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波:共产国际指导理论表述变化与中共指导思想创新论文

侯波:共产国际指导理论表述变化与中共指导思想创新论文

摘要:由于历史条件和环境变化,共产国际成立后出现了多种指导理论的话语表述,但这没有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在共产国际及其所属支部——各国共产党的中心指导地位。中共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重大突破和伟大的理论创新、政治创新。在这一创新精神的启发、示范、鼓舞和推动下,根据时代特征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和业已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中共在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又实现了不断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共产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创立的,以1848年2月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其诞生标志。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从此一些国家的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概念。1883年3月18日(马克思逝世后第4天)发表在《纽约人民报》署名“一个德国社会主义者”的悼念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1]195;谢尔盖·舍维奇《马克思与俄国社会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的普及甚至比德国还早”[1]197。1883年4月6日,考茨基在《真理》杂志上发表悼念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者方面”“马克思主义旗帜”和“马克思主义阵营”三个概念。1886年以后,恩格斯也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2]500,“马克思主义”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广泛使用。

场地全部钻孔(CK1-10,ZK1-21)均有揭露,揭露层厚2.10~15.70m,平均厚度8.72m;层顶高程-3.85~1.71m,层顶深度2.10~7.50m。

一、共产国际成立后始终把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置于指导地位

(一)列宁指导下的共产国际把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和理论基础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宣言》指出:虽然经历了迂回曲折的道路,“但运动基本上是循着《共产党宣言》预示的道路前进的”。“我们的任务是总结工人阶级的革命经验”“从而促进并加速共产主义革命在全世界的胜利”[3]83。显然,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而《共产党宣言》又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所以共产国际同第一国际一样,其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奋斗纲领都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也是共产国际的灵魂。为此,共产国际一大文件《关于对各“社会主义”派别和对伯尔尼代表会议的态度的决议》中进一步补充道:“这一派人(共产主义者)在第二国际内捍卫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战争和无产阶级任务的观点……这一派现在已经组成了第三国际”[3]114;《告世界各国工人书》也指明:共产国际的成立“使长期以来被机会主义者所歪曲的社会主义学说恢复了本来面目——马克思主义”[3]129。

1920年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召开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通知》指出:“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已经举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今天,全世界的千百万具有阶级觉悟的工人已经集合在这个旗帜下。现在的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问题。现在,一个组织无产阶级并为实现共产主义革命而进行直接斗争的时代已经开始了。”[4]131此后,共产国际在其发布的各类文件中,始终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共产国际唯一的意识形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1920年7月19日共产国际二大召开,通过了由列宁亲自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21条),明确规定了共产主义思想在共产国际中所占有的核心、主导、指导地位。由季诺维也夫起草的《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决议中也提出,共产党要“不遗余力地保卫共产主义的纲领和革命策略”[3]162。二大通过的著名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补充提纲》中指出:由于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在那些落后国家,不是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通过阶级觉悟的提高而进入共产主义”。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积极主动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抓住时机“建立工人和农民苏维埃”[3]190-191。这就明确指明了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

(二)列宁主义成为俄共(布)指导思想的缘起与理论诠释

列宁主义是由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创立的科学理论。1894年,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1915年8月23日列宁撰写的《论欧洲联盟口号》、1916年8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和1917年9月《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立了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最薄弱的环节、在一国首先胜利的新理论,这标志着列宁主义的成熟发展到新阶段。而“列宁主义”概念是在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才被共产党国家郑重提出和广泛使用的——虽然此前孟什维克的领袖马尔托夫曾在贬义上提出了“列宁主义”的概念,布尔什维克派也曾在褒义上使用过“列宁主义”这一概念[注]1923年3月24日,加米涅夫在《真理报》上发表《对列宁主义的修正》一文,代表俄共(布)中央郑重提出了“列宁主义”的概念;1923年4月19日,斯大林在俄共(布)十二大报告的结论中也使用了“列宁主义”的概念。。

1924年4月斯大林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即俄共(布)中央高级党校以《论列宁主义基础》[注]载于1924年4月26日、30日,5月9日、11日、14日、15日及18日《真理报》(第96、97、103、105、107、108、111号)。为题的长篇演讲中,对列宁主义的概念、列宁主义产生的原因、列宁主义的方法、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和列宁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5]184-275。1926年1月25日,斯大林又出版了《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单行本,对列宁主义的定义、列宁主义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无产阶级专政、关于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胜利的问题等作了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论述[5]395-458。1924年2月17日时任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党内著名理论家布哈林在《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报告中深刻地阐释了列宁主义的体系问题。时任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季诺维也夫在1924年底至1925年初撰写的《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导论》中着重阐述列宁主义的定义。这样,“列宁主义”的概念被广泛使用起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在共产国际以及各国共产党中的基础、核心、指导地位就已牢固地树立起来。

(三)传承与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相继提出

《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提纲)》中明确指出:“党的布尔什维化还意味着,使党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成为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中真正革命的和真正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东西的自觉的继承者”,“掌握列宁主义理论,是党胜利实现布尔什维克化的前提”。该《提纲》还对个别国家共产党格外要求要“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问题”,要“依照真正列宁主义精神”制定路线问题等[9] 121,124,126-127,139。关于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该《提纲》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丝毫没有对立的地方”,“没有马克思便没有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理论,列宁主义只是实践”是错误的[9]121-124。

1932年9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各支部的任务提纲》指出: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各个支部“必须同一切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言行作不调和的斗争,应当根据斯大林同志信中指示的精神,为党的理论的纯洁性而斗争。要宣传共产主义的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和苏维埃政权”[10]289。

1.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同时使用

装备制造业的决策人员可以对企业发展的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规模展开数据分析,研制出最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的ERP系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整合要注意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切忌生搬硬造。决策人员可以积极参考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分析成功的原因并适当运用。此外,企业的技术人员要及时更新并完善ERP系统,确保信息化与工业化整合度高,防止企业在高新技术上出现落后的情况。

共产国际五大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后,不到一年时间,在1925年3月21日-4月6日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五次扩大全会上又发生了新的改变。这就是全会不再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而更多使用的却是“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6]70-71。在该全会通过的长达2.3万字左右的标志性文件《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提纲)》中,单独提到“列宁主义”概念的就达36处,单独使用“马克思主义”概念有28处。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概念则渺无踪迹。直到1938年10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前,在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文献中,很少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概念。1934年2月联共(布)十七大党章偶尔提过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7]394。在1935年由苏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前的共产国际》中使用过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8]292。在1935年8月7日共产国际七大讨论季米特洛夫报告的第24次会议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发言两次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概念[8]412。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五次扩大全会明确提出把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旗帜、明灯、指导思想。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下属的一个支部,“一开始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之一,照着列宁的原则去进行建设”,“使我们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列宁式的中国共产党”[14]185-186。早在中共建立前夕,中国共产主义分子、马克思主义者就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共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3.培养绿色意识,提供创业新起点。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树立和培养绿色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自制力。大学生绿色意识的培养需要外在的学校教育和内在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并且把内在的自我教育放在最关键的位置。大学生坚持自我学习新发展理念,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将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心中,充分发挥到未来工作当中。高校要向大学生宣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意识,让其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就放弃破坏环境以及浪费资源的创业项目,要求大学生创业遇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时,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先。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共产国际执委会自第五次全会及其此后14年未再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斯大林对该概念的不认同。在斯大林看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概念的提法是不正确的。季诺维也夫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观点,作出了与斯大林保持一致的解释。1935年7月26日,皮克在共产国际七大第二次会议所作的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报告《两条发展道路的历史检阅》中在“列宁斯大林旗帜下,向资本主义进攻”标题下强调指出:“我们的旗帜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旗帜”[11]110-111。这样就把列宁主义在共产国际及其所属支部中指导思想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旗帜”“明灯”“前提”,并阐释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互依存、不可割离、密不可分关系。用“列宁主义”这一概念取代“马克思主义”概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的主流地位在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文献中存在了长达14年之久。

二、恢复与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话语概念表述的确立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未放弃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

(2) 有关微网电能质量的关注点 微网内存在逆变器型微电源和旋转电机型微电源(微型燃气轮机)以及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可能会造成谐波污染、电压波动、电压(频率)闪变、环流等问题,所以微网的电能质量问题依然是未来微网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共产国际指导理论确立对推进中共指导思想中国化进程的影响

2.列宁主义取代马克思列宁主义表述的历史时期

2.3.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运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表2中的GASP提取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根据公式(1),得GASP提取率回归方程(编码方程)为:Y=2.54+0.10×A+0.38×B-0.32×C-0.12×A×B+0.33×A×C-0.23×B×C-0.38×A2-0.50×B2-0.36×C2。

(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始终处于中共发展中的基础、核心和指导地位

1.中共建立后即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先进理论指导

1921年4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注]1920年由陈独秀等在共产国际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维经斯基支持下在上海成立。在上海发表了组织章程,明确规定该研究会专以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为宗旨[15]223;同年11月17日,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注]成立于1918年12月。也刊登启事宣布该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作为目的”[16]471。这就为日后中共确立以马克思主义等为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所提出的包含无产阶级专政在内的4条纲领[17]115,所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该《决议》还把“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确定为工会组织研究机构所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7]6,8。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通过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的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共必须要遵循《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21条)。按该《条件》第1条规定:中共“每日的宣传和运动须具真实的共产主义的性质,并遵守第三国际的纲领和决议”[17]67;第4条规定:中共“在军队中传播共产主义的理想”[17]68;第9条规定:“使一切工团都共产主义化”[17]70。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指出:工人们“接受‘怎样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去奋斗’的教育”[17]80。大会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规定:党员“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17]91。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动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17]115。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已是中共牢不可破的基础、指导。

1938年10月1日,斯大林在宣传员会议上关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发言指出:“在我们的一些大纲中,大概地说,出现了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脱离的现象。因此,《简明教程》的第二个任务在于,要消除这种分离现象并把马克思提出的东西与列宁提出的东西结合起来”。“因此,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第二个任务就在于堵住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出现的缺口”,“不要使作为列宁主义基础的旧东西[注]指马克思主义——笔者加。与作为这些基础的继承和发展的新东西之间出现脱节现象”[13]616-617。对此,1938年11月14日联共(布)中央作出的《关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后的宣传工作》决议也有明确解释。决议解释道:“联共(布)中央编写‘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所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个了解理论和联共(布)历史的指南,这个指南把人为地分割开来的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重新统一成为整体[7]502。在这一不到1.4万字的决议中,重新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就多达53处以上。

“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在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文献中重新被广泛使用,是从1938年10月1日由联共(布)中央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开始的[6]72-73。在该《简明教程》结束语总结的6条经验中,第2条经验就是:“不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就当不了本阶级的领导者,就当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2]390。在不足700字的本条经验中,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就达14处。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重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而出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重新被广泛使用这一转机的原因,主要在于“列宁主义”概念的广泛使用及斯大林非科学的解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共产国际各支部中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出现了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脱节倾向,也引起了西方国家中一些共产党的不满。

在中共七大以前,实际上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共,虽然取得了诸多革命成绩和胜利,但由于这种指导往往是共产国际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向中共发出的具体指示,而由于时间、空间等具体原因,并非每一指示都符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再加上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一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具体指令都曾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少重大的损失。例如中共历史上三次“左”倾和两次右倾错误的出现,都与共产国际的指示有密切的关联。中国革命的实践,要求中共除了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意义的指导思想而外,还必须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有密切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变化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共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客观实践发展,要求中共在党的建设上必须实行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化,而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就是从1925年开始形成、延安时期成熟的毛泽东思想。

在罗马共和国时代,随着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致使贫民更加贫困,罗马对外作战又进一步加重平民的经济负担,促使平民破产沦为无产者。无产者群体开始扩大。因不满自身所处的地位,无产者发起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平民运动,促使罗马在公元前32年颁布了“波提利阿法”。这为无产者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到共和国末期的西塞罗时代,“平民”已经上升为“人民”的最低等级,财产等级与军事义务之间的关联逐渐弱化,而“无产者”是指那些没有财产只能去服兵役的人。[注]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的祭祀、权利与政制研究》,第223页。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提出:“集中我们力量办《新青年》月刊,使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见地运用到理论和实际方面作成有系统的多方面问题的解释”[17]377。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表达。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宣传问题议决案》就曾提出:“编辑通俗的小册子歌曲等,翻译马克思主义的书藉[籍]——是文字上的宣传和鼓动的根本职任。”“根据马克思主义编辑关于中国问题的著作。”因此,“设立相当的机关,指导和计划收集材料的工作”[17]481。这是中共在文献上明确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编辑关于中国革命问题著作,形成关于中国的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共要有自己指导思想的第一次话语表达,也深刻反映了中共要运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形成有关中国革命问题的著作、理论,即要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的理论渴望。

1929年6月15日,中共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宣传工作决议案》,指出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思的表达。“党必须有计划的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翻译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著”,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释共产国际与中国党的纲领与重要决议案,”并且“从各种实际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引证解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编译各种理论的书籍小册子,使《布尔塞维克》的内容逐渐充实,担负起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18]270。1929年7月9日,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作出的《中央通告第四十号》指出:“学习宣传共产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斗争中解释党的基础理论与策略,提高党员政治水平,反对党内政治清谈的恶劣倾向”[18]350。这种反对政治清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要结合实际的要求,就必然要求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1年11月1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案》提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工作和思想斗争中“必须要很灵活的联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政纲及目前任务,以达到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的效果。”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学习和教育,必须“有系统的进行”[19]476。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共苏区一大认识比较深刻,对指导实践产生一定影响。

(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开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创新的新时代

延安时期以前,由于中共理论准备、修养的不足,尚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由于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组织性,尚不允许中共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党的指导思想。到了延安时期,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需的条件已完全具备,一个条件是中共自身必须有成熟的、中国化的理论。通过瓦窑堡会议、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四大步里程碑式的发展,中共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出现历史性的飞跃成为可能。另一个条件,共产国际必须打破、废除业已过时的高度集中的组织性纪律性约束和规定,给各国党以宽松、自主决定本国党政策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空间,使各国党能根据千变万化的本国革命具体实践来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的政策。而这一条件,由于共产国际在七大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也已具备,共产国际开始强调各国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密切结合本国实际,各国共产党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党的政治路线等问题。

式中,t为景区垃圾回收点数量;Si为第i个景点开放区域面积;s为回收点的服务区域面积;Ti为第i个景点游客客流量;κi为第i个景点的垃圾处理难度系数。

1943年共产国际为了世界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需要而自行解散,这就为中共独立自主决策,实行中共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创新创造了极其宽松的政治条件。由于上述两个条件的具备,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又使原来业已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这就为中共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指导思想,就由必然要求变为现实需求和发展愿景,并由七大的召开而得到了具体的实施。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突破了共产国际指示、指导模式独占鳌头的旧有格局,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共七大后,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共指导思想的重大突破和伟大的理论创新、政治创新。在这一创新精神的启发、示范、鼓舞和推动下,迈进改革开放伟大时期,根据时代特征和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和业已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中共在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又实现了不断的创新与突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共指导思想之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列,载入中共十九大党章,用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因此,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之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载入中共七大党章,实现了中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中国化,成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先河。

参考文献:

[1] 丰纳.马克思逝世之际——1883年世界对他的评价[M]. 王兴斌,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4] 德格拉斯.共产国际文件:第1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

[5] 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4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8]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29-1936):第2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9] 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10] 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3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11]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文件: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2]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4]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6] 叶再生.中国近现代出版通史:第2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1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VariantExpressionsoftheGuidingTheoryoftheCommunistInternationalandtheGuidingTheoryofCPC

HOU Bo

(School of Marxism,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changes of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ontext, the guiding theory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witnessed a wide variety of terms and expressions like Marxism, Leninism, Communism, Marxism-Leninism, but none has changed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guiding theory. The CPC insists on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ese revolutionary practice, and exploring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guiding ideology. In Yanan period, Maoism became the guiding theory of the CPC, achieving the breakthrough of theory innovation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combining with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PC is on the way to achieve new innovations and breakthroughs.

Keywords:Communist International; Marxism; Maoism

收稿日期:2018-12-05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DJ01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7XMK08)

作者简介:侯波,女,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16;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19)01-0015-07

(责任编辑:刘惠卿)

标签:;  ;  ;  ;  ;  ;  ;  ;  ;  ;  ;  ;  ;  

侯波:共产国际指导理论表述变化与中共指导思想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