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庭望:布洛陀神话——壮族历史的神秘演绎论文

梁庭望:布洛陀神话——壮族历史的神秘演绎论文

摘 要:布洛陀神话是壮族民间智慧的集大成者。在布洛陀神话中可以找到壮族早期的丰富历史文信息包括早期婚制、原始稻作农耕、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以及国家政权的出现。作为麽教文化重要载体的麽教经诗在布洛陀神话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布洛陀;神话;经诗;历史

壮族历史上没有专门的历史著作,古壮字虽然产生的历史很早,但没有用于民族历史的记载。那么,壮族的历史记载在哪?在民间文学里。这几乎是民族文字不发达或没有民族文字的民族的共同特征。当然,一般来说,文学不与历史记载简单等同,历史是隐身在文学作品里的,这几乎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共性。彝族的历史隐身在彝文古籍里,尤其是在毕摩经里;纳西族的历史隐身在东巴经里;藏族的《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也与汉字的《史记》《汉书》不同,其中的藏族历史是隐身在藏传佛教故事传说中的。汉族早期的历史也还没有分离出来,是文史哲不分的。三皇五帝本是传说,到《史记》才变成历史。后来的帝王身上,也都还附着神秘的色彩。与此相似,壮族早期的历史,是隐身在麽教经诗中的,麽教经诗实际是壮族的创世史诗,演绎的是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神话。就在这些扑朔迷离的创世史诗里,隐含着生动的民族历史。

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提问,预测,观看相关资料和视频,组织学生围绕话题讨论,头脑风暴或知识小测验等方式,引入阅读教学话题,激活学生头脑中同类话题的图式,拓展同类话题写作词汇,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认知需求,唤起阅读期待,提高语篇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完成英语词汇和话题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英语写作语言,为英语写作打下基础。

一、早期婚制

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普遍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群时期。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1]37中指出:“最古是:过着群团(Horde)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没有任何家族;在这里只有母权能够起某些作用。”第二阶段是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这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原始群分化为若干血缘家族公社,其成员是由一对配偶的子孙繁衍而成的,其婚制排除了不同辈分的婚姻,即排除了父母和子女的两性关系,而同辈的兄弟姐妹仍是夫妻,在他们的范围内实行群婚。而后又排除了血缘公社内部兄弟姐妹之间的同辈婚,进入了普那路亚婚制,即一个群团的男子(群体)与另一群团的女子(群体)互相婚配,氏族公社便从普那路亚中产生。第三阶段是氏族公社时期,血缘家族可以单独存在,但氏族公社必须是两个以上集团并列,因为一个集团(氏族)的所有男子是另一个集团(氏族)所有女子的丈夫,有的还实行环形婚,这被称为族外婚。由族外婚当中产生了对偶婚,母系氏族公社便逐步演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对偶婚随之演化为一夫一妻婚制。

布洛陀神话里说姆六甲是从花蕊中生出来的,布洛陀是她的儿子,后来变成了她的丈夫。这反映出壮族先民曾经经过血缘家族阶段。布洛陀神话又说,壮族先民时代有三大神,他们是一家子,天神雷公是大哥,地神布洛陀是二弟,水神图额(蛟龙)是三妹。大哥雷公与三妹蛟龙私通,生下了怪胎青蛙。这一方面反映了壮族先民曾经经过血缘家族公社时期,父母与子女的两性关系被排除了,但兄弟姐妹可以互为夫妻。另一方面是这种婚配血缘太近,后裔往往产生畸形,造成“其生不蕃”,引起恐惧,后来被排除了。神话中用“私通”表示对这种近亲婚配已经产生厌恶。神话说布伯是布洛陀的儿子,在神话《布伯》里,当洪水淹没天下,只剩下兄妹俩,为延续人类,兄妹只好结亲,但遭到妹妹的反抗,后来只得通过砍竹再生、剁龟复活等多次卜卦得到神示,才勉强成亲。结果生下一块磨刀石一样的肉团,剁碎化而为人。这说明血缘家族公社时期的兄妹婚已经走到尽头。《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下文简称麽经)里谴责了“家公与儿媳妇同睡”“小姑生野种”的行为,经诗中唱道:“天下不成样,天与地交合。青蛙与癞蛤蟆交配,家公与儿媳同睡。大伯与弟媳同床,天地压成一块石。”[2]19“家有十样坏,家有百样妖。家出现怪异,小姑生野种。”[2]79这表示原始群时期和血缘家族公社时期的两性关系遭到谴责,走到尽头,被排除了,这为一夫一妻制扫出了道路。

二、原始稻作农耕

壮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之一,原始稻作农耕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布洛陀经诗从侧面作了生动的反映。神话学家普遍认为,创世史诗其实是原始农业的回声。布洛陀经诗反映的正是如此。布洛陀率领众人开天辟地,经诗唱道:“传告下方两三村,传告上方两三寨。十人十条绳,百人百条链,千人千个网。破石为两半,劈石为两块。”[2]21一块往上升成天空,一块往下降成大地。从中可以隐约感受到壮族地区的喀斯特地形,到处可见扁平的石块,要开辟天地就得搬开石块。

奴隶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掠奴,麽经中唱道:“父王去攻贼,听到不吉话。攻官贼不赢,冲城墙不垮。打官贼赶不逃 ,打交贼不散。粮绝打不胜,王空手回家。王母来驱邪,茫仙来作法。打官贼又赢,冲城墙又垮。打贼得母牛,攻弄得牡大。得白脸男女,得红脸女奴。大祖公得牛,小祖公得奴。” [2]234《麽兵布洛陀》)抢劫财产和奴隶,直抢到交趾。奴隶价值高于牛,小祖公分得奴,说明幼子继承制还在起作用。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苗期,如果田间管理未跟上,花生齐苗时没有进行中耕松土清棵“亮脚”,两瓣子叶未露出土表,遇天气连续睛朗,土表温度高时,极易引起近地表幼茎部烫伤染病;若遇天气持续下雨,又容易引起近地表幼茎部遭水煮而受病菌浸染后发病。根腐病和茎腐病一样,在高温多雨时发病较重,低温少雨时发病较轻。

私有制发展,壮族祖先进入奴隶社会。这种奴隶制和古希腊罗马严酷对立的典型奴隶制不同,它属于马克思所说的东方奴隶制。按照壮学学者的叫法,称为家长奴隶制。但根据我的研究,称为家族奴隶制或宗族奴隶制更恰当一些。从上文的“汉王生有儿,祖王抓做奴”里,就知道祖王是奴隶主,但他是汉王儿子的叔叔,故他的身份也可以说是家长。但他管理的不是一个家,连兄弟的儿子都是他的奴隶,所以他的身份实际是家族长或宗族长,这种奴隶制应当是家族奴隶制或宗族奴隶制。祖王又是一个王,管理的不是一个家,甚至不是一个家族。应当是一个大范围的奴隶主。但他以族长、宗族长的面目出现,用的是家族法规或习惯法管理奴隶,故而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历史上没有听说壮族地区发生过奴隶暴动。这就是马克思之所以称这类奴隶制为东方奴隶制的原因。

称取0.2 g(精确至0.000 1 g)试样于300 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5 mL盐酸(试样中硅含量高时加0.1 g氟化氢铵),于低温处加热溶解,加10 mL硝酸(硫含量高可加1~2 mL溴)。继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取下,加10 mL硫酸,蒸发至冒烟并保持5 min,冷却,吹洗杯壁,加50 mL水,5 mL酒石酸溶液,加热煮沸数分钟,使可溶性硫酸盐溶解,冷至室温,静置3 h以上,使硫酸铅沉淀完全。

三、不断创造

人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衣食住行哪一方面也不能够缺少,这就需要不断创造,现在叫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才能够不断前进。壮族发展到今天,人口居全国少数民族之首,就得益于先民和祖先的创新。就拿居住来说,原先是住在山洞里的,就连布洛陀都住在山洞里:“祖公家住在岩洞,得到岩洞去请他”[2]10。经诗唱道:“前世无干栏,山屋王来造。”[2]27造出来的干栏怎么样?经诗说“若楼若四角”(yo laeuz yo siq gak),意思是盖的干栏要四角方方正正。山屋因为发明了干栏,得到王的称号。这说明,壮族有自己的“有巢氏”。

稻作农业的发展和多种发明的成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有了剩余,于是私有制应运而生。这时壮族先民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中后期,产生了财产继承权的激烈争斗。商代初期,壮族先民向商王朝进贡的侯国当中,有一个损子国,其后裔叫作乌浒。所谓损子,源于当时族外婚还在盛行,父亲怀疑长子血缘有异,即认为不是自己的骨肉,往往杀掉,让幼子继承财产,实行幼子继承制,故称“损子”。其后裔乌浒继承了这个习俗,据《后汉书·南蛮传》(卷116)载:“其西有噉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今乌浒人是也。”直到解放初期在壮族中还有残留,如那时武鸣两江镇一带,不能称呼男子为“大哥”,当地人认为,“大哥”与“私生子”同义,称为“大哥”是侮辱人,要拳脚相向。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七卷里,用整整《汉皇一科》《麽汉皇祖王一科》两部经诗叙述幼子祖王如何害大哥天鹅王(原译文为汉皇),引起兄弟死活争斗的过程,与《后汉书》遥相呼应。“汉皇”是hanqvuengz的汉字音译,实际是天鹅王,也就是天鹅部首领。由于祖王屡屡谋害天鹅王,抢夺他仅有的一点财产,天鹅王大怒飞回天上,制造了一系列灾难,祖王无奈,只得请求乌鸦和老鹰到天上向天鹅王赔罪,请他回到人间,还其财产,这场争斗最终以天鹅王胜利告终,宣告幼子继承制失败,让位给了长子。《汉皇一科》《麽汉皇祖王一科》很长,达到16开的250页。《汉皇一科》的篇目是后母进家、汉王受欺、出逃被害、申冤报仇、解冤和好等五部分;《麽汉皇祖王一科》篇目是父王再娶、兄弟相争、汉王被害、申冤报仇、解冤和好,也是五部分。《麽汉皇祖王一科》中这样描绘财产分配的不公:分给天鹅王“分锅分小锅,分给烂谷仓。分碗烂缺口,分鹅给小鹅。分塘给塌塘,分奴给跛脚。分村给荒寨,分田水冲田。畲地在猴路,一半不得吃。”最要命的是“四方印不分,天下四方不分,保州县铜鼓不分,斑鸠钮印不分 。” 汉王没有权。不分的还有“玛瑙帽不分,大水田不分,长峒田不分,大铜刀不分,四耳锅不分,连槽马不分,红姑娘不分,连鞍马不分,櫶木柱干栏不分,百灵鸟印纽不分,父辈钱不分,水鸟印纽不分,父辈财不分,好镜子不分,古罗盘不分,整样的不分,好东西不分,都得留给弟。”祖王进一步迫害天鹅王:“汉王造的塘,祖王就吃鱼。汉王种的田,祖王吃稻谷。汉王造水坝,祖王挖开坝。汉王娶妻子,祖王跟她睡。汉王打得柴,祖王拿去烧。汉王打的水,祖王拿去喝。汉王生有儿,祖王抓做奴。”终于引起一场恶斗:“黑雾下漫漫,每日都三次。公水牛就是公水牛,昂头犄角互相撞。互相骂是贼,低头角相撞。一个打一个,一个砍一个。身脸全是血,几变断头鬼。”[3]2525—2530私有制引起的争斗,就这么残酷。天鹅王逃无处逃,躲无处躲,怒而飞回天上,制造了一系列灾难。不仅制造旱涝,最怕的是疾病横行:“做三年麻疹,做七年天花,独仔麻疹死,幺儿天花亡。死幼小婴儿,死女儿成鳏,死大儿当前。”[3]2581—2582引起祖王恐慌,连忙派鹞鹰和乌鸦上天赔罪求情,但天鹅王不谅解,它们赶快飞回人间报告:“鹞退左脚回,鸦退右脚回。鹞鹰回匆匆,乌鸦回速速。速飞下蓝天,快到云下面。飞下落马槽,飞旋栖楼阁。祖王喋喋问,祖王问句话。你两个说啥?兄长说什么?鹞鹰讲喋喋,乌鸦讲喳喳。天鹅王嘱咐,天鹅王说话。他不回茅屋,不回干栏房。回茅屋会死,回干栏会烂。引鲭鱼进网,弟要我死亡。”[3]2659—2600“祖王连连跪求,祖王连连求情。”鹞鹰和乌鸦二次上天,说“王印退给王,天下退兄长”。天鹅王这才谅解。这意味着长子继承权成功,私有制得以发展。

最让人感动的还有造文字,一个民族有了文字,就可以进入文明时代,有很大的进步。经诗唱道:“前世未造书,无道理遵循。未有皇帝书,无皇帝历书。皇历尚未造,古代书未造。没有皇帝书,就没有甲子。时辰好坏都不懂,干栏遇禄存凶星。死只留下干栏木条竹片,嫁女遇着大答(凶星)。死只剩连担(礼物),娶妇碰破军(凶星)。死只剩衣裙。王才悟不对,王预测不妙。王种粳稻地,王种籼稻田。螟虫来吃禾,蚜虫吃庄稼。吃敢卡畲地,吃皇帝田禾。王肝苦连连,王胆苦凄凄。拿螟虫上枷,抓蚜虫上夹。螟虫不愿枷,蚜虫不愿夹。从前虫会讲,从前虫懂话。‘你莫割我命,你别把我杀。我有一本事,我有一宝贝。’王才喋喋问,王才滔滔讲。你有何本事,你有何宝贝?虫听闻这话,虫才说叽叽。虫才讲喳喳。你拿手来捞,你要纸来包。七早王才看,九天王才瞧。虫爬来爬去,成大字在上,成小字在下,成笔墨写样。成官书王书,虫造书给王。”[2]40—43壮族先民是从虫爬的痕迹里领悟到造字,这在文字产生的历史上是一个创造的特例,很有意义。这也让我们领悟到,壮族先民早就产生了自己的 “仓颉”。从现在得到的信息来看,壮族有过四种文字,即虫纹字、刻画文、古壮字和壮文。虫纹字属于表形文字,个别的还残留在刻画文里;刻画文属于表意文字,在平果甘桑有重大发现,尚待破解;古壮字为表意与表音结合;壮文属于表音文字。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29部长诗的语言保留有奴隶制印记。虽然从整个氛围来看诗经,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初期的产物,但人们的第一人称“我”有时叫作gu,有时又叫作奴隶,壮语为hoiq,汉语音近“灰”。例如《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卷的《麽请布洛陀》,一人希望麽公引导他也成为麽公,他唱到:“只求麽公引,我定成麽公。引奴成八哥,在枫树滩头,多谢得吃鱼。奴啄木鸟种,与豹在树梢。奴是麽公种,多谢吃麽袋。”[2]15麽袋指的是给人家做法事时,专门用来装主家给的酬劳(鸡、鸭、米)的袋子。在这里,求做麽公者既自称gu,但更多的是自称hoiq。第一卷的《吆兵全卷》:“请祖公进门,请祖公入座。祖公入座奴讲,祖公入座奴说。”[2]107在这里,对布洛陀尊称为Baeuq,这是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恭请布洛陀临壇的主家,只能谦称为“奴”“奴隶”(hoiq),有地位的第一人称才敢称gu。麽经每一章的末尾,常常有两行分段,唱的是:“奴砍断这章,奴还有新章。”可见hoiq(奴隶)一词使用之频繁,它透露出壮族曾经经过奴隶制。

经诗反映壮族先民的创造还很多,如雷公造水、九首蛟龙造河沟造泉、神农婆造谷米、仙女婆造闺房、备放王造水车、天鹅王造谷仓、他业王造渔网、落腊王造绳子、感路王造道路、敢卡王造火、陆荷造禳解。

四、私有制产生

对人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还有造火,这可是重大发明。麽经中对造火用浓墨来渲染:“前世未造火,前世未制火。吃生肉如(乌)鸦,吃生鱼如(水)獭。吃谷子如猴,吃红肉如虎。得肉无法炒,得鱼无法烤。王地冷如水,王地冻如冰。王想到不对,王感到不好。有首领的地方问首领,有长老的地方问长老。叫问布洛陀,去问姆六甲。布洛陀就讲,姆六甲就说。造火有何难,会造就容易。草根下能造,无花果下造。你割木成段,你砍木成节。两人拉摩擦,两人放艾花。下面垫一木,上面压一木。木拉去拉来,木擦去擦来。出一粒火星,萤火虫带走。出二粒火星,让蜈蚣拿去。往上变雷火,往下变龙火。出三粒火星,火苗高过膝(盖)。拿艾花来捂,拿草把来吹。造火就成火,制火就得火。”但人们还不知道怎样用火,怎样保护火使之延续,“拿去放畲地,怕火烧畲地。放到田中间,怕烧皇帝田。”后来又得到布洛陀和姆六甲指点:“你锯木为段,你割木为节。要七根做公,要九根做母。拿去围四周,拿去围火种。放到屋中间,安在模架上。安在火灶口,拿红泥来打,拿白泥来舂。做火灶烧火,王地火兴旺。”[2]51—53造火的过程曲曲折折,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经诗说因为保护不力,造成了火灾,烧了干栏,把布洛陀的儿子敢卡也烧死了,他后来成了火神。可见发明一样东西不容易,得付出代价。

由于财产占有的纷争,引起的矛盾不光是天鹅王和祖王兄弟之间的矛盾,还引发了父子之间、婆媳之间的家庭成员矛盾。所以经诗中有专门的《解父子冤经》《解婆媳冤经》。在《解父子冤经》里,父亲痛骂儿子懒惰,说你这么懒惰将来怎么继承家产。在《解婆媳冤经》里说:“媳妇拿布去刷,婆婆拿裤去洗”,因为错拿了对方的东西,侵占了个人私产,引发了矛盾。

五、奴隶制产生

但耕种水稻并不那么容易,旱灾来了。“媳妇舂米碰着天,公公劈柴碰着云。公公突然叫喊,婆婆突然呼叫。云逃去宽处,云升上高处。三年连连旱,四年日炎炎。石崖蜂做窝,河滩蜂做巢。三年不舂米,四年不筛米。田不长野菜,山薯长不大。篱笆插不入,婴儿无饭喂。年比年更坏,鲭鱼死河沟,竹鱼死溪里。儿媳死河边,婆婆死家里。”连串的灾难,人们不知道怎么办。“村有首领问首领,寨有长老问长老。去问布洛陀,去问姆六甲。布洛陀才讲,姆六甲才说。传告下方两三村,传告上方两三寨。有人走上游,有人走下游。见棵无花树,见蔸大野芋。三河交汇处,四溪交汇处。铁锹噼啪挖,锄头噼啪挖。挖掘三丈深,挖掘七丈宽。才见清泉水,才见水清悠。才见泉清凉,泥鳅来产卵。” 有了泉水,才能够灌田种稻。“一群人来就,一帮人来吃。地方人吃够,王才笑哈哈。” [2]66—67这从侧面说明,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有个艰难的历程,历经大旱等天灾,但人们顽强地找到了方法,之后,原始农业逐步代替了狩猎采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

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蚁族”问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源头上减少大学生“蚁族”的产生,还在于它可以在其功能得到印证之后走向一个更加规范科学的轨道,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良性循环将不局限于解决大学生“蚁族”问题,更让人期待的是它也会在社会整体的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天地造成了,但是“下方地无水,下方地无泉”,野生稻如何移栽?于是“雷在天造水,造雨落阵阵。下方出图额(蛟龙),造山谷溪水。造码头河沟,九头龙造泉。造弯曲河流,造水滩深潭[2]30。”水是水稻的命脉,所以得先造水。“造水就成水,下面才得吃,上面才得睡。做水车水坝,才开垦田地。才做塘养鱼,才种田吃米。才做酒喝酒,才开田耕地。猪来耕水田,狗来吃米饭。天下才成样,造四季种田。造立春立夏,造立秋立冬。造富贵欢愉,造出水长流。”[2]32

六、国家政权出现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一段名言:“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4]167壮族地方政权的产生,与恩格斯的名言高度吻合,使人引以为奇。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卷一的《麽请布洛陀》唱道:“篱笆若无桩,篱笆会歪倒。”[2]33“天下无人管,天下必紊乱。出事无人理,麻烦无人管。反常事频出,恶帮人强悍。强悍必乱行,乱吃地方人。地方大吃小,每天相打斗。弱者被吃光,打斗为吃穿。天下无人管,地方不成样。因为有神仙,才开天立地。造月亮星星,王才造太阳。造一人做主,造一人当皇。造首领掌印,土司管地方。皇帝管国家,天下十二国,全国归他管。他管全天下,全天下听他。造做官做府,造做州做县。天下才有主,全部有人管。出事有人说,麻烦有人理。反常事不见,打杀事没有。无强蛮恶人,无搞乱地方。每天无打斗,没有人相捶,无吃儿孙辈。恶人上枷锁,强蛮抓来绑。”[2]33-36这虽然有天下完全平安无事的理想主义,但国家产生于治乱之需说得很明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壮族传统的平安观,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壮族地区是比较安稳的,这也是壮族成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重要原因。

《麽经布洛陀》上段说的是国家产生的客观需要,下段说的是地方国家政权产生的过程。经诗唱道:“老君造天地,盘古置阳间。老君巡万部,造成十二部。天上十二姓,地上十二部。云下十二官,村子十二王。天下十二部,部与部不同。一部水牛声,一部马蜂纹。一部声如蛙,一部音似羊。一部蛟龙吼,其他部不讲。我不讲缘由,奴要唱新章。”[2]229—230这里所说的部即部落或部落联盟,壮侗语族民族建立的骆越方国就是以十二部落或部落联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十二”在壮侗语族民族当中十分神秘,也十分神圣。十二部在不同的地方稍有差别,上面所说的十二部,只列有水牛部、马蜂部、蛙部、羊部、图额(蛟龙)部。从民间神话中还找出花部、雷部、天鹅部、蛇部、竹部、黄牛部、虎部。在田阳搜集到的麽教挂图中,十二部又不同,各部以图腾为标志,分别为人身兽首像、人身鸡像、人身鹅像、人身鹰像、人身水牛像、人身黄牛像、人身马像、人身猪像、人身狗像、人身羊像、人身图额像、人身首像(可能是雷首)。在神话《布伯》里,雷公被布伯抓住后,为了脱身,先后变为鸡、猪、马和水牛,暗示雷部落联盟包括鸡部、马部、野猪部、水牛部。以此推论,十二部当是十二个部落联盟。

上压盖与橡胶垫和外缘座体连接,密封了原油从座体流不出去。底压盖与橡胶垫内缘及调节座底面连接,密封了座体与调节座。由于橡胶垫内径与抽油杆紧密配合,有效起到了初次密封;弹簧装在调节座底端,弹簧上端直接与盘根垫大头连接,盘根垫小头在上,盘根垫外面套有锥度的盘根座,当盘根垫和光杆摩擦有间隙的时候,弹簧自动顶紧盘根垫,填充了光杆和盘根垫的间隙[4-5]。盘根与调节座之间有O型圈密封,压冒将盘根座、盘根垫弹簧压在调节座中间,与调节座外缘用丝扣连接。调节座有黄油眼,当油井断液、断杆的时候黄油起到了润滑光杆的作用,使摩擦阻力变小,光杆温度不会过高,延长了盘根垫的使用寿命[6-8](图1)。

壮族早期曾经建立过西瓯方国、骆越方国、句町方国,还参与建立夜郎国,这些方国都是由若干小国或部落、部落联盟互相兼并做大形成的。商初给商王朝进贡时,骆越方国地域进贡的小侯国有桂国、路、损子、产里、九菌等。到了战国时,它们都不见了,变成了骆越国。这种兼并,在另一个版本的《麽兵布洛陀》里有所透露,其中唱道:“蠓麦奉雷旨,划分十二国。天上十二姓,地上十二国。人间十二官,天下十二国。生出十二王,各国不相同。一国蛟变牛,一国马蜂纹;一国声如蛙,一国音似羊。一国鱼变蛟,其他国不讲。”[5]193这里透露出蛟龙部兼并了鱼部,蛟龙部又被水牛部兼并。国家就这样在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兼并当中产生了。

以上 仅从麽经创世史诗中破解出六个方面的历史,实际远不止这些。例如习惯法的起源,民族风俗的肇端,南海的开发,壮汉交流的历史,道教的影响,都可以从中找到反映。鉴于经诗是宗教经典,它是在阐发教义时包含有民族历史的,故而从中提炼出历史并不容易。本文主要采取的破解方法,第一种是参照法,即人类历史的共性,如婚姻制度的演化,各民族大体是一致的,对照经文中的相关段落,就可以提炼出壮族先民的婚制演变。第二种是对照法,即将经诗中的某个方面的描绘,与壮族以及壮侗语族民族现实社会中的残留对照,如十二大部中,壮族有其遗留的雷图腾、蛙图腾、竹图腾、蛇图腾、鸟图腾等等的民俗遗存,布依族有长诗《十二层天、十二层海》,傣族有十二千田(西双版纳),可以对照。第三种是印证法,即将历史记载与经文互相印证。例如《解兄弟冤》中对长子汉王的迫害,既可以与《前汉书》中关于乌浒人生首子辄解而食之以宜弟的记载相印证。第四是语言破解法,例如奴隶制的产生,经诗中屡屡出现的 hoiq,可以帮助破解。通过这些破解,人们可以认识到麽经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中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历史脚步,感受到先人筚路蓝缕开发岭南和南海的艰辛和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民族的脚步是在不断创新当中前行。民族的许多优秀历史文化都浓缩在不长的经诗里,它是壮民族早期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对布洛陀经文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单纯把它视为说神论鬼就浅薄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张声震.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麽请布洛陀(第一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3]张声震.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麽请布洛陀(第七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张元生,梁庭望,韦星朗.古壮字文献选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中图分类号:B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19)04-01-05

收稿日期:2019-05-28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古骆越方国考”(13AZS019)。

作者简介:梁庭望(1937-),男,壮族,广西马山人,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民族文学、壮族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谢雪莲

标签:;  ;  ;  ;  ;  ;  ;  ;  ;  ;  ;  

梁庭望:布洛陀神话——壮族历史的神秘演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