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李建明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李建明

宿迁市建设工程监理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省223800

摘要: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与日后使用安全性方面,所以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材料,一定要确保混凝土质量,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工艺进行严格控制,抓好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与抗震性、耐用性、稳定性都能有所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当中的混凝土施工部分,主要是对模板、钢筋以及灌浆技术进行分析,首先模板技术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提供一个模型,为之后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提供参考。在应用模板技术的过程当中要重视模板的安装、拆除工作,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使模板施工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钢筋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应对受力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保证每一节钢筋的稳定性都足够强。在施工过程当中灌浆技术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灌浆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应该严格遵照施工工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比例进行施工工作。

2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放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位

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决定性的因素,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施工准备控制到施工的过程控制再到竣工验收控制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质量的创造者、生产者、控制者,所以要尽最大努力确保人的生命安全,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减少甚至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的失误,只有做好人的保障工作才能确保整个建筑工程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2.2将用户的需求作为第一准则,努力确保房屋质量安全

房地产开发商只有赢得市场的信誉才能求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是赢得市场信誉得保障,“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力所在,质量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重大后果,所以,必须将用户的需求作为第一准则。

2.3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条例的规定

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要严格依法进行、按规章制度办事,混凝土施工对原材料的把控尤为重要,混凝土材料的选取要符合建筑施工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要严检查验收合理地使用混凝土材料,做好对混凝土的养护及时进行浇水增强混凝土的粘结力,不能将不合理质量差的混凝土材料运用到工程上去;同时避免为了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偷工减料的行为。

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工艺

3.1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在振捣中的技术要点首先要关注振捣器的正确选用,如果是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应当选择频率低且振幅大的振捣器,相反则针对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会对建筑施工质量形成影响,要想保证时间刚好合适,当我们观察到混凝土没有明显气泡冒出且表层浮现薄层水泥浆时便可停止振捣,维持混凝土平整状态便可。此外,还可结合振捣效率去决定振捣时间,比如附着式振捣器则一般需要振捣2分钟左右;平板式振捣器,需要在振捣位置维持25-40秒;插入式振捣器,需要维持振捣时间为15-30秒。

3.2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中,一般可分成墙体、基础底板、顶板以及楼体等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我们需要先用砂浆浇筑5cm,采用铁锹下料,确保浇筑的高度要维持在40cm左右;对基础底板的混凝土浇筑,由于需要用到的混凝土较多且板层偏厚,所以工作量会更大,在实际施工当中要对基础底板的散热问题加以重视,避免因为混凝土固化发出的温度导致底板的表面形成拉应力,从而产生难以修复的裂缝;在对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尤其要重视施工缝问题,要保证底板连续性;在对顶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通常会选用平板式振捣器,沿着垂直方向缓慢振捣,确保虚铺厚度要比顶板厚度更大,而如上述所言对较厚的顶板要选用插入式振捣器展开振捣。

3.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所谓钢纤维混凝土,也即是将短钢纤维掺入到普通混凝土中形成的一种多相复合型施工材料。在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其搅拌工作严加控制,尤其是搅拌机的选用,一定要尽量选择强制搅拌机,目的在于保证钢纤维能够在混凝土中分布均匀,与施工要求相符。同时,在搅拌钢纤维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监管,原因在于钢纤维搅拌过程中极易出现结团现象,影响最终形成混凝土的质量,对正常施工造成负面影响。

3.4?混凝土拆模

在对混凝土模板进行拆除的过程中,一般来讲需要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先对非承重部分进行拆除,最后将承重部分拆除。由于拆模时间会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形成影响,因此在把控拆模时间方面一定要结合设计要求、温度、强度等因素去合理设计。如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时,则可以将非承重部分拆除掉,此时便不会对混凝土的表面与棱角形成破坏。而承重部分一定要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后才可以拆除。与此同时,在拆模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得对楼层形成较大冲击,同时要第一时间清理已拆除的支架和模板,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3.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在经过浇筑、振捣之后,一定要在12个小时之内做好覆盖处理,同时要做好后续的浇水与养护准备。一般来讲,在拆模之后便需要对混凝土作喷水工作,在基本条件下喷水养护的时间要在7天以上,并且喷水的频率要结合混凝土本身的湿润而定,因为养护期间需要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目前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方法主要可分为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围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养护法等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覆盖浇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与塑料薄膜养护法三种。在冬季低温时节施工时,倘若出现连续5太难温度低于5℃,则应当采取蓄热法且添加外加剂去展开养护,目的在于避免混凝土因受冻而导致强度降低。

3.6混凝土后期修补

在混凝土拆模后,倘若察觉有缺陷存在,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修补,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如果缺陷面积较小或是出现露石、蜂窝数量不多的混凝土,可用钢丝刷对混凝土基层进行洗刷,然后再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蜂窝状或是露石、露筋情况,则需要先将较为薄弱的混凝土层进行凿除,然后同样用钢丝刷冲刷,在利用强度等级高于混凝土的细骨料混凝土去填充且振捣压实。如果出现已经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形成威胁的缺陷,则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商讨处理,确保交付工程不会存在质量问题。

4结论

混凝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将把控好混凝土质量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努力提升房屋质量,从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把控、施工人员的选取等多个层面着手,克服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难题,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房屋安全和质量稳定,这不仅能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且也能确保房屋的质量安全和房屋建筑工程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温少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8(11):168-169.

[2]龚剑.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179-180.

[3]李晓明.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8(25):133-134.

[4]唐修军.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92-193.

标签:;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李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