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丘陵地区茶园耕作松土机械的发展趋势

探讨丘陵地区茶园耕作松土机械的发展趋势

河源市紫金县农业农村局

摘要:南方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带,由于环境地形复杂,茶园翻耕松土作业一直是茶园生产机械化中的难点问题。现阶段的小型松土设备依然停留在锄头,铁锹,爬犁等费时费力的工具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丘陵山区茶园耕作松土机械发展情况,分析丘陵地区茶园耕作松土作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丘陵地区;茶园耕作;松土机械

引言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技术始终不断地发展。茶叶总产量的1/3产自我国,茶叶总出口量的1/5由我国出口。南方茶园多位于丘陵地带,多属于红壤类土壤,目前茶园的生产机械水平还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如适合南方丘陵地区的茶园耕作松土机比较少。茶园松土机能够提高茶叶品质、降低成本,进而提升茶叶综合竞争力。但由于技术装备缺乏,人工劳动力成本高、强度大,已经成为茶园生产的一大难题。针对以上情况,研制适合南方丘陵地区的茶园松土机有重要的意义。

一、茶园耕作松土技术分类

1)浅耕

浅耕通常在每年春季茶和夏季茶采摘后进行,浅耕深度为8~10cm,可以松散土壤,杂草,并减少水土流失。

2)中耕

中耕通常在春茶发芽之前进行,耕作深度为10~15cm。目的是防止春季杂草,减少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提高温度,促进茶芽萌芽。中耕不能太深,否则会损害根系,不利于养分吸收。

3)深耕

深耕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深耕深度应大于15cm,有的耕深甚至超过25cm,对土壤改良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深耕要求中间深、两边浅,呈“V”形。

二、茶园耕作松土机的发展概况

茶园耕作松土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的基础性作业,是茶叶种植中的关键环节,尤其对于需要精耕细作的茶树,实现其机械化和智能化是当务之急。

我国茶园耕作机械松土发展概况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机耕茶园对规划设计的要求》一书中提出了茶园规划须符合机耕管理。我国已有关于茶园耕作机的设计和应用,如木制五齿中耕机、山地犁等农业工具,此外,由上海动力机厂和上淮农业机械厂协作生产的万能耕耘机,主要构造分为动力、传动、行走三大部分,已经有了半机械化的雏形。

在施肥、浅耕两用机的基础上,我国就研制出国ZGJ-150型茶园中耕施肥机(如图1所示),这是结合我国茶园实际状况而研制的新机型,以ZGJ-150型为基础,重新设计了ZGJ-120型茶园中耕机,但该机遇到土质坚硬、含水率较低的情况时,会发生耕地深度不一致、机器运行时跳动不良、工作效率低等现象。

松土是农业工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大棚松土作业中种植农作物总是要把土地弄得湿润松软,这样有利于种子的生长,不同的松土工具有不同的长处,在给小面积种植的低矮灌木植物松土时,大型的松土设备并不会特别适用,根据大棚内农作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大棚内部空间狭窄,结构复杂的松土机材并不适用,为此需要设计研究了一款适用于大棚内环境作业的松土机方案,改善松土机夹带石块,农作物根系缠绕,松土深度单一等诸多问题。达到节省成本,结构简单,易用操作,降低人力等目的,使其符合现阶段大棚种植的需求。

三、南方丘陵地区茶园松土机存在的问题

基于茶叶机械化水平和茶叶单产面积的正比关系、不断上涨的茶园劳动力成本、我国茶叶机械的发展现状,南方茶园松土机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茶园松土机械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南方丘陵山区的茶园机械化管理程度不高,茶园劳动强度很大,手工操作成本高,仍存在诸多问题。

1、技术问题

1)行走不平稳

南方茶园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茶园行距小、坡度大、地面不平,会导致松土机行走时出现不平稳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耕作松土要求。

2)碎土率低

在土质较硬或者含水率较高(20%以上)的地区,碎土较为困难,工作效率低。

3)耕深适应性差

传统田园管理机耕作不能同时满足浅耕、中耕、深耕的耕作深度要求,如果耕深不够,会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土壤水、肥、气、热的交换,如果耕深超过预期要求,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损伤根系。

4)旋耕刀架易缠草

传统松土机在富含藤蔓和杂草的土地上耕作时,旋耕刀架易与藤蔓和杂草缠绕在一起,无法正常工作。

5)导致茶园污染

传统的耕作机械都是汽油和柴油机为动力,噪声大,排放的气体会对茶树造成污染,直接影响茶收成。

6)作业过程中振动大

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须握住松土机的把手,而机具通过高低不平的地面时,会产生剧烈振动,易对使用者的手臂造成损伤。

7)智能化程度低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茶园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还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2、发展问题

1)相关的科研体系不成熟

茶叶机械化科技力量薄弱,茶机科技研发没有针对性,行业人才匮乏。

2)茶园机械管理水平低

茶农生产和耕作习惯传统,对机械化耕作认识程度低,对机械耕作持观望态度;缺乏相应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及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机手作业水平低。

3)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小

茶叶属于小作物,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相关度、影响力均相对较小,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在考虑科研项目时,茶园生产管理的相关研究项目很难列入部委重大规划,其相关设施推广也难纳入国家农机推广的产品目录。

四、南方丘陵地区茶园松土机改进措施和发展趋势

我国茶园耕作机械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路程还很长,鉴于国外茶园机械化发展状况和我国茶园实际发展现状,发展茶园耕作机械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茶叶生产成本,解决劳动力资源紧缺问题,并能稳步发展茶业经济,提高茶叶品质,也是发展茶业现代化、提高茶农生活质量、创建新型农村等的必由之路,建议南方丘陵地区茶园松土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发展:

1)针对地面高低不平、坡度大的情况,车轮与车身的连接可采用独立悬架的结构,使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互不干扰,遇到倾斜、颠簸、打滑路面,仍能使车身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2)为解决作业时振动大的问题,扶手与机架的连接处可采用减振装置,缓冲振动带来的疲劳感,提高操作舒适性。

3)为解决碎土率和耕深问题,可以在采用传统的旋耕刀方式以外,研究不同机械松土的方式,如利用离心力带动刀具模拟锄头的弧线运动,通过调节转速,改变离心力,从而调整刀具碎土作用力和刀具运动弧度,提高碎土率,实现耕深可变。

4)传统的耕作松土机械是以柴油和汽油为能源,未来的农业机械将向着以电、气体燃料、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为动力的方向发展,以减少油耗和尾气排放,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提供适于茶树生长的条件。

5)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茶园机械化管理水平,进而完善配套的茶园标准化建设,建立有效的茶园技术服务体系,培养茶园农机技术推广和操作人员。

结束语

耕作松土机在茶园机械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茶园耕作松土机的研发技术与国外的耕作松土机尚有差距,虽然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适用于南方茶园地区的耕作松土机发展缓慢,依旧存在体积笨重、劳动强度大、适用性差、污染大、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在当地政府扶持和相关复合型、技术型人才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南方丘陵坡度高、茶树行间距小等地形特点,不断改善创新,朝着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盛,梁健钊.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03)

[2]覃海松,宋尚明.茶园中耕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7(04)

[3]徐子健,周谦,陈洁.3ZFC-40型茶园中耕机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2017(11)

[4]徐良,张宏儒.茶园中耕机械缠草机理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02)

[5]叶季红,罗意,陈嘉航.茶园中耕机减震吸震技术探索[J].茶叶通讯.2017(09)

[6]潘峰,于玉伦.茶园管理机械开发进展[J].江苏农机化.2018(01)

标签:;  ;  ;  

探讨丘陵地区茶园耕作松土机械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