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论文和设计-揭业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包括椅背主体、固定架、腰托,所述椅背主体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腰托通过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机构控制所述腰托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这种设计的轮椅,结构简单,高强度,方便安装、拆卸,方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使使用者的腰部达到最舒适的状态,设计合理,便捷、舒适、实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包括椅背主体、固定架(5)、腰托,所述椅背主体与所述固定架(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通过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架(5)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机构控制所述腰托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包括椅背主体、固定架(5)、腰托,所述椅背主体与所述固定架(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通过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架(5)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机构控制所述腰托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托由腰托合棉(1)和腰托顶板(2)组成;

所述腰托合棉(1)呈矩形;

所述腰托顶板(2)呈矩形;

所述腰托合棉(1)和所述腰托顶板(2)形状大小相适应;

所述腰托合棉(1)表皮包裹在所述腰托顶板(2)本体上;

所述腰托顶板(2)后面中央设有连接台;

所述连接台由同轴的粗柱体和细柱体组成;

所述粗柱体横截面的形状呈鼓形;

所述细柱体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粗柱体的前面与所述腰托顶板(2)后部中央固定连接;

所述椅背主体包括背合棉(3)和背板(4);

所述背合棉(3)呈矩形;

所述背合棉(3)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腰托的表面积;

所述背合棉(3)下方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大小与所述腰托相适应,供所述腰托通过;

所述背板(4)呈矩形;

所述背板(4)和所述背合棉(3)形状大小相适应;

所述背板(4)与所述背合棉(3)的槽孔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处设有导孔,供所述粗柱体通过;

所述导孔的形状与所述粗柱体横截面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固定架(5)下方设有固定孔;

所述固定孔包括固定孔内段和固定孔外段;

所述固定孔内段和所述固定孔外段同轴;

所述固定孔内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外段的直径;

所述定位机构由连接柱(6),螺丝(8)和旋钮(7)组成;

所述连接柱(6)包括连接柱内段和连接柱外段;

所述连接柱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同轴;

所述连接柱内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直径;

所述螺丝(8)包括螺帽和螺杆;

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固定孔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内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内段通过;

所述固定孔外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外段通过;

所述连接柱(6)内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连接柱内段的内螺纹是调节内螺纹;

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固定内螺纹;

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鼓形或优弓形;

所述连接柱内段的内螺纹与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相适应;

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与所述螺丝(8)的螺杆上的外螺纹相适应;

所述旋钮(7)设有旋钮通孔;

所述旋钮通孔包括旋钮通孔内段和旋钮通孔外段;

所述旋钮通孔内段和所述旋钮通孔外段同轴;

所述旋钮通孔内段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鼓形或优弓形;

所述旋钮通孔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外端通过;

所述旋钮通孔内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径;

所述旋钮通孔外段与所述螺丝(8)的螺帽相适应,供所述螺丝(8)的螺帽通过;

所述旋钮通孔外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螺丝(8)的螺帽的外径;

所述螺丝(8)的螺杆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长度;

所述旋钮(7)的旋钮通孔内段套在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

所述旋钮(7)通过所述螺丝(8)固定在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

所述腰托安装在所述背合棉(3)上;

所述背合棉(3)安装在所述背板(4)上;

所述背板(4)安装在所述固定架(5)上;

所述连接台穿过所述背板(4)上的所述导孔;

所述连接台的细柱体与所述连接柱内段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柱内段位于所述固定孔的内段;

所述连接柱外段通过所述固定孔的外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是正外螺纹;

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正内螺纹;

所述旋钮(7)逆时针转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前移动;

所述旋钮(7)顺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后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是反外螺纹;

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反内螺纹;

所述旋钮(7)顺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前移动;

所述旋钮(7)逆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合棉(3)表皮包裹在所述背板(4)上;

所述背板(4)和所述固定架(5)上分别设有相互适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轮椅的椅背大多采用直立式,用户腰部无法得到依靠,同一个坐姿长时间容易造成腰部不适,体验感较差;即使单独购买腰托,尺寸大小和轮椅难以适应,不易安装,也无法依不同用户的需求调节,而且需要单独存放,对护理人员造成不便。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的轮椅已经无法满足医疗轮椅便捷、高效的作业需求,而且不便拆卸、安装,使应用的范围和场合也受到极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结构简单,方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使使用者的腰部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包括椅背主体、固定架、腰托,所述椅背主体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通过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机构控制所述腰托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使使用者的腰部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腰托由腰托合棉和腰托顶板组成;所述腰托合棉呈矩形;所述腰托顶板呈矩形;所述腰托合棉和所述腰托顶板形状大小相适应;所述腰托合棉表皮包裹在所述腰托顶板本体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腰托的形状与腰部相吻合,被柔软的腰托合棉包裹,使使用者的腰部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椅背主体包括背合棉和背板;所述背合棉呈矩形;所述背合棉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腰托的表面积;所述背板呈矩形;所述背板和所述背合棉形状大小相适应。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椅背主体托住人体后背,增加背合棉设计,使使用者感到舒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腰托顶板后面中央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由同轴的粗柱体和细柱体组成;所述细柱体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粗柱体的前面与所述腰托顶板后部中央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连接台分为粗柱体和细柱体,分别适应不同的通孔,将所述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腰托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背合棉下方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大小与所述腰托相适应,供所述腰托通过;所述腰托安装在所述背合棉上;所述背合棉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腰托通过所述槽孔前后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背板与所述背合棉的槽孔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处设有导孔,供所述粗柱体通过;所述导孔的形状与所述粗柱体横截面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粗柱体横截面的形状呈鼓形;所述连接台穿过所述背板上的所述导孔。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连接台的粗柱体在导孔内笔直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而使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固定架下方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固定孔内段和固定孔外段;所述固定孔内段和所述固定孔外段同轴;所述固定孔内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外段的直径;所述定位机构由连接柱,螺丝和旋钮组成;所述连接柱包括连接柱内段和连接柱外段;所述连接柱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同轴;所述连接柱内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直径;所述螺丝包括螺帽和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孔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内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内段通过;所述连接柱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内段的内螺纹是调节内螺纹;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固定内螺纹;所述连接柱内段的内螺纹与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相适应。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连接台的细柱体通过所述连接柱在所述固定孔内笔直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而使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固定孔外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外段通过;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鼓形或优弓形。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连接柱外段在所述固定孔外段内稳定地前后移动,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与所述螺丝的螺杆上的外螺纹相适应;所述旋钮设有旋钮通孔;所述旋钮通孔包括旋钮通孔内段和旋钮通孔外段;所述旋钮通孔内段和所述旋钮通孔外段同轴;所述旋钮通孔内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径;所述旋钮通孔外段与所述螺丝的螺帽相适应,供所述螺丝的螺帽通过;所述旋钮通孔外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螺丝的螺帽的外径;所述螺丝的螺杆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长度;所述旋钮的旋钮通孔内段套在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所述旋钮通过所述螺丝固定在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所述连接台的细柱体与所述连接柱内段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内段位于所述固定孔的内段;所述连接柱外段通过所述固定孔的外段。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旋钮通过所述螺丝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固定连接,带动所述连接柱前后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旋钮通孔内段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鼓形或优弓形;所述旋钮通孔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外端通过。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连接柱外段与所述旋钮通孔固定连接,转动旋钮使所述连接柱前后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是正外螺纹;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正内螺纹;所述旋钮逆时针转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前移动;所述旋钮顺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后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和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相适应,逆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前方移动,顺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后方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是反外螺纹;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反内螺纹;所述旋钮顺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前移动;所述旋钮逆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后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和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相适应,顺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前方移动,逆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后方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背合棉表皮包裹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和所述固定架上分别设有相互适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到固定架上,表面包裹有背合棉,使用时稳定地托起使用者的腰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侧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背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的轮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腰托合棉1;腰托顶板2;背合棉3;背板4;固定架5;连接柱6;旋钮7;螺丝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包括椅背主体、固定架5、腰托,所述椅背主体与所述固定架 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通过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架5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机构控制所述腰托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方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使使用者的腰部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腰托由腰托合棉1和腰托顶板2组成;所述腰托合棉1呈矩形;所述腰托顶板2呈矩形;所述腰托合棉1和所述腰托顶板2形状大小相适应;所述腰托合棉1表皮包裹在所述腰托顶板2本体上。腰托的形状与腰部相吻合,被柔软的腰托合棉包裹,使使用者的腰部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椅背主体包括背合棉3和背板4;所述背合棉3呈矩形;所述背合棉3的表面积大于所述腰托的表面积;所述背板4呈矩形;所述背板4和所述背合棉3形状大小相适应。所述椅背主体托住人体后背,增加背合棉设计,使使用者感到舒适。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腰托顶板2后面中央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由同轴的粗柱体和细柱体组成;所述细柱体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粗柱体的前面与所述腰托顶板2后部中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台分为粗柱体和细柱体,分别适应不同的通孔,将所述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腰托连接。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背合棉3下方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大小与所述腰托相适应,供所述腰托通过;所述腰托安装在所述背合棉3上;所述背合棉3安装在所述背板4上;所述背板4安装在所述固定架5上。使所述腰托通过所述槽孔前后移动。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背板4与所述背合棉3的槽孔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处设有导孔,供所述粗柱体通过;所述导孔的形状与所述粗柱体横截面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粗柱体横截面的形状呈鼓形;所述连接台穿过所述背板4上的所述导孔。所述连接台的粗柱体在导孔内笔直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而使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架5下方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包括固定孔内段和固定孔外段;所述固定孔内段和所述固定孔外段同轴;所述固定孔内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外段的直径;所述定位机构由连接柱6,螺丝8和旋钮7组成;所述连接柱6包括连接柱内段和连接柱外段;所述连接柱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同轴;所述连接柱内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直径;所述螺丝8包括螺帽和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孔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内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内段通过;所述连接柱6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内段的内螺纹是调节内螺纹;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固定内螺纹;所述连接柱内段的内螺纹与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相适应。所述连接台的细柱体通过所述连接柱在所述固定孔内笔直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而使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孔外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外段通过;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鼓形或优弓形。所述连接柱外段在所述固定孔外段内稳定地前后移动,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正向前后移动。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与所述螺丝8的螺杆上的外螺纹相适应,所述旋钮7设有旋钮通孔;所述旋钮通孔包括旋钮通孔内段和旋钮通孔外段;所述旋钮通孔内段和所述旋钮通孔外段同轴;所述旋钮通孔内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径;所述旋钮通孔外段与所述螺丝8的螺帽相适应,供所述螺丝8的螺帽通过;所述旋钮通孔外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螺丝8 的螺帽的外径;所述螺丝8的螺杆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长度;所述旋钮7的旋钮通孔内段套在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所述旋钮7通过所述螺丝8 固定在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所述连接台的细柱体与所述连接柱内段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内段位于所述固定孔的内段;所述连接柱外段通过所述固定孔的外段。所述旋钮通过所述螺丝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外端固定连接,带动所述连接柱前后运动。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旋钮通孔内段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鼓形或优弓形;所述旋钮通孔内段与所述连接柱外段相适应,供所述连接柱外端通过。所述连接柱外段与所述旋钮通孔固定连接,转动旋钮使所述连接柱前后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是正外螺纹;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正内螺纹;所述旋钮7逆时针转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前移动;所述旋钮7顺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后移动。设置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和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相适应,逆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前方移动,顺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后方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是反外螺纹;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是反内螺纹;所述旋钮7顺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前移动;所述旋钮7逆时针运动时,使所述腰托向后移动。设置所述细柱体的外螺纹和所述连接柱外段的内螺纹相适应,顺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前方移动,逆时针转动所述腰托,使所述腰托稳定地沿所述椅背主体向后方移动。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背合棉3表皮包裹在所述背板4上;所述背板4和所述固定架5上分别设有相互适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到固定架上,表面包裹有背合棉,使用时稳定地托起使用者的腰部。

如图6所示,所述带有腰托的轮椅椅背通过螺丝连接到轮椅本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4818.9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695592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61G5/00

专利分类号:A61G5/00;A61G5/10

范畴分类:申请人:椅夫健康(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椅夫健康(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003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翔明路32号第五层西区厂房之五

发明人:揭业冰

第一发明人:揭业冰

当前权利人:椅夫健康(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晓丽

代理机构:116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1166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带有可调节腰托的轮椅椅背论文和设计-揭业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