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分析

建筑企业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分析

北京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102600

【摘要】PPP模式的推广,为建筑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PPP模式项目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建筑企业只有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PPP模式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企业PPP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关键词】建筑企业;PPP项目;风险管理;思考分

引言

建筑企业项目与以往相比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殊延伸性,造成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复杂而多变,其风险程度远高于其他项目。PPP风险分配模式改变了原基建项目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地位平等为基础,建立有效、畅顺的沟通平台,通过树立共同目标,促进各方参与方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1建筑企业PPP项目概述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的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一种新的融资模式。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这为建筑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PPP项目上的成功运作,将为企业带来远超传统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好处。然而,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风险防范,才能更好地推进PPP项目的实施,为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2PPP模式的特征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协调各方建设单位,保证项目整体的进展,建设项目管理者有必要在管理中为各方创造一个合作信任的组织文化,通过开放的平台,明确各方的权责,为相互之间的工作衔接提供平台,为项目各参建方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工程产品,使参建各方获得预期的收益。PPP模式就是以上述内容为最终目的,通过传递“共赢”理念,为各方带来最大收益。因此,基于伙伴合作关系的组织体现的是一种柔性文化组织,与其他项目管理的模式对比,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PPP模式在特定条件下将项目建设各方联系在一起,整个团队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的项目目标,各方为实现这一目标真诚合作,相互信任。PPP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相互之间及时沟通、共享资源、相互信任、权责明确以及风险共担。只有在共同的目标下,各参与方才能从整体考虑,共同努力。

在PPP模式下,协调与沟通机制非常重要。项目建设各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因此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而非竞争对手。在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下,他们可以组合成一个超强的技术攻关团队,即使面对一些复杂的大型项目难题,也可以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的项目失败。

PPP模式下,相互之间共同签订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并做出承诺。在项目建设需要下,各参与方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共享资源、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在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为各方的利益形成一个进度、成本与质量三方面管理的均衡状态,保证各方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益。

对项目的参与方来说,在博弈的过程中,每个人希望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采用PPP模式,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在风险共担的理念下可以减少工程衔接过程中推诿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避免工期延误、技术变更、工程质量下降、资源浪费等问题出现的概率和危害。PPP模式就是将传统管理的纵向控制与关系命令转变为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中采用PPP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成员间的技术、资源分享。另外,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方应重视项目建设中的全程参与,承担应尽的主导义务,为各方之间顺利沟通提供平台,避免矛盾的产生。对业主方而言,可以借助PPP模式,让施工方承担一定的风险,加强施工方的责任。在合作关系的约束下,参与各方是一个整体,不再仅仅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共同对项目负责,共同抵抗外界风险,最终都能得到各自满意的效益。

3PPP项目风险

3.1政策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被称为政策风险。政府部门的强势地位容易导致项目运作过程中决策的随意变更,其短期行为可能会导致政策的不连续,如地方政府换届后履行合同的意愿不足等,会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给企业带来困扰。3.2投资决策风险

项目的立项、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失误等将导致投资风险的发生。一些地方盲目上PPP项目,这或将为后期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人的纠纷埋下隐患。而有些企业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即使没什么收益的项目也会积极介入,与政府草签协议,导致投资失败。

3.2财务风险

企业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使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不合理、运营不畅等,都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3工程建设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粗放,精细化程度低下,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足,现场管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工程质量或安全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情况,将使企业蒙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损失。

3.4营运风险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不到企业的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

4PPP项目决策、谈判及实施阶段的风险防范

4.1决策阶段

决策风险管理是以公司决策层、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业务支持,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最大程度地实现决策风险的控制,并对项目建设中的风险进行预控。实行可行性报告制度,能尽可能降低决策阶段的各类风险。要重点关注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实行专业评估制度,对政策、财务和法律等影响PPP项目顺利运行和实现盈利的关键指标进行专业评估,通过专业评估制度实现风险防控。专业评估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筹资风险控制。要评估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重点关注资金的预计到位率;同时根据项目的收益能力和企业偿债能力预先制定偿债计划;由于利率波动等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也要格外关注。此外,还必须严格控制负债规模。二是现金流平衡。要形成现金流的基本安排计划和监控机制。要按照项目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通过量化形势,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根据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指标,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评估现金流是否平衡,周期性反映项目现金流动情况。三是收益风险控制。重点评估在正常情况下的项目收益,同时注意通过工程量核算、索赔补偿等方式抵消低价策略对收益的影响。四是重点加强预签合同的合规性审查。通过对项目的合规性审查,避免由于未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导致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

4.2合同谈判阶段

合同谈判一要体现项目决策阶段的有关要求,重点解决决策层对项目可行性报告提出的审查意见。二要通过合同谈判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合理化解和分摊风险。分摊原则为:最有能力控制某项风险的一方应承担风险控制的主要责任;对于不明确属于某一方的风险就以某种机制由双方或多方共同承担;各方按风险承担比例获得预期回报。特别是对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政府部门的控制能力高于企业,应由政府提供担保。风险较高的项目企业应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承担更高政策风险的一种补偿。合同谈判阶段要注意合同细节,对项目风险要有整体预测。

4.3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应用、实施与监督评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关键点、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进行控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消除因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类风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及相应法律法规变化,对其对项目的影响做出评估,对相关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做出充分估计,制定预案,做好应对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PPP项目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其风险间的关联比,也使其管理异常复杂。企业应从长远发展着手,不断提高参与PPP项目运作的能力。而从建筑业企业在PPP模式下的现实处境来看,其风险均指向成熟的管理人才的欠缺。因此,成熟管理者的欠缺才是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最大“风险”,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依然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柯永建.中国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D].清华大学,2015.

[2]许强.PP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与分担决策[D].南京大学,2013.

[3]张剑雄.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西华大学,2014.

[4]刘志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5]杨越明.建筑企业中PPP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应用[J].法制博览,2015,35:187.

标签:;  ;  ;  

建筑企业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