大负荷为4 974.731 mg/L,SS最大负荷为16 615.62 mg/L.降雨类型Ⅱ(小-中-大)最小,最大COD负荷为4 172.019 mg/L,最大SS负荷为13 164.06 mg/L.降雨类型Ⅰ和降雨类型Ⅲ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较符合冲刷模型,降雨类型Ⅱ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变化不符合冲刷模型.在3种降雨类型中,降雨类型Ⅰ的初期冲刷效应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琪,张娜,罗英杰,王昕,景永才[8](2019)在《基于MFF_(30)方法的城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判别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并研究初期冲刷效应的冲刷强度和影响因素,对城市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_(30))(当产生前30%的地表径流时,累积污染负荷比例与累积径流比例的比值)的5级分类标准。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量级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特征子汇水小区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分析影响TSS、COD和TN这3种污染物冲刷强度的降雨和下垫面因素。结果表明,MFF_(30)的5级分类标准可用于准确地定量判别和比较初期冲刷效应。在其他降雨或下垫面条件近似的情况下,前期干燥天数、雨强的动态变化、子汇水小区的漫流宽度和坡度,和交通流量对初期冲刷效应有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胜曙,鲜冰,李明达[9](2019)在《基于降雨径流资料对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径流系数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径流系数是流域内水循环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国内外的学者也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利用收集到的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17个小流域608场降雨径流资料及对应的流域特征、气候特征因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寻找影响流域降雨径流系数的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径流系数与平均雨强、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呈显着相关,且随其增大而增大。研究将为该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预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王玉冰,许吉现,姜凤超[10](2019)在《生物滞留池对降雨径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模拟雨水试验研究生物滞留池对降雨径流水文、水质控制效能。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对COD、NH_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24.5%~86.7%、49%~92.7%和-60%~71.6%范围,对径流总量控制率为18.4%~20.4%。(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5期)

降雨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综合考虑城市河道治理的人文景观、水工技术、降水径流及生态自然等因素,将降雨的给排水和循环使用、净化、集蓄、滞留、渗透过程相结合的新型城市设计方法,不仅可提升雨水资源化再利用率和降雨径流处理效率,而且可降低下游污水处理压力,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污染控制、雨水管理体系建设及内涝防治等多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雨径流论文参考文献

[1].胡伟,翟星雨,李浩,乔宝玲,张兴义.黑土区农地集水区次降雨径流与输沙特征研究[J].土壤与作物.2019

[2].李宏民.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3].王颖.大凌河流域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4].廖明,詹总谦,呙维,庞超,刘异.动态数据驱动模式下的湖泊流域降雨径流模拟[J].遥感学报.2019

[5].王萌萌,刘文龙,申红彬.城市不透水地表降雨径流系数变化规律分析[J].山东水利.2019

[6].陆海明,张丽,王妞,邹鹰.降雨径流对江淮丘陵区农业流域磷素输出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7].吴谦,潘华,陈郑辉,王莉.人工模拟降雨径流排污规律的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琪,张娜,罗英杰,王昕,景永才.基于MFF_(30)方法的城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9].李胜曙,鲜冰,李明达.基于降雨径流资料对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径流系数的模拟研究[J].水电站设计.2019

[10].王玉冰,许吉现,姜凤超.生物滞留池对降雨径流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论文知识图

模型结构示意图坡面径流示意图桥子西沟土地利用和坡度图不同深度湿度变化路基含水量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和CN模型模拟研究事件流域入渗和径...

标签:;  ;  ;  ;  ;  ;  ;  

降雨径流论文_胡伟,翟星雨,李浩,乔宝玲,张兴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