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比对论文_王翔,董绍武,武文俊,宋会杰,王威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比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间,比对,空间站,群时延,基准,单点,子时。

时间比对论文文献综述

王翔,董绍武,武文俊,宋会杰,王威雄[1](2019)在《基于1 Mcps/s码速率的亚欧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信道租赁费是目前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TWSTFT)的主要成本之一.在2017年5月以前,参与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计算的亚洲-欧洲实验室之间进行Ku波段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一直使用2.5 Mcps/s码速率,带宽为2.5 MHz的伪随机码.为了在不影响时间频率传递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欧亚间首次尝试采用1 Mcps/s码速率,带宽为1.7 MHz的伪随机码,进行亚欧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并使用已校准的GPS PPP (Global Position System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链路为双向链路进行间接校准.选择2018年12月的TWSTFT链路数据,分析链路性能发现,通过ABS-2A卫星,使用1 Mcps/s码速率构建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的日频率稳定度达到10~(-15),时间稳定度优于0.3 ns.与已校准的GPS PPP链路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1 Mcps/s码速率进行超长距离卫星双向时间传递与已校准的GPS PPP时间传递结果一致,与传统手段相比,其系统造价低,时间传递性能可以满足国际原子时计算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照锋,董海青[2](2019)在《宽长比对CMOS反相器延迟时间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迟时间是集成电路中的重要参数,特别是在高速高频集成电路中,本文主要研究CMOS器件宽长比对基本单元反相器传输延迟时间的影响,通过改变MOS晶体管的宽长比,来分析MOS晶体管沟道宽度对延迟时间的具体影响,从而为后续高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设计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17期)

刘洋[3](2019)在《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地面站群延时校准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双向时间比对过程中,比对精度主要由双向链路时延对称性所决定,由于传输链路是近似对称的,地面站之间的路径延迟绝大部分相互抵消,因此比对误差主要来源于地面设备的传输时延[1]。本文首先介绍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分析对比国内外现有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系统的群延时校准技术,最后总结群延时校准技术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15期)

何李傲,钟珂,亢燕铭,万进[4](2019)在《供暖时间比对间歇供暖房间供暖特性与能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歇供暖是冬冷夏热地区典型的冬季供暖方式,供暖时间比会对室内蓄热体产生影响,供暖时间比越长,蓄热体吸收热量更多,更接近稳态传热,从而对房间的热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房间人体的热舒适性和能耗,本文实测不同供暖时间比时人工气候室的空气温度,壁面温度,蓄热体温度以及耗电量,结果分析表明,供暖时间比较大时会全面提高房间的热舒适度,单位面积能耗下降速度更快,但是耗电量消耗稍微增高。(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7期)

刘音华[5](2019)在《空间站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视时间比对技术的萌芽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时频领域。从古代以月食、木星卫星食、流星等作为共视参考源的分钟级精度的时间比对,再到现阶段以导航卫星作为共视参考源的纳秒级精度的时间比对,随着参考源的升级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不断提高。我国正在建设的载人航天空间站将配置比地面更优秀的原子钟系统,对地计划建设高性能时间比对链路。利用空间站进行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可能达到十皮秒量级,比现有导航卫星共视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另一方面,我国十叁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已于2018年全面启动建设任务,届时罗兰授时信号将基本覆盖我国国土,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论文结合我国时频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和上述两项国家重大建设举措,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共视参考源——载人航天空间站和地基罗兰发播台,分析两类参考源的授时特性并研究相应的共视时间比对方法。在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方面,主要开展了叁个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研究结论。(1)结合空间站轨道特征分析了传统共视方法应用于空间站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站对地实时有效覆盖区域很小,必然存在很多地面城市不能同时可视空间站,存在传统共视方法的工作盲区;传统共视方法不能有效抵消空间站轨道误差的影响,将使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限制在百皮秒甚至纳秒量级。(2)为了解决空间站共视的两个局限性,结合空间站高性能原子钟和微波时间比对链路的特性,首创性提出分时共视时间比对方法,通过寻找空间站和两地面站之间的最佳相对位置关系来抵消轨道误差的影响,通过钟差建模外推方法建立两地面站与空间站钟差在观测时刻上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满足共视差分条件,实现两地面站之间高精度的共视时间比对。(3)搭建仿真平台对空间站单向时间比对、传统共视时间比对和分时共视时间比对方法分别开展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时共视时间比对的方法能实现几十皮秒量级的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精度,也能有效解决传统共视工作盲区的问题。在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面,分析了罗兰共视时间比对的可行性和潜在的技术优势,研究了罗兰共视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开展了多组信号传播路径地形相近和地形相差较大的两地的罗兰共视时间和频率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地形相近且比对基线较短的情况下,不用额外标定信号传播时延,直接共视即可获得几十纳秒量级的时间比对精度。对于地形相差较大的情况,即使共视基线较短,也需要标定传播时延,否则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只能在微秒量级。罗兰共视频率比对不需要额外标定传播时延,前后时差之间的差分运算即可抵消大部分传播时延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罗兰与GNSS系统的组合定位原理,提出了校正-融合的组合定位方法,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组合定位性能,组合定位精度与单GNSS系统相当。(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刘旭,赵当丽[6](2019)在《基于CGGTTS V2E标准的共视时间比对算法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的广泛应用,国际咨询委员会发布了扩展的时间传递标准,即CGGTTS V2E。根据CGGTTS V2E新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并采用软件仿真算法对接收机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共视比对处理,实现了GPS和BDS双系统兼容的、新型的共视时间比对和传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短基线共视比对测试中,基于GPS和BDS的单颗卫星的共视时间比对精度均优于1.5ns,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5期)

苏玉娣,张玉英,张锦玲,陈小妹,曾燕平[7](2019)在《调拌时间和粉水比对藻酸盐类印模材料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3种粉水比和4种调拌时间对自动调拌法藻酸盐类印模材的流动性和精确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动藻酸盐调拌机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ALGINoplast,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德国)进行试验。3种粉水比(分别为11.5 g:23 mL、11.5 g:25 mL、11.5 g:27 mL)和4种调拌时间(3 s、6 s、9 s、12 s)共12种组合进行试验,分别测量流动性和精确度。结果:粉水比(F=167.97,P<0.01)和调拌时间(F=58.09,P<0.01)对印模材的流动性结果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流动性平均值中23 mL 12 s组(43.05±3.43) mm最低,27 mL 3 s组(72.31±2.25) mm最高。粉水比和调拌时间对印模材的精确度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粉水比、调拌时间均和藻酸盐类印模材的流动性成负相关关系;水量增加较水量减少对流动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潇[8](2019)在《北斗叁号共视比对精度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张潇)4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悉,近日,该中心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北斗叁号卫星,采用双频共视法,实现了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与捷克国家时间基准UTC(TP) 的亚欧长基线国际时间比对。据介绍,北斗(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9-04-17)

刘音华,李孝辉[9](2019)在《轨道误差对空间站高精度时间比对的影响分析及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站飞行轨道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空间站轨道误差对单向和共视时间比对的影响,并通过仿真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校验,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误差对空间站时间比对的影响在几百皮秒量级,是影响空间站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误差源。提出一种适用于两个地面站间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的空间站轨道误差修正方法,通过仿真试验校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修正空间站轨道误差,实现精度在几十皮秒量级的两地面站间的超高精度时间比对,比对基线可达上千千米。(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蔺玉亭,王晓芳,李国俊,韩春好[10](2019)在《GPS多站组网的亚纳秒实时时间比对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GPS 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时间比对算法依赖精密星历产品、时间延迟较长和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站组网实时时间比对算法。采用IGU超快速星历产品作为解算输入条件,利用多站联测增加多余观测,将测站钟差和卫星钟差作为未知数统一解算。实验结果表明,比对结果与IGS最终钟差的一致性达到了0.3 ns以内,比对结果的天频率稳定度优于2.5×10~(-15)。(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时间比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延迟时间是集成电路中的重要参数,特别是在高速高频集成电路中,本文主要研究CMOS器件宽长比对基本单元反相器传输延迟时间的影响,通过改变MOS晶体管的宽长比,来分析MOS晶体管沟道宽度对延迟时间的具体影响,从而为后续高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设计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比对论文参考文献

[1].王翔,董绍武,武文俊,宋会杰,王威雄.基于1Mcps/s码速率的亚欧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性能分析[J].天文学报.2019

[2].张照锋,董海青.宽长比对CMOS反相器延迟时间影响的分析[J].电子测试.2019

[3].刘洋.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地面站群延时校准技术综述[J].电子制作.2019

[4].何李傲,钟珂,亢燕铭,万进.供暖时间比对间歇供暖房间供暖特性与能耗的影响[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5].刘音华.空间站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6].刘旭,赵当丽.基于CGGTTSV2E标准的共视时间比对算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7].苏玉娣,张玉英,张锦玲,陈小妹,曾燕平.调拌时间和粉水比对藻酸盐类印模材料流动性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9

[8].张潇.北斗叁号共视比对精度提升[N].西安日报.2019

[9].刘音华,李孝辉.轨道误差对空间站高精度时间比对的影响分析及修正方法[J].宇航学报.2019

[10].蔺玉亭,王晓芳,李国俊,韩春好.GPS多站组网的亚纳秒实时时间比对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_500_600S颗粒扫描图_600_600S颗粒扫描图不同低温硅生长时间颗粒扫描图基于指纹银行卡模式的客户认证系统一022.nmin峰所对应的物质FiUgreZ一加h...液料比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时间比对论文_王翔,董绍武,武文俊,宋会杰,王威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