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滑移论文_吕志军,朱雪龙,黄俣歆,赵培彩,李宏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滑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摩擦,支座,稳态,位移,橡胶,多维,桥梁。

摩擦滑移论文文献综述

吕志军,朱雪龙,黄俣歆,赵培彩,李宏亮[1](2019)在《考虑摩擦滑移的薄壁钢结构抗震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建筑钢结构不同,密集型钢结构工业货架具有截面大开口、薄壁多孔等几何特征。考虑到地震运动、货物滑移、设备碰撞等复杂作业环境,这类以高柔为特征的钢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挑战。以多层货架为例,建立了考虑横梁托盘滑动摩擦的货架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时间历程分析法,以最大位移、层切力及层间位移角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型地震作用下横梁托盘摩擦滑移对货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沿巷道方向的货架抗震模型分析结果比垂直巷道方向偏向保守;不同类型地震波影响分析显示,在货架第二层的最大层间位移最大,货架顶部最大位移最大,货架底部最大层剪力最大。当发生REN(6.5级地震)级以上罕遇地震时,需着重评估多层货架底层、顶层以及第二层的抗震性能,为薄壁钢货架结构抗震标准研制以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涂宇,王怡,吴志海[2](2019)在《滑移状态下无级变速器摩擦副热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滑移状态下摩擦副的受力情况与润滑状态,考虑热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接触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与温度分布,最后探究了滑移率、速比、转矩等工况参数对油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滑移率的增加,油膜压力平缓下降,但是油膜温度却大幅度上升;随着速比的增加,油膜温度变化不大,但颈缩处的压力极值迅速增大;随着传递转矩的增加,油膜压力与油膜温度均会增大.(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薛刚,贺存哲[3](2019)在《基于摩擦滑移的板式橡胶支座耗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作用下支座剪切滑移可以耗散部分能量,减轻桥梁下部结构损伤。为研究中小跨径梁桥板式橡胶支座剪切滑移耗能性能,采用3组不同轴向压应力单面滑动支座与1组无滑移支座试验。分析了不同轴向压应力下支座剪切滑移现象、滞回曲线、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压应力降低,支座的滑动位移显着增大,脱空明显,滞回曲线面积增大,耗能能力显着增强;但限制了支座自身等效剪切变形与等效刚度的发挥。中小跨径桥梁可利用支座摩擦滑移耗散地震中的能量,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评价服役混凝土梁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量化力学指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付利,申瑞臣,庞飞,杨恒林,陈科[4](2019)在《页岩剪切摩擦与非稳态滑移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龙一1亚段页岩是川南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层,实践表明水平井单井产气量对井轨迹所在小层较为敏感.龙一_1亚段页岩各层脆性矿物组分、弹性模量变化幅度小,采用常规页岩脆性评价方法和模型不能有效评价川南龙一1亚段各小层页岩的可压性,借鉴地震学地震成核原因研究思路,提出利用稳态-非稳态破坏特征来表征各小层可压性.优化设计一种页岩剪切摩擦、稳态-非稳态特性实验方法,利用川南页岩地面露头进行线切割制样开展相关实验测试,分析研究页岩摩擦系数受层理性构造、矿物组分、法向应力大小的影响,表征量化不同矿物组分下的页岩稳态-非稳态特征,确定了速度弱化向速度强化转换的粘土矿物含量临界值.以川南昭通YS108井区龙一_1亚段页岩储层为例,对各小层可压性进行整体评价,得到:龙一_1~(1~2)层较易开启剪切滑移,且易形成网状裂纹,储层整体可压性好;龙一_1~3层较难开启剪切滑移,但裂纹为单一裂纹、网状裂纹过渡状态,储层整体可压性较差;龙一_1~4层较易开启剪切滑移,但裂纹则呈现单一状态,储层整体可压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闫磊,李青宁,岳克锋,李鲁平,付亚男[5](2019)在《多维多点激励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及结构碰撞的非规则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座典型山区非规则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桥梁多维多点激励下的多自由度动力计算模型,研究了该桥梁在多维多点激励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及结构碰撞等非线性因素时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一维地震输入,多维地震可使结构的动力响应增加,桥墩底部弯矩需求增大;相比一致激励,多点激励可使得支座的位移需求增大,且地震波最后到达的桥墩上方支座位移最大;同时考虑多点激励和碰撞效应可使桥墩的弯矩需求增加;水平地震作用下,矮墩上部的支座容易滑动,且双向地震较单向地震更明显,叁向地震输入较双向有所增强。因此,对山区非规则梁桥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维多点地震输入计算,找出结构的最大地震需求,以期指导设计。(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明尧,王少华,姚旦,李冰[6](2019)在《一种新型滑移式摩擦摆支座模型及耗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传统滑移隔震支座存在滑移量大且无法自回复的弊端,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自回复功能的滑移式摩擦摆支座。详细地介绍了支座的结构、隔震耗能原理,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两种工况下的支座进行非线性静态接触分析,对支座进行了理论上的校核。重点研究分析了支座在简谐振动下摩擦耗能情况,得出该新型支座相较于传统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强的摩擦耗能性能,且有更小的位移量和自回复功能。同时也研究分析了支座参数拨叉间隙量d_0、摩擦系数μ分别对支座耗能的影响,得到了参数与耗能的关系曲线图。(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S1期)

商晨[7](2019)在《弧面端承式滑移摩擦柱脚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的地震经历表明,依据现代抗震设计理论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即使在地震作用下没有发生毁灭性的倒塌破坏,但其本身的损伤修复或拆除费用十分巨大,并且由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丧失或中止将导致社会经济生活无法继续进行,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满足于将防止生命损失作为地震性能目标,人们开始注重发展损伤控制结构。滑移摩擦耗能节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损耗能节点形式,它克服了传统构件通过构件屈服耗散能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弧面端承式滑移摩擦柱脚节点,旨在通过板件之间以及板件与螺栓之间的滑移摩擦耗能替代传统柱脚节点的构件屈服耗能,从而达到无损耗能的设计目标。本文对该柱脚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介绍了本研究节点的ABAQUS有限元建模过程,对已建好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单调加载和循环往复加载,得到节点的承载力曲线、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等,分析不同阶段节点的应力分布情况,研究节点的受力性能及耗能能力。(2)根据前面所得结果,对弧面端承式滑移摩擦柱脚节点的构造进行进一步参数化分析,探讨钢柱截面尺寸、轴压比、板件间摩擦系数、下钢柱翼缘腹板厚度比、弧面端板厚度及螺栓数量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弧面端承式滑移摩擦柱脚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耗能能力,可以实现无损耗能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青[8](2019)在《连续弯梁桥盆式支座摩擦滑移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弯梁桥受力复杂,经常发生主梁横向偏位的问题,主梁横向位移过大会引起支座剪切变形、脱空、位移超限等病害,而支座作为上下结构的连接部件,其力学性能也会影响结构横向位移和内力响应。学术界对弯梁桥横向偏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很少关注支座性能对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支座摩擦滑移效应对混凝土弯梁桥横向响应的影响,明确常规桥梁设计中是否需要考虑盆式支座的摩擦滑移效应,也为已经发生此类病害的桥梁的维修加固提供解决思路。为此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文献,介绍了混凝土弯梁桥横向位移和盆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特性的研究现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通过ANSYS建立GPZ(2009)2.5SX±50mm型盆式橡胶支座的叁维实体模型,主要考虑了支座接触面的接触非线性与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基于此,对盆式橡胶支座的聚四氟乙烯板、盆环、叁向受压橡胶块、支座底板的应力和变形做了细致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盆式橡胶支座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设计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的最大主应力、竖向压缩变形、径向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3)采用有限元模拟支座竖向承载力试验,将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完成的2.5MN盆式橡胶支座的承载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竖向压缩变形的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为4.8%,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4)基于上述有限元模型进一步模拟了单向水平加载下支座的摩擦滑移特性,加载采用位移控制,分析了单调加载、常幅循环加载、变幅循环加载、简谐位移加载等工况下支座荷载位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盆式橡胶支座形成饱满的滞回曲线,形状为矩形,说明盆式支座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5)建立了两种混凝土弯梁桥模型,模型一不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特性,通过节点耦合模拟支座;模型二考虑支座的摩擦滑移特性,通过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支座。其后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下支座摩擦滑移特性对混凝土弯梁桥横向位移、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盆式支座的摩擦滑移特性能够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若设计中考虑支座摩擦滑移,应合理选取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过大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摩擦系数过小则难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7)

朱立[9](2019)在《《钢结构》中高强度结构钢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抗滑移系数取值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结构的设计中,节点是保证钢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是钢结构节点连接的重要形式,其具有连接紧密、受力性能稳定、耐疲劳、可拆换、安装简单以及承受动力荷载时不易松动的优点。高强度结构钢在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对连接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发展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而抗滑移系数作为计算承载力最基本的参数,它的取值是否合适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高强度结构钢抗滑移系数的取值,为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和钢结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08期)

陈俊杰,臧朝平,周标,PETROV,E[10](2019)在《叶根连接模型的干摩擦微滑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在接触面上建立多个接触对以模拟叶根处微滑移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获取稳定状态下二维叶根接触面上摩擦力和相对位移的迟滞回线,分析评估了参考点、网格分配、切向和法向载荷、接触刚度、摩擦因数等参数在微滑移中的影响,从一个新角度考察了叶根干摩擦微滑移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微滑移模型研究叶根连接时,不同参数的选择对其干摩擦性能均有影响。接触单元的数量影响结果的精度,接触面上参考点的选择影响迟滞回线的描述,切向载荷影响迟滞回线中相对位移的大小;法向接触刚度的降低会明显增加相对位移和微滑移区域的大小,切向接触刚度的增加使叶根处更容易进行类似刚体运动的宏观滑移;摩擦因数和正压力的增加使得微滑移区域增加,但两者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同时,从耗散能的角度研究了接触参数的减振效果。(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摩擦滑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滑移状态下摩擦副的受力情况与润滑状态,考虑热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接触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与温度分布,最后探究了滑移率、速比、转矩等工况参数对油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滑移率的增加,油膜压力平缓下降,但是油膜温度却大幅度上升;随着速比的增加,油膜温度变化不大,但颈缩处的压力极值迅速增大;随着传递转矩的增加,油膜压力与油膜温度均会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滑移论文参考文献

[1].吕志军,朱雪龙,黄俣歆,赵培彩,李宏亮.考虑摩擦滑移的薄壁钢结构抗震性能仿真[C].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涂宇,王怡,吴志海.滑移状态下无级变速器摩擦副热弹流润滑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

[3].薛刚,贺存哲.基于摩擦滑移的板式橡胶支座耗能试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付利,申瑞臣,庞飞,杨恒林,陈科.页岩剪切摩擦与非稳态滑移特性实验[J].地球科学.2019

[5].闫磊,李青宁,岳克锋,李鲁平,付亚男.多维多点激励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及结构碰撞的非规则桥梁抗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6].张明尧,王少华,姚旦,李冰.一种新型滑移式摩擦摆支座模型及耗能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7].商晨.弧面端承式滑移摩擦柱脚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8].刘青.连续弯梁桥盆式支座摩擦滑移特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9

[9].朱立.《钢结构》中高强度结构钢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抗滑移系数取值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9

[10].陈俊杰,臧朝平,周标,PETROV,E.叶根连接模型的干摩擦微滑移性能[J].航空动力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能量转换关系铅挤压阻尼器(a)非晶涂层与基体的截面SEM结构,内插...目测法0-5六个等级粉化标准图谱剪切滑移模型摩擦系数与滑移速度的关系

标签:;  ;  ;  ;  ;  ;  ;  

摩擦滑移论文_吕志军,朱雪龙,黄俣歆,赵培彩,李宏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