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平均地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地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权,平均,土地,土地改革,地价税,耕者有其田,确权。

平均地权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郑汉杰,余逸[1](2019)在《深挖历史概念,培育家国情怀——以“平均地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平均地权是个重要的历史概念。但仅仅依靠教材和教参的描述,是很难弄懂这个概念的。为此,笔者查阅了平均地权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平均地权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其进行符合高中教学要求的深度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着眼于此,笔者以"平均地权"为核心,设计了一份学案。学案主要包括五段材料和五个问题,依次探讨平均地权的思想来源、内容演变以及国共两党的不同实践。现将学案的使用,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表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静,舒毅彪[2](2018)在《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超越——基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由于历史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总结了农民土地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土地改革,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思想,调动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经典文献,对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龙登高[3](2018)在《从平均地权到鼓励流转》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均地权是20世纪中国的主流思潮并付诸实践,1950年代初实行土地所有权的平均,1980年代初实施土地使用权的平均。然而,在女性出嫁、家庭成员结构变动、人口流动等变量的影响下,初始的平均状态很快被打破;加之其他变量的影响,很难维持土地与劳动力的动态结合。21世纪转向鼓励土地流转,意味着农地由政府分配转向市场配置。(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谢静琪,林圣豪[4](2017)在《平均地权之土地价值分配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台湾地区实施平均地权已超过六十年,虽经过多次法令修正及议题探讨,整体土地利用效率不彰及土地价值分配不均的问题仍日益严重,使得平均地权一再受到诸多学者与社会舆论之批判与质疑。然本文认为,并非平均地权操作战略之不善,而是现行实施方法已不具系统性,使得土地社会价值经由土地所有权转入私人手中,产生不当利益归私之弊端,也令土地未能有效利用。本文从价格理论的观点,诠释平均地权是具有市场机制的分配土地价值战略,进而说明"地主自报地价"、"照价征税"、"照价收买"及"涨价归公"四项战略间之系统性意义及功能,再检讨未能落实的原因,以及改进之道。(本文来源于《土地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李龙,范兴科[5](2017)在《论平均地权的法理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均地权"思想的提出既有孙中山对现实问题的近思,也有对未来困境的远虑。凭依自然法观点解构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切中"地权不均"是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症结所在,证成地权是民生权。澄析其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的理论转向,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制度设置,孙中山试图以社会平等的宏大叙事,扬弃"有田同耕"绝对平均主义,吸纳亨利·乔治"单税论"主张,捍守自然正义一般原则,型构一种更加可行的社会公平与正义样态。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框架,诠释平均地权这一思想蕴含的"土地正义",回应当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语境中土地法治的新要求,关键在于土地正义的发展与重构。(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7年02期)

张玲玲,李桂华[6](2016)在《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一生关心民众疾苦,为解民生之艰不懈奋斗、不断探索。其中,针对土地这一重要民生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与"耕者有其田"的理念,其天才的构想与艰难的实践为后继者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本文来源于《北京档案》期刊2016年11期)

王瑞庆[7](2015)在《平均地权与南京国民政府城市土地制度改革——以杭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平均地权",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土地全民所有下的公有和私有两种形式并存的土地制度。影响"平均地权"实施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地政和财政。地政方面,前代地籍遗留问题不能在地籍整理中完全清除;财政方面,地价税的短收无法迅速填补财政亏空,由此也造成维护土地私有权的成本支绌。(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曾艳君[8](2015)在《“平均地权”:台湾土地确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核心是台湾土地的确权问题。全文详细分析了历史上台湾如何由饱受地权分配不公的诟病,成功实现平均地权。笔者拟以台湾发展史为时间主轴,依托当时的历史背景,以1945年为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光复前和光复后两大时期,其中,光复前又分为清治和日据两大时期。另外,全文在分别分析每个时期台湾土地分配特征的基础上,又得出台湾地权的演变规律:一方面摒弃了不合理的成分,另一方面又存在内在的继承性。日据时期沿袭了清朝的地租改革,废止了清治时代不合理的大租权制度,建立土地登记制度,并且,日本政府实施的土地登记规则,又为光复后国民政府顺利推行地权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地权改革成功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确立平均地权制度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总之,台湾平均地权制度既未横空出世,亦非一蹴而就,它的确立有历史和社会因素。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从宏观上看来,台湾土地分配关系历经共有地权、私有地权(包括光复前大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光复后劳动者自耕农的小土地私有制)以及平均地权的演变历程;从微观的角度看来,台湾平均地权土地制度经过“叁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都市平均地权以及全面平均地权,才得以确立。最终,笔者发现,确权于民是光复后台湾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首要前提,亦是平均地权制度在台湾获得巨大成功的强大保障。虽然,两岸土地制度性质不同,但是,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完善地权制度的角度考虑,两岸土地制度追求的精神一致。故笔者希望此研究对大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30)

李永伟[9](2014)在《乱世轻典:“平均地权”视野下的民国土地金融法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次一、制度背景:"平均地权"与改良路线二、制度设计:层出不穷的立法草案叁、制度起步:从四省农民银行到中国农民银行四、制度困境:土地银行的难产五、制度终局:中国农民银行的改组与衰微结语金融"资金之用于农业者,即谓之农业金融。"~①农业金融种类繁多,但唯土地金融制度为其重中之重。近代西方的土地金融制度发迹于德国,在我国则自清末始,但土地金融制度的真正起步则始自南京国民政府。由于孙中山之"平均地权"理论反对暴力没收土地,主张通过改良手段,(本文来源于《经济法学评论》期刊2014年00期)

杨新新,王杰[10](2014)在《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涵脉之再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平均地权"说甫一提出即受到来自革命党内外各方的质疑,这与当时多数精英关于底层民众尚未开化的认识有关。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的发轫,与其游历考察欧西社会的个人体验有关,为受外来刺激的产物,理论上主要承袭于乔治·亨利的"单税论",意在解决城市的土地问题。其内涵包括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照价收买以及土地国有等几层含义。(本文来源于《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平均地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由于历史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总结了农民土地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土地改革,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思想,调动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经典文献,对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地权论文参考文献

[1].郑汉杰,余逸.深挖历史概念,培育家国情怀——以“平均地权”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

[2].杨静,舒毅彪.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超越——基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历史考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3].龙登高.从平均地权到鼓励流转[J].河北学刊.2018

[4].谢静琪,林圣豪.平均地权之土地价值分配战略[J].土地经济研究.2017

[5].李龙,范兴科.论平均地权的法理基础[J].理论月刊.2017

[6].张玲玲,李桂华.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J].北京档案.2016

[7].王瑞庆.平均地权与南京国民政府城市土地制度改革——以杭州市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曾艳君.“平均地权”:台湾土地确权研究[D].南昌大学.2015

[9].李永伟.乱世轻典:“平均地权”视野下的民国土地金融法史论[J].经济法学评论.2014

[10].杨新新,王杰.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涵脉之再辨析[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  ;  ;  

平均地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