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临床意义

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临床意义

杨曙文彭海华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外三科430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的98例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术前确诊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有86例,占总比的87.75%,术中确诊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有12例,占总比的12.24%,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有87例患者全部治愈,占总比的88.77%,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占总比的5.10%,死亡6例,占总比的6.12%。结论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进行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大力实践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腹部胰腺;十二指肠;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97-02

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概率较低,远低于腹部其他脏器的损伤的发生率,因其损伤部位所处的位置较深,故不能轻易发现其损伤状况,其损伤部位也常被忽略诊断[1]。故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存在早期诊断困难、术前漏诊率低的的临床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2]。本笔者就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的98例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分析。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19~74岁,平均年龄为(40.32±4.56)岁,致伤原因概况如下,高处坠落损伤患者24例,利器损伤患者9例,道路交通损伤患者45例,重物挤压损伤患者13例,其他损伤患者7例。经确定,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经相关的检查手段确定不存在其他病史现象,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1.2方法对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进行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作出诊断,之后针对患者不同的损伤部位采取相对应的手术治疗。

1.2.1经过相关的临床诊断后,对患者进行剖腹手术,以确定患者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之后采取对症手术治疗的手术原则对患者进行救治,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操作方法,尤其是对肾脏等其他器官小心操作,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彻底止血,对胰腺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采用硅胶双套管进行充分引流,或对其进行单纯的修补;对胰腺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可进行胰管结扎手术,或将断面双层缝合后用大网膜包绕。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远段胰腺进行切除[3]。

1.2.2在手术治疗之前,可设立应急专案小组,以应对手术过程中的突发事故或紧急并发症情况,提高手术的安全度。

1.3观察指标观察研究患者的确诊情况、手术情况以及最终的治疗情况,包括患者的确诊例数、确诊类型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以及死亡率等临床指标,对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录入过程保证客观真实,准确无误,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术前进行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检测的方法较多,术前进行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确诊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表1患者的术前确诊结果分析表

3.讨论

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腺体具有内外分泌的功能,一旦发生生理病变就会对患者产生重要的影响[4]。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轻则疼痛,重则危及生命,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是解决难题的关键。

胰腺、十二指肠发生损伤的概率极其微小。因胰腺是人体深处的腹膜后器官,在受到外界的直接暴力因素影响会导致胰腺损伤。胰腺的损伤通常连带十二指肠受损,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经常存在漏诊现象,主要原因是患者受损后常伴随着其他症状或是损伤后症和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并无损伤后特殊不适[5]。如此一来,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在术前诊断极为困难,患者很有可能对胰腺、十二指肠的损伤并不知情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6]。

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常见的诊断方式有腹腔穿刺和腹部B超检查、腹部CT检查、腹部X线仪器两种诊断方式[7]。对患者采用腹腔穿刺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过程中,包括穿刺淀粉酶测定结果、血淀粉酶测定结果、尿淀粉酶测定结果等临床诊断指标。经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上述诊断方式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诊断准确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秀峰,白化天,折占飞等.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治疗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1,05(1):71-72.

[2]梅家才,艾开兴,汪昱等.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16(3):192-194.

[3]李凯,陶京,杨智勇等.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0,14(12):773-775.

[4]王洛伟,李兆申,方裕强等.慢性胰腺炎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附262例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9):780-782.

[5]石莹.医源性损伤性胰腺炎7例诊治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2):158-159.

[6]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瘘二例[J].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70-1171.

[7]李晶,曹丽叶,高五海等.超声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4,(8):918-920.

标签:;  ;  ;  

急性腹部胰腺与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