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论文和设计-赵卫

全文摘要

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括操作台、第一固定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上模具、下模具和第二固定组件;操作台的上端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前端敞口;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防护罩内;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防护罩的顶端,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朝向下方;上模具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且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下模具通过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操作台的上端,且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配合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下模具进行固定,保证了下模具的稳固,再配合导向槽对上模具的导向作用,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精准定位,叠压出的电机铁芯片误差小,产品质量好,且装置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第一固定组件(4)、第一驱动装置(5)、上模具(6)、下模具(7)和第二固定组件(8);操作台(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3),操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防护罩(2);防护罩(2)前端敞口;第一固定组件(4)设置在防护罩(2)内;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在防护罩的顶端,第一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朝向下方;上模具(6)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且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下模具(7)通过第二固定组件(8)设置在操作台(1)的上端,且位于上模具(6)的正下方;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0)、皮带(11)、转轴(12)和移动件(13);转轴(12)设置两组,两组转轴(12)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操作台(1)的左右两端,转轴(12)的下端转动连接操作台(1),上端穿过防护罩(2),并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0);第二驱动装置(10)设置在防护罩(2)上;转轴(12)上设置有外螺纹;移动件(13)水平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对应侧的转轴(12),移动件(1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19);导向槽(19)设置在移动件(13)的正下方;第二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15)、螺纹杆(16)和紧固件(18);固定板(15)设置多组,多组固定板(15)分别位于下模具(7)的两侧,且设置在操作台(1)上,固定板(15)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通孔;螺纹杆(16)且通过通孔螺纹连接固定板(15),螺纹杆(16)靠近下模具(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件(17);紧固件(18)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螺纹孔,紧固件(18)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6)上,且位于固定板(15)远离下模具(7)的一侧。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第一固定组件(4)、第一驱动装置(5)、上模具(6)、下模具(7)和第二固定组件(8);

操作台(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3),操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防护罩(2);防护罩(2)前端敞口;第一固定组件(4)设置在防护罩(2)内;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在防护罩的顶端,第一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朝向下方;上模具(6)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且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下模具(7)通过第二固定组件(8)设置在操作台(1)的上端,且位于上模具(6)的正下方;

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0)、皮带(11)、转轴(12)和移动件(13);转轴(12)设置两组,两组转轴(12)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操作台(1)的左右两端,转轴(12)的下端转动连接操作台(1),上端穿过防护罩(2),并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0);第二驱动装置(10)设置在防护罩(2)上;转轴(12)上设置有外螺纹;移动件(13)水平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对应侧的转轴(12),移动件(1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19);导向槽(19)设置在移动件(13)的正下方;

第二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15)、螺纹杆(16)和紧固件(18);固定板(15)设置多组,多组固定板(15)分别位于下模具(7)的两侧,且设置在操作台(1)上,固定板(15)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通孔;螺纹杆(16)且通过通孔螺纹连接固定板(15),螺纹杆(16)靠近下模具(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件(17);紧固件(18)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螺纹孔,紧固件(18)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6)上,且位于固定板(15)远离下模具(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具(7)包括下模具槽(20)和卡槽(21);下模具槽(20)上下设置开口;卡槽(21)设置在下模具槽(20)的外部,且槽口朝上;下模具槽(20)的上端伸入卡槽(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件(13)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卡件(14);环形卡件(14)设置在导向槽(19)下端槽口的外围,环形卡件(14)卡接卡槽(21)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台(1)的上设置有与下模具槽(20)连通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23);第三驱动装置(23)的驱动端通过通槽伸入下模具槽(20)的底端,第三驱动装置(23)的驱动端上设置有顶料件(22);顶料件(2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腿(3)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9);减震组件(9)包括缓冲板(25)、减震套(24)、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减震套(24)套接在支撑腿(3)的底端;缓冲板(25)设置在支撑腿(3)的底端,且滑动连接减震套(24);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均设在减震套(24)内部,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的上端分别连接缓冲板(25)的底端,下端分别连接减震套(24)的底端;气囊(27)的侧面设置有通气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12)外部套接第二弹性件(28);第二弹性件(28)的上端连接移动件(13),第二弹性件(28)的下端连接操作台(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铁芯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定子铁芯个转子铁芯,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周围的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会在定子铁芯中产生感应交变电流,即电涡流,这个涡流会使铁芯发热,造成能量损耗,为了减小能耗,对电机铁芯采用叠压处理,将铁芯叠压成片状,以增加电阻。

现有的电机铁芯叠压装置由于模具固定不够牢固,上、下模具在叠压过程中易发生移位,导致叠压产品误差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配合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下模具进行固定,保证了下模具的稳固,再配合导向槽对上模具的导向作用,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精准定位,叠压出的电机铁芯片误差小,产品质量好,且装置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包括操作台、第一固定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上模具、下模具和第二固定组件;操作台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操作台的上端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前端敞口;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防护罩内;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防护罩的顶端,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朝向下方;上模具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且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下模具通过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操作台的上端,且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皮带、转轴和移动件;转轴设置两组,两组转轴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操作台的左右两端,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操作台,上端穿过防护罩,并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防护罩上;转轴上设置有外螺纹;移动件水平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对应侧的转轴,移动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设置在移动件的正下方;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螺纹杆和紧固件;固定板设置多组,多组固定板分别位于下模具的两侧,且设置在操作台上,固定板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与螺纹杆匹配的通孔;螺纹杆且通过通孔螺纹连接固定板,螺纹杆靠近下模具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件;紧固件上设置有与螺纹杆匹配的螺纹孔,紧固件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纹杆上,且位于固定板远离下模具的一侧。

优选的,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槽和卡槽;下模具槽上下设置开口;卡槽设置在下模具槽的外部,且槽口朝上;下模具槽的上端伸入卡槽内。

优选的,移动件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卡件;环形卡件设置在导向槽下端槽口的外围,环形卡件卡接卡槽的外壁。

优选的,操作台的上设置有与下模具槽连通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通过通槽伸入下模具槽的底端,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上设置有顶料件;顶料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优选的,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缓冲板、减震套、第一弹性件和气囊;减震套套接在支撑腿的底端;缓冲板设置在支撑腿的底端,且滑动连接减震套;第一弹性件和气囊均设在减震套内部,第一弹性件和气囊的上端分别连接缓冲板的底端,下端分别连接减震套的底端;气囊的侧面设置有通气阀门。

优选的,转轴外部套接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上端连接移动件,第二弹性件的下端连接操作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配合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下模具进行固定,保证了下模具的稳固,再配合导向槽对上模具的导向作用,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精准定位,叠压出的电机铁芯片误差小,产品质量好,且装置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二、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弹性件和气囊受到向下的冲击时,气囊内的气体被压出,增大了减震套内部的压强,再配合第一弹性件回弹,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中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中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中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操作台;2、防护罩;3、支撑腿;4、第一固定组件;5、第一驱动装置;6、上模具;7、下模具;8、第二固定组件;9、减震组件;10、第二驱动装置;11、皮带;12、转轴;13、移动件;14、卡件;15、固定板;16、螺纹杆;17、固定件;18、紧固件;19、导向槽;20、下模具槽;21、卡槽;22、顶料件;23、第三驱动装置;24、减震套;25、缓冲板;26、第一弹性件;27、气囊;28、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中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中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固定组件4、第一驱动装置5、上模具6、下模具7和第二固定组件8;操作台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3,操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防护罩2;防护罩2前端敞口;第一固定组件4设置在防护罩2内;第一驱动装置5设置在防护罩的顶端,第一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朝向下方;上模具6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且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下模具7通过第二固定组件8设置在操作台1的上端,且位于上模具6的正下方;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0、皮带11、转轴12和移动件13;转轴12设置两组,两组转轴12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操作台1的左右两端,转轴12的下端转动连接操作台1,上端穿过防护罩2,并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0;第二驱动装置10设置在防护罩2上;转轴12上设置有外螺纹;移动件13水平设置,且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对应侧的转轴12,移动件1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19;导向槽19设置在移动件13的正下方;第二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15、螺纹杆16和紧固件18;固定板15设置多组,多组固定板15分别位于下模具7的两侧,且设置在操作台1上,固定板15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通孔;螺纹杆16且通过通孔螺纹连接固定板15,螺纹杆16靠近下模具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件17;紧固件18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螺纹孔,紧固件18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6上,且位于固定板15远离下模具7的一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下模具7包括下模具槽20和卡槽21;下模具槽20上下设置开口;卡槽21设置在下模具槽20的外部,且槽口朝上;下模具槽20的上端伸入卡槽21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件13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卡件14;环形卡件14设置在导向槽19下端槽口的外围,环形卡件14卡接卡槽21的外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台1的上设置有与下模具槽20连通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23;第三驱动装置23的驱动端通过通槽伸入下模具槽20的底端,第三驱动装置23的驱动端上设置有顶料件22;顶料件2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转轴12外部套接第二弹性件28;第二弹性件28的上端连接移动件13,第二弹性件28的下端连接操作台1。

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工作前,将下模具7的下端槽口对应通槽放置在操作台1上,根据生产需要将电机铁芯原料片堆叠在卡槽21内,并盖住下模具槽20的上端槽口,接着启动第二驱动装置10,由于皮带11传动,转轴12转动,移动件13下移,导向槽19对准下模具7的上端槽口,移动件13抵住下模具7的上端,完成对下模具7的初步固定,然后转动螺纹杆16,将固定件17抵住下模具槽20的侧壁,调整下模具7的位置,使得下模具7、导向槽19、通槽连通顺畅,对应整齐,旋转紧固件18使得下模具7被再次固定,最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5,第一驱动装置5带动上模具6顺着导向槽19下移,挤压堆叠在卡槽21内的电机铁芯原料片,电机铁芯原料片通过上模具6和下模具7冲压成型,成型的电机铁芯片留在下模具槽20内,第三驱动装置23启动,顶料件22将成型的电机铁芯片顶出。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固定组件4和第二固定组件8配合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下模具7进行固定,保证了下模具7的稳固,再配合导向槽19对上模具6的导向作用,使得上模具6和下模具7的精准定位,叠压出的电机铁芯片误差小,产品质量好,且装置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中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支撑腿3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9;减震组件9包括缓冲板25、减震套24、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减震套24套接在支撑腿3的底端;缓冲板25设置在支撑腿3的底端,且滑动连接减震套24;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均设在减震套24内部,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的上端分别连接缓冲板25的底端,下端分别连接减震套24的底端;气囊27的侧面设置有通气阀门。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产生向下的压力,第一弹性件26和气囊27受到向下的冲击时,气囊27内的气体被压出,增大了减震套24内部的压强,再配合第一弹性件26回弹,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设计图

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7973.X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170173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H02K 15/02

专利分类号:H02K15/02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永济铁路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永济铁路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44500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西厢南路8号

发明人:赵卫

第一发明人:赵卫

当前权利人:永济铁路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声菊

代理机构:1148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一种电机铁芯叠压装置论文和设计-赵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