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小学语文古诗的美丽殿堂

徜徉在小学语文古诗的美丽殿堂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白石小学317000

摘要:古诗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喜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古诗是教师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古诗的画面色彩美、语言节奏美、意境美以及哲理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古诗教学作为一个突破口,充分挖掘古诗中潜在的艺术美,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些古诗,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美。这样就会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那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格调高雅的古诗学习中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欣赏画面色彩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的感受来言志抒情,结果往往是诗中有画。如骆宾王的《鹅》中有这两句话:“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白”“绿”“红”三个字运用得非常传神,写出了三种对比鲜明的色彩,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浮”“游”又准确地描绘了雪白的鹅浮游在碧波之上,红色的脚掌轻轻划动水波的悠闲自得的动态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来再现、丰富作品中的画面。就如置身于画面之中,沉醉于诗情画意里,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

二、感受语言节奏美——抑扬顿挫

1.节奏美。古诗十分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诗作多节奏鲜明,流转圆润,声韵动人。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大声朗诵,体会语言的韵味,感受古诗的艺术感染力。可先划出每首诗的节奏音步。根据具体情况,有的五言诗每句可划两个音步,有的可划三个音步;有的七言诗每句可划三个音步,有的则可划四个音步。

2.音韵美。诗是用来吟唱的歌,故称诗歌。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许多诗只要读一读,就美得使人流连忘返、神情激荡。

3.语言美。语言美是指诗歌语言的凝练、精确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云雾冉冉上升、袅袅浮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连云雾在阳光照耀下显现出迷人的紫红色光彩都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瀑布“挂”起来呢?这“挂”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工伟力的赞颂。“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先抓住“生”字朗读感悟,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上紫烟袅袅犹如仙境一般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了诗的内容。

三、领悟意境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为了造就更高的境界,力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常常在作品中将景与情结合得自然融洽而且有深刻的内涵,这就是意境。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把省略的语气补充起来,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低段古诗中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老师的提问: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大胆想象当时的意境。

四、探求哲理美——益人心智

古诗重在以情感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抱负等融入景物中,借景抒情,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的诗句含有哲理性。如教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人人皆知的名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表面上平如白话,毫无奇崛之处,然而它却通过描述小草的“一枯”“一荣”来展现了小草不屈不挠、顽强的生命力,从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造就了一种壮烈的意境,内中深含哲理,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咏叹再三,以致千古绝唱。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想象小草的生长过程,使其明白诗句所蕴涵的哲理。

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一曲美妙的乐曲和一段精彩的描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在美的享受中,在潜移默化中,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在沁人肺腑的美的熏陶中陶情淑性,从而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陆春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才智,2008,(18)。

[2]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04)。

标签:;  ;  ;  

徜徉在小学语文古诗的美丽殿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