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测定论文_杨俊杰,喻剑波,贺艳,张蝶,吴际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家系,火炬松,子代,同胞,思茅,表型,种子。

遗传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杰,喻剑波,贺艳,张蝶,吴际友[1](2018)在《火炬松半同胞家系遗传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省白水林场火炬松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26个半同胞家系种子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木生长、生理指标变异及幼林生长、抗性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1年生苗苗高及针叶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着,但地径及针叶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家系间差异均不显着;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与苗高存在显着相关性。1~3年生火炬松树高、地径在家系间差异达显着或极显着;家系树高遗传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变幅为0.724 3~0.864 6;家系地径遗传力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变幅为0.470 9~0.594 4;家系抗病性差异不显着,家系抗病遗传力在0.3以下。基于3年生火炬松子代测定林的生长表现,参试家系可分为速生、次速生、一般和较差等4种类型,速生类型6、11、17、39、47家系的树高、地径平均值分别高于参试材料平均值的21.33%和7.66%。(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薛必猛,姜远标,李根前[2](2018)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着。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着和极显着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1期)

董雷鸣[3](2018)在《基于系谱重建、空间和竞争效应的日本落叶松遗传测定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子代测定在林木遗传改良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它能够提供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信息,是估计遗传参数及选择优良亲本、家系和子代个体的基础。子代测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遗传增益能否获得提高和育种工作能否获得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测定的预测准确性、最大化地提升遗传改良效率一直是育种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当前除少数已进入高世代改良的树种外,林木遗传测定工作依然停留在以自由授粉材料为主的子代测定上,而且常规的试验设计难以很好地控制测定林中的环境异质性,同时忽略了个体间的竞争效应,造成遗传参数估计值不够准确等问题,从而降低了遗传改良效率。因此,本文以建于1988年包含12×12全双列交配的55个全同胞和94个自由授粉家系的日本落叶松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利用全同胞家系材料开展主要生长和木材化学性状的配合力及正反交效应分析,利用系谱重建技术对自由授粉子代恢复父本信息,研究系谱重建、空间和竞争效应对遗传参数估计值和育种值排名的影响,系统地提出了子代测定的一般策略,为日本落叶松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对生长和木材化学性状均有显着影响,而SCA更为重要。通过对SCA的利用可获得更高的遗传增益,即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通过控制授粉配制高特殊配合力组合的种子,并从子代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可获得最大化的遗传增益。材性比生长性状受更强的遗传控制,其单株遗传力均大于0.3,其中以木质素最高,为0.7。生长性状与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分别呈显着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的正反交效应不明显,但材性的正反交效应极为显着,暗示以生长量为育种目标时可以忽略交配方向而材性则相反。多数(75%)亲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且自交子代的保存率与异交子代无显着差异。(2)系谱重建后各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均有所下降;胸径和材积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树高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化学性状除了受加性效应控制外,也受显性效应控制;系谱重建后育种值和遗传增益的估算准确度高于系谱重建前,遗传增益由于加性方差的降低而减少,当以5%的强度进行子代的前向选择时,胸径、材积、-纤维素、木质素(负选择)及综纤维素的遗传增益较重建前下降了26%、40%、56%、42%和51%,分别为2.72%、5.38%、8.06%、3.48%和8.75%。(3)材性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空间效应多不显着,而生长性状则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阶自回归(AR)模型能够消除大部分小区效应方差(>80%),显着提高H19、H28、DBH28和V28遗传力估计值(17.6%-41.7%)。空间模型对亲本和子代育种值准确性影响不大。材性性状的亲本和子代育种值准确性(0.73和0.85)均高于生长性状(0.50-0.59)。(4)模型中引入竞争效应,显着地提高了胸径和材积的直接加性遗传方差()(205%和93%),并降低残差方差()(8%和6%)。模型中同时引入竞争和空间效应,比竞争模型分别增加了6%和27%,分别下降了5%和9%;直接竞争遗传方差()分别增加了23%和4%。竞争与空间效应对选优有极大影响。按照5%的强度选优时,基础模型与竞争模型和竞争空间联合模型的共有个体的比例分别只有39.1%和24.7%,表明忽略这两个效应将影响遗传改良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5-01)

张庆华,王润辉,胡德活,郑会全,晏姝[4](2018)在《粤北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遗传测定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粤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栽培区优良杉木二代家系,为高世代育种准备优良遗传材料,对15 a生的杉木二代家系测定林进行生长调查,检测数据满足方差齐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与重复互作效应不显着,家系效应差异显着。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6和0.028、0.252和0.046、0.274和0.048。以"先开展优良家系选择,再选出优良家系中的最优单株"的选择途径,选出优良家系4个,优良单株7个,并进行收集保存,观察确定是优良材料后可补充杉木遗传繁殖材料。(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杨俊杰[5](2017)在《火炬松半同胞家系遗传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树木生长发育周期长,经济成熟周期更长,开展性状早期遗传测定,缩短育种世代的时间跨度,提高单位时间的遗传增益,是树木多世代育种策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受到普遍重视。火炬松(Pinus taeda L.)为松科(Pinacea)松属(Pinus)植物,原产于美国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进火炬松,现已成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树种。本研究以湖南省白水林场火炬松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开展半同胞家系苗木生长、生理指标变异及幼林生长、抗性指标分析,以期为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及林业生产提供火炬松良种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火炬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子代的生长性状、生理指标及抗病性,在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开展家系选择,能从中选育出速生、抗病的火炬松优良家系用于林业生产。(2)火炬松1年生苗木高度在半同胞家系间差异显着,但地径差异不显着;苗木针叶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家系间差异显着,并与苗高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但苗木针叶中叶绿体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家系间差异不显着。(3)1~3年生火炬松树高、地径生长在家系间差异显着或极显着,树高家系遗传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家系遗传力变异幅度为0.7243~0.8646;地径家系遗传力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家系遗传力变动幅度为0.3749~0.5944。这表明,火炬松幼林树高、地径生长性状受到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具有较强的家系选择潜力。3块火炬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半同胞家系抗病性基本一致,家系遗传力在0.3以下,表明火炬松幼林生长环境条件对其抗病能力有着很大影响。(4)基于火炬松幼林生长表现,参试的26个火炬松家系可分为速生、次速生、一般和生长差4种类型。3年生的速生类型的半同胞家系树高、地径平均值是生长差类型的160.42%和115.58%。(5)基于3年火炬松子代测定幼林的生长表现,筛选出5个火炬松速生半同胞家系分别为6、11、17、39、47。入选的5个半同胞家系的3年生树高、地径平均值比第2代改良材料的混系对照分别提高16.72%和7.05%;与所有参试材料的树高、地径平均值相比,分别提高21.33%和7.66%。(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张悦炀[6](2017)在《喀左县野杏引种适应性及优树遗传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u et Lu)是蔷薇科李亚科杏属植物,在我国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普遍野生。野杏生态价值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野杏杏仁营养丰富,用途广泛。野杏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优种选育潜力,适合在辽宁地区引种推广。本研究在前期山杏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苗期观测基础上,全面调查研究了引种野杏不同立地条件栽培生长差异、野杏抗寒生理特性和优树遗传测定,综合考察其在辽宁喀左地区的适应能力,为野杏的大规模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野杏适应力强,将西北地区野杏引种到喀左的成功概率大。种源地与引种地之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差异明显,故温度是引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上腹、半阳坡、厚土层最适宜野杏生长。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野杏的生长情况要优于本地山杏。野杏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加;CAT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为"升-降-升-降";POD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为"升-降";可溶性糖含量在-35℃时达到高峰;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5℃达到高峰;丙二醛含量呈"升-降"的趋势。叁个样品抗寒能力排序为:Y2>S1>Y1。引种野杏家系质量性状的频度分布与无性系相近:小枝颜色以红褐色为主,果枝类型以中果枝为主,叶片形状以卵圆形为主,叶基形状以楔形为主,叶尖形状以渐尖为主,叶表、叶背多被毛,枝干类型以密生枝刺为主,核粘离性以离核为主,果实口感以涩味为主,果实形状以扁长圆形为主,果皮颜色以黄色为主,果肉干燥程度以少汁为主,核仁味道以苦为主。引种野杏无性系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除核宽、核厚、仁宽外,其余各性状均达11%以上,最高为冠幅,达65%;家系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除核厚、仁厚外,其余各性状均达12%以上,最高是小枝长度,达到70%。说明野杏家系、无性系种质资源丰富,选育优良品种的潜力大。野杏无性系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野杏果实、核、仁性状重复力较高,为0.83~0.99;嫩枝、叶片、叶柄为0.72~0.93;主枝基角、冠幅、树高重复力为0.46~0.50;干径重复力最低,为0.27。野杏家系苗高、主枝基角性状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余性状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家系遗传力最高的指标为单果重,达0.96;最低为核壳厚度0.16;各性状单株遗传力最大为小枝粗度,达0.88;最小为主枝基角0.06。(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3)

唐仕云,杨荣仲,王伦旺,张保青,邓宇驰[7](2016)在《甘蔗家系的遗传测定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结果表明:除宿根丛有效茎数之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新植蔗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均高于宿根蔗的。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锤度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新植家系的性状相关分析中,只有锤重与丛重之间,表型和遗传相关达到了极显着水平;通过综合指数选择,选出了湛蔗74–141×CP72–1210、桂糖05–3084×粤糖91–976、云蔗02–588×ROC22、福农39号×桂糖03–1229、桂糖02–901×桂糖03–2357、桂糖05–2743×桂糖03–1229、桂糖92–66×ROC22、德蔗93–88×ROC22、桂糖05–3445×桂糖03–2309、粤糖00–319×CP72–1210、桂糖03–3089×ROC22、粤糖91–976×CP84–1198、粤辐90–95×CP72–1210、云蔗99–601×桂糖00–122、粤糖00–236×ROC22共15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丛重和锤重的遗传增益较大;综合指数选择与以锤重单性状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秩次相关系数为0.748,达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赵文英,蒋明,马建伟,许娜,王军辉[8](2015)在《云杉种间杂交及F_1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03和05为母本,分别与欧洲云杉(Picea abies)、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白云杉(Picea gluca)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调查了杂交坐果率,对F_1代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测定,测定了苗高、地径、侧枝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等遗传参数,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亲本是粗枝云杉05和欧洲云杉,粗枝云杉03×雪岭云杉子代特殊配合力高于其它组合,6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均为侧枝长大于苗高,苗高大于地径,说明侧枝长较苗高和地径更易受遗传控制,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给F_1代,可作为杂交子代生长的选择指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5年09期)

李祚文,王剑[9](2015)在《毛竹分株竹高与胸径的表型分析和遗传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一块具有本地代表性的3度竹林对竹高、胸径表型测定及无性系值、遗传增益计算。了解环境和遗传对毛竹生长性状的影响,为今后毛竹林营造、间伐、低产林改造提供一些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06期)

张桂芹,朱晓峰,于树成,姚盛智[10](2014)在《水曲柳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曲柳种子园10年生半同胞子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差异极显着;在参试的15个家系中树高有13个超过对照,生长量最大的是对照的1.15倍。胸径均超过对照,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对照的1.41倍。材积均超过对照,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对照的2.40倍;树高、胸径、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是0.11、0.40、0.20,以材积显着大于对照为主要依据,参考树高、胸径两性状的表现,综合评选出7、4、9号3个优良家系,分别比对照,树高提高12.4%~14.8%,胸径提高32.7%~41.1%,材积提高120%~140%。7号家系各项指标均排在第一位,为最优家系;从15个家系中选出1个、2个、3个优良家系,其实生后代10年生时,树高能获得0.7%~0.9%的遗传增益,胸径能获得5%~7%的遗传增益,材积能获得6%~8%的遗传增益。(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遗传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着。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着和极显着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俊杰,喻剑波,贺艳,张蝶,吴际友.火炬松半同胞家系遗传测定[J].湖南林业科技.2018

[2].薛必猛,姜远标,李根前.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3].董雷鸣.基于系谱重建、空间和竞争效应的日本落叶松遗传测定策略[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4].张庆华,王润辉,胡德活,郑会全,晏姝.粤北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遗传测定与选择[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

[5].杨俊杰.火炬松半同胞家系遗传测定[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6].张悦炀.喀左县野杏引种适应性及优树遗传测定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7].唐仕云,杨荣仲,王伦旺,张保青,邓宇驰.甘蔗家系的遗传测定与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赵文英,蒋明,马建伟,许娜,王军辉.云杉种间杂交及F_1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测定[J].林业科技通讯.2015

[9].李祚文,王剑.毛竹分株竹高与胸径的表型分析和遗传测定[J].现代园艺.2015

[10].张桂芹,朱晓峰,于树成,姚盛智.水曲柳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J].林业科技.2014

论文知识图

去劣疏伐对相对状态数和遗传增益的影...1 北京种猪生产者联合会合影家系图技术参考美国养猪生产管理研究的新动向国家种猪产业体系布局江西稻瘟病菌菌株分子指纹谱型聚类结果

标签:;  ;  ;  ;  ;  ;  ;  

遗传测定论文_杨俊杰,喻剑波,贺艳,张蝶,吴际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