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国:论习近平创新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贡献论文

刘保国:论习近平创新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贡献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创新思想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形成久远,其精华涉及传统的自然思想、民本思想、廉政思想及法治思想等。习近平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且能将其精华部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其治国理政实践中去的领导人。习近平弘古扬今,深入研究并广泛借鉴传统治国思想治理现代国家,解决现代国家治理的问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一、创新传统自然思想,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其内涵丰富、根基深厚、魅力独特。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广泛应用和弘扬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充分发掘传统治国思想的积极价值,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东方古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曾指出,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各不相同,多姿多彩,这是实际情形,也是合规律的现象。人类文化也是这样,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国家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形成的文化形式也会不尽相同,这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不同的文明成果各有千秋,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相得益彰,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习近平深刻认识到向世界上其他民族展示本民族的成就和风采,使其他民族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的重要性,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倡导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领导人,习近平不仅在各种场合广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而且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也大力弘扬,灵活运用这种文化,使传统治国思想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一点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自然思想的发扬光大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道家对此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其创始人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原则。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根据这一价值理念,老子认为,人类在自己的活动中,要顺应自然、顺天而动。这种思想体现在治理国家方面,就是要“无为而治”。人类不论做什么,都要尊道而行,不能逆自然而动,而应该顺势而为。古代中国人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自然、社会和人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表达了在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中,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权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要和谐共处。

习近平顺应当今绿色发展潮流,创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提出了旨在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永续发展之间内在关系的绿色发展思想。这种发展思想强调通过适度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和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开展人类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指出: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1]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又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另外,在政府管理层面,习近平认为,作为管理者,不能主观意气用事,而应循着政治运行的规律,把治理社会看作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尽量减少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充分发挥市场因素的作用。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任职时,就意识到管理者要做到“上善若水”,表达了管理国家就象做任何事情一样,应当自然而然的思想。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用系统的整体观思考和处理自然、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概念和绿色发展新理念,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3]这样,在习近平那里,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协调的互动关系,习近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了传统自然思想的发展创新。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精华,一些治国理念及其所蕴含的原本价值寓意深远,思想深刻,被历代统治者和老百姓所铭记。传统治国思想虽然与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和党的执政文化不具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从整体上看,其为政之道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和执政要求具有对应、契合关系。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当代运用,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认为,民众在一个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众生活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尚书》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是对这一思想的绝好表达。古代民本思想还认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过于疏远,只能采取亲近态度。《论语》记载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被统治者推崇的孔子仁学,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对老百姓心存仁爱、爱民如子。思想家荀子则用水和舟的关系来形象地比喻君王和民众的关系,认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生动体现。

二、创新传统民本思想,彰显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凝聚着中国古代思想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思考,蕴含着中国古代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智慧,是治国理政方面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为后来的管理者治理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融入传统治国思想,充分显示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ADL、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说明补阳还五汤加减在配合西药治疗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方面有确切疗效。服用补阳还五汤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自己的执政实践中熟练应用传统文化思想,对内必然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产生乘数效应,引起全体中国人民的普遍共鸣;对外必然传导到世界的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吸引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产生扩散效应,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习近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了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直接对接。早在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任职时就写下了“为民办实事”系列短评文章,这些文章共同表达了习近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英雄。贯穿习近平从政生涯的一条主线,就是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让“中国梦”梦想成真,也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5]“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习近平的人民情怀和实现人民幸福美好愿望的深情而自然的表达。

习近平以宽广的积极的眼光审视必然民本思想在内的传统治国思想,结合自己在地方和全国的政治实践,从传统治国思想中提炼有益成分,在当代中国升华了传统治国思想,使这一古老的思想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传统文化虽然是历史上形成的,但又不能局限在过去的历史中。传统文化只有超越时代的局限才能显示出其生机和活力,传统文化必须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保持互通的关系才有意义。习近平用自己的政治实践告诉人们,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不是一种沉睡不醒的只属于过去的思想,不只是古人治理国家的思想财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呈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认为,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具体体现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国的发展也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进行,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另一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社会发展的福利,共享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也是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广泛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享有者。人民群体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现实需要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财富,最终也只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我们党反复强调的要使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作为具有现实需要的主体,人民群众享有的最重要的成果,或者说最基本的需要,还应该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不应该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受到破坏,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为代价。必须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

三、创新传统廉政思想,实现传统治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无疑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传统政治文化把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凝聚在一起,形成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魄。而作为政治领导人,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倡导和运用,则是提升中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形式。以法治思想为例,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政治文化软实力。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以法治国,这方面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十分强调法制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韩非子认为:“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这段话明确表示了法律在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国家管理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管仲提出了“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的重要思想,强调的是法律的执行过程,主张执法不能松懈,需要严厉。另外,《淮南子·主术训》则强调了执法要公平公正,认为“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卑贱者不重其刑。”把执法公允,量刑得当,当作执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患者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症状,由于椎体骨内的骨密度和强度的下降,在轻微暴力下引起的椎体内部骨折,高度下降,形似被压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很高,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常发生于老年女性[1-3]。据估计,椎体压缩性骨折占据全球每年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在我国,这种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也已经远远超过了20%[4-6]。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总之,顺利地推进绿色金融的顺利实施,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应该更多的从企业从事绿色化生产模式的生产需求出发,如资金需求、银行优惠利率优惠程度等,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另外,企业为了从事绿色化生产模式,应加大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较高的科技研发投入能够得到金融机构优惠的贷款利率。

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了政治活动氛围清正、政治生态环境良好的绿色政治生态观。习近平认为,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是绿色政治生态的价值指向。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是绿色政治生态的精神基础。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形成绿色政治生态的关键。习近平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8]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即绿色政治生态是全党全国人民期盼的,也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这种政治生态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必将极大地调动全社会的正能量,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习近平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也深知廉政的重要。习近平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把廉政建设的重点放在作风建设和反对腐败上来。习近平指出,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斗争,以此净化受到污染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面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强调作风建设和反对腐败永远在路上,实现了古代廉政思想的创新发展。

政治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在全部文化软实力中,政治文化处在中心位置。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因素有很多,中国古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系列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可以归于政治文化软实力的范畴。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治国思想的政治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而且通过开发历史上已有的政治文明资源,成为提升中国当前政治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创造性转化就是在继承和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有借鉴价值的传统治国思想赋予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治国理政思想的组成部分。创新性发展就是把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加以发扬光大,综合创新,挖掘传统治国思想的时代价值,使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7]如在对廉洁政治的认识上,就经历了这种转化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古老中华文化土壤中渗出的一汪清泉,清净明澈,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廉政,即不贪、不受、不污。屈原较早地表达了“朕幼清以廉洁兮”的思想,王逸进一步注解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国语·齐语》提出:“桀以奢亡,纣以淫败。”《白氏长庆集·策林二)也提出:“臣窃观前代人庶之贫困者,由官吏之纵欲也;官吏之纵欲者,由君上之不能节俭也。”这些思想共同表达了统治者和官员如果过度纵欲,不思节俭,不但会导致人民生活困苦,而且会导致国家的灭亡。韩非子指出:“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也,……左右安能以虚言惑主,而百官安敢以贪渔下?”韩非子的思想非常清晰,即国家的兴衰存亡和官员的清廉贪腐息息相关。如果官员欺上瞒下、作奸犯科、贪污腐化盛行,则离国家的灭亡就不远了。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建立在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结合自己的从政实践,习近平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一方面,习近平对包括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党的十八大刚开过,习近平就指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此后,习近平又多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肯定。中国历史上经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传统治国思想,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政治智慧的结晶,而且是全人类精神创造的凝聚。习近平指出,要积极继承传统治国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习近平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同时,又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习近平认为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不全都是精华,也有落后的一面,如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等级观念、家长作风、官本位思想等,对这些陈腐的思想文化,要进行抑制,破旧立新。总之,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习近平提出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态度,有鉴别地加以对待[9],既不否定一切,也不肯定一切。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存在两面性,可谓瑕瑜互见,精华与槽粕并存。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采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对待传统治国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眼光重构和审视传统治国思想,厘清其精华与糟粕。在此前提下,习近平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综合创新,挖掘传统治国思想的时代价值,最终实现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使传统治国思想能够为党的执政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

四、创新传统法治思想,提升中国的政治文化软实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是国务院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该区先后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和药品安全示范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努力,该局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电子政务应用十佳案例奖、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等百余项荣誉,连续6年被评为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和标兵单位。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在面对传统文化如何弘扬和发展的问题上提出的重要观点。[6]这一观点同样适应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在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中,无疑良莠不齐,其不良部分需要剔除,其精华部分则需要辩证抛弃。习近平在自己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切实做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长征是宣传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十分重视民族政策的宣传,红军进入广西龙胜少数民族居住区以后,面对这里居住着苗瑶侗等族人民,采取召集群众会议和书写标语等形式,倡导红军和各族人民是一家等口号,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大汉族主义”,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一块巨石上刻凿的“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红军标语就能够说明这一点。由于红军积极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宣传民族政策,以往形成的误解和敌视情绪得以逐步消除。

习近平在充分汲取这些法治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十分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并在继承、创新了中国历代领导人法治思想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执政风格丰富了其内涵。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深刻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完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现实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保证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等重要思想。习近平在《法治:新形势的新要求》等文章中,主张建立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治秩序”。在当代社会,国家治理要纳入法治的轨道,要以法治为基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法治化。习近平还提出了依宪治国,突出了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他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就要坚持依宪治国。[10]这些重要思想明确定位了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新时期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准确把握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统一、民主与法治辩证统一的原则。

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关于法的基本理论,汲取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华,顺应了战后世界范围内重视法制建设的历史潮流,总结了中国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些思想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中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前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制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习近平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与中国传统法制思想一脉相承而又超越和升华的了这一古老思想的法治思想,既是中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又在中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推广范围,都是有效之举,但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具体而切实的应用。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运用好古往今来逐步丰富起来的包括传统治国思想在内的一切有用的政治文明资源,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精华,有相当一部分与西方的法治、绿色发展、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是重迭的,习近平以其治国理政的实践弘扬传统治国思想的精华,展示其现代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政治文化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商务日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未来工作当中学以致用。完全理论化、学术性的学习并不能提高日语应用学习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商务日语实训教材撰写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教材功用,确保时效性。例如,企业对日语人才需求是有侧重的,即可能是外销人员、单证员、办公室文员等,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在编撰商务日语实训教材时,要注意进行相应的版块设计,将不同岗位的日语学习需求区别对待,以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日语人才。而且,教材内容设计上,要明确时效性,针对近几年来发生的案例进行相应编撰,避免素材过旧。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治国思想虽然形成于古代社会,但在治理国家方面,仍不失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对传统治国思想中的自然思想、民本思想、廉政思想和法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发展创新和发扬光大,并与时俱进地将这些思想应用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使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政治文化软实力,也显示了习近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巨大的政治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20.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9-221.

[5]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6]习近平.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能一股脑儿拿到今天照套照用[EB/OL].[2014-09-24].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24/c_1112610547.htm.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8]激浊扬清,凝聚民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5-27.

[9]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2014-02-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8/c_126206419.htm.

[10]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04/19830549_l.shtml.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思想研究”(编号:16B K S 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8-12-11

作者简介:刘保国,长沙理工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湖南长沙,410114)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9(2019)01-0005-05

责任编辑 刘 琳

标签:;  ;  ;  ;  ;  ;  ;  ;  ;  ;  ;  ;  ;  

刘保国:论习近平创新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贡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