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丙奇:次生舆情是如何生成的论文

冯丙奇:次生舆情是如何生成的论文

【摘要】当某一事件具备了高关注度,同时出现导火索,次生舆情就会出现。“聚光灯事件”有五种构成因素:影响面广、影响巨大、切中当下热点舆情、屡发类似事件、涉及知名对象;可能引发次生舆情的两种导火索是:事件隐情、事件应对不当。次生舆情的具体发展程度,依赖于这七个方面的具体组合情况。

【关键词】次生舆情 关注度 生成机制

次生舆情已经成为热点事件发生之后的显著现象,甚至有时次生舆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事件本身的影响,足以引发“次生危机”。如果我们对次生舆情生成机制缺乏清晰有效的认识,一旦次生舆情产生广泛影响,被动狼狈的后果将不可避免。

效验步骤:假设B要发送一条消息m给A,首先计算m的消息摘要y=h(m),并附在消息后面一起发出。A收到消息 m′后,检验 h(m′)=?y。如果相等,由于哈希函数具有强抗碰撞性,A可在很大程度上相信消息在传送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次生舆情的生成,需要两项必要条件。其中一项是事件自身拥有明显的关注度,即“高关注度”,这是次生舆情得以生成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有导火索,两项条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当某一事件拥有了明显的关注度,同时还出现了导火索,次生舆情就会出现。只不过次生舆情的程度会有不同。

“聚光灯事件”的构成因素

次生舆情之所以生成,就是因为人们对某一事件关注度很高。这种高关注度,直接导致人们“盯着”这一事件的方方面面。这种事件属于“聚光灯事件”,在一定时间段内吸引人们关注,同时也吸引着媒体的密集报道。可能成为“聚光灯事件”的因素包括:

周兴陆先生认为清代女性有意对于“脂粉气”的规避,“这只能说明清代诗学中,才女作为‘女性诗人’的身份特征是遭否定的,‘才’女自己的身份意识是不自觉的”[注]周兴陆:《女性批评与批评女性——清代闺秀的诗论》,《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本文认为“去脂粉气”所象征的才女对作为“女性诗人”的身份特征的否定是表面的,其更深的层次体现为女性诗人通过用“去女性化”的策略来拓宽自己的创作空间,最终达到取得合理文统地位的目的,这是一种自觉的性别意识与创作追求。

上述五项特征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多项同时出现。当多项特征同时出现在某一事件时,这次事件的关注度会更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五项特征,对新近出现的某一事件作出快速判断,争取第一时间判定这一事件的关注度。这五项特征有一个先决条件:事件被人们知晓。假如某一事件同时满足了上述五项特征,但是外界并不知晓,那么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也无从谈起。因此,这一事件就不可能引发次生舆情。在当前移动媒介与社交媒介发达的情况下,满足上述多项特征的事件,不被外界知晓的概率接近零。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隐瞒遮掩,而是对事件进行更加快捷有效地研判。

涉及知名对象。指事件涉及的对象本身就很知名,这些对象包括人员,也包括地点等其他对象。比如2018年某明星的偷税漏税事件。这件事涉及的人物都很知名,所以这一类事件就会比一般事件更加引人关注。虽然这一类事件在文化娱乐领域里出现的概率比较高,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在其他领域。

上述两种导火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一旦两种导火索同时存在,次生舆情爆发的可能性会更大,程度也更强。比如,2016年12月3日,15岁的自闭症少年雷文锋在被送到广东新丰练溪托养中心后还不到一个半月就因伤寒死亡。然而这远不是事件全部,次年1月至2月18日的49天内,该中心照管的流浪者中又有20人死亡。托养中心副主任刘某对此的回应是:“现在死亡已比以前少多了。”这属于明显的“事件应对不当”。而“事件隐情”则体现在以下方面:警方在雷文锋报出自己和母亲的准确名字后,是否又进行了信息查询;每接收一名流浪者,广东新丰县民政局每个月就从练溪托养中心供养费中提取50元作为管理费;托养中心的居住条件恶劣;等等。

屡发类似事件。指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类似事件屡次发生,当再发生类似事件时,往往会引发公众更多关注,比如2016年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仅就游客额外支出的费用而言,不至于对游客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但是当时全国各地的“天价宰客”现象频发,直接强化了这一类事件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影响巨大。指事件的影响程度严重,这种影响可能是财务或者人身安全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性的。比如,2018年哈尔滨市松北区北龙温泉酒店的火灾,导致20人死亡,这一伤亡数字巨大,直接引发密切关注。

影响面广。指受事件影响的人群数量巨大,比如2018年的问题疫苗事件,疫苗流向全国广大地区,所有这些可能使用问题疫苗地区的人们,无不密切关注。

次生舆情的两种导火索:事件隐情和事件应对不当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溶解现象,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19]。如果发酵食品所用微生物具有溶血现象,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有必要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溶血试验。

事件应对不当,指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与机构的应对行为出现明显问题。比如,2018年11月4日,福建泉州港发生的碳九泄漏事故,直接激发了次生舆情,导致舆情不止指向碳九,同时也指向当地相关政府机构。

当某一事件具备明显的关注度时,次生舆情还不一定出现。因为次生舆情需要导火索,即事件隐情和事件应对不当。

事件隐情,指事件发生过程中以及发生前与该事件存在直接逻辑关系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在事件发生时没有公开曝光,或者没有引发外界充分关注;事件发生后,一旦这些问题被曝光,就会激发舆情。因这种导火索引发次生舆情的典型事件,就是哈尔滨北龙温泉酒店的火灾。我们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某一事件如果不被人知晓,这一事件不可能具有关注度。所以,我们讨论次生舆情的默认前提是:事件已经被人知晓。某一事件具有高关注度,本身就默认这一事件已经被外界知晓。所以,由于某种原因,暂时还没有被外界知晓的事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切中当下热点舆情。指事件本身的内容是当下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比如,2018年的“严书记女儿”事件。一教师误把对某学生的吐槽发到班级群,学生母亲要求该教师解释“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微信群聊截图被疯传,事件持续发酵,引爆出“内定生”质疑、“严书记”的自白信等次生舆情。但就事件本身而言,财务与人身安全影响几乎不存在,而事件的社会影响强烈。原因在于:“严书记女儿”事件表现出来的少数干部的行为不端问题,正是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

次生舆情的生成机制与应对策略

基于次生舆情生成的一个基础和两种导火索,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次生舆情生成的简明机制。这一生成机制试图协助次生舆情应对人员更好地进行认知与判断,进而提升次生舆情应对效率。

当某一事件具备了明显的关注度,同时出现了导火索,次生舆情就会出现。高关注度与导火索,两者缺一不可。某一事件之所以具备高关注度,是因为这一事件具备了影响面广、影响巨大、切中当下热点舆情等五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而这五种特征需要一项先决条件:事件的信息被人们知晓。在此基础上,一旦这一事件具备了两种导火索中的一种或全部,次生舆情即会出现。

C层:听说测试成绩<11分,英语基础薄弱,无学习兴趣,有不同程度的畏难和厌学情绪,严重者有放弃学英语的念头,共有10人,占总人数24%。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同样是每提高1个单位,成长性创业质量比生存性创业对农民工价值观念、身份认同、经济适应和生活方式因子得分的促进作用分别高出3.952分、3.028分、4.742分和2.096分。虽然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投资规模较小,大多数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小城镇创业,以达到重新整合配置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源,扭转以往返乡陷入水平流动或向下流动的困境,并进一步通过返乡创业实现积极的向上流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质量普遍偏低,大都处于创业后的发展阶段,有些甚至处于停滞或倒退阶段,其创业所获得的利润往往不足以维持其在城市体面的生活,因而生存性创业质量对其就地市民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次生舆情具体的程度,依赖于七个方面(高关注度的五项特征与两种导火索)的具体组合情况。笼统地说,“1+1”的情况要远低于“5+2”的情况。“1+1”的情况,指某一事件只具备关注度五种特征中的一种,同时只出现一种导火索。“5+2”的情况,指某一事件同时具备了关注度五种特征以及两种导火索。

基于上述次生舆情生成机制,我们可以做针对性准备:第一,当某一事件已经被人们知晓时,应当遵循关注度五种因素,及时对事件进行全面研判,确定其关注度的情形。这是应对次生舆情的基石。没有这一研判,或者研判不足,采取的应对措施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第二,一旦研判结果显示,某一事件已经具备了高关注度,应当及时密切关注引发次生舆情的两种导火索。也就是沿着两个方向对事件逐一筛查:排查事件过程中是否存在目前仍没有被知晓的重要方面,判断这些方面是否可能激发人们的关注;密切关注事件相关方面的应对行为,避免出现不当。但是,这些准备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心。缺失了这种责任心,上述所有准备都会失效。

【参考文献】

①Coombs, W. Timothy(2007).Protecting Organization Reputations During a Crisi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 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10(3), 163-176.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责编/张忠华 美编/史航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

标签:;  ;  ;  ;  ;  ;  ;  ;  ;  ;  

冯丙奇:次生舆情是如何生成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