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卫生防疫分析

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卫生防疫分析

王兴康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机动第八支队卫生队;云南蒙自661100)

摘要:部队野外驻训通常处于相对陌生地域环境。驻训期间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或者野战宿营车内,采取集中训练与住宿的方式。由于这种驻训方式人群密集度高、人员训练活动范围广,加之演习训练强度大、任务类型特殊,战士长时间处于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中,感染森林脑炎、鼠疫、兔热病、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乙型脑炎、炭疽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几率较大,这就给部队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因此,本文结合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卫生防疫重点与难点,针对采取的预防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部队;野外驻训;自然疫源性疾病;卫生防疫

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野外蚊虫、蜱虫以及螨类等吸血类节肢动物作为传染源,以鸟类、家畜、野生兽类作为宿原体,经过自然界长期的生态循环而形成自然疫源地,部队野外驻训一旦涉足自然疫源地,就极易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尤其在深山林密地区,暴发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几率更大、风险更高,给部队野外驻训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危及驻训战士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建立健全防、管、消、控于一体的疫病综合防治体系,成为驻训部队卫勤保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卫生防疫工作的难点分析

(一)传染源分布范围广,部队适应时间长

野外驻训时训练强度高、保密要求严,因此,野外驻训选择的区域一般是人烟稀少的空旷草原、植被茂密的高山丛林或者高寒缺氧的高寒地区,驻训地自然环境恶劣、后勤保障相对营区较差,病源体生物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个区域内,往往存在多种生物病源体。此外,由于驻训战士来自于不同地域,当战士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自然疫源地时,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部分战士容易出现异常的病理反应,比如呕吐、头晕、四肢乏力、发热等症状,自身的免疫力无法与驻训地的新环境相匹配,一旦出现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个例,就会迅速在其它驻训战士当中传播,无形当中加大了预防与控制难度。

(二)防疫工作点多面广,保障工作局限性大

驻训部队在规划驻扎营地时,往往设有生活区、炊事区、垃圾集中堆放区、公共卫生设施区等多个区域划分。但是,由于野外驻训地水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天然的井水、河水、溪水往往成为战士的日常生活用水,这就给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埋下了风险隐患,战士感染疾病的几率大幅提升[1]。另外,在驻训期间,部队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战士分别来自不同地区,随着训练进度的深入,人员的流动性也加大,这就使卫勤保障工作难度加大。如果将卫勤保障人员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对分散任务部队进行跟踪保障,就会由于装备不足、交通状况着等原因,导致卫勤保障人员与驻训部队相脱离,疫病防控工作也难以持续有效展开。

(三)卫生设施简陋,防疫措施失效

野外驻训期间,饮食保障相对从严从简,加之炊事班卫生条件相对营区较差,驻训战士在演习或者训练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多数战士顾不上日常养成的生活卫生习惯,饭前不洗手,饭后没休息,常常快速吃饱就匆匆投入到快节奏、高强度的训练当中。尤其在夏季高温条件下,驻训区域洗浴设施严重滞后,厕所容量严重不足,垃圾填埋焚烧落实不严,这都给驻训部队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埋下了风险隐患。此外,由于这些基础设施配置不全,在开展卫勤保障工作时,没有硬件设施的支撑,使工作进程严重受阻,卫生防疫工作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卫生防疫措施

(一)深入实地疫情侦查,预有准备高效保障

卫勤保障人员在部队进入驻训区域前,必须先期做好卫生防疫侦查工作,会同作训、战勤、侦查、警务、后勤等部门一起,在对驻训区域进行勘察时做好卫生防疫侦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接,了解驻训地域长期及近期疫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深入驻训部队可能涉足的任务区域,对当地的动植物种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向当地老乡走访调查,详细了解驻训地域自然地理情况以及是否有散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类型,对驻训区域内的自然水源、水质、水量、食品供应渠道、交通状况、民风民俗、医疗卫生资源等进行细致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部队驻训期间高效搞好卫勤保障、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尤其是有效防控自然疫源性疾病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疫器材、药品的准备。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部队进入驻训区域后,卫勤保障人员根据收集到的关于驻训地域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第一手资料,在战士中间开展多形式无死角宣传教育,结合事先制订的卫生防疫工作预案,对防疫内容予以细化,使任务部队的每一名战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对自然疫源性疾病有戒心、有谋略、有规划,做到防患于未然。卫勤保障人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播放设备向驻训战士传达心理预防战术、病媒生物防治策略、疫情预防策略以及当地的自然生态情况、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等内容,对适应能力差、心理压力大的战士,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练就野外自我保护技能,为圆满完成驻训任务保驾护航。

(三)建立健全防疫机制,完善卫勤保障体系

对于野外驻训部队而言,卫生防疫工作应作为保障工作重点,它关系到驻训战士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部队的安全稳定,“保健康就是保打赢”的观念对每一名指挥员和卫勤保障人员应入心入脑。因此,在部队驻扎以后,必须建章立制,合理规划卫生防疫工作布局,建立以驻训部队最高军政首长领导、后勤保障部门全力协调保障、卫勤防疫专业技术人员主抓具体卫生防疫工作的立体卫生防疫系统,使自然疫源性疾病可防、可控、可治。如果发现疫病感染个体,必须实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规定,防止疫病疫情的大面积扩散[2]。驻训部队的卫勤保障部门应遵照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加大驻训地的水源、食品、垃圾、粪便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切断疫病的传染源头,打造一个坚实的外围防御堡垒,彻底切断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四)加强卫生防疫消杀,切实消除感染隐患

驻训部队的卫生防疫工作应从源头抓起,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感染消灭在萌芽状态。驻训部队在入住训练区域后,应当首先对驻训区域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清理生活区周围杂草、垃圾、污水,减少野外环境中的病媒生物像蚊虫、苍蝇、老鼠等带来的疾病传播安全隐患,在居住区做好防蜱、防螨、防蚤、防蚊工作。对生活垃圾应日产日清,并做好集中深坑堆放、定期焚烧填埋处理。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应不定时、高浓度高频次对部队驻扎地域尤其是生活区、炊事区、厕所、垃圾填埋场等重点场所做好消杀灭工作,对战士住宿区域也要在战士外出训练时抓住时机做好防疫消毒。根据先期调查掌握的资料,当条件许可时,应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对参与驻训部队战士接种相对应的疫苗,以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将卫生防疫工作做细做实。

结束语:

部队野外驻训往往与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高风险并存。但是,如果对卫生防疫工作从上到下引起足够重视,从始至终做好每一个细节,从驻训前的卫生防疫侦查、建立健全组织、防疫方案制定、药品器材准备到驻训时的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场所消杀、加强检查督导、一线伴随保障等各个环节,使卫生防疫工作贯穿于驻训全过程,以疫病精准监测为防控依据、以典型疫病类型为防治重点、以消除疫病源头为防治手段,则部队野外驻训时,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可防、可管、可控、可消的。

参考文献:

[1]邢杰,李覃,葛新,等.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卫生防疫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1):78-80.

[2]高东旗,温俊兵,李宏.某部2010-2013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疫情分析[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5,4(2):108-109.

标签:;  ;  ;  

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卫生防疫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