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

论文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复杂,与遗传、饮食、年龄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为提高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对"虚气留滞"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出心气亏虚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痰饮及水湿是其重要病理因素;其病位在心,与五脏密切相关。并从心力衰竭不同阶段(A、B、C、D四个分期)探讨"虚气留滞"的表现,得出心力衰竭在不同阶段时,"虚气"与"留滞"的表现有所差异。其中A、B阶段以虚重滞轻为主,C阶段以虚滞并重为主,D阶段以虚轻滞重为主。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呈螺旋式进展,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正确认识慢性心力衰竭"虚气留滞"病机,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 1 中医对慢性心衰的认识
  •   1.1 病名研究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2 “虚气留滞”是慢性心衰的基本病机
  •   2.1 “虚气”为发病之本
  •   2.2 “留滞”为发病之标
  •     2.2.1 虚则气滞
  •     2.2.2 虚则血瘀
  •     2.2.3 虚则痰饮水湿内停
  • 3 “虚气留滞”在慢性心衰不同阶段的表现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梦,胡思远,胡志希,李琳,钟森杰,姚涛,程彬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虚气留滞,发病机理,理论研究

    来源: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中医学

    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208),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17K070),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CX2018B486),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2017XJJJ12)

    分类号: R259

    页码: 1779-1782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15K

    下载量: 259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