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土开发失衡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国土开发建设和资源环境间的交互影响规律成为研究热点,以促进土地有序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禀赋是开发建设的本底支撑,同时其演化也受到开发建设的推动;资源环境水平可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表征,国土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依赖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对土地利用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则是反映区域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国土开发水平和未来潜力的挖掘,也直接影响资源环境系统承载能力的演变。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两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和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测度和分析,研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资源环境与土地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两系统能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2006-2016年社会经济数据和资源环境数据为例展开研究。首先,分别定量测算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构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及空间关联关系;最后,根据耦合协调度的高低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值高低,划分不同的耦合协调类型,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提升两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较高,而土地利用效率处于中低水平阶段,上升潜力大,两系统整体处在初级协调阶段。从时间上看,2006-2016年,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2.97%;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小幅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1.09%;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升,年均增长率0.47%。从空间上来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分异明显,整体呈上游<中游<下游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则呈中游<上游<下游城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则呈现从东部向西部逐步递减,上游<中游<下游城市。(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正相关性较显著,但正相关集聚特征整体略有下降,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下游的上海和江浙一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正相关聚集特征不够明显,整体集聚特征略有提升,高值集聚的范围不及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低聚集区分布在部分土地开发利用粗放的城市以及个别经济欠发达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正相关聚集特征不够明显,其中低低集聚城市主要由于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与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土地利用效率是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3)由此长江经济带城市要重点关注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注重环境保护,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促进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实现资源环境系统与开发建设系统的协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能更好与资源环境本底状况相适应,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     1.2.2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     1.2.3 区域开发与资源环境演化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2.1.2 研究单元划分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数据处理
  • 3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分析
  •   3.1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     3.1.1 构建原则及指标体系
  •     3.1.2 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3.1.3 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
  •   3.2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     3.2.1 KMO与 Bartlett检验
  •     3.2.2 主成分提取分析
  •     3.2.3 各主成分得分加权计算要素层得分
  •     3.2.4 由要素层的得分计算综合承载力分值
  •   3.3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特征分析
  •     3.3.1 时间尺度
  •     3.3.2 空间格局
  •   3.4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特征分析
  •     3.4.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3.4.2 局部空间格局分析
  • 4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分析
  •   4.1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SFA模型
  •   4.2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模型估计与参数检验
  •   4.3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分析
  •     4.3.1 时间尺度
  •     4.3.2 空间格局
  •   4.4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特征分析
  •     4.4.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4.4.2 局部空间格局分析
  • 5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   5.1 耦合协调关系分析理论模型
  •     5.1.1 耦合度模型
  •     5.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     5.1.3 相对发展度模型
  •   5.2 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分析
  •     5.2.1 时间尺度
  •     5.2.2 空间格局
  •   5.3 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特征分析
  •     5.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5.3.2 局部空间格局分析
  •   5.4 不同类型城市耦合协调度提升建议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研

    导师: 刘耀林

    关键词: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长江经济带

    来源: 武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资源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经济

    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 X24;F301.24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4598K

    下载量: 125

    相关论文文献

    •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3)
    • [2].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西部资源 2020(01)
    • [3].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怎么算的? 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真命题——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4].云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其障碍因素探究——以玉溪市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05)
    • [6].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 [7].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10)
    • [8].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4)
    • [9].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3)
    • [10].抚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6)
    • [11].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发展 2018(02)
    • [12].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1)
    • [1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7(01)
    • [14].搞清雄安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多大[J]. 中国生态文明 2017(02)
    • [1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 2017(08)
    • [16].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17].中国区域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探析[J]. 现代园艺 2017(18)
    • [18].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6(02)
    • [19].青海省重点开发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6)
    • [20].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6)
    • [2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 [2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2)
    • [23].试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商 2015(18)
    • [24].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9)
    • [25].辽宁省“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对策[J]. 辽宁经济 2015(09)
    • [2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电白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8)
    • [2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5)
    • [28].科学测算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5)
    • [29].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6)
    • [30].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2)

    标签:;  ;  ;  ;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