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包括发动机、车轮和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还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液压缸,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上支架上,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和液压杆其中之一与所述上支架相连,其中另一个与所述下支架相连。通过以上方案,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微耕机转向过程中抬起困难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包括发动机(1)、车轮(4)和转向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还包括:上支架(2)、下支架(3)和液压缸(6),所述发动机(1)安装在所述上支架(2)上,所述车轮(4)安装在所述下支架(3)上,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6)的缸体和液压杆其中之一与所述上支架(2)相连,另一个与所述下支架(3)相连。

设计方案

1.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包括发动机(1)、车轮(4)和转向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还包括:上支架(2)、下支架(3)和液压缸(6),所述发动机(1)安装在所述上支架(2)上,所述车轮(4)安装在所述下支架(3)上,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6)的缸体和液压杆其中之一与所述上支架(2)相连,另一个与所述下支架(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铰接处还设置有中继带轮(8),发动机(1)通过第一皮带(7)连接到所述中继带轮(8),所述中继带轮(8)再通过第二皮带(9)连接到所述车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3)上还设置有变速器(10),所述第二皮带(9)安装到所述变速器(10)上,再由所述变速器(10)连接所述车轮(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4)与所述中继带轮(8)之间设置有张紧轮(11),以用于张紧所述第二皮带(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6)与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通过铰接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微耕机多在面积较小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块上使用,地块两端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转向。在公开号为CN 108633364 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微耕机行走机构:主要包括机架和盒体,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下盒体转动连接在上盒体的下方,上盒体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下盒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杆,机架下部设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机架下部,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座,传动座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伸缩气缸的无杆腔设有进气孔。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实用新型在转向时需要将设备主体抬起,而微耕机是一台以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源的设备质量较重,人工抬起十分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来使得该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设备更容易在转向时抬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微耕机转向过程中抬起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包括发动机、车轮和转向机构,所述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还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液压缸,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上支架上,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和液压杆其中之一与所述上支架相连,其中另一个与所述下支架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铰接处还设置有中继带轮,发动机通过第一皮带连接到所述中继带轮,所述中继带轮再通过第二皮带连接到所述车轮。

优选的,所述下支架上还设置有变速器,所述第二皮带安装到所述变速器上,再由所述变速器连接所述车轮。

优选的,所述车轮到所述中继带轮之间设置有张紧轮,以用于张紧所述第二皮带。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通过铰接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能够容易抬起从而实现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升降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升降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传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 2-上支架

3-下支架 4-车轮

5-转向机构 6-液压缸

7-第一皮带 8-中继带轮

9-第二皮带 10-变速器

11-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如图1到图4中所述的。该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包括发动机1、车轮4和转向机构5,上支架2、下支架3和液压缸6,所述发动机1安装在所述上支架2上,所述车轮4安装在所述下支架3上,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6的缸体和液压杆其中之一与所述上支架2相连,其中另一个与所述下支架3相连。

其中发动机1、车轮4和转向机构5都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了在抬起中有一个支撑点,将微耕机的车体拆分成上支架2和下支架3,在上支架2安装发动机1,将用于支撑的车轮4安装在下支架3上,然后将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一端铰接在一起;铰接位置位于车头处,同时在上支架2和下支架3之间设置有液压缸6,利用液压缸6将上支架2和下支架3连接起来带动上支架2和下支架3围绕铰接处旋转。优选的将液压缸6的缸体安装在下支架3上液压杆安装咋上支架2上。在车头处安装转向机构5,优选的如图1中所示的转向机构5安装在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铰接位置,转向机构5使用垂直。

以车轮4和转向机构5为支撑点,利用液压助力将上支架2和发动机1抬升起来如图2,整车重心转移到转向机构5,待整车重心稳定之后液压缸6收缩,将车轮4收回如图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微耕机转向升起车体过程中助力抬升,节省人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将车体拆分成上支架2和下支架3,在上支架2和下支架3上分别安装发动机1和车轮4,将会导致发动机1和车轮4的距离发生变化,影响发动机1到车轮4的传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对传动的解决方案如图4中所示的。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铰接处还设置有中继带轮8,发动机1通过第一皮带7连接到所述中继带轮8,所述中继带轮8再通过第二皮带9连接到所述车轮4。通过皮带传动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方案,同样的改为链条或者同步带等柔性传动方案仍为可行方案。由于上支架2和下支架3相互铰接,发动机1的输出带轮和铰接轴线相对位置固定,同时铰接位置的轴线和车轮4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所以在铰接轴同轴设置中继带轮8,发动机1动力传导到中继带轮8,再从中继带轮8传到车轮4。

所述下支架3上还设置有变速器10如图4,所述第二皮带9安装到所述变速器10上,再由所述变速器10连接所述车轮4。通过在下车架上车轮4处设置变速器10能够实现对车速的控制。

所述车轮4到所述中继带轮8之间设置有张紧轮11,以用于张紧所述第二皮带9。通过设置张紧轮11能够有效防止第二皮带9的打滑现象。

所述液压缸6与所述上支架2和所述下支架3通过铰接相连。只有铰接连接液压缸6才能够相对于上支架2和下支架3转动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056.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643303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A01B 69/00

专利分类号:A01B69/00;A01B63/00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重庆聚帮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聚帮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520 重庆市合阳办玉兰街1幢1-12号

发明人:陈强

第一发明人:陈强

当前权利人:重庆聚帮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陈小莲

代理机构:1128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微耕机助力升降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