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参与方论文_刘华,李文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项目参与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项目,模式,风险,合作关系,分配,信息,激励机制。

项目参与方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李文娟[1](2019)在《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已越来越多地被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采用,而参与方作为PPP项目中最活跃的元素,其复杂性行为可能会引发项目各类风险,甚至导致合作关系提前终止。首先识别出PPP项目主要参与方及其行为风险因素,利用SNA方法构建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网络。其次,利用节点度、中间中心度及中间人分析叁项指标识别关键行为风险因素,并运用线的中间中心度确定关键行为风险关系。最后,针对关键风险与关键关系,从不同参与方角度提出了控制措施,从而利用管控策略及时切断风险的传播,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01期)

王首绪,吕思汝,毛红日[2](2018)在《基于IPD模式项目参与方承担风险比例合理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PD模式是一种能够高效节约项目成本的交付方式。IPD模式在中国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一套对各参与方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从而提升参与方合作效率,使IPD模式实现高效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优势。将IPD模式与DDB模式下的参与方风险分配比例进行对比,构建基于FAHP-熵权法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仿真案例,证明了IPD模式比DDB模式对项目参与方风险分配比例更合理,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可行,为我国IPD模式从初级阶段过渡为发达阶段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永[3](2018)在《PPP项目中风险分担对项目参与方之间信任与承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政府部门主导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面暴露出的局限性,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采用。PPP项目不仅能够通过引进私营资本来解决政府面临的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还能够借助公私合作的方式解决长期以来的公共部门投资盲目、效率低下等弊端。然而,PPP项目也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在众多影响PPP项目绩效的因素中,风险分担是实现PPP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量学者对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分担进行了研究,但少有研究深入探讨风险分担对PPP项目所产生的结果。本研究从关系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PPP项目中风险分担对参与方关系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回顾,提取出构成项目参与方关系的重要元素信任和承诺。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构建了PPP项目风险分担对项目参与方之间信任和承诺的影响路径模型。即风险分担与项目参与方之间信任和承诺存在相关关系,而这些相关关系又被参与方感知到的分配公平所中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实际项目数据,通过初步处理获得有效问卷136份。最后,利用结构方程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拟合,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了理论假设和模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华,辛晓卫,李冠杰[4](2018)在《基于粗糙集的IPD项目参与方选择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IPD模式的特点综合考虑参与方个体信息及参与方之间的协同信息,结合专家访谈和调研数据,构建基于协同信息的IPD模式下工程项目参与方选择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属性约简原理剔除冗余或重复指标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获得包括个体指标和协同指标2个指标维度在内的11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项目参与方选择关键指标体系,为IPD项目参与方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07期)

王丹[5](2017)在《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参与方合作博弈利益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对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推进,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率越来越高。正确的评价BIM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行业所带来的效益及应用单位在项目中所需要的投入是对BIM技术正确认识的必要前提,将对BIM技术的效益合理的分配给合作伙伴也有利于工程项目中多单位合作应用BIM技术的稳定发展。为鼓励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试图找到BIM技术应用后为建设工程项目带来的利益,并在建设工程项目合作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进度。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首先阐述BIM技术与建设工程项目参与方合作博弈的相关理论;其次,对建设工程项目各相关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效益-成本分析,找出建设工程项目企业在应用BIM技术后获得的效益及资源的投入进行分析,为协调各参与单位的分配做好数据准备;再次,应用针对合作博弈的模型提出利益分配方案,把应用BIM技术为建设工程项目带来的效益应用Shapely值对各单位进行利益分配,应用改进后的Nash谈判模型求解,把改进的shapely值取代谈判的起点d,这种做法更为客观,在实际中容易被接受,为不同建设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利益分配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模拟各单位的效益-成本值,探讨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认为,最终的利益分配方案是根据“企业的贡献量及资源投入量”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针对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合作利益分配问题上,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找到BIM技术可以为工程项目参与单位带来的效益,以及各企业在一个项目中,为应用BIM技术所需要的成本,第二个步骤是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应用BIM技术后的合作参与者进行利益分配,从而激励和约束各企业的行为,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值和减少建设工程项目浪费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7-05-01)

汪炼念[6](2016)在《合同团结性对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项目交付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因为其“各参与方从项目初期就要开始协同合作”的理念,不仅在欧美等地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理念也开始进入到国内的建筑市场,而IPD项目参与方间合作关系的好坏决定着项目绩效以及IPD模式和其理念能否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为明确实践工程中,IPD项目交付模式下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质量是否真如理论所设想的那样,能够很顺利的建立并且持续良好的发展,本研究先是提出了IPD项目参与方间合作关系质量演化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质量是逐步下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实现对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的管理和改善,本研究又探讨了合同团结性对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的影响机理,以及将承诺和互惠作为中介变量,探索承诺和互惠对合同团结性与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建立IPD模式下合同团结性、承诺、互惠和合作关系四者间的影响路径概念模型,并确定了四个变量的测度指标,再通过问卷调查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预调研,在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和发放后,用SPSS22.0和Smart PLS 2.0对所搜集到的数据和提出的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合同团结性、承诺和互惠均对IPD项目参与方间合作关系有积极影响,互惠对合同团结性与合作关系间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承诺则对合同团结性与合作关系间的关系没有中介效应。本研究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质量的演化模型并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为项目参与方在建设项目不同实施阶段对合作关系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性改进提供了依据;建立并明晰了合同团结性对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的影响作用模型,以及合同团结性对合作关系的作用过程,利于实践中从合同团结性的实践规范作用角度采取措施改善和管理合作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王德东,李凯丽,徐友全[7](2016)在《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PD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交付模式已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IPD模式中的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缺口。分析IPD模式中利益相关者得到支付的来源和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并应用专家打分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投入的资源和承担的风险量化处理,改进夏普里值法模型,建立新的IPD模式利益分配模型。该模型能够公平地分配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利益,有效地促进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项目目标。(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张连营,汪炼念,谷李忠[8](2015)在《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质量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下建设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的演化过程,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以合作关系质量作为衡量和反映参与方合作关系的指标,运用二元语义对问卷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建立业主、承包商、设计方叁方之间合作关系质量在建设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演化模型,并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和问卷分析基础上对此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映参与方之间合作关系质量的二元语义评价值随项目进展逐渐下降,即合作关系质量逐渐降低。因此,应对合作关系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以防止合作关系质量下降甚至恶化而导致的合作困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艳,廖再毅,袁宏川[9](2014)在《BIM对工程项目参与方的影响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项目参与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BIM在我国工程项目叁大参与方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分析,归纳总结出该技术应用的相关方向,明确了各方在项目进程中的角色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BIM技术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和未来BIM本土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4年S1期)

何威威,唐文哲,尉永平,王腾飞[10](2014)在《西南水电开发项目参与方合作博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研究西南水电开发项目参与方合作博弈对于解决各参与方之间利益冲突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伙伴关系合作理念,构建合作意愿度模型,并通过西南水电开发项目利益相关者合作现状对实地调研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验证。理论方面,揭示了参与方初始合作意愿度越高,收益水平就越高,并且引入激励机制有助于改善合作效果、提升合作收益;应用方面,提出西南水电开发项目应注重根据参与方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例如加强设计与承包商间的有效沟通和业主对设计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等,以提升项目绩效。(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项目参与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IPD模式是一种能够高效节约项目成本的交付方式。IPD模式在中国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一套对各参与方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从而提升参与方合作效率,使IPD模式实现高效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优势。将IPD模式与DDB模式下的参与方风险分配比例进行对比,构建基于FAHP-熵权法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仿真案例,证明了IPD模式比DDB模式对项目参与方风险分配比例更合理,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可行,为我国IPD模式从初级阶段过渡为发达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项目参与方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李文娟.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J].会计之友.2019

[2].王首绪,吕思汝,毛红日.基于IPD模式项目参与方承担风险比例合理性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

[3].王永.PPP项目中风险分担对项目参与方之间信任与承诺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8

[4].刘华,辛晓卫,李冠杰.基于粗糙集的IPD项目参与方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

[5].王丹.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参与方合作博弈利益分配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6].汪炼念.合同团结性对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王德东,李凯丽,徐友全.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6

[8].张连营,汪炼念,谷李忠.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质量演化[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

[9].李艳,廖再毅,袁宏川.BIM对工程项目参与方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4

[10].何威威,唐文哲,尉永平,王腾飞.西南水电开发项目参与方合作博弈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

论文知识图

进入市场要素具体内容Fig.5Thecontento...南水北调工程系统管理组织结构图“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率各项目参与方的受益频数对比分析各项目参与方受益频数和各项目参与方的受益频数对比分析

标签:;  ;  ;  ;  ;  ;  ;  

项目参与方论文_刘华,李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