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抽取39例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选取同时期仅采用常规护理的39例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制动时间、导管口径、静脉穿刺次数、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PICC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可减少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肿瘤;PICC置管;深静脉血栓

前言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且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其中以深静脉血栓最为严重。患者若是发生深静脉血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影响患者的疗效预后[1-2]。因此,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其中39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39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并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仅采用常规护理的39例的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并采用病理检查确诊;疾病分类:原发性肝癌20例,卵巢癌15例,宫颈癌11例,胃癌10例,鼻咽癌9例,食管癌6例,甲状腺癌4例,淋巴瘤3例,均采用PICC置管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49~77岁,平均年龄为(62.22±4.35)岁;置管部位:经肘贵要静脉穿刺置管29例,经正中静脉穿刺置管1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2.67±4.44)岁;置管部位:经肘贵要静脉穿刺置管30例,经正中静脉穿刺置管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日常护理,遵医嘱用药等方面。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成立PICC护理小组,依据相关护理文献,制定小组成员的护理方案,之后咨询肿瘤专家进行修改,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②在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我院自制的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分析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每天口服华法林2.5mg进行预防,若有出血倾向即停止用药。③在进行导管的选择时,尽量选用型号较细的硅胶管,以减小对机体的刺激性。保护患者的置管部位血管,以避免皮肤受损或感染。④在进行置管时,先测量患者静脉的直径、走向等,以保证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无菌帽、无菌手套、口罩,穿无菌隔离衣,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正确的消毒,待干燥后再进行穿刺。护理人员本身应动作线束,操作精湛,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在必要时可应用血管超声引导实施置管。送管速度不宜过快,在遇到阻力时应嘱咐患者放松,切忌反复抽拉。⑤PICC置管后,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嘱咐其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管路维护,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相关观察指标包括制动时间、PICC留置时间、导管口径、静脉穿刺次数、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在SPSS19.0专业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和分析,运用()描述计量资料(经t检验),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经检验),数据比较显示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

由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的制动时间、导管口径、静脉穿刺次数、D‐二聚体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少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近年来发现PICC置管术也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护理干预[3]。集束化护理让护理人员严格进行每一项操作,并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接受专业的PICC置管术培训后上岗,严格采用无菌操作,选择刺激性小的导管,将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同时减少穿刺,妥善固定导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避免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疗效确切[4-5]。

本次研究中,对78例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采用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39例)在制动时间、PICC留置时间、导管口径、静脉穿刺次数、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相关观察指标以及血栓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贵丽,郑海燕.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4):539-542.

[2]杨秀梅,唐晓,关琼瑶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1):282-28.

[3]李丹凤.集束化护理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维护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6,29(05):1020-1022.

[4]杨海燕.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02):274-276.

[5]谌红英.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01):126-127.

标签:;  ;  ;  

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