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功能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总线功能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总线功能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功能,总线,模型,现场总线,可编程,门阵列,自动机。

总线功能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薛利强,于真[1](2017)在《基于总线功能模型的全系统FPGA验证环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发动机控制领域中可编程门阵列设计复杂性日益增长而导致的验证困难问题,提出了1种FPGA的全系统验证方案,用以实现全面高效的功能验证。根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对照控制器电路结构进行验证平台的搭建,通过基于总线功能模型的方法对系统中FPGA所控制的外设进行建模,并在验证平台中进行与电路完全一致的连接。按照系统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对全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全系统FPGA的验证能够模拟控制器实际运行状态,提升了验证层次与效率,对发动机数控系统的设计质量提升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7年01期)

单强[2](2015)在《RapidIO交换机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规模的不断增大和设计复杂度的增加,设计出的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在方便用户的同时,对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来说,却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以更低的设计成本和更短的开发周期生产出高性能产品,必须要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前提。研究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芯片经过多次返工生产,而返工的主要原因是功能上的错误,因此功能验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问题的解决不但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要依赖于对整个功能验证领域内的所有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运用,找到正确、合适、高效的验证方法。传统的功能验证方法只适合规模较小的集成电路研发。随着芯片规模越来越大,芯片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功能验证方法无法满足验证需求。总线功能模型对底层的信号进行抽象和封装,使测试环境具有层次化的结构特点。这种层次化的结构特点使得各层次的验证模块可以同时进行开发,进而提高验证效率。同时,在验证同类设计时,可以再次使用相同的总线功能模型,因此可实现总线功能模型的复用性。近几十年来,处理器的主频和性能不断提升,处理器总线的传送能力成为技术发展的瓶颈。Rapid IO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连技术,具备了延迟低、带宽高、高可靠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实习期间参与的一款基于Rapid IO协议的交换机芯片的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芯片内部交换模块的功能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介绍了当前比较常用的一些验证方法,并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待验证芯片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进度要求提出可行的验证方案,综合考虑相关资源配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验证工作,这就是基于仿真的功能验证方法。然后,根据待测设计的功能验证点,制定详细完整的验证方案,设计满足协议规范同时符合功能要求的总线功能模型作为验证平台,并对总线功能模型进行基本的发包验证,证明其功能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总线功能模型配置交换机内部寄存器,施加测试激励,验证芯片核心内部交换模块的典型功能,观察数据包的输出结果,验证功能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在进行波形观察时,不仅要看数据包的内容还要观察他们的优先级顺序,这样在波形图上逐一查找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待测设计内部数据包的顺序没有办法直观观察。但是数据包从交换机出端口发送到总线功能模型的接口时,在仿真过程中会生成一些日志文件,这个文件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逐行打印的,可以在一行内容里同时观察到数据包的内容及优先级,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验证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杨军,付亮,张志敏[3](2008)在《基于总线功能模型的SoC仿真加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SoC是IC设计的发展趋势,而随着SoC的日趋复杂,对系统仿真带来了越来越艰巨的挑战,基于EDA厂商提供的传统仿真环境已经不能充分满足SoC的开发需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总线功能模型的仿真加速策略,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技术策略可获得45%的仿真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8年01期)

徐皑冬,王静,宋岩[4](2007)在《基于Markov模型的现场总线功能安全验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场总线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通信错误,本文主要研究现场总线功能安全验证工作。运用Markov模型对现场总线功能安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未添加和添加现场总线安全措施两种情况分别建立模型,同时考虑了诊断,可修复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计算要求的平均失效概率PFDavg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0-01)

李翔[5](2007)在《PCMCIA总线功能模型的建立及桥接器软核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规模和复杂度的急剧增长,验证已成为当前集成电路设计中最困难、最具挑战的课题。验证的工作量和消耗的资源已占集成电路设计总体工作量和耗费资源的80%以上。但目前,验证方法学发展水平仍滞后于集成电路规模的扩张,成为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改进验证方法学以提高验证效率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提高验证效率也是贯穿本文的主线。提升验证的抽象层次是提高验证效率最重要的方法。通过提高抽象层次,可以在验证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事物级的传输和操作上。这就使得验证工程师在构建验证平台、编写验证激励和观测仿真结果时,都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处理底层信号间繁杂的时序关系。同时将验证中的操作抽象出来,构建出总线功能模型和验证工具箱可以促进验证元件的可重用性。为了模拟AHB-PC Card桥接器软核的真实工作环境以对其进行验证,本文利用逐层抽象的方法设计出了PC卡的总线功能模型。并在PC卡总线功能模型和AHB Master总线功能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抽象级别,构建出了叁个层次的验证工具箱。它们使验证人员可以忽略桥接器两侧总线上众多信号复杂的时序,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桥的数据传输层面上来。由此简化了验证过程,并使得每条验证用例的激励更复杂,提高了单条验证用例的覆盖率,减少了总体仿真时间。除提升验证的抽象层次外,本次验证还使用了验证自动化方法、用仿真模型提高验证效率的方法,以及以覆盖率为导向添加验证用例来保证验证充分性的方法。本文还深入分析了仿真器处理仿真中并行进程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本次验证构建验证平台时如何避免仿真器的并行处理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验证过程中所作的这些努力均提高了桥接器的验证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本论文用以提高验证效率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数字集成电路的验证需要。所设计的PC卡总线功能模型和构造的验证工具箱等验证元件具有可重用性,可在其他类似设计的验证中重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6-30)

苑明哲,吕勇,于海斌[6](2005)在《基金会现场总线功能块的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块是一种面向工业现场的智能化控制模块。首先 ,针对基金会现场总线功能块建立了描述其内部行为逻辑的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 ;其次 ,由功能块的自动机模型构成基于功能块的控制应用的自动机模型。同时 ,建立了反映功能块应用时间特性的功能块调度的时间自动机模型 ;最后 ,以一个 PID回路的自动机模型模拟了该回路的级连初始化过程。所建的功能块及其应用模型为进一步分析功能块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杜旭,夏晓菲,赵宇[7](2004)在《总线功能模型在集成电路功能验证中的设计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的设计规模不断增大,功能验证逐渐成为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瓶颈。文章在对传统的验证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使用总线功能模型的验证方法,并对总线功能模型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4年05期)

总线功能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规模的不断增大和设计复杂度的增加,设计出的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在方便用户的同时,对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来说,却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以更低的设计成本和更短的开发周期生产出高性能产品,必须要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前提。研究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芯片经过多次返工生产,而返工的主要原因是功能上的错误,因此功能验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问题的解决不但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要依赖于对整个功能验证领域内的所有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运用,找到正确、合适、高效的验证方法。传统的功能验证方法只适合规模较小的集成电路研发。随着芯片规模越来越大,芯片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功能验证方法无法满足验证需求。总线功能模型对底层的信号进行抽象和封装,使测试环境具有层次化的结构特点。这种层次化的结构特点使得各层次的验证模块可以同时进行开发,进而提高验证效率。同时,在验证同类设计时,可以再次使用相同的总线功能模型,因此可实现总线功能模型的复用性。近几十年来,处理器的主频和性能不断提升,处理器总线的传送能力成为技术发展的瓶颈。Rapid IO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连技术,具备了延迟低、带宽高、高可靠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实习期间参与的一款基于Rapid IO协议的交换机芯片的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芯片内部交换模块的功能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介绍了当前比较常用的一些验证方法,并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待验证芯片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进度要求提出可行的验证方案,综合考虑相关资源配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验证工作,这就是基于仿真的功能验证方法。然后,根据待测设计的功能验证点,制定详细完整的验证方案,设计满足协议规范同时符合功能要求的总线功能模型作为验证平台,并对总线功能模型进行基本的发包验证,证明其功能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总线功能模型配置交换机内部寄存器,施加测试激励,验证芯片核心内部交换模块的典型功能,观察数据包的输出结果,验证功能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在进行波形观察时,不仅要看数据包的内容还要观察他们的优先级顺序,这样在波形图上逐一查找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待测设计内部数据包的顺序没有办法直观观察。但是数据包从交换机出端口发送到总线功能模型的接口时,在仿真过程中会生成一些日志文件,这个文件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逐行打印的,可以在一行内容里同时观察到数据包的内容及优先级,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验证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线功能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薛利强,于真.基于总线功能模型的全系统FPGA验证环境设计[J].航空发动机.2017

[2].单强.RapidIO交换机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3].杨军,付亮,张志敏.基于总线功能模型的SoC仿真加速技术[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

[4].徐皑冬,王静,宋岩.基于Markov模型的现场总线功能安全验证技术研究[C].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5].李翔.PCMCIA总线功能模型的建立及桥接器软核的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07

[6].苑明哲,吕勇,于海斌.基金会现场总线功能块的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J].仪器仪表学报.2005

[7].杜旭,夏晓菲,赵宇.总线功能模型在集成电路功能验证中的设计和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

标签:;  ;  ;  ;  ;  ;  ;  

总线功能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