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装置论文_冯永春,南天,梁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力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力,装置,超导,爆炸性,国家海洋局,环境,永磁。

电力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冯永春,南天,梁杰[1](2019)在《多氯联苯(PCBs)电力装置及其废弃物的现存问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提高资源管理和废弃物管理效率的目的,针对多氯联苯(PCBs)电力装置及其废弃物管理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管理实践来说,利用供应链系统,实施物资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现结合具体研究作如下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2期)

任必兴[2](2019)在《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控制的电力装置对电力系统动态交互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的不断应用以及风电机组的大规模集中并网,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作为其核心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趋势愈发显着。作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重点关注的经典问题——低频振荡(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LFO)与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oscillation,SSO),又呈现出新的特征,目前尚未取得共识性的定性结论。为此,亟待对柔性交流输电、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可能引发的振荡失稳机理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基于VSC控制的电力设备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系统振荡模式:一是VSC注网功率改变系统潮流影响振荡模式,二是VSC控制动态与系统的交互作用影响振荡模式。本文区别于传统VSC附加控制改善弱阻尼振荡,重点关注VSC与系统的强动态交互作用,研究VSC型电力装置(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和永磁直驱风机(Wind Turbine With Direct-drive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接入电力系统可能诱发的强动态交互作用LFO与SSO失稳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对于UPFC的附加阻尼控制和多控制器之间的交互影响,已发表文献大多集中于研究相角控制的UPFC,对于矢量控制的UPFC研究较少。本文首次对UPFC的上述两种控制策略进行综合性的量化分析比较,明确了不同控制策略下UPFC控制特性的优势与不足。对于相角控制UPFC,进一步研究了多附加阻尼通道的最优定位选择,并提出了多控制器阻尼系统多模态振荡的协调算法;针对矢量控制UPFC,进一步讨论了多工况运行条件下的UPFC的多控制器间的交互影响。(2)UPFC主要功能是潮流调节,电压支撑,以及附加阻尼控制改善系统弱阻尼振荡。本文研究区别于传统UPFC附加阻尼控制,主要研究了 UPFC的VSC控制特性对系统LFO的潜在威胁。通过并网UPFC对系统所提供的阻尼转矩贡献,新发现了 UPFC与系统的强交互作用会恶化机电振荡模式的阻尼,引发系统失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UPFC子系统与同步机子系统互联的多变量(四输入四输出)模型,从机理上揭示了强交互作用是由两子系统发生开环模式耦合所引起的。(3)FACTS附加控制可抑制同步机轴系、风电场的SSO。本文研究区别于传统FACTS装置提高SSO稳定性,主要研究了 FACTS装置对同步机轴系、直驱风电场诱发SSO的潜在风险。一是通过建立以同步机轴系为媒介的单变量(一输入一输出)互联模型,研究了 UPFC与同步轴系的次同步相互控制作用。二是针对含STATCOM的PMSG风电场,以STATCOM接入点的功率-电压为媒介,建立了非对称变量(两输入一输出)互联模型,研究了 STATCOM与风电场内多台P M S G之间的次同步控制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4)阻抗分析法的正电阻判据、正网络阻尼判据,以及开环模式耦合是分析并网风机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叁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从负电阻、负净阻尼和模式耦合的角度解释了风机引起振荡失稳的原因。然而,针对同一分析场景,独立应用上述方法可能获得不同的结果。为探究出现不同结果原因,以及负阻效应与振荡失稳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计算PMSG的控制参数安全域对上述叁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叁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述叁种研究并网PMSG引起系统SSO失稳机理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千素兰[3](2016)在《《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解答了电气设计人员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解释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以下简称新规范)中的重要条款,对更好地理解新的爆炸环境设计规范、做好电气设计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电气工程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冉迎春[4](2015)在《提高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水平的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高压电力装置防雷保护的现有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当前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提高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水平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5年33期)

[5](2015)在《《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总则及一般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GB 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设备的选择等。主要修订下列内容:(1)规范名称的修订,即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改为《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将"名词解释"改为"术语",作了部分修订并放入正文;(3)将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删除;(4)将例图从原规范正文中删除,改为附录并增加了部分内容;(5)增加了增安型设备在1区中使用的规定;(本文来源于《安全》期刊2015年04期)

徐黎一,吴涛,陈雷[6](2014)在《20万千瓦波浪能项目在连试验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徐黎一 通讯员 吴涛 陈雷)“经过一年半的结构测试,今天可以说,全省首个波浪能发电项目连云港20万千瓦波浪能发电项目取得实质性成功。”昨日下午,站在连岛渔政码头,笔者看到,5个形如集装箱的巨型箱体连接在一起漂浮在海面上,而它们的任务就是采集(本文来源于《连云港日报》期刊2014-12-27)

牛蔚然,马腾,张惠智,周琪,神瑞宝[7](2014)在《浅析大功率电力装置过电压保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系统中,大功率电力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压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变得更为重要。过电压对电气设备有严重的破坏性,一旦长期受到过电压侵扰,就会阻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在大功率电力装置使用过程中,采取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包括排气式避雷器、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等。文章中对电力装置过电压保护进行了介绍,并对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设备进行了相关探讨,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4年20期)

陶顺,李科,徐永海[8](2014)在《优质电力园区供电电源和定制电力装置协调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优质电力园区(PPP)是定制电力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应用案例和研究现状两方面来对供电电源和电能质量装置协调性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两种典型PPP应用案例中的协调问题;然后分析了实现不同电能质量等级供电和提高整体供电可靠性这两种不同研究方向PPP的协调问题,重点分析了前者,并给出了协调流程图。最后针对今后建设和研究方向的PPP,指出了如何实现供电电源和PQDs协调。(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14年06期)

夏芳敏,高琳,王醒东,张恩[9](2014)在《超导电力装置及发展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已有超导故障限流器、超导磁储能装置、超导变压器、超导电动机和超导电缆研制成功并投入示范性运行。本文总结了超导技术在电力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工材料》期刊2014年05期)

蔡家斌,陆冰雁[10](2014)在《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与超导电力装置的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其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吸引了很多注意力。超导技术是具有战略经济意义的高新技术在21世纪,下面文章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以及实践经验,谈一谈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与超导电力装置的性能检测。(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4年15期)

电力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的不断应用以及风电机组的大规模集中并网,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作为其核心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趋势愈发显着。作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重点关注的经典问题——低频振荡(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LFO)与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oscillation,SSO),又呈现出新的特征,目前尚未取得共识性的定性结论。为此,亟待对柔性交流输电、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可能引发的振荡失稳机理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基于VSC控制的电力设备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系统振荡模式:一是VSC注网功率改变系统潮流影响振荡模式,二是VSC控制动态与系统的交互作用影响振荡模式。本文区别于传统VSC附加控制改善弱阻尼振荡,重点关注VSC与系统的强动态交互作用,研究VSC型电力装置(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和永磁直驱风机(Wind Turbine With Direct-drive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接入电力系统可能诱发的强动态交互作用LFO与SSO失稳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对于UPFC的附加阻尼控制和多控制器之间的交互影响,已发表文献大多集中于研究相角控制的UPFC,对于矢量控制的UPFC研究较少。本文首次对UPFC的上述两种控制策略进行综合性的量化分析比较,明确了不同控制策略下UPFC控制特性的优势与不足。对于相角控制UPFC,进一步研究了多附加阻尼通道的最优定位选择,并提出了多控制器阻尼系统多模态振荡的协调算法;针对矢量控制UPFC,进一步讨论了多工况运行条件下的UPFC的多控制器间的交互影响。(2)UPFC主要功能是潮流调节,电压支撑,以及附加阻尼控制改善系统弱阻尼振荡。本文研究区别于传统UPFC附加阻尼控制,主要研究了 UPFC的VSC控制特性对系统LFO的潜在威胁。通过并网UPFC对系统所提供的阻尼转矩贡献,新发现了 UPFC与系统的强交互作用会恶化机电振荡模式的阻尼,引发系统失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UPFC子系统与同步机子系统互联的多变量(四输入四输出)模型,从机理上揭示了强交互作用是由两子系统发生开环模式耦合所引起的。(3)FACTS附加控制可抑制同步机轴系、风电场的SSO。本文研究区别于传统FACTS装置提高SSO稳定性,主要研究了 FACTS装置对同步机轴系、直驱风电场诱发SSO的潜在风险。一是通过建立以同步机轴系为媒介的单变量(一输入一输出)互联模型,研究了 UPFC与同步轴系的次同步相互控制作用。二是针对含STATCOM的PMSG风电场,以STATCOM接入点的功率-电压为媒介,建立了非对称变量(两输入一输出)互联模型,研究了 STATCOM与风电场内多台P M S G之间的次同步控制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4)阻抗分析法的正电阻判据、正网络阻尼判据,以及开环模式耦合是分析并网风机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叁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从负电阻、负净阻尼和模式耦合的角度解释了风机引起振荡失稳的原因。然而,针对同一分析场景,独立应用上述方法可能获得不同的结果。为探究出现不同结果原因,以及负阻效应与振荡失稳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计算PMSG的控制参数安全域对上述叁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叁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述叁种研究并网PMSG引起系统SSO失稳机理的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力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冯永春,南天,梁杰.多氯联苯(PCBs)电力装置及其废弃物的现存问题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任必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控制的电力装置对电力系统动态交互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3].千素兰.《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学习[J].电气工程应用.2016

[4].冉迎春.提高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水平的措施探讨[J].机电信息.2015

[5]..《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总则及一般规定[J].安全.2015

[6].徐黎一,吴涛,陈雷.20万千瓦波浪能项目在连试验成功[N].连云港日报.2014

[7].牛蔚然,马腾,张惠智,周琪,神瑞宝.浅析大功率电力装置过电压保护技术[J].电子制作.2014

[8].陶顺,李科,徐永海.优质电力园区供电电源和定制电力装置协调性分析[J].现代电力.2014

[9].夏芳敏,高琳,王醒东,张恩.超导电力装置及发展状况[J].电工材料.2014

[10].蔡家斌,陆冰雁.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与超导电力装置的性能检测[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论文知识图

常用快速关断电路结构英国电力系统等值简化模型圆岛外观图定子电压80%叁相对称跌落条件下双馈...法交流空间电荷测量装置结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标签:;  ;  ;  ;  ;  ;  ;  

电力装置论文_冯永春,南天,梁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