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受体介导双酚A低剂量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

膜受体介导双酚A低剂量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

论文摘要

双酚A(Bisphenol A, BPA)为苯酚系衍生物,作为生产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制造中,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工业品之一。BPA的大量应用使普通人群暴露BPA的几率显著增加。BPA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为一典型雌激素样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对机体产生多种毒性效应。高剂量BPA主要通过拮抗雌激素受体而发挥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相关低剂量BPA由于不能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以非基因组方式诱导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但是,具体何种膜受体介导BPA的低剂量效应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此,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我们发现,膜G蛋白偶联受体30和整合素αvβ3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分别介导了环境相关低剂量BPA对雄性生殖细胞的增殖诱导和甲状腺素基因转录的干扰。对环境相关低剂量BPA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更客观真实评价和预测环境暴露BPA对人体健康的可能潜在影响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也将为评价其他类似结构雌激素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健康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本文将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工作,综述目前环境低剂量BPA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BPA的广泛应用及环境暴露
  • 3 环境相关低剂量BPA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及分子机制
  • 4 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调控方式在BPA低剂量效应中扮演关键角色
  •   4.1 环境相关低剂量BPA通过GPR30对雄性生殖细胞功能的影响
  •   4.2 环境相关低剂量BPA通过膜整合素αvβ3受体抑制甲状腺素调控的转录激活
  • 5 结论及进一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朱本占,沈忱,盛治国

    关键词: 双酚,低剂量效应,蛋白偶联受体,整合素,毒性效应

    来源: 化学进展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B0102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377158,21577149,21477139,21237005,21621064,21321004)资助~~

    分类号: X703;O625.312

    页码: 167-179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336K

    下载量: 244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膜受体介导双酚A低剂量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