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执行器中的电子控制阀 (Ⅵ)

汽车执行器中的电子控制阀 (Ⅵ)

一、汽车用执行器中的电控阀(Ⅵ)(论文文献综述)

邓戬[1](2020)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需求不断增长,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需求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基于整车层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需求,提出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方案,设计通信协议,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流程,分析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功能特征,并通过对典型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配置对比,归纳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2、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完成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总体设计,其中重点阐述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方案;完成双供电系统设计、接地点和整车电平衡分析。3、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网络协议研究,分析实时同步机制的TSN协议机制,设计了面向服务调用的架构(SOA)通信方法,实现域控制器之间服务调用。4、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搭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制定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对整车网络、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域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

王旭明[2](2020)在《柴油机油量执行器系统抗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柴油发动机具备扭矩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好、排放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船舶动力等领域,在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柴油机控制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改善柴油机工作性能的关键技术。电控VE分配泵中的油量执行器机构是位置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喷油泵的喷油量自动控制。在柴油机喷油系统中,油量执行器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决定着喷油泵的喷油量控制精度。而在油量执行器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多种扰动影响着系统的控制性能。现有的油量执行器控制研究未全面地考虑系统中存在的多种形式干扰,无法实现系统在多源扰动下的高精度控制。本文为提高油量执行器系统的控制性能,建立了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中存在的多源扰动,基于模型设计了一系列抗干扰控制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油量执行器系统的控制研究现状。接着从油量执行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系统中回位弹簧和旋转电磁铁的结构特性和工作特性,建立了系统弹簧力矩和电磁力矩的表达式,又结合系统的动态方程,建立了油量执行器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根据系统的非线性模型,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反馈线性化抵消系统的非线性,并通过干扰的估计补偿消除系统干扰的影响。针对系统中存在的时变干扰,本文接下来设计了基于高阶干扰观测器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更精确的干扰估计,进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控制效果。接下来,本文指出了油量执行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多源扰动的影响,其中详细分析了油量执行器系统受到的谐波力矩扰动。为抑制多源干扰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精细抗干扰控制设计。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的常值干扰与谐波干扰,设计了基于多源扰动抑制的油量执行器系统复合控制器,此控制器虽然可保证在多源扰动存在时系统的位置输出不存在跟踪误差,但却不能较好地快速抑制多源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导致油量执行器系统工作性能不够理想。因此为了实现快速消除多源扰动的影响,本文结合多源扰动下的油量执行器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完成了基于多源扰动观测器的控制方法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油量执行器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最后设计了基于多源扰动观测器的连续滑模控制方法,通过设计连续的控制律实现了无抖振的滑模控制,多源扰动的估计补偿也使得连续滑模控制器中的切换增益可取更小值,有效地减小了系统位置的稳态波动。

苗阳阳[3](2020)在《基于紧急制动安全距离的商用车队列行驶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物流运输行业正向着高质量的智慧物流、网络物流等方面扩展。然而,货运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消耗加剧和司机短缺等问题。为降低商用车能源消耗和解决商用车司机短缺等问题,近年来,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商用车队列行驶的方式逐渐被提出并成为研究热点。在燃油消耗方面,队列行驶可减少成员车平均行驶阻力进而有效降低能耗;在司机短缺方面,鉴于跟随车为自动驾驶,因此队列行驶不仅减少了备用驾驶员数量,而且可以有效解决驾驶员因长途跋涉存在的疲劳驾驶等问题,进而提升交通安全性。与此同时,队列行驶可以缩短行车间距,增加现有道路的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商用车队列行驶虽然在降低燃油消耗、解决司机短缺等方面有显着的优势,但由于队列行驶时车间距过于紧密,若出现突发情况需紧急制动时,后排驾驶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接管车辆进行应对,鉴于此,成员车之间可靠的安全性控制是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商用车队列行驶时成员车之间的安全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员车前后排制动过程之后,以前后成员车之间避免追尾碰撞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紧急制动的安全间距策略。此外,为了提高对成员车的控制能力,设计了滑模加速度控制器,确保队列行驶的安全性。最后,将所提策略进行离线仿真并通过快速控制原型系统进行硬件在环验证。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建立基于前后排成员车紧急制动的安全间距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得知,现有队列目标间距策略往往结构简单,难以应对复杂工况,存在没有将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的制动情况等考虑在内的不足,而路面情况和前车制动情况直接关系到成员车之间的行车安全。该不足的存在不能保证队列的安全性,尤其是行驶在湿滑路面等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紧急制动时队列成员车之间易出现追尾情况。针对此不足,本文通过对车辆制动过程的深度分析,采用实时计算的方法来避免紧急制动停车时发生追尾,通过将前后成员车的路面附着系数、制动加速度和通讯延时等考虑在内,进而得出通讯延时间距、前后车制动距离、最小停车安全间距等,并基于此得到紧急制动安全距离模型。(2)对比分析国内外跟驰模型,并设计滑模加速度控制器。介绍了各种跟驰模型,分析了现有跟驰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对队列行驶工况适应性更强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作为队列控制系统的跟车控制方式。由于现有跟驰模型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并且对行驶工况的适应也具有较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队列行驶特点,通过融合纵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滑模变结构加速度控制控制器,计算队列行驶控制系统的期望加速度。通过对FVD模型、定时距变间距策略以及本文所提安全距离策略和滑模加速度控制器分别进行离线仿真,通过起步加速和制动停车工况仿真测试,对比结果发现,所提出的安全间距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更快的响应速度。(3)搭建队列成员车仿真模型和仿真工况。通过MATLAB和TruckSim软件联合仿真,设计并进行了高附路面的加减速工况仿真和对接路面的紧急制动工况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所提队列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在对接路面情况下紧急制动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4)搭建具有实车制动系统的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 test bench,HIL)试验台架。鉴于实际中硬件的复杂性和气压制动中气压滞后等特点,为进一步验证所提队列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及实时性搭建了HIL试验台架。将电控气压制动系统中的制动器、各个阀体等执行器嵌入到快速控制原型(Rapid Control Prototype,RCP)系统和实时测试NI平台中。实验中领航车由实际的驾驶员在试验台的驾驶模拟器上通过踩踏电子油门踏板、制动踏板以及转动转向盘使被控对象在TruckSim实时道路场景中行驶,同时,基于目标车间距,通过RCP系统对TruckSim模型中后排成员车进行队列跟随控制。通过HIL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所提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保障行车安全,防止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

吕其峰[4](2020)在《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控发动机发展,电子器件的日益复杂、软件和机电一体化应用不断增加,系统性失效和随机硬件失效的风险逐渐增加。对于发动机系统的输入部件,国六排放法规要求OBD系统应至少监测电路故障及合理性故障。同时在功能安全方面,汽车电子行业标准ISO26262要求避免因汽车电子系统故障导致的不合理风险。国六高压共轨发动机电控部件的增加及法规要求监测项目的扩充,对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研究适应排放法规及满足更高控制要求的故障诊断系统十分必要。论文分析了国内外高压共轨柴油机的故障诊断系统和关键部件诊断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详细研究了不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机理,从而针对不同的部件结合其功能需求选取不同的监控策略。将故障诊断系统分为故障监控模块和故障管理模块,监控模块报告故障信息后,故障管理模块进行故障处理。将监控功能模块分部件层、功能层和控制器层,对部件层和功能层诊断策略进行研究。基于该体系架构,以MATLABSimulink为建模工具,搭建了故障诊断体系策略。对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轨压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燃油计量单元、蓄电池电压、ADC模块等部件搭建了超限检测策略模型和部分合理性检测策略模型;对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无信号故障和错误信号故障采取模型诊断法结合逻辑诊断的融合诊断策略,在非故障性输入干扰时能够准确快速的识别故障。对轨压控制的过程采取了通过轨压传感器和通过燃油计量单元两种策略分别进行轨压梯度监控和调节器监控,搭建诊断策略模型。对于失火故障采用AMESim软件进行故障模拟并采集数据,从而提取故障特征进行故障诊断,并搭建诊断策略模型。对搭建的各模块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能够准确识别故障。将搭建的故障诊断策略模型与发动机整体控制策略进行对接,生成代码下载到目标ECU中,选取部分传感器的诊断策略进行离线仿真,通过模拟故障对诊断程序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论文搭建故障诊断系统的正确性及可行性,表明故障诊断系统可有效实现柴油机的故障诊断。

冯瑶[5](2018)在《商用半挂汽车列车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车辆碰撞预警、辅助制动以及自动紧急制动等主动安全技术逐渐在乘用车上得到推广和应用,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数量,提高了车辆安全性,然而,国内针对商用半挂汽车列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公路货运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商用半挂汽车列车作为公路货运的主要手段,其保有量逐年提升。商用半挂汽车列车载货量大,当其发生交通事故时易带来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故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作为提升车辆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必将会在商用半挂汽车列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475206)、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40204010GX)等项目,对商用半挂汽车列车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Predictive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PEB)展开研究:通过自主设计商用半挂汽车列车PEB系统顶层控制策略、底层制动力精细调节控制策略以及底层主动制动执行机构,实现商用半挂汽车列车紧急工况下的主动制动;通过搭建MATLAB/Simulink、TruckSim联合仿真平台及PEB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对PEB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与硬件在环测试分析,确保车辆能够有效规避纵向碰撞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主动气压制动系统设计与测试分析。根据传统制动系统组成及原理,设计与其兼容的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搭建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测试试验台,对主动气压制动系统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2)主动气压制动力控制。以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流量特性为基础,搭建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执行机构启闭特性进行拟合;通过台架测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设计基于主动制动系统模型的压力观测器与制动力控制器,实现主动制动力精确控制。(3)PEB系统设计。利用ESR毫米波雷达获取前方目标车辆信息,基于传感器信息对本车载荷与质心位置进行估算;根据行车工况紧急程度,建立PEB系统分级预警机制,并参考前车行车工况设计安全距离模型;结合本车状态信息与安全预警策略所得期望制动减速度,采用前馈与减速度反馈相结合的制动力分配算法实现制动力合理分配,并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实现车轮防抱死控制,确保车辆制动稳定性。(4)PEB系统测试与分析。基于MATLAB/Simulink、TruckSim搭建PEB系统仿真平台,设置典型工况,对PEB系统顶层分级预警机制、安全距离模型、制动力分配策略以及底层制动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展开仿真测试与分析;利用dSPACE实时系统与主动气压制动执行器硬件,搭建PEB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对所设计的主动制动执行器功能进行测试与验证,同时对PEB系统控制策略有效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EB分级预警策略及安全距离模型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发生纵向碰撞;PEB制动力分配策略能够在各种制动强度下合理分配车辆各制动气室压力,保证车辆制动平顺性与稳定性;PEB底层制动力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控制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建立起期望制动压力,避免追尾事故发生,提高车辆安全性。

刘必华[6](2017)在《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特性影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节能和排放问题,汽油机小型化中使用增压技术来提高输出功率已成趋势,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油机已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当汽车行驶在实际道路尤其是城市道路中时,瞬态过程占有很大比例。对于涡轮增压汽油机来说,由于涡轮存在迟滞现象,增压过程不能快速响应汽油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汽油机瞬态特性。考虑到节气门和废气旁通阀导致发动机进气量的迟滞影响,因此研究节气门的开启速率和旁通阀的结构参数带来的进气迟滞效应对汽油机的瞬态特性影响十分必要。本文使用商业化软件GT-Power软件建立一款排量为2L的涡轮增压汽油机稳态仿真模型,并利用实际汽油机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能量平衡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废气旁通阀控制器模型,并与GT-Power的稳态模型连接,建立汽油机瞬态仿真联合模型,完成发动机稳态仿真模型向瞬态仿真模型的转换。为了研究节气门的开启速率对发动机瞬态特性的影响,在发动机的全转速范围内,设定节气门以不同的速率开启,进行汽油机恒转速增扭矩的动态特性数值模拟。同时,对发动机性能参数的瞬态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节气门开启速率越快,节气门造成的涡轮迟滞效应越明显,发动机的瞬态响应特性越差。利用发动机的瞬态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废气旁通阀的结构参数对增压器和发动机的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旁通阀复位弹簧的刚度对旁通阀开启速率和波动幅度有较大影响,弹簧的预紧力主要影响旁通阀的开启时刻和开度大小,系统阻尼主要影响发动机扭矩的波动,尤其在发动机中等转速下。经过对废气旁通阀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显示,当前的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发动机的瞬态响应特性。

毛巨正[7](2016)在《一种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但常规能源已日渐枯竭,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因其方便和安全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的太阳能利用装置中最普遍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但其运行温度低(不超过100摄氏度),所收集的热能仅可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很难转化为机械能用作它用。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回热型双活塞热机,可将太阳能或其他低品质热能转化为势能,在较小的温差下吸热做功,同时,该热机能够实现连续泵水,为夏季抗旱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文中根据热机使用环境和条件,完成了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泵水系统、换热系统、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冷凝侧面积最小准则确定了泵水系统中缸体的直径大小;通过热力学计算完成换热系统中换热器和冷凝器设计;根据热机运行原理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达到对热机中各个阀门的准确开闭。针对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工作过程,分析了热机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热机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根据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工作条件设定,对比分析了四种低沸点工质的热力学性能。考虑的工质包括:甲醇、丙酮、R113(三氯三氟乙烷)和R141b(一氟二氯乙烷)。理论分析表明四种工质的热效率相差不大,结合环保和安全性能评估,认为甲醇和丙酮是四种工质中比较适合回热型双活塞热机循环系统使用的工质。随后,针对两种工质对系统的热效率以及循环周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搭建了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实验台架,采用甲醇工质对系统进行了实验。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到的部分结果与热机的理论预测趋势相符合。实验测得热机最大泵水流量265L/h,因为热机保温不够理想,导致实际循环热效率为0.45%。最后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做出了总结并提出了低温热机的一个发展方向。

冯雪丽[8](2015)在《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油气切换控制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LPG为汽车代用燃料,以方便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为基本要求,设计出一套LPG-汽油双燃料模式发动机电控系统,详细探究了发动机运转中油气改变进程,提出了一套油气转换控制方案。发动机能够按照ECU的命令,在正常运转的状况下安稳地实行油气转换,使发动机相应单独运行在两种燃料形式下。

蒋晓凤[9](2015)在《带电控阀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节能的要求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增压技术作为车用发动机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的乘用车绝大部分采用汽油机作为动力源,为实现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的良好匹配,与柴油机上广泛应用的带放气阀的增压器不同,汽油机采用带电控阀(包括脉宽调节阀和电控泄压阀)的增压器,电控阀的电子控制集成到汽油机管理系统中,可以在整个汽油机的运行工况范围内调节增压压力,同时在汽油机变工况时减少喘振现象的发生,保证汽车的加速性,与传统的采用放气阀控制增压压力的增压器相比,改善了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的匹配性能。本文对带电控阀的增压器与汽油机的匹配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电控阀的性能要求,研制了电控阀性能参数全自动检测试验台,应用所研制的试验台对电控阀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试验测量;其次,利用电控阀测量数据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和GT-Power的带电控阀增压器与汽油发动机的匹配仿真模型;最后,以优化汽油机外特性上的经济性为目标,确定了汽油机在外特性下的最佳增压压力,制定了脉宽调节阀控制策略,建立控制模型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此外,由于在汽油发动机在急加速和急减速工况下,电控泄压阀可以防止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喘振并改善汽油发动机的动态特性,本文利用联合仿真模型,对该种工况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与带放气阀增压器相比,带电控阀的增压器由于能够在全工况范围内通过脉宽调节阀对涡轮增压器增压压力进行调节,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能够进一步改善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性能。同时,在汽油发动机急加速和急减速工况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能够通过电控泄压阀有效地防止压气机喘振并提高发动机的动态响应性能。

杨航[10](2014)在《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控制系统》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世界范围内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淡水危机。为了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人类采取“开源节流”的方法,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采用新能源进行海水淡化,尤其是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迫在眉睫。响应国家号召,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规划,太阳能海水淡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舟山等地沿海岛屿的缺水问题,本文设计一种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太阳能聚光集热、板式换热、低温多效海水蒸馏相结合,并在该装置上添加控制系统,控制工作过程中工质的流动,实现对太阳能海水淡化过程热量的控制,提高装置的热利用率和海水淡化效率。首先,设计了一种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太阳能槽式集热,二级板式换热,低温多效海水蒸馏器相结合,加上储热油罐和储热水罐等储能装置,实现太阳能收集、存储和利用,设计并定制小型低温多效蒸馏器来进行海水淡化。并为该项目在杭州的实施建设做了前期规划。其次,在该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平台上,添加整套控制系统,控制装置运行过程中工质的流动。在装置上布置温度、流量等仪表,检测工质的状态,并通过控制器改变工质的流速,实现对工作过程中热量循环的控制。采取分层控制的策略,底层太阳能集热,换热,海水淡化三个过程独立控制,上层控制器实现对三个底层控制的优化调度。最后,对于底层三个控制系统,依据其控制要求完成底层控制器设计,并分析采用PID控制和预测控制时的控制效果,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对上层控制器,分析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工作的状态,并给出了控制策略。从控制的角度来分析太阳能海水淡化的过程,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升装置的热利用率和海水淡化效率,改变了以往单纯从热工视角研究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局面,为今后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二、汽车用执行器中的电控阀(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用执行器中的电控阀(Ⅵ)(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需求分析
    2.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
        2.1.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流程
        2.1.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定义
        2.1.2.1 自动驾驶开发需求
        2.1.2.2 车联网开发需求
        2.1.2.3 车载网络通信开发需求
    2.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功能需求目标定义
        2.2.1 车道保持功能需求定义
        2.2.2 主动回正功能需求定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
    3.1 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总体设计
    3.2 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域划分
    3.3 域控制器硬件方案
        3.3.1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方案
        3.3.2 通信域控制器方案
        3.3.3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方案
    3.4 电气系统硬件方案
        3.4.1 双供电系统
        3.4.2 接地点
        3.4.3 整车电平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调度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4.1 车载网络通信协议
        4.1.1 CAN通信协议原理
        4.1.2 LIN通信协议原理
        4.1.3 车载Ethernet通信协议原理
    4.2 高带宽实时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4.2.1 整车网络拓扑
        4.2.2 基于CAN/LIN的域内通信控制
        4.2.3 基于Ethernet服务的域外骨干网络控制
        4.2.3.1 TSN协议组成
        4.2.3.2 802.1AS-Rev时钟同步机制
        4.2.3.3 802.1Qbv时间感知整形器TAS
        4.2.3.4 IEEE802.1 Qbr& IEEE802.3bu帧抢占机制
        4.2.3.5 IEEE802.1CB可靠性传输机制
        4.2.4 基于服务的SOC设计
        4.2.4.1 SOA和 SOC定义
        4.2.4.2 SOME/IP和 SOME/IP-SD协议
        4.2.4.3 SOC设计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
    5.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平台
        5.1.1 域控制器测试平台
        5.1.2 电子电气架构测试平台
        5.1.3 目标样车测试平台
    5.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5.2.1 测试标准
        5.2.2 测试方法
    5.3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整车网络仿真
        5.3.2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测试
        5.3.3 通信域控制器功能测试
        5.3.4 电机控制器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柴油机油量执行器系统抗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油量执行器系统建模与分析
    2.1 引言
    2.2 油量执行器系统工作原理
    2.3 油量执行器组成结构的特性分析
    2.4 油量执行器系统建模
        2.4.1 回位弹簧
        2.4.2 旋转电磁铁
        2.4.3 油量执行器系统的数学模型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油量执行器控制方法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油量执行器控制器设计
        3.2.1 干扰观测器介绍
        3.2.2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控制器设计
        3.2.3 仿真与实验
    3.3 基于高阶干扰观测器的油量执行器控制器设计
        3.3.1 高阶干扰观测器介绍
        3.3.2 基于高阶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控制器设计
        3.3.3 仿真与实验
    3.4 小结
第四章 油量执行器系统多源扰动抑制方法的设计
    4.1 引言
    4.2 油量执行器系统中多源扰动的分析
    4.3 基于多源扰动抑制的油量执行器系统控制器设计
    4.4 基于多源扰动观测器的油量执行器系统控制器设计
        4.4.1 谐波干扰观测器的设计
        4.4.2 基于多源扰动观测器的复合控制器的设计
        4.4.3 仿真与实验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连续滑模的油量执行器系统控制方法设计
    5.1 引言
    5.2 连续滑模控制方法介绍
    5.3 基于多源扰动观测器的连续滑模控制器设计
        5.3.1 油量执行器系统连续滑模控制器设计
        5.3.2 系统复合控制器设计
        5.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5.4 仿真验证
    5.5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3)基于紧急制动安全距离的商用车队列行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队列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队列项目发展现状
        1.2.1 国外队列发展现状
        1.2.2 国内队列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队列控制研究现状
        1.3.1 间距控制国内外现状
        1.3.2 跟驰控制国内外现状
    1.4 队列行驶硬件基础
    1.5 本文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和目标
        1.5.2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间距策略与加速度控制器的设计
    2.1 间距策略
        2.1.1 可变间距策略
        2.1.2 基于紧急制动的安全间距策略
    2.2 跟驰模型
        2.2.1 GM跟驰模型
        2.2.2 Newell跟驰模型
        2.2.3 OV模型
        2.2.4 GF模型
        2.2.5 FVD模型
    2.3 滑模变结构加速度控制器
        2.3.1 SMC原理
        2.3.2 SMC加速度控制器设计
    2.4 间距策略和跟驰控制对比仿真验证
        2.4.1 起步加速工况
        2.4.2 减速停车工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验证
    3.1 成员车逆动力学模型
        3.1.1 驱动系统模块
        3.1.2 制动系统模块
        3.1.3 纵向加减速切换区域
    3.2 队列加减速工况MIL验证
    3.3 队列紧急制动工况MIL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用车驾驶模拟硬件在环试验台
    4.1 HIL台架设计
        4.1.1 试验台软件环境
        4.1.2 试验台硬件系统
        4.1.3 实车硬件设备
    4.2 队列控制系统HIL仿真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动机OBD法规研究现状
        1.2.1 国外OBD法规发展研究
        1.2.2 国内OBD法规发展研究
    1.3 当前故障诊断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柴油机故障诊断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柴油机故障诊断理论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分析
    2.1 满足国VI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需求分析
        2.1.1 高压共轨柴油机ECU功能结构组成
        2.1.2 故障监控内容
        2.1.3 故障诊断系统组成
    2.2 故障监控策略
    2.3 故障管理模块
        2.3.1 预消抖
        2.3.2 故障诊断检查处理
        2.3.3 故障诊断事件存储
        2.3.4 故障诊断抑制处理程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典型部件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3.1 轨压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3.1.1 轨压传感器信号范围检测
        3.1.2 漂移故障检查
        3.1.3 失效处理策略
        3.1.4 模型仿真
    3.2 燃油温度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3.2.1 燃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范围检测
        3.2.2 燃油温度信号合理性检测
        3.2.3 模型仿真
    3.3 轨压梯度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3.3.1 故障监控策略
        3.3.2 故障失效处理策略
        3.3.3 模型仿真
    3.4 基于燃油计量单元的轨压监控策略研究
        3.4.1 燃油计量单元的故障监控策略
        3.4.2 轨压监控策略
    3.5 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3.5.1 故障原因分析
        3.5.2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
        3.5.3 结合逻辑诊断的模型诊断法
        3.5.4 故障诊断建模及仿真
        3.5.5 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失火诊断研究
    4.1 失火故障仿真
        4.1.1 基于AMESim的发动机仿真模型介绍
        4.1.2 失火故障模拟
    4.2 失火故障特征分析
        4.2.1 瞬时转速信号特征理论分析
        4.2.2 失火故障特征计算
    4.3 SOM神经网络的失火诊断方法实现
    4.4 基于段角加速度的逻辑诊断法
        4.4.1 失火诊断条件检查
        4.4.2 失火检测
        4.4.3 失火故障诊断
    4.5 模型仿真及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商用半挂汽车列车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发展概述
    1.3 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发展概述
        1.3.1 安全预警模型发展概述
        1.3.2 主动气压制动力分配策略发展概述
        1.3.3 气压制动系统建模发展概述
    1.4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发展概述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商用半挂汽车列车主动气压制动系统设计与测试分析
    2.1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设计
        2.1.1 传统气压制动系统分析
        2.1.2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组成
        2.1.3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2.2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测试与分析
        2.2.1 测试试验台搭建
        2.2.2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响应时间测试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用半挂汽车列车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控制策略
    3.1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建模
        3.1.1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增压模型
        3.1.2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减压模型
        3.1.3 电磁阀开关过程模型
    3.2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模型参数辨识及验证
        3.2.1 基于PSO的主动制动系统模型参数辨识
        3.2.2 电磁阀启闭过程等效时间拟合
        3.2.3 主动气压制动系统模型试验验证
    3.3 主动气压制动力控制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用半挂汽车列车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设计
    4.1 PEB系统架构
    4.2 PEB环境感知
        4.2.1 目标车辆信息获取
        4.2.2 本车载荷及质心位置估算
    4.3 PEB分级预警策略
        4.3.1 PEB分级预警系统架构
        4.3.2 PEB系统安全距离模型
    4.4 PEB制动力分配策略
        4.4.1 前馈制动力分配
        4.4.2 制动减速度反馈控制
        4.4.3 滑移率反馈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用半挂汽车列车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PEB系统仿真测试与分析
        5.1.1 离线仿真平台搭建
        5.1.2 PEB系统仿真验证与分析
    5.2 PEB系统硬件在环测试与分析
        5.2.1 硬件在环试验平台搭建
        5.2.2 PEB系统硬件在环验证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特性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增压汽油机瞬态特性研究现状
    1.3 增压器旁通阀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及工作内容
第二章 增压汽油机稳态仿真模型建立
    2.1 发动机仿真软件GT-POWER介绍
    2.2 发动机建模过程
        2.2.1 管路模型
        2.2.2 进排气门模型
        2.2.3 气缸模型
        2.2.4 涡轮增压器模型
        2.2.5 增压器连杆模型
        2.2.6 增压器旁通阀模型
    2.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旁通阀控制策略开发及汽油机瞬态仿真模型建立
    3.1 旁通阀控制原理
        3.1.1 旁通阀工作原理
        3.1.2 旁通阀工作状态
        3.1.3 电磁阀占空比控制原理
    3.2 旁通阀控制策略开发
        3.2.1 旁通阀预控策略开发
        3.2.2 变参数PID控制器设计
    3.3 汽油机瞬态仿真模型建立
    3.4 联合仿真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气门开启速率对汽油机瞬态特性的影响
    4.1 涡轮增压发动机瞬态特性研究内容
    4.2 涡轮增压发动机瞬态特性研究方法
        4.2.1 基于试验的研究
        4.2.2 基于数值仿真的研究
    4.3 瞬态特性仿真研究方案
    4.4 瞬态特性仿真数据分析
        4.4.1 涡前排气背压
        4.4.2 涡轮增压器转速
        4.4.3 增压压力
        4.4.4 进气质量流量
        4.4.5 发动机输出扭矩
        4.4.6 发动机比油耗
    4.5 瞬态特性评价指标及响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旁通阀参数对汽油机瞬态特性的影响及参数优化
    5.1 影响增压器动态响应的因素分析
        5.1.1 Karl Zinner涡轮增压器加速性能参数分析
        5.1.2 改进涡轮增压器加速性能参数
    5.2 旁通阀执行器的结构参数分析
        5.2.1 弹簧刚度的影响
        5.2.2 弹簧预紧力的影响
        5.2.3 系统阻尼的影响
    5.3 优化方案及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一种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常见的太阳能热机
        1.2.1 太阳能斯特林热机
        1.2.2 太阳能热声热机
        1.2.3 太阳能布雷顿热机
        1.2.4 太阳能明托热机
    1.3 常见的太阳能热力泵水系统
    1.4 国内外太阳能热机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工作内容
第2章 热机机械结构与控制电路设计
    2.1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2.1.1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构成
        2.1.2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工作原理
    2.2 泵水系统设计
        2.2.1 缸体设计
        2.2.2 活塞设计
    2.3 换热系统设计
        2.3.1 集热器数值计算
        2.3.2 蒸发器设计
        2.3.3 冷凝器设计
        2.3.4 蒸气平衡管设计
    2.4 控制系统设计
        2.4.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2.4.2 硬件电路设计
        2.4.3 软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机的热力学过程分析
    3.1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热力学模型
        3.1.1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工作原理
        3.1.2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数学模型
        3.1.3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循环工作条件的设定
    3.2 工质选择
        3.2.1 工质的性质分析
        3.2.2 工质对热机循环性能的影响
        3.2.3 工质选择的综合评价
    3.3 系统分析
        3.3.1 系统循环效率分析
        3.3.2 循环周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机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操作流程
    4.2 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性能实验
        4.2.1 热机的效率计算
        4.2.2 热机系统初步测试
        4.2.3 压力平衡阀的开启时间测定
        4.2.4 压力平衡阀回热效果实验
        4.2.5 热机在不同加热温度下运行实验
        4.2.6 不同泵水高度下热机运行情况
        4.2.7 夏季和冬季不同季节下热机运行情况
        4.2.8 热机理论效率与实际效率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8)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油气切换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独立控制式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
2 油气切换策略研究
    2.1 传感器和执行器切换方法
    2.2 汽油至LPG燃料切换控制策略
    2.3 曲轴转动中LPG至汽油燃料状态切换
3 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切换实验
    3.1 发动机在汽油怠速工况下切换至LPG、然后切换到汽油
    3.2 发动机在LPG怠速工况下切换至汽油、然后切换到LPG
4 结语

(9)带电控阀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的调节方式
    1.3 放气阀调节方式概述
        1.3.1 放气阀调节类型
        1.3.2 放气阀调节特性
    1.4 带电控阀涡轮增压器研究现状
        1.4.1 带电控阀涡轮增压器国外研究现状
        1.4.2 带电控阀涡轮增压器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本文研究意义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控阀性能自动检测试验台方案设计及硬件选型
    2.1 试验台测试内容及测试技术要求
        2.1.1 脉宽调节阀试验测试内容
        2.1.2 电控泄压阀试验测试内容
        2.1.3 电控阀测量试验台技术要求
    2.2 试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2.2.1 参数测量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2 特性测试气路系统总体方案
    2.3 电控阀性能检测试验台硬件系统组成及选型
        2.3.1 可调电源
        2.3.2 工作环境模拟箱
        2.3.3 进气压力调节装置
        2.3.4 气体流量测量装置
        2.3.5 参数检测系统
        2.3.6 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
    2.4 小结
第三章电控阀性能自动检测试验台软件实现及试验研究
    3.1 总体软件设计方案
        3.1.1 上位机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3.1.2 下位机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3.2 主要测试内容的软件实现
        3.2.1 电控阀参数测量
        3.2.2 电控阀试验参数测量
        3.2.3 电控阀进气压力的调节
        3.2.4 软件实现
    3.3 电控阀性能测试
        3.3.1 脉宽调节阀试验
        3.3.2 电控泄压阀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带电控阀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控制仿真模型
    4.1 控制对象模型的建立
        4.1.1 发动机基本参数
        4.1.2 发动机建模软件GT-Power
        4.1.3 汽油机建模过程
        4.1.4 增压汽油机模型标定
    4.2 带脉宽调节阀和电控泄压阀的汽油机模型
        4.2.1 脉宽调节阀控制模型
        4.2.2 电控泄压阀模型
    4.3 GT-Power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
        4.3.1 GT-Power与Simulink间的参数传递
        4.3.2 联合仿真的汽油机模型
        4.3.3 Simulink控制系统模型
    4.4 小结
第五章 带电控阀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控制仿真研究
    5.1 仿真参数设置
    5.2 基于脉宽调节阀控制模型的仿真分析
        5.2.1 以经济性为优化目标的增压压力仿真计算
        5.2.2 汽油机外特性废气旁通阀开度匹配规律
    5.3 基于电控泄压阀的控制模型的仿真分析
        5.3.1 不带电控泄压阀增压器瞬态性能
        5.3.2 带电控泄压阀增压器瞬态性能
        5.3.3 两种情况下的性能对比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水淡水
        1.1.2 太阳能海水淡化
    1.2 太阳能海水淡化控制系统的历史及现状
        1.2.1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回顾
        1.2.2 太阳能海水淡化控制系统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太阳能海水淡化及控制的基础
    2.1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2.1.1 被动式
        2.1.2 主动式
        2.1.2.1 蒸汽压缩蒸馏法(VC)
        2.1.2.2 露点淡化法
        2.1.2.3 多级闪蒸(MSF)
        2.1.2.4 低温多效蒸馏法(MED)
    2.2 现代自动化技术
    2.3 控制方法基础
    2.4 小结
第3章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
        3.1.1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
        3.1.2 换热系统的设计
        3.1.3 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
        3.1.4 太阳能海水淡化工程实施
    3.2 电气仪表布置
        3.2.1 太阳能集热仪表的布置
        3.2.2 换热系统仪表的布置
        3.2.3 海水淡化系统仪表的布置
    3.3 自动化方案
    3.4 控制策略
    3.5 控制框图
    3.6 小结
第4章 控制器设计
    4.1 底层控制器设计
        4.1.1 PID 控制
        4.1.2 MPC 控制
        4.1.3 结果分析
    4.2 上层控制器设计
        4.2.1 无光照
        4.2.2 弱光照
        4.2.3 强光照
    4.3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汽车用执行器中的电控阀(Ⅵ)(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 邓戬. 吉林大学, 2020(03)
  • [2]柴油机油量执行器系统抗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王旭明. 东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紧急制动安全距离的商用车队列行驶控制[D]. 苗阳阳. 吉林大学, 2020(08)
  • [4]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D]. 吕其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5]商用半挂汽车列车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研究[D]. 冯瑶. 吉林大学, 2018(01)
  • [6]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特性影响规律研究[D]. 刘必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7]一种回热型双活塞热机的设计与研究[D]. 毛巨正.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8]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油气切换控制策略[J]. 冯雪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5(03)
  • [9]带电控阀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控制研究[D]. 蒋晓凤.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3)
  • [10]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控制系统[D]. 杨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汽车执行器中的电子控制阀 (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