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对苯二酚论文_周桂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对苯二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对苯二酚,新工艺,铁粉,羟基,抗氧化剂,环糊精。

甲基对苯二酚论文文献综述

周桂海[1](2018)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磺酸盐镀锡电镀液中对苯二酚》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取25.00mL样品,用水定容至100mL,用0.2μm水系滤膜过滤后制得样品溶液,采用BEH Amide色谱柱(3.0mm×150mm,1.7μm)分离,以0.010mol·L-1乙酸铵乙腈溶液-0.010mol·L-1乙酸铵水溶液(体积比为70∶30)为流动相,流量为0.40mL·min-1,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干扰试验表明:甲基磺酸盐镀锡电镀液中其他共存组分对对苯二酚的测定均没有干扰。对苯二酚质量浓度在10.0~100.0mg·L-1内,其质量浓度的对数与其峰面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21mg·L-1。方法用于测定甲基磺酸盐镀锡电镀液样品中的对苯二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0.79%~1.2%,加标回收率为99.2%~102%,。按照甲基磺酸盐镀锡电镀液配方配制合成样品,采用试验方法对对苯二酚进行测定,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8年09期)

陈赟,吕冉,熊康宁,张涛,李理波[2](2018)在《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的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模型关联及萃取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液相平衡测定为溶剂萃取及回收的准确模拟、设计和过程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以甲基异丙基甲酮为萃取剂,在处理高浓煤化工含酚废水的叁元液液相平衡萃取基础上,选定其中典型单元酚苯酚和多元酚对苯二酚为代表物,测定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在常压40℃下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力学关联,回归得到该四元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关联实验数据,两种模型的相对均方根偏差分别小于0.190%和0.266%。进一步将得到的二元交互参数导入流程模拟系统,对萃取单元模块进行计算。当萃取温度40℃、萃取级数5级、相比1:7.72时,甲基异丙基甲酮能将总酚12700 mg?L~(-1),多元酚4250 mg?L~(-1)的含酚废水的酚浓度分别降低至300 mg?L~(-1)和299 mg?L~(-1)以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萍,李晓东,蒯珊,王文将,张千峰[3](2017)在《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甲基磺酸盐电镀锡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磺酸盐镀锡液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镀锡体系,目前有关抗氧化剂对苯二酚对甲基磺酸盐电镀体系影响的研究还不系统。为此,主要通过阴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中性盐雾试验等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了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镀液性能及锡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镀液及锡镀层综合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当镀液中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2%时,沉积锡电位较低,极化电阻最大,表明阴极极化能力最强,锡镀层有较低的孔隙率及较好的耐蚀性。(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防腐蚀新材料应用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1-23)

李萍,李晓东,蒯珊,王文将,张千峰[4](2017)在《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甲基磺酸盐电镀锡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磺酸盐镀锡液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镀锡体系,目前有关抗氧化剂对苯二酚对甲基磺酸盐电镀体系影响的研究还不系统。为此,主要通过阴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中性盐雾试验等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了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镀液性能及锡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镀液及锡镀层综合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当镀液中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2%时,沉积锡电位较低,极化电阻最大,表明阴极极化能力最强,锡镀层有较低的孔隙率及较好的耐蚀性。(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7年08期)

袁瑶[5](2016)在《2-羟甲基对苯二酚的选择性THP保护及酯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察热致型液晶发展的基础上,选取了丙烯酸酯类液晶中间体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甲基)对苯二酚作为合成研究对象。探索采用廉价易得的反应原料,合成液晶中间体,之后酯化,合成目标产物。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对苯二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聚乙二醇作为溶剂,合成了2-羟甲基对苯二酚,并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索,优化了该合成反应的条件,简化了操作。产率最高可达到48.27%,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检测,验证了所得产物的化学结构。2.3,4-二氢吡喃与2-羟甲基对苯二酚结构中的醇羟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液晶中问体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甲基)对苯二酚。实验过程中探索了多种催化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当催化剂选用对甲苯磺酸吡啶鎓盐时,所得产物的产率最高,为40.82%,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等表征方法确定了产物的化学结构。3.对甲氧基苯甲酸和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甲基)对苯二酚在DIC、DMAP催化作用下完成酯化,合成目标产物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甲基)-1,4-苯亚基双(4-甲氧基苯甲酸)酯,产率可达到40.80%,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检测,验证了所得产物的化学结构。4.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甲基)对苯二酚和自主合成的对丁氧基苯甲酸在DCC、DMAP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合成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甲基)-1,4-苯亚基双(4-丁氧基苯甲酸)酯,所得产物产率最高,为43.21%,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检测,验证了所得产物的化学结构。采用的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较易实现,且操作简便,是本合成方法的几大优点。此法可合成多种液晶分子,有效地降低液晶分子的合成成本。(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郝玉翠,康天放,李艾,程水源,魏昭[6](2015)在《铂微粒/聚3-甲基噻吩修饰电极测定对苯二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聚合和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负载铂微粒的聚3-甲基噻吩(P3MT)修饰玻碳电极(Pt/P3MT/GCE)。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了实验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直接测定对苯二酚的方法。在酸性溶液中,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8.0×10-3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检测限为1.0×10-6mol·L-1,水样中对苯二酚的加标回收率在98%~104%之间。(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1期)

[7](2012)在《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邻甲基对苯二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目前通常采用铁粉还原的传统工艺合成,但该工艺污染较大,铁泥处理困难且易包含产品和杂质,回收成本较高。(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8](2012)在《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针对亟待解决的铁粉还原高污染问题,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成功开发出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采用绿色还原剂解决了铁粉还原过程易产生大量铁泥废渣的问题。该工艺成熟可靠,产品收率与传统工艺基本相当,不仅更加环保,而且简化了操作步骤,更易于工业化实施。(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2年03期)

[9](2012)在《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成功开发出了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邻甲基对苯二酚(CAS:95-71-6)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目前通常采用铁粉还原的传统工艺进行合成邻甲基间苯二酚,但铁粉还原工艺所造成的污染较大,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大连化工研(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2年03期)

李仲谨,支娟娟,苏秀霞,赵钤妃[10](2012)在《β-环糊精微球吸附对苯二酚单甲基醚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的β-CD微球对对苯二酚单甲基醚(HQMME)的静态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β-CD微球对HQMME的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β-CD微球对HQMME的吸附等温线可同时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在不同温度下,β-CD微球吸附HQMME的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负值,说明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2年01期)

甲基对苯二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液相平衡测定为溶剂萃取及回收的准确模拟、设计和过程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以甲基异丙基甲酮为萃取剂,在处理高浓煤化工含酚废水的叁元液液相平衡萃取基础上,选定其中典型单元酚苯酚和多元酚对苯二酚为代表物,测定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在常压40℃下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力学关联,回归得到该四元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关联实验数据,两种模型的相对均方根偏差分别小于0.190%和0.266%。进一步将得到的二元交互参数导入流程模拟系统,对萃取单元模块进行计算。当萃取温度40℃、萃取级数5级、相比1:7.72时,甲基异丙基甲酮能将总酚12700 mg?L~(-1),多元酚4250 mg?L~(-1)的含酚废水的酚浓度分别降低至300 mg?L~(-1)和299 mg?L~(-1)以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对苯二酚论文参考文献

[1].周桂海.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磺酸盐镀锡电镀液中对苯二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8

[2].陈赟,吕冉,熊康宁,张涛,李理波.甲基异丙基甲酮-苯酚-对苯二酚-水的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模型关联及萃取过程模拟[J].化工学报.2018

[3].李萍,李晓东,蒯珊,王文将,张千峰.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甲基磺酸盐电镀锡板性能的影响[C].2017全国防腐蚀新材料应用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7

[4].李萍,李晓东,蒯珊,王文将,张千峰.对苯二酚抗氧化剂对甲基磺酸盐电镀锡板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7

[5].袁瑶.2-羟甲基对苯二酚的选择性THP保护及酯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6].郝玉翠,康天放,李艾,程水源,魏昭.铂微粒/聚3-甲基噻吩修饰电极测定对苯二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7]..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问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

[8]..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问世[J].化工中间体.2012

[9]..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成功开发出了邻甲基对苯二酚合成新工艺[J].精细化工.2012

[10].李仲谨,支娟娟,苏秀霞,赵钤妃.β-环糊精微球吸附对苯二酚单甲基醚的动力学研究[J].化工环保.2012

论文知识图

掺杂后双-(对辛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双-(对辛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对苯二不同注入量邻甲基对苯二酚对苯...(3-丙烯酸酯丙氧基酯)苯甲酸邻甲2.6 4-(3-丙烯酸酯丙氧基酯)苯甲酸-2-~...(4-丙烯酸酯丁氧基)苯甲酸-2-甲

标签:;  ;  ;  ;  ;  ;  ;  

甲基对苯二酚论文_周桂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